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礼传家

【原文】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4)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5)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字子禽,他一向对孔子心存怀疑。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字。③异闻:特别的听闻。陈亢怀疑孔子对自已的儿子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别的教育。(4)趋:快走。按照礼的规定,臣经过君的面前,儿子经过父亲的面前,都应快走以示尊敬,⑤远其于:与自己的儿子保持距离,以免偏私、溺爱。

【译文】

陈亢问孔鲤说:“您从老师那里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吧?”孔鲤回答:“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又有一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就这样两次罢。”

陈亢下来后很高兴他说:“我问一件事得知了三件: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读解】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求,的确也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们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以,要求学《诗》也好,学礼也好,都是对学生们的普遍教育,而不是什么家传秘诀。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圣人“有教无类”(《卫灵公》)的教育方针。回到《诗》和礼本身的重要意义上来看,《诗》就是《诗经》,由孔子删削编定,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不仅,‘思无邪”而且“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在当时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是外交谈判还是社交场合,引《诗》蔚为风气,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至于说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礼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古代的礼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猜你喜欢
  卷六一·邱濬
  卷二十八·孙瑴
  卷二·李明复
  卷三十·湛若水
  卷一百五十一·秦蕙田
  卷二十七·魏了翁
  卷十六·盛世佐
  卷六·王质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大乘起信论卷上(实叉难陀译)·马鸣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记阅书遣闲·太虚
  十住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佚名
  存财于信徒·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潘德舆

      “诗言志”,“思无邪”,诗之能事毕矣。人人知之而不肯述之者,惧人笑其迂而不便於己之私也。虽然,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诗,物之不齐也。“言志”、“无邪”之旨,权度

  • 第八出 默订·李渔

    (生上)焚书有令莫横经,且避江湖作客星。今夜月明聊自饯,阳关一曲唱还听。小生自蒙高邻仗义,不受券约,假以多金,眼见得治生有赖,行囊早已办就,只在明日起行。是便是了,我乃无家无室之人,作客与在家总是一样。论起理来,今日出门,只该

  • 第四折·贾仲明

    (荆楚臣上,云)下官当初与玉香别时,分开玉梳为记。今日令银匠用金镶就,依旧完好。己曾安排下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言之未已,夫人早上。(正旦引梅香上,云)玉香,谁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风尘中埋

  • 卷二十六·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六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杖家集【起己卯正月尽十二月】岁己卯妇病沉緜为之料理医药入冬悼亡治丧又踰月始计偕北上时余年五十矣岂意杖家之日乃为妻杖期之日乎四

  • 穷汉词·蒲松龄

    [西江月]孩子绝不探业,老婆更不通情。攮他娘的养汉精,狗腿常来逼命。止有一身破衲,夜间盖盖苍生。绰号名为"大起灵",一起满床光腚。大年初一,烧炷名香,三盏清茶,磕了一万个响头,就把财神爷爷来祝赞祝赞。忙祝赞,忙磕头,财神在上

  • 刘方平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天宝在世。一生隐居不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代春怨 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 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 杨柳千

  • 列传第三十三 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魏收

    韦阆,字友观,京兆杜陵人。世为三辅冠族。祖楷,晋建威将军、长乐清河二郡太守。父逵,慕容垂吏部郎、大长秋卿。阆少有器望,值慕容氏政乱,避地于蓟城。世祖征拜咸阳太守,转武都太守。属杏城镇将郝温及盖吴反,关中据乱,阆尽心抚纳

  • 卷二百十八 列传五·赵尔巽

      ◎诸王四   △太祖诸子三   睿忠亲王多尔衮 豫通亲王多铎子信宣和郡王多尼、信郡王董额、辅国恪僖公察尼、多尼子信郡王鄂紥 费扬果   睿忠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贝勒。天聪二年,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

  • ●卷十四·邵伯温

      元丰末,治神宗山陵。韩康公尹洛,凡上供之物皆预办,虽中贵人不敢妄有所求。盖公之子宗师从洛之贤士大夫游,有所闻,必白公施行之。又朱光庭、杜纯孝锡皆府官,荐为山陵司属,二人忠信有余,多所论列,役成而民被其赐。公以功拜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辛亥郑府朝邑王祁镕薨王郑靖王第四子母妃张氏宣德八年生正统八年册封至是薨年五十五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荣简○癸丑赐乐安王府福宁县主并仪宾张暠镇安王府杜城郡君并仪宾乔廷录诰命冠服如制

  •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韦正贯传·欧阳修

    韦正贯是韦皋的弟弟韦平的儿子,字公理,年幼时父亲就死了,韦皋认为他能光大韦家门户,取名叫臧孙。朝廷因他先辈是功臣,封他为单父县尉。正贯认为不得志,辞去了官,离开了单父县,把原名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正贯被选到贤良方正异等

  • 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佚名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竭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

  • “名”的情结·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疾①没世②而名不称焉。” 【注释】 ①疾:恨。②没(mo)世:死亡。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读解】 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 所谓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个

  • 小说法法第十六·管仲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

  • 岕茶汇抄·冒襄

    《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还钞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刊本有昭代丛书本,张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种本,光绪乙酉(1885)刊;有冒氏丛书本,光绪己亥(1899)刊。

  • 陈氏幼科秘诀·佚名

    儿科著作。撰者、撰年不详。此书载述初生、沐浴、噤风、撮口、脐风、气闭等30余种幼科常见病证治。文字较简练,方药多为陈氏家传方,系陈氏治疗儿科疾病之经验总结。现有《三三医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佚名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清实录光绪朝实录)595卷。陈宝琛、世续等修纂。1986—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清实录》中包括该实录。清代实录是一种编年体的史籍,资料来源于内阁和皇史宬的各种档案,以及各衙门的则例和禀牍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