首页 / 正文

第十三章 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 而已矣。”

辜讲

有一次,当一个诸侯在位的国君(卫出公,姓姬,名辄,卫国第29 代国君)与孔子协商从政做官的事情,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对孔子 说:“先生,国君在等着您去代理管理国家。那么您认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如果我必须开始的话,”孔子回答,“我应该开始定义事物的名称。”

“哦!确实应该,”学生(子路)回答,“但是很不现实,定义名称有什么用?”

孔子回答:“先生,你确实没礼貌。如果有人听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一般是等待解释。”

“那么,假如事物的名称不明确,用词就不符合事实。如果名不符 实,就不可能做得完美。如果不能完美,艺术和文明的体系就不能够完 善。如果艺术和文明体系不完善,法律及司法则不会达到其效果。如果 法律及司法不能达到效果,民众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因此,聪明而高尚的人总能明确说出所讲的东西;只要能说出,必然能做出。聪明而高尚的人总能在所使用的词语上一语中的。”

辜解

汉高祖刘邦用武力夺取了天下,然后又想继续以武力来统治天下, 但是,当时的一位大学者(陆贾)对他说,治理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必须借助道德,也就是文化的力量。刘邦听从并实施了这位大学者的建 议,让一度在中国大地上消失的文明获得重生。汉初的学者把孔子设计 的蓝图重新整理,这一点上中国的汉代和欧洲罗马时代相同。

欧洲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中国的汉代也分为东汉、西汉两个帝国。西汉时,虽然已经继续对孔子设计的蓝图进行研究,但当时仅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对孔子的学说有充分的理解。实质上,皇帝还是在以武力来统治天下。汉代初年,最为兴盛的学派是“黄老学派”——同西方此时的斯多噶学派相对应。这种思想有一个缺陷,就是它要求人们“无为”,也即不教给人们什么,而不是教人们应该怎样做事。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由于当时的人未能真正掌握理解孔子的思想,这就导致了儒生和侠士的大量出现——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得到了记述。后代人把西汉时代的儒者称为“乱道”的儒生。

东汉末年,儒学又产生了一个名为“新学”的分支,导致了人们思想的迷惘,再后来,导致了类似于袁世凯的篡位者“王莽”出现。可以说“新学”一出现,儒学中重要成分“大义名分”就开始消亡了。以后,中国每当处于混乱的时候,就会出现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国现在处于混乱时期,所以我就要为君主的大义名分奋斗。

王莽被起义者灭亡后,东汉王朝建立。缔造者光武帝虽不是什么伟大学者,但他具备伟人的一切优秀品质,有足够的能力来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什么是假的、丑恶的思想。由于他的努力,真正的中国文明又复活了,从此孔子的学说成为国教。如果说在西汉,孔子的教义还只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话,到东汉则完全变成了宗教。当时,光武帝还在孔子庙里建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有些像法国苏伦坡大学那样,是供伟人演讲的场所。

上文所说的,中国文明在周代达到全盛,在秦代的焚书坑儒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到东汉时又出现了复兴的态势,当时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的国教。因此,最完美的人格象征是在东汉出现的,这个时代还产生了两本优秀女性著作:《孝经》《女诫》。但是东汉王朝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也即是只注重“心”的方面。在周代,人们对“知”的方面倾注了过分的热心,但到东汉末期,一切都反过来了,人们对“知”的东西不关心,却在“心”的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便有了西方佛教哲学的传入,因为佛教恰好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所带来的关于“知”方面的思想,和儒家思想中“仁”的部分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浪漫而自由的时代,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给中国文明增添了不少色彩,但同时也招致了思想上的混乱,这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结合,造成了中国的衰落,给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提供了机会,以后就进入了“五胡乱华”——这同现代中国被五个大国欺凌是同样的时代,历史是如此惊人的巧合,此时的古罗马帝国也是被来自北方的五个蛮族毁灭的,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那以后,五胡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希望今后五大国对中国的统治不要太长。

一百多年的五胡统治结束后是南北朝,然后接着是唐朝,唐代的文化情景类似西欧文艺复兴,中国出现了文化的鼎盛。其实从唐代的例子出发,我认为,虽然现在中国还处于五大国的统治之下,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赢来文艺复兴时代的繁荣。唐代的文化是相当美丽雄浑的,但也因为这种过分美丽、让它容易染上病毒,而这些名为“文弱”的病毒就开始腐蚀毁灭唐文化的过程。最后,社会堕落,尤其是在两性关系 方面,唐代特别是唐代的皇室非常混乱,出现了许多丑闻。以美丽而闻 名的唐代女子杨贵妃也是这个堕落时代的产物,正是因为这个杨贵妃, 中国历史再次走入分裂的阶段。

中国文明在唐以后慢慢变得懦弱和保守,为了挽救这个局面,宋代文化界出现了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这些学者被称为“宋儒” 。与欧洲宗教相比较,汉代的儒学相当于盛行于古罗马的天主教,而“宋儒”则类似于新教徒。大家都知道,在14世纪出现了马丁•路德,他引导了新教改革,而在宋代中国,起这个作用的就是韩愈。事实上,韩愈是唐代人,但他发动了“新儒学”运动,行为和思想更符合宋代文人的要求。“宋儒”努力弥补唐思想文化上的缺陷,让中国的文明趋于完美。因此,很多佛教的思想被吸收。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本身非常严密,内涵深刻,对社会的疾病也是一种治疗,所以中国社会一出现疾病(混乱)时,思想者就会寻找佛教的慰藉。宋代时佛教势力虽然得到很大的扩张,当时已经和儒学有了一定程度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带来了儒学的狭窄,所以中国文明陷入了困境。——这也是我不赞成泰戈尔认为印度把佛教传给了中国是一种礼物。

如果和欧洲对比,宋代是一个清教主义盛行的时代。当时,中国出 现了朱子学派,领导者是个伟大的学者,是继承韩愈的大儒学家。他试 图改变宋代儒生越来越狭窄的视野,让他们变得更加宽容、精深和博 大——后世的王阳明也是这种做法。不过,朱熹有点盲目的遵从孔子的 学说,要求必须完全依照孔子的教导行动;而王阳明则走上不同的道 路,主张根据自己的“良知”或者说常识来判断自己的思想,然后遵从孔子的教导行动。朱熹的做法是“学而不思”,而王阳明的学说则是 “思而不学”,年轻人应该既不盲从王阳明的学说,也不盲信朱熹的思 想,应该先学习而后思考。

我认为,中国文化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如何从儒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同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是一个合适的方法——这是东西方文明互动带来的必然好处。当然光靠住住豪华宾馆、跳跳舞、学学外国话是无法真正领会外国文明的。各位不应该流于这种表面的东西,应该深入到文化的殿堂中,当然这里没有捷径可走。虽然我的学识浅陋,讲这种话是不够格的,但还是衷心地希望各位能够继承我们这一辈的事业,拓宽深入自己的学识,为世界文化进步做贡献。

猜你喜欢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苏舆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梁启超
  卷二·袁俊翁
  诗礼传家·孔子
  卷十八·崔子方
  律吕阐微卷五·江永
  居业録卷五·胡居仁
  卷二十九·李明复
  卷四·姚际恒
  儒增篇第二六·王充
  卷九·
  卷十九中·王天与
  大雲初分智狂入健度第七·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陆凝之·唐圭璋

      凝之字子才,一名维之,字永仲,号石室,馀杭人。隐居洞霄。高宗以布衣召见,辞不赴。   夜游宫   东风捏就腰儿细。系滴粉裙儿不起。从来只惯掌中看,怎忍在、烛花影里。   酒红应是铅华褪。暗蹙损、眉峰双翠。夜深点

  • ◎卷上·俞弁

      浦阳吴清翁尝结月泉吟社,延致乡遗老方凤谢翱吴思齐辈,主於家。至元丙戌,小春望日,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豫以书告浙东西以诗鸣者,令各赋五七言律诗,至丁亥正月望日收卷。月终收得二千七百三十五卷。清翁乃属方公辈品评

  • 第一折·尚仲贤

    (匹先扮建成、元吉上,开)咱两个欲待篡位,争奈秦王根底,有尉迟无人可敌。(元吉道)我有一计,将美良川图子献与官里,道的不是反臣那甚么?教坏了尉迟,哥哥便能勾官里做也。(驾云了)(呈图科)(高祖云了,大怒)将尉迟拿下!(末扮刘文静

  • 卷第二百七十七·胡三省

    后唐纪六〔起上章摄提格(庚寅),尽玄黓执徐(壬辰)六月,凡二年有奇。〕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元年〔(庚寅、九三○)是年二月方改元。〕1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先是董璋在东川,

  • 读礼通考卷六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一国恤三汉大丧仪后汉书礼仪志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羣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皇后诏三公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二·佚名

    鸦片战争闽省军需请销案两件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折(移会抄件)户部「为内阁抄出署闽浙总督刘鸿翱等奏」移会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折(移会抄件)闽浙总督臣刘韵珂、福建巡抚臣刘鸿翱跪奏:为闽省内地军需现已核定请销银数,拟分四起

  • 世家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二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元宗二。○(甲子)五年春正月丁丑朔放朝贺。壬辰亲设仁王道场于内殿。己亥醮太一于内殿。二月壬子京城地震。己未燃灯王如奉恩寺。丙寅韩

  • 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班固

    (陆贾,朱建,刘敬,叔孙通)【原文】郦食其,陈留高陽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陽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

  • 元文遥传·李延寿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北魏高祖昭成帝什翼犍的第六世孙子。五世祖为常山王拓跋遵。父亲名元..,恪守孝道。元..的父亲去世,他一直住在墓侧,直到自己去世。文遥做官显贵后,朝廷追赠元..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谥号

  • 一七、孔子畏匡乃过蒲一事之误传与阳虎无涉辨·钱穆

    《世家》:“孔子适卫。居项之,或谮孔子,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过匡。匡人拘孔子。孔子去匡,即过蒲。月馀,反乎卫。”又曰:“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斗甚疾。蒲

  • 卷三·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 吉礼第三 祭地 总叙 三代祭地之礼见於经传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人以夏日至礼之於泽中方丘盖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隂阳之义也祭天於南郊

  • 十年·佚名

    (丙午)十年清乾隆五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朔,日有食之。敎求言減膳,仍下綸音于八道兩都曰:「農者,民之常也。民依於農,何待勸爲?然而三元之日,十行之綸,歲未嘗闕焉,豈以文具云乎哉?槪所以敦實政也,重民食也。嗟!我八路良長吏,其或

  • 卷四十六·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六宋 陈经 撰冏命【周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文武周公之遗风余泽尚存而穆王所以命伯冏之意端有所自来也周公作立政之书言常伯常任凖人不及于缀衣虎贲者亲近人主之臣常情多谨择其大而忽略其

  • 提要·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四禮記述註      禮類三【禮記之屬】提要【臣】等謹案禮記述註二十八卷國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禮述註已著録是編成於康熙戊子前有自序云始讀陳氏集說疑其未盡及讀注疏又疑其未誠如序内稱

  • 山有枢·佚名

    ——守财奴的面目【原文】山有枢①,隰有榆②。子有衣裳,弗曳弗娄③。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④,他人是愉。山有栲⑤,隰有忸(6)。子有廷内(7),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8)。宛其死矣,他人是保(9)。山

  • 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十有九章)·佚名

    道利品者,君父师行开示善道率之以正。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宿命有福庆,生世为人尊。以道安天下,奉法莫不从。王为臣民长,常以慈爱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处安不忘危,虑明福转厚。福德之反报,不

  • 中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八)业相应品师子经第八(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舍离。在猕猴水边高楼台观。尔时。众多鞞舍离丽掣集在听堂。数称叹佛。数称叹法及比丘众。彼时。尼干弟子师子大臣亦在众中。是时

  • 大侠狄龙子·还珠楼主

    《大侠狄龙子》是还珠楼主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书共分二十九个章回目录。1948年由正气书局出版第一集;至1951年3月出版第一二集。狄龙子、陶珊儿、袁和尚三小兄妹拜师学成武艺之后,为诛灭异派余孽而奔走,这途中发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