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十二     元 郑玉 撰闵公

公名开一名启方庄公之子般之庶弟惠王十六年即位諡法在国逢难曰闵

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谷梁氏曰善救邢也胡氏曰凡书救者未有不善之也救在京师则罪列国子突救卫是也救在外域则罪诸侯狄救齐吴救陈是也救在远国则罪四邻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是也救而不速救者则书所次以罪其慢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是也救而不敢救者则书所至以罪其怯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是也兵者春秋之所至重独于救兵而书法若此圣人之情见矣其称人将卑师少也张氏曰论语以一匡九合之功归于管仲盖奬王室从简书皆管仲发其端也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

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 公羊氏曰其称季子何贤也其言来归何喜之也小东莱吕氏曰闵公方九岁安能自会如此盖国人上下皆恶庆父而贤季友故欲复之公与齐盟亦国人左右扶持而去当时国乱犹能恶庆父而复季友此亦见鲁秉周礼处高氏曰凡人臣出奔而反国则书曰归或曰复归经未有季子出奔之文而书来归何也凡奔云者负罪以出迫逐而不遑暇之辞也今鲁国连丧二君当凶祸艰难之际季子以贵戚之重违而去之是之谓全身远害求援以庇国既而国人以庆父之故思得贤公子以辅幼主视公族之中唯季子托辞以出若爱其生以有待者鲁人唯恐其不归故公与齐侯盟而请之其书来归者所以变乎归之文又变乎复归之文也既归而遂以国政付之是其委任亦不轻矣唯其委任之重所以没其去国之因而责其後效圣人特字之而不名又不称公子者见季子自以贤德为国人所与不缘宗亲之故则所以望于季子者重矣然季子既归乃反托亲亲之故卒不能平姜氏之乱讨庆父之恶故使二人卒弑吾君明年书公子庆父出奔莒夫人姜氏孙于邾以着季子徒然来归无补于急难大失国人之望是以变文书来归者亦所以责之家氏曰庆父之奔也春秋书之其归也不书恶其归也季友之奔也春秋不书其归也书之喜其归也陈氏曰国人之欲归季子以已乱也而季子虽归庆父夫人乱未巳俄而弑闵公於是以僖适邾则国人何贤乎季子微季子则庆父之簒成而庄公之统絶庆父之簒不成庄公之统不絶者季子在也薛氏曰季子来归虽定鲁国窃国之政自此作也春秋详其出入见其事君之际善其善起其强也

冬齐仲孙来

齐仲孙湫来省难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巳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後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寜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伯王之器也 高氏曰此齐侯既复季子因使仲孙来窥我非使于我也故不书齐侯使而止书齐仲孙来所以嘉仲孙而讥齐侯讥齐侯有窥鲁之心失霸者之义而嘉仲孙能俾齐侯务寜鲁难有全鲁之功故特书字以褒之五峯胡氏曰二帝三王施仁政定天下尽道而已非有利天下之心也五伯仗义结信搂诸侯奬王室谋以自强大非有正天下之心也五伯桓公为盛忿不惩而灭谭欲不窒而窥鲁其心源可考矣虽力行信义岂其如日之昼如月之夜不可离乎使其无死安知其不志骄气溢而後有失信弃义之事哉惟其执之不敢中道废是以得成伯者之名尔此孟子所谓假也五伯假信义而未归则既有之矣其得罪于三王何也其以有为而为之也此王伯所以分乎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阳

胡安定先生曰阳微国也齐桓逼逐而?之以着齐桓之恶故贬而人之啖氏曰移其国于国中为附庸也大东莱吕氏曰圣人作春秋功过不相掩齐人迁阳罪之甚也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赵氏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程子曰天子曰禘诸侯曰祫朱子曰王者有禘有祫诸侯有祫无禘刘氏意林曰禘者帝也帝者天子之号也诸侯不得祖天子故禘不及诸侯也天子禘诸侯祫大夫享庶人荐此上下之杀也公羊氏曰言吉未可以吉也言庄公未可称宫庙也谷梁氏曰丧事未毕举吉祭故非之也谢氏曰鲁禘之失者三诸侯而行禘礼一也禘不于太祖而于庄公二也二十二月而吉祭三也高氏曰禘者天子之祭鲁不当禘也然成王赐天子之礼以享周公而先公因僭用之过在前世圣人不一一追贬但因事书之盖鲁国常事不可胜书故也虽然此特用其礼物耳非有追配之事故直言禘于庄公也 愚按礼记谓成王以周公有大勲劳于王室赐鲁重祭孔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然其始盖赐于周公之庙许用王者礼乐如八佾之类耳其後羣公之庙皆僭用之既皆僭用王者礼乐遂因而有禘祭之名遂用郊天之礼呜呼使武王在位之日周公为政之时岂有过赐过受之失至于成王伯禽则有是举矣此其所以为圣贤之分也虽然是盖过厚而已非有大失也末流之弊至于季氏舞八佾三家以雍彻上下交僭而君臣之分荡然矣礼谨於微君子不可不慎也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观于此则知圣人之所处矣

秋八月辛丑公薨

初公傅夺卜齮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成风闻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属僖公焉故成季立之 陈氏曰鲁之春秋固书曰公子庆父弑公于武闱圣人修之曰公薨讳之也遇弑君父之大哀也则何忍言之是故书薨而不地且不葬薨十二公所同也不地不葬隐闵所独也然则虽讳而乱臣贼子之狱具矣胡氏曰讳而不言弑何以传信于将来曰书薨以示臣子之情不地以存见弑之实何为无以传信也凡君终必书其所独至于见弑则没而无所其情厚矣其事亦白矣非圣人能修之乎後世记言之士欲讳国恶则必失其实直书母隐又非臣子所当施于君父也而春秋之法不传矣高邮孙氏曰弑君之贼讨则书葬闵公之贼不讨而使之出奔春秋不记其葬所以罪鲁之臣子也 愚谓庆父虽缢不以贼讨犹不讨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

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

公子庆父出奔莒

以赂求共仲于莒莒人归之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 高氏曰先书公薨而继书此则知夫人姜氏与公子庆父实弑公也夫季子者闵公盟而归之以为国卿正为姜氏庆父季子专鲁国之政足以有为今已踰年既不能防闲其君母稍治庆父之罪而反召弑君之祸又不能率鲁国之衆以讨弑君之贼乃纵之使逸故此书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莒者非特着姜氏庆父之罪又以见季子孤国人之望也或谓缓诛逸贼亲亲之道是尤不然人臣之义莫大乎为君讨贼故曰大义灭亲今季子于庆父亲也而于闵公则亲而又尊也庆父弑闵彼尊尊亲亲之义已絶矣苟能诛之则尊尊亲亲之义两得之舍庆父而忍乎闵公是尊尊亲亲之义两失之也弃两得而从两失贤者之所为果如是乎高邮孙氏曰文姜之孙也不称姜氏所以令齐絶之哀姜之孙也称姜氏以明邾非姜氏父母之国其得絶之无疑焉邾容而受之为有罪春秋湥罪邾容他国之夫人特书曰夫人姜氏孙于邾以见其不絶之罪陈氏曰宋万奔陈虽杀之不书庆父奔莒虽杀之不书春秋所以严逸贼之责也季子奔陈不书适邾不书全之也则其严逸贼之责何若季子可与言事存矣事亡则未也有季友在庆父将不免于为戮则曷为谓之无讨均之为逸贼也

冬齐高子来盟

公羊氏曰比三君死旷年无君设以齐取鲁曾不兴师徒以言而已矣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望高子也程子曰高子来省难然後盟盟未前定也称高子善其能恤鲁胡氏曰桓公命高子必曰鲁可取则兼其国以广地鲁可存则平其难以善隣非有安危继絶一定不可易之计也高子至则平鲁难定僖公鲁人赖焉圣人美其明人臣之义得奉使之宜特称高子以着其善不曰齐侯使之者权在高氏子也家氏曰春秋书此亦以着桓公不吝改过而大夫之出疆者皆能纳君于善也始仲孙之来桓公因使之觇国而仲孙之归也以鲁秉周礼为对不惟存鲁于亡又能纳君于善而非使事之指也及高子来盟率甲与俱至人疑其将不利于鲁而高子立僖公而盟之又以甲城鲁鲁于是始定而非使事之指也然齐桓不以失指为怒反因是而伸哀姜之讨有以见桓公善用人乐从谏始而觇鲁卒而存鲁利欲不足以蚀其本心伯之犹有德者也

十有二月狄入卫

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祈子玦与甯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适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牛羊豕鸡狗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谢氏曰狄人入卫也国人分散卫已灭矣自文公徙居楚丘建城市营宫室而卫国复兴则狄未能灭卫而有之故入卫不书灭张氏曰卫之灭非特懿公好?而失人心盖自惠公即位以来宣姜淫恣躭乐亡政习以为常故狄人一至而涣然国随以亡非齐桓救而封之则康叔之後至此无噍类矣卫在春秋时初为大国与齐侯胥命才四十年而沦于亡灭所以治国先齐家而淫乱之祸不簒必灭可不戒哉

郑弃其师

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 胡氏曰人君擅一国之名宠杀生与夺惟我所制尔使克不臣之罪已着案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远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可也乌用假以兵权委诸境上坐视其失伍离散而莫之恤乎然则弃师者郑伯乃以国称何也二三执政股肱心膂休戚之所同也不能进谋于君协志同力黜逐小人而国事至此是谓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郑弃其师君臣同责也

春秋阙疑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十九 十九之四·孔颖达
  論語全解卷六·陈祥道
  卷一百二十六 释氏·黎靖德
  卷三·真德秀
  卷一百七十·山井鼎
  卷一百七十二·山井鼎
  提要·郑伯谦
  卷四·顺治
  卷七十六·顺治
  周书·武成·佚名
  (十二)朱子论人心之仁·钱穆
  绪 论·林语堂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重刻禅源诠序·宗密
  法华玄论卷第五·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序·郑用锡

    昔高达夫五十始学诗,祉亭先生亦归田后所作为多也。盖发于性情,深得三百篇之遗旨。其品格在晋为陶靖节、在唐为白乐天、在宋为邵尧夫,间有逼肖元遗山者。先生自家居奉养,托迹郊垧,日以歌咏为事,世比之山中宏景,介休林宗。所筑

  • 赵嘏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嘏,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官渭南尉 。痒七律,笔法清圆熟练,时有警句, 有《渭南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八·佚名

    弘治四年十二月癸卯朔 上视牲于南郊○甲辰○万全都司及直隶保安州同日地震○丁未○升中书舍人李土□凡为尚宝司司丞○升监察御史文贵为浙江按察司副使○己酉○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邢表卒表字居正顺天府文安县人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隆庆元年十月壬午朔○钦天监进贰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孟冬享 太庙○湖广保靖宣慰司土官彭养正遣人庆贺贡马币钞如例○荫故礼部主事臧文奎男继荩为国子监生文奎在 先帝时以礼杖死者也○巡按

  • ◎汤济武之豁达语·刘以芬

    汤济武先生于国会解散后,曾出长教育,迨帝制议起,即辞职,移居津门。袁忌之,阴派人监其行动。汤曾雇一童,年约十七八,司应门候客之职,每逢客至,彼必多方探究其来历及与主人关系,主客攀谈,又辄在旁窃听,斥去复来,先生疑之,遂解雇,后乃知

  •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1)·李叔同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今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在别的

  •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司马光

    晋纪三十一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 [1]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仆射王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国宝,使领之。 [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东晋安帝行加

  • 卷二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九慎刑二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十月甲申上谕刑部朕保乂黎元务崇寛大每於刑狱之事辄廑矜恤之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一刑部六鬬殴明律鬬殴凡鬬殴以手足殴人不成伤者笞二十成伤及以他物殴人不成伤者笞三十成伤者笞四十青赤肿为伤非手足者其余皆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拔髪方寸以上笞五十若血从耳目中出及内

  •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孔子

    【原文】 子之①武城②,闻弦歌之声③。夫子莞尔④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⑤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①之:到。②武城:鲁国的

  • 善学者①·戴圣

    ——响鼓不用重捶【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

  • 卷十七·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七  元 朱公迁 撰 生民之什三之二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里反】以弗无子【叶奬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

  • 卷之五十四·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四信昆弟之信《史记》:成王恤其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曰:吾以此封若。史佚命择日,王曰:五口与之戏尔。史佚曰:天子无戏言,士一闷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遂封叔虞於尧之故墟,号日唐侯。录曰:柳子曰:王之弟当封耶,周公

  •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善现,五眼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五眼清净。何以故?是五眼清净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六神通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六神通清

  • 弘明集卷第十四·僧祐

      竺道爽撽太山文释智静撽魔文释宝林破魔露布文释僧祐弘明论后序。竺道爽撽太山文  沙门竺道爽。敢告太山东岳神府及都录使者。盖玄元创判二仪始分。上置璇玑则助之以三光。下设后土则镇之以五岳。阴阳布化于八方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三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三卷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侍者德惟似泾如阜编庆元府请疏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庆元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泳-永+公]海制置使 陈 昉撰右伏以。尊者放光明。指八祥六胜之地。育王捧舍

  • 三峰和尚年谱·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神宗显皇帝万历元年癸酉临济大师唐懿宗咸通八年丁亥示灭距明万历元年癸酉历七百又七年矣和尚降生东震旦国古扬州无锡苏氏苏氏宋着族和尚曾大父隐居兰泥乡谱阙不能考父老皆称为白云尖苏氏

  • 春秋世族谱·陈厚耀

    一卷。清陈厚耀撰。杜预《春秋释例》中有《世族》一篇,载春秋周王室及列国诸侯大夫世系,但此书宋以后即湮没不见。陈厚耀据孔氏《正义》所引,并旁参他书,作此以补杜书。其书体例为表格体。首为《周世次图》,后附周王室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