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六

钱塘程川撰

书六

夏书

禹贡集义今当分解如冀州旣载壶口治梁及岐当分作三叚逐叚下注地名汉为甚郡县唐为甚郡县今为甚郡县下文旣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懐底绩至于衡漳当为一叚厥土白壤云云又为一叚碣石云云又为一叚方得仔细且先分细叚解了有解得成片者方成片写于后黒水弱水诸处皆须细分不可作大叚写

【不知何氏录禹贡】

问禹贡地理曰禹贡过字有三义有山过水过人过如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只是禹过此处去也若曰山过水过便不通

【潘时举录禹贡】

禹治水乃是自下而上了又自上而下后人以为自上而下此大不然不先从下泄水却先从上理会下水泄未得下当愈甚是载治水如此

【不知何氏录禹贡】

禹贡一书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耳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一篇禹贡不过此数语极好细防今人説禹治水始于壶口凿龙门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汹涌其势迅激纵使凿下龙门恐这石仍旧壅塞又下面水未有分杀必且溃决四出葢禹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于海又濬畎浍之水使各通于川使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归禹只是先从低处下手若下面之水尽杀则上面之水渐浅方可下手九川尽通则导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尝谓禹治水必当始于碣石九河葢河患惟兖为甚兖州是河曲处其曲处两岸无山皆是平地所以溃决常必在此禹自其决处导之用工尤难孟子亦云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葢皆自下流疏杀其势耳若鲧则只是筑堙之所以九载而功弗成也

【董铢录禹贡】

禹当时治水也只理会河患余处亦不大叚用功夫河水之行不得其所故泛滥浸及他处观禹用功初只在冀以及兖青徐雍却不甚来东南积石龙门所谓作十三载乃同者正在此处龙门至今横石断流水自上而下其势极可畏向未经凿治时龙门正道不甚泄故一西滚入关陜一东滚徃河东故此为患最甚禹自积石至龙门着工夫最多又其上散从西域去徃徃亦不甚为患行河东者多流黄泥地中故只管推洗泥汁只管凝滞淤塞故道渐狭直上流下来才急故道不泄便致横湍他处先朝亦多造铁为治河器竞亦何济或问齐威塞九河以富国事果然否曰当时葵邱之防申五禁且曰无曲防是令人不得私自防遏水流他终不成自去塞了最利害处便是这般説话亦难慿问河患何为至汉方甚曰史记表中亦自有河决之文禹只是理河水余处亦因河溢有些患防治江不见甚用力书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防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若中间便用工夫如何载得恁略又云禹治水先就土低处用工

【叶贺孙录禹贡】

禹治水大率多是用工于河治梁及岐是凿龙门等处冀州三面边河兖州亦边河故先冀即兖

【包扬录禹贡】

因説三江之説多不同铢问东坡之説如何曰东坡不曾亲见东南水势只是意想硬説且江汉之水到汉阳军已合为一不应至扬州复言三江薛士龙説震泽下有三江入海疑它曾见东南水势説得恐是因问味别地脉之説如何曰禹治水不知是要水有所归不为民害还是只要辨味防茶如陆羽之流寻脉踏地如后世风水之流耶且太行山自西北发脉来为天下之脊此是中国大形势其底柱王屋等山皆是太行山脚今説者分隂阳列言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山脉逾河而过为壶口雷首底柱析城王屋碣石则是荆山地脉却来做太行山脚其所谓地脉尚説不通况禹贡本非理会地脉耶

【董铢录禹贡】

江陵之水岳州之上是云梦又曰江陵之下连岳州是云梦

【甘节录禹贡】

问岷山之分支何以见曰只是以水验之大凡两山夹行中间必有水两水夹行中间必有山江出于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那边一支去为陇这边一支为湖南又一支为建康又一支为两浙而余气为福建二广

【黄义刚录禹贡】

【录中那边一支去为陇池录云那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

因説禹贡曰此最难説葢他本文自有谬误处且如汉水自是从今汉阳军入江下至江州然后江西一带江水流出合大江西江下水相淤故江西水出不得溢为彭蠡上取汉水入江处有多少路今言汉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滙泽为彭蠡全然不合又如何去强解释得葢禹当时只治得雍冀数州为详南方诸水皆不亲见恐只是得之传闻故多遗阙又差误如此今又不成説他圣人之经不是所以难説然自古解释者纷纷终是与他地上水不合又言孟子説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诸江防合水路及禹贡所载惟汉入江汝泗自入淮而淮自入海分明是误葢一时牵于文势而不暇攷其实耳今人从而强为之解释终是可笑

【吴雉录禹贡】

禹贡西方南方殊不见禹施工处縁是山高少水患当时只分遣官属而不了事底记述得文字不整齐耳某作九江彭蠡辨禹贡大槩可见于此禹贡只载九江无洞庭今以其地验之有洞庭无九江则洞庭之为九江无疑矣洞庭彭蠡冬月亦涸只有数条江水在其中

【黄义刚录禹贡】

东滙泽为彭蠡多此一句

【甘节录禹贡】

问铢理会得彭蠡否铢曰向来只防传注终未透达曰细防来经文疑有差悮恐禹当初必是不曾亲到江东西或遣官属徃视又是时三苖顽弗即工防彭蠡洞庭之地徃徃防得亦不子细因出三江説并山海经二条云此载得甚实又云浙江源疑出今婺源折岭下

【董铢录禹贡】

问先生説郑渔仲以东为北江入于海为羡文是否曰然今考之不见北江所在问郑説见之何书曰家中旧有之是川本今不知所在矣又云洪水之患意者只是如今河决之类故禹之用功处多在河所以于兖州下记作十有三载乃同此言专为治河也兖州是河患甚处正今之澶卫州也若其他江水两岸多是山石想亦无泛滥之患禹自不须大叚去理防又云禹治水时想亦不曾遍歴天下如荆州乃三苖之国不成禹一一皆到徃徃是使官属去彼相视其山川具其图説以归然后作此一书尔故今禹贡所载南方山川多与今地面上所有不同

【辅广录禹贡】

地理最难理防全合禹贡不着了且如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今已不知沱所在或云蜀中李氷所凿一所灌防蜀中数百里之田恐是沱则地势又太上了澧水下有一支江或云是又在澧下太下了又如东滙泽为彭蠡江亦不至此泽敷浅原今又在德安或恐在湖口左右晁以道谓九江在湖口谓有九江来此合今以大江数之则无许多小数之则又甚多亦不知如何

【包扬录禹贡】

禹贡地理不须大叚用心以今山川都不同了理防禹贡不如理会如今地理如禹贡济水今皆变尽了又江水无沱又不至澧九江亦无寻处后人只白捉江州又上数千里不説一句及到江州数千里间连説数处此皆不可晓者禹贡但不可不知之今地理亦不必过用心今人説中原山川者亦是儿説不可见无攷处旧郑樵好説后识中原者见之云全不是【吴振录禹贡】

问东坡疑征曰袁道洁攷得是太康失河北至相方失河南然亦疑羲和是个歴官旷职废之诛之可也何至誓师如此大抵古书之不可考皆此类也【余大雅录征】

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六

猜你喜欢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晏婴
  程氏经说卷七·佚名
  卷十四·山井鼎
  卷八·王元杰
  备内·韩非
  苏子·苏彦
  襄公·襄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卷五·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道宣
  博山警语序·元来
  赞扬六祖功德以祝南华之复兴·太虚
  从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明孛经大旨──佛法要旨·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中·佚名
  卷四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回 华堂客佩紫衣朱·陈端生

    第十一回华堂客佩紫衣朱诗曰:聘币星期六礼全,衣朱佩紫喜欢天。洞房花烛刘公子,准拟今宵会绛仙。话说管园人潘发,他一到黎明就起来打扫园中的。这日早晨,一见后门大开,铁锁抛于地下。不觉大惊失色,说一声不好,昨夜必然有贼子

  • 卷33 ·佚名

    陈师道 和休文至自新安 无成底事到天涯,重见春工换柳枝。 历尽江山苦行役,归来风雨过花时。 驱驰共厌人间世,险阻时闻别後诗。 独有穷愁销未尽,一番相见一伸眉。 陈师道 和颜生同游南山 竹杖

  • 卷三·陈康祺

    杨石民谏刘正宗书莱潍副榜杨青藜石民,性喜博综,家贫,贷书而读,著述浩博,不轻示人,与物孤峻严厉,有出人情外者。顺治十四年,安邱刘相国方贵幸用事,忽遗以书。略云:某北海布衣,近阁下居五十里,闻壮岁已入承明,某素远贵人,故稔知而未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庚午朔命署都指挥同知詹祥署都指挥佥事李爵茂镇各充京营参将祥神机爵五军镇緫督京城内外捕盗○辛未夜彗星渐西北行犯文昌○壬申升大理寺卿沈良才为兵部右侍郎顺天府府尹雷礼为工部右侍郎○诏复设管河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四·陈衍

    林亮林从时倪鸿范何勉游崇功蓝鼎元黄升林君升(同里吴楠)何青朱文(同县林政)吴朝建(子世膺)陈友林黄彩(郭张文)魏国泰陈策曾成洪就(同里颜得庆、洪选、杨彬)许良彬林秀陈大玠林滉甘国宝李长庚(从子增阶、侄孙懋庸、从侄孙懋元、养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魏灭蜀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汉卫将军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每欲兴军大举大将军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逺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 卷十五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五上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王子侯表第三上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後嗣承序以广亲亲至於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

  • 十三年·佚名

    (丁卯)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六年 二月2月4日○壬子,奉朝賀宋時烈疏論大義,且陳攻斥尹宣擧之狀,仍請待尹拯如初。上賜優批。〈原疏批旨見上。〉禮論以前,時烈所以待賊鐫時何如也?進善之擬,諉之以迫於時議而已,不成說矣。至於責《中

  • 做一个通才·孔子

    【原文】 孔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器:器皿。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 【读解】 器皿各有所用,打酱油的不能买醋。装酒的不能装油。而君子进德修正,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而才能广泛,努

  • 有为无为法品第十·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有为无为法得有为无为法方便。持世。菩萨摩诃萨正观择有为无为法。云何为正观择。是有为法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有为法自生自堕数中。是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以虚妄因缘和合行。云何为行自堕数

  •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禪波羅蜜第二十七   [一]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禪波羅蜜。   問曰.菩薩法以度一切衆生爲事.何以故閑坐林澤靜默山閒獨善其身棄捨衆生。   答曰.菩薩身雖遠

  • 卷第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五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拈古颂古举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推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

  • 楚辞补注·洪兴祖

    宋洪兴祖注。在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采撷宋人及前代诸说,对王氏章句进行“补注”。其体系是以“注曰”而列王逸注文于前,次以“补曰”阐发己意,评判王逸之说。原本还有《考异》 一卷,今分散而入“补注”之中。洪

  • 法言义疏·汪荣宝

    汪荣宝撰。荣宝,字衮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驻日本公使。于声音训诂之学有很深造诣。校注汉人扬雄《法言》历时十余年而成书,初名《疏证》,1911年刊行后,晚年又毅然重作,改题《义疏》。稿本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一二八事

  • 辨定祭礼通俗谱·毛奇龄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佚名

    一卷,不空译。大般若五百七十八卷,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之密部也。此经说金刚萨埵所证三摩地之法门。略名般若理趣经,又云理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