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散华缘品第二十八之二

尔时世尊,说是般若波罗蜜多正法时。於大会中现神通相。而此众会菩萨摩诃萨。刍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威神力故。忽然得见阿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在此会中,犹如大海深固无动。有无量无数具足不可思议种种功德。菩萨摩诃萨并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办。舍诸重担善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无碍心得自在。一切功德皆悉具足者诸大声闻。又有无量无数刍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八部。如是等众而共围绕。乃至阿閦佛国庄严等相皆悉得见。此诸众会。虽於是相起希有心。但乐瞻睹而悉不知其所从来。于是世尊摄其神力。此诸众会忽然不见阿閦如来及彼诸相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诸大众皆不复见阿閦如来及诸相者,当知一切法亦复如是,不与眼作对法不可对法。法不可见法。是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阿难。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无造者无作者,何以故?一切法如虚空无分别故。一切法甚深不可思议。譬如幻士不受诸法。无坚牢故。一切法无所受亦复如是,阿难。诸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而於是中亦无法可著。若如是学是学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学者能到诸学彼岸。又复阿难。若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学是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多学。於诸学中最上最大最胜最妙无上中无上无等无等等。而能利益安乐一切世间。无依怙者为作依怙。如是学者诸佛许可诸佛称赞。阿难。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学是法已能以足指按地。震动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举足下足皆悉能现诸神通相。何以故?诸佛具足无量无数胜功德故。又复阿难。诸佛学是般若波罗蜜多故。於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中得无碍知见。是故阿难。我说般若波罗蜜多学。最上最大最胜最妙无上中无上无等无等等。阿难当知。般若波罗蜜多无量无尽无有边际。若人欲称量般若波罗蜜多者,是即称量虚空。何以故?虚空无量故般若波罗蜜多无量。虚空无尽故般若波罗蜜多无荆虚空无边际故般若波罗蜜多无边际。阿难。我不说般若波罗蜜多有所限量。何以故?若名句文是有量法。般若波罗蜜多非名句文即无限量。阿难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佛说般若波罗蜜多无量。佛言阿难。般若波罗蜜多无尽故无量。般若波罗蜜多离故无量。以无尽故离故即法不可得。不可得中当何有量。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无量。阿难。过去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是般若波罗蜜多即无荆未来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是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荆于今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现住说法者,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是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荆阿难。我亦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是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荆以是缘故般若波罗蜜多。已无尽当无尽今无荆何以故?若能尽虚空。即能尽般若波罗蜜多。是故阿难。般若波罗蜜多无荆尔时尊者须菩提作是念。如佛所说是义甚深我当问佛。作是念已即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无尽耶。佛言: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无荆何以故?一切法无生。如虚空故无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生者,般若波罗蜜多当云何生。佛言:须菩提,色无尽故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生。受想行识无尽故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生。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了知。即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生。又菩萨摩诃萨。当观无明无尽故。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生。如是行无荆识无荆名色无荆六处无荆触无荆受无荆爱无荆取无荆有无荆生无荆老死忧悲苦恼等无尽故。般若波罗蜜多如是生。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无尽法观诸缘生者,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即不住声闻缘觉之地。必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住一切智。菩萨坐道场时。应当如是观缘生法。如是观已不堕二边不住中道。是为菩萨不共之法。如是观者得一切智智。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者,是菩萨摩诃萨。即不能成就如是善巧方便。亦不能知。云何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云何是无尽法生般若波罗蜜多。云何是无尽法观诸缘生。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能成就如是善巧方便。亦能了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以如是无尽法生般若波罗蜜多。以如是无尽法观诸缘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观诸缘生时。即不见有法非因缘生。亦不见有法是常是究竟是坚牢。亦不见法有作者有受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念无尽法。如理出生般若波罗蜜多。以如是无尽法观诸缘生时。即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亦复不见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等。不见此佛刹亦不见彼佛刹。不见有法是此佛刹。亦不见有法是彼佛刹。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时。魔心大怖忧愁苦恼。须菩提,譬如有人丧失父母。极大悲痛忧愁苦恼。魔心生苦亦复如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有一魔心生苦恼。为多恶魔皆苦恼耶。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魔。皆悉心生忧愁苦恼。各各不能安处其座。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多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不能动。一切恶魔伺不得便。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多故。即能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如是圆满诸波罗蜜多已,即能圆满一切善法。具足一切方便愿力。又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欲摄诸善巧方便者,当行是般若波罗蜜多。又复当念无尽法。如理出生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如是行如是念时应生如是心。所有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现住说法者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及诸佛一切智。皆从是般若波罗蜜多生。如诸佛所得法我悉应得。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於一弹指间能生如是心者,胜馀菩萨摩诃萨。於兢伽沙数劫中布施功德。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已得安住不退转地诸佛护念。须菩提,当知。菩萨摩诃萨。於一弹指间能生如是心者,具足如是一切功德。又菩萨摩诃萨。於一日中若过一日能生如是心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诸佛护念。在在所生生诸佛刹。具诸功德诸佛称赞。於一切处。广为众生作大利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生如是心又复念无尽法。如理出生般若波罗蜜多者,譬如香象菩萨。於阿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行般若波罗蜜多。及修梵行。我诸菩萨亦复如是,

△随知品第二十九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随知般若波罗蜜多相。所谓一切法无碍。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分别。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作相。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我无表慧所觉了。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但有假名字。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语言分别。即此语言无所有不可得。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说。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色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受想行识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相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是通达相。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自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寂默。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灭同於断。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得涅槃同真如。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来无去无生无所生。毕竟生不可得。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贤圣自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舍诸誓愿。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方无处。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何以故?色无方无处自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受想行识无方无处自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喜乐性。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染无离染。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非爱非离爱。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色非尘非离尘自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受想行识非尘非离尘自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系著。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菩萨一切法佛智所觉了。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空无相无愿。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是大良药慈心为首。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住慈悲喜舍行。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净行住离诸过失。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大海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须弥山庄严。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色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受想行识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日轮光明照耀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音声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集一切佛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众生界福智生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地界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善不善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佛法藏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空性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心心所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心所行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集一切法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三摩地无量不可得。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善不善法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如师子吼。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一切法不可坏。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何以故?色如大海受想行识如大海。色如须弥山庄严。受想行识如须弥山庄严。色如日轮光明照耀无边。受想行识如日轮光明照耀无边。色如一切音声无边。受想行识如一切音声无边。色如集一切佛法无边。受想行识如集一切佛法无边。色如众生界无边。受想行识如众生界无边。色如地界无边。受想行识如地界无边。色如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无边。受想行识如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无边。色离集善相。受想行识离集善相。色离和合相受想行识离和合相。色如一切法三摩地无边。受想行识如一切法三摩地无边。色色离色自性。色真如是为佛法。受想行识识离识自性。识真如是为佛法。色相无边受想行识相无边。色空无边受想行识空无边。色於心心所法无边。受想行识於心心所法无边。色於心所行无生。受想行识於心所行无生。色於善不善法中不可得。受想行识於善不善法中不可得。色如师子吼受想行识如师子吼。色毕竟不可坏。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坏。以如是义故一切法不可坏。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随知般若波罗蜜多。即於般若波罗蜜多中。无所行无所作无所证。非思惟观察筹量可及。远离一切谄诳作意。远离一切懈怠作意。远离一切慳嫉作意。远离我取作意。远离自他作意。远离我想人想众生想等。远离世间名闻利养。远离五盖等法。乃至远离一切非理作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即於诸法中难得而得乃能圆满一切功德。生诸佛刹成无上智。

△常啼菩萨品第三十之一

复次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欲求般若波罗蜜多者,当如常啼菩萨摩诃萨。往昔於雷吼音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法中修习梵行。勤求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常啼菩萨摩诃萨。作何方便而能求是般若波罗蜜多。

佛告须菩提言:汝今当知。常啼菩萨摩诃萨。往昔求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怖时长不念世事不惜身命。不乐世间名闻利养。於诸世间不生依著。但一心念求般若波罗蜜多。即於林中思惟方便。尔时空中有声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可东行求是般若波罗蜜多。汝当往时若身若心勿生疲倦。勿念睡眠勿念饮食。勿念昼夜勿念寒热。勿念一切违碍等事。又复勿念内法外法。勿念於前亦勿念後。勿念四方四维上下。又复行时不得左右顾视。但一心念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念时不应动色。不应动受想行识。若动五蕴即不行佛法是行生死行。若行生死行即不行般若波罗蜜多即不成就般若波罗蜜多。是故汝今离如是相但一心求。须菩提,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是空中声已即答空中声言:我今如所教行。何以故?我欲为一切众生作大光明。欲集一切佛法故。时空中声即复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若东行求是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信解一切法空无相无愿。当离诸相远离我见人见众生等见。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随所亲近应当尊重恭敬供养善知识者,能为汝说一切法空无相无愿无生无灭无性。汝若生如是尊重恭敬供养心者,应当不久得闻般若波罗蜜多。若於经卷中闻。若於法师所闻。汝随所闻般若波罗蜜多处。当生大师想尊重恭敬承事供养。是即知恩为报恩者,应作是念此即是我真善知识。我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故。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生诸佛刹不生无佛刹中。远离诸难不生难处。善男子,汝应为求如是功德利故随从法师。不应为世间财利名誉故随从法师。又复以重法心故於法师所尊重恭敬。承事供养如大师想。常应觉知所有魔事。或时恶魔有因缘故。於说法者以好上妙色声香味触而为供养。彼说法者以方便力故受是五欲。汝於尔时不应生起不清净心而为障碍。但作是念。我无如是方便力故。而说法师为欲利乐一切众生令种善根故。虽受是五欲。於菩萨摩诃萨。无有少法可为障碍。善男子,汝於尔时应当安住诸法实相。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染无净。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故。是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影如响。如是名为诸法实相。汝若如是安祝即不久得闻般若波罗蜜多。善男子,又复应当觉知魔事。或时魔因缘故。令说法者於听法者心生嫌恶。汝於尔时为求法故。不应暂起诸违碍想。於其法师益加尊重爱乐恭敬。汝当不久得闻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空中声为教示已,即随所教东行求般若波罗蜜多。东行未久即作是念。我於向者云何。不能问空中声东行远近至何方处。从谁得闻般若波罗蜜多。作是念已忧愁啼泣。即於彼住复作念言:我住於此一日二日乃至七日。若身若心无疲倦想。不念睡眠不念饮食。不念寒热不念昼夜。但一心念般若波罗蜜多。譬如有人唯生一子爱念甚重而忽丧殁。是时父母无复馀念唯大苦恼忧愁啼泣。须菩提,常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当於尔时无复馀念。但念何时於何方处。从谁得闻般若波罗蜜多。

猜你喜欢
  恒伽达缘品第六·佚名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四·智升
  鴛湖用禪師住福建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下·妙用
  卷第八十八·霁仑超永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卷中·孟献忠
   第四十五則 趙州一領布衫·胡兰成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上·智顗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上·智顗
  卷一·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十卷·龙树
  佛说决罪福经卷下·佚名
  卷之八·牧云通门
  佛教应办之教育与僧教育·太虚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末)·窥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时甫·唐圭璋

      待考。   玉楼春   寿平江陈守   姑苏台上春光发。菊老寒轻午未歇。人言太守是龚黄,天为吾君生稷契。   月良庆会俱良月。万岁千秋同瑞节。明朝仙领趣是提鳌,十万人家齐卧辙。   玉楼春   蟠桃十月惊春

  • 卷七·陈肇兴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壬戌(咄咄吟)春日有感北投埔义士林锡爵招同林文翰舍人、邱石庄、简荣卿孝廉、洪玉崑明经及各巨姓头人宴集倚南轩,计议防乱事宜,即席赋赠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十八日,秋雁

  • 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脱脱

        任中正周起 程琳 姜遵 范雍赵稹 任布 高若讷 孙沔   任中正,字庆之,曹州济阴人。父载,右拾遗。中正进士及第,为池州推官。历大理评事、通判邵州,改太府寺丞、通判濮州。以翰林学士钱若水荐,迁秘书省着作佐

  • 卷第九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一〔起重光大渊(辛亥),尽阏逢摄提格(甲

  • 卷二百七十四·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癸卯朔 龙轝度开平○甲辰○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杨荣御马监少监海寿至自行在致 大行皇帝遗命 皇太子哭恸几绝强起拜受命进荣等问故复恸哭 皇太孙亲王皆恸哭易服宫中设几筵朝夕哭奠 皇太子命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正德二年春正月乙亥朔日食 上不御殿免文武群臣贺视朝如常仪○丁丑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游泰祭 景陵○太监李荣传旨以内官监太监黄准往凤阳奉侍 皇陵兼守备地方倪文调南京司礼监太监以御马监左监丞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范晔

    从前高辛氏时发生犬戎入侵,天子因为犬戎的侵凌残暴感到忧虑,但攻打犬戎又不能取胜。于是向天下的人寻访招募,凡是能得到犬戎的将领吴将军脑袋的人,赏给一千镒黄金、一万户的采邑,而且将小女儿嫁给他。当时天子养了一只狗,身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范晔

    ◆孝和皇帝(刘肇)孝和皇帝名肇,肃宗第四子。母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82),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日,即皇帝位,时年十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三月初五,改淮陽为陈国,楚郡

  • 韦正贯传·欧阳修

    韦正贯是韦皋的弟弟韦平的儿子,字公理,年幼时父亲就死了,韦皋认为他能光大韦家门户,取名叫臧孙。朝廷因他先辈是功臣,封他为单父县尉。正贯认为不得志,辞去了官,离开了单父县,把原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正贯被选到贤良方正异等

  • 速哥传·宋濂

    速哥,蒙古族人,蒙古军中的一员勇猛战将。宪宗四年(1254)随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征讨四川。五年,万户刘七哥、阿剌鲁阿力与宋军大战于巴州,失利,为宋军围困。速哥纵马杀入敌军,救回被俘的刘七哥等,因功受赏白银五十两、马二匹、

  • 卷六十一·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一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内侍上上仁宗论都知以下不可无名优加使额韩 琦臣伏闻寒暑顺则岁功成赏罚明则君柄重故王者兴化立政动法天道必功而议赏必罪

  • 卷四十七·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十七火器健鋭虎鎗各营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七<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七火器健鋭虎鎗各营国朝官

  • 執贄第七十二·苏舆

      凡執贄,天子用暢,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類於長者,長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後之隨,必 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為贄。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

  • 卷第二·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卽心是佛。卽佛是心)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

  • 曹溪禅之新击节·太虚

    ──十一年冬作──达摩别传一宗,至曹溪而大行中国;宋时貤及朝鲜、日本,迄今流衍未衰,可为盛矣!然自达摩以逮曹溪,虽别传之心宗实超教外,而悟他之法要不离经量。曹溪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又曰:‘涅槃经吾为讲说,无一字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