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文遥传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北魏高祖昭成帝什翼犍的第六世孙子。五世祖为常山王拓跋遵。父亲名元..,恪守孝道。元..的父亲去世,他一直住在墓侧,直到自己去世。文遥做官显贵后,朝廷追赠元..为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谥号为孝。

  文遥天生的聪明智慧,济阴王元晖业常常称赞他“:这孩子是辅助天子的人才啊。”元晖业经常宴请宾客,当时有人将南梁诗人何逊的文集带入洛阳,文人学士们读了无不称赞。河间的邢邵命文遥诵读,文遥接过一看便放声朗诵,当时他才十多岁。济阴王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今天你测试的结果怎么样?”邢邵说“:这大概是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神童。”他被朝廷征辟,离开家任员外散骑侍郎。他的父亲去世,守丧期满后任太尉东阁祭酒。因天下动乱,便辞去官职,回家奉养母亲,隐居在林虑山。

  东魏孝静帝武定时,文襄帝高澄征请他任大将军府功曹。北齐代魏,文宣帝在登坛受命的地方封文遥为中书舍人,命他宣读朝廷的号令。杨遵彦常说:“将来能够像战国时的秦国的穰侯那样挂起一国相印的,必定是这个人。”后来忽然有圣旨将他拘押幽禁,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过了好多年,文宣帝亲自到监狱,握着他的手惭愧地谢罪,并解下身上佩带的金带以及衣服赐给他,从这一天起他被封为尚书祠部郎中。孝昭帝管理国家朝政,任他为大丞相府功曹,参与国家的机密。孝昭帝即位后,任他为中书侍郎,封为永乐县伯,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孝昭帝病重,他与平秦王高归彦、赵郡王高睿等一起受孝昭帝的委托,迎立武成帝高湛。武成帝即皇帝位,对文遥的任命和待遇都很高,他历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中书监。天统二年(567),后主下诏特给他赐姓为高,户籍隶属皇室正宗,子弟们依例入籍,每年按时到宗庙祭祀。他又迁任为尚书左仆射,晋封爵号为宁都郡公,仍任侍中。

  文遥历经三位帝王。他通达时务,天子每次登殿大集群臣,多次命他宣读朝廷的政令,号令文武百官。他的声音高亢响亮,说话流利顺畅,毫不阻滞。然而发挥天子的旨意,常常有出自民间的俚语,所以,不被了解他的人所看重。北齐沿袭魏时的制度,县令多任用地位低贱的人。至于望族名门,都耻于掌管方圆百里的小县。文遥认为县令抚养人民,最为重要,便请求朝廷认真加以选择。于是,朝廷秘密搜集士大夫和缙绅子弟,下诏任用他们。为了防止他们到处诉说,便将他们召集在神武门,命赵郡王高睿宣布圣旨,一一喊出他们的姓名,厚加劝慰勉励。士族到县任职,从这里开始。文遥与赵彦深、和士开同被朝廷重用,他虽然不如赵彦深廉洁忠贞,坚守直道,也不像和士开那样贪婪好淫,祸乱朝政。他的品格和地位在季氏与孟氏之间。然而,因为他的性格温和厚重,与物无竞,所以认为他不在赵彦深之下。早先,文遥从洛阳迁到邺城,只有十余顷地,家境贫困,就依靠这些土地为生。北魏衰萎,皇族宗室都被侵侮,有人与他争夺土地,他便给了这一家。等他官位显赫,侵夺他土地的这个人还在,吓得带着全家逃跑。文遥听说后十分吃惊,追上他加以宽慰,把土地还给他。这人因惭愧而不再接受,彼此互相谦让,这块地竟被闲置起来。

  后主即位,赵郡王高睿和娄定远等人密谋将和士开赶出朝廷,文遥也参与了他们的谋划。高睿被杀,文遥因此被调出京城,任西兖州刺史。他到和士开那里告别,士开讥讽道:“你处在能在朝廷发言的地位,却不自重,想使元家的后代做别人的仆人,太辜负朝廷的期望。”说罢又感到后悔,便拉着文遥的手慰问勉励。还怕文遥怀疑,就任用文遥的儿子元行恭为尚书郎,以宽慰他的心。和士开死后,他从东徐州刺史任上被征调入京,竟不被任用。去世。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一·志第八十四·乐六·脱脱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三·佚名
  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之七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六·阿桂
  三十五、订婚·包天笑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二 丁巳复辟·溥仪
  王章传·欧阳修
  刘春传·张廷玉
  255.雅克萨的胜利·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681_1 【感事三十四韵(丁卯已后)】韩偓   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   鸳鹭皆回席,皋夔亦慕膻。庆霄舒羽翼,尘世有神仙。   虽遇河清圣,惭非岳降贤。皇慈容散拙,公议逼陶甄。   江

  • 第四折·乔吉

    (牛太守上,诗云)为政维扬不足称,刚余操守若冰清。一生不得逢迎力,却被心知也见憎。老夫牛孺孺是也。叨守扬州,三年任满,赴京考绩。老夫探望杜翰林数次,不肯放参。我想来,在扬州之时,请他饮酒,出家乐歌唱,曾着他来,与张好好四目相

  • 谷城山馆集卷六·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五言律诗【唐体乐府附】出塞万里关山道苍茫玉塞秋沙飞晴作雨雾结旦成楼羌管霜前怨胡笳月下愁酬恩懐一劎端不为封侯入塞度漠灭天骄归来意气豪霓旌回瀚海羽葢指临洮少妇迎珠勒亲兵赐锦袍勲多明主记不解假

  • 四集卷七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九古今体九十二首【辛丑三】孟春游玉泉山节事都过尚孟春偶因政简试游巡灵泉弗冻湖堪泛积雪未消云复皴翠柏庭隂无改度红梅盆面有余神今年讵异昔年景新句常为旧

  • 卷九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十七谿类五言古将游湘水寻句谿     【齐】谢 脁既从陵阳钓挂鳞骖赤螭方寻桂水源谒帝苍山垂辰哉且未防乗景弄清漪瑟汨泻长淀潺湲赴两岐轻苹上靡靡杂石下离离寒草分花映戏鲔乗

  • 列传第三十二 硃异 贺琛·姚思廉

    硃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也。父巽,以义烈知名,官至齐江夏王参军、吴平令。异年数岁,外祖顾欢抚之,谓异祖昭之曰:“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年十余岁,好群聚蒲博,颇为乡党所患。既长,乃折节从师,遍治《五经》,尤明《礼》、《易》,涉

  • 卷第十四·徐鼒

    丁亥、我大清顺治四年(一六四七)春正月(明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海上朱成功称隆武三年)癸卯朔,明桂王在梧州。王在梧江舟次,免朝贺。时户部尚书吴炳、宫詹方以智、朱天麟、郎中吴贞毓、给事中唐诚、御史程源、中书吴其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一二四 三沈二马上·周作人

    平常讲起北大的人物,总说有三沈二马,这是与事实有点不很符合的。事实上北大里后来是有三个姓沈的和两个姓马的人,但在我们所说的“五四”前后却不能那么说,因为那时只有一位姓沈的即是沈尹默,一位姓马的即是马幼渔,别的几位

  • 靖海志卷二·彭孙贻

    海盐彭孙贻羿仁氏著壬辰(顺治九年、永历六年)正月初二日,成功督师至海澄港,潮水大涨,直至中权关下,郝文兴开城率将士出降,授前锋镇,挂印。以参军黄维璟知县事。初十日,成功进兵江东,遣各镇攻长泰县。至溪西,击败漳州援兵。廿三日

  • 卷八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八十三雍正七年七月上谕三十三道初三日奉上谕江南苏松等处钱粮历年积欠甚多其中有实欠在民者亦有为官吏侵渔及绅衿抗玩胥役豪强中饱者若不确查详核明白分晰则此事难以办理国计民生并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九户部蠲恤古者以保息养万民岁有不登则聚之以荒政国家频赐天下租税鳏寡孤独者有养其保息斯民者至矣一方告饥百出其道以拯救之荒政於是乎详焉所以

  • 老莱子附录·老莱子

    孔子曰:「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史记》索隐引有国无道二句。)老莱子者,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养寿也。(《史记

  • 论语正义卷十九·刘宝楠

    季氏第十六集解凡十四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注〕孔曰:「颛臾,伏羲之后,风姓之国,本鲁之附庸。当时臣属鲁,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冉有与季路为季氏臣,来告孔子。」】 孔子曰:「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遊行經第二之三   爾時佛告阿難時王自念我本積何功德修何善本今獲果報巍巍若是.[一]復自思念以   三因緣致此福報.何謂爲三.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禪思.以是因緣今

  • 第六十一卷·佚名

    观天品之四十(夜摩天之二十六)复次第五闻法利益安乐一切人天。谓何等法。所谓说法。说于一切布施之法。说诸善法。一切尊中。闻法。最胜。能断一切憍慢根本。所谓说法。能调憍慢。说法闻法。尊敬重法。说于信法。说受

  • 卷第四(黄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四(黄字号) 甲子(周孝王十三年起)丁卯(夷王元年)癸未(厉王元年)庚申(周共和元年)癸亥(周共和四年止) (癸巳)二祖阿难传法商那和修 阿难。王舍城人。姓剎帝利。父斛饭王。实佛之从弟也。多闻博达。智慧无

  • 卷下之下·佚名

    禅门诸祖师偈颂下之下 五峰释 如佑 录 佛灯明禅师灯记(鼓山) 人人有一面古镜。昭昭心目之间。个个有一盏真灯。晃晃色尘之内。只为一念背觉合尘。遂使古镜不彰。真灯不朗。真灯不朗。无以照生死昏蒙。古镜不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