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一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庚午朔命署都指挥同知詹祥署都指挥佥事李爵茂镇各充京营参将祥神机爵五军镇緫督京城内外捕盗

○辛未夜彗星渐西北行犯文昌

○壬申升大理寺卿沈良才为兵部右侍郎顺天府府尹雷礼为工部右侍郎

○诏复设管河郎中一员于江南既而罢之初漕运侍郎郑晓奏粮舡过淮愆期皆坐镇江以南内河淤阻之故乞特遣一部臣督帅有司通河道章下工部议以为便从之吏部因言江南旧有水利郎中一员兼管镇江运道后因权轻不便钤辖乃以其事专责之巡抚今复设部官他日又将以为不便矣 上曰管河郎中既有前旨裁革罢勿遣其经理运道事宜仍责成巡抚故

○诏籍京师召募民兵充巡捕军统领民兵革职参将左灏复原职回卫听用初庚戌变后召募民兵四千为一营于西教场操练专为京城防御设参将一员管领用灏为之至是且四年而民兵逃者千余人灏奏请勾捕兵部因言此辈俱系乌合应募之人非有尺籍伍符无从清勾且见在亦多老弱宜行减汰所余精壮不敷一营今京营巡捕兵缺宜以此益之俾附籍应役以资实用灏先以称病夺职兹已年余足以示惩宜令复职回卫候补从之

○癸酉大同总兵岳懋率所部兵巡边驻灭虏堡会虏万余骑犯五堡左卫威宁等处懋迎击之深入至青圪塔陷虏伏中我军大溃懋力战而死巡按御史毛鹏以其事闻因劾奏巡抚侯钺及副总兵冯登参将朱云汉郭震守备任寿刘宾等各失事罪状入下兵部议请恤录懋而案治诸有司罪者因言宣大为畿辅重镇近者兵疲调遣民苦辅输加之饥馑频仍刍粮不给一旦驱饿卒疲马以抗黠虏取败固宜夫本折相兼间月关支 祖宗成法也此法不复恐宣大终无安枕之期乞并下督臣议处得旨懋赠少师左都督赐谥壮愍荫一子世袭指挥使仍为立祠致祭钺等姑各令戴罪视事其二镇军需缺乏多系管粮官侵益已费者令巡按御史清查不足者令緫督许论议处

○乙亥荫兵部尚书聂豹侄栋为国子生

○丙子命改折浙江嘉善县兑米三万五千余石以贼焚运舡故也

○丁丑改应天府府尹扈永通为顺天府府尹

○荫授故大学士彭时曾孙德顺为中书舍人初时孙秉锐承荫未仕而卒以德顺补之

○荫故礼部尚书欧阳德弟昱为国子生故事身后录荫惟阁臣有之至是以德子绍庆请录其父侍直劳特准加荫不为例

○命太仆寺发顺天府寄餋马一千匹保定府种马二千五百匹给保定奇兵营官军

○革灵丘王府奉国将军俊檞为庶人坐收责杀人故也

○戊寅带俸顺天府府丞徐杲九年考满诏升太仆寺卿仍带俸供事杲匠役也

○己卯升户科左给事中李用敬为都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李右滋礼科右给事中蓝璧兵科右给事中黄元白为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甄成德工科给事中曹禾为右给事中用敬璧俱兵科幼滋礼科元白刑科成德吏科禾工科

○云南楚雄府安宁州地震有声

○庚辰荫刑部右侍郎陈儒子一龙为国子生以三年满也

○漕运侍郎郑晓奏倭寇类多中国人其间有勇力智谋可用者每苦资身无策遂甘心从贼为之向导此非包荒含垢早图区处必为腹心忧今议者一曰复市舶便一曰严诛剿便夫诸路军威未振群贼惩创未深即复市舶恐非国家御夷之体倭奴所残既皆我良善官兵所杀又皆我逋逃必严诛剿恐伤朝廷好生之德臣愚欲乞 圣明广收武勇申命各抚按等官于军民白衣人中每岁查举素有膂力胆略智谋者十数人以义勇名色月给食米一石令其无事率人捕盗有事领兵杀贼立有功劳量议官职奏请升授若从文阶则授试巡检武阶则授试所镇抚伹许捕盗杀贼不得经收钱粮接理词讼仍照文武官员事例考察考选有犯者依律问罪如此则片善寸长皆沾斗食暴夫悍卒渐受绦笼不惟中国之人不为贼用异日且有将材出于其间其在今从贼者特揭榜喻许令归降遣还故土有擒斩贼徒者如例给赏才力可用愿报效者委用别地立功赎罪俟有劳绩亦与叙迁不然恐数年后或有如卢循孙恩黄巢王仙芝者益至滋蔓难扑灭矣臣又闻洪武中倭奴数寇东南傍海州县是时浙江一省既遣佶国公汤和筑城又遣魏国公徐辉祖江阴侯吴高练兵又遣都督商暠杨文刘德出战又遣都督于显出海巡倭此皆上公元侯谋臣宿将犹且迟之数年未得宁息复遣南雄侯赵雄招抚沿海渔丁岛人盐徒蛋户籍为水军至数万人又遣莱州府同知赵秩礼部员外郎吕渊宣谕倭奴迨至洪武二十五年之后海夷始靖则凡自今可以解散贼徒者固宜敕下兵部亟为议处不得泄泄然付之无何而已下覆部议请以其奏下总督张经酌宜行之报可

○录擒剿四川苗夷碑曾等功赏兵备副使陆稳参议郑光溥银币

○福建官兵捕得漳州通倭贼苏老等三十余人诛之

○壬午升应天府府丞李珊为本府府尹

○发太仆寺寄餋马一千匹及调取真定河间地方种马四千匹兑给定州河间二营游击兵发马价二万两于大同买马补各防秋官军

○癸未裁革湖广荆门州州判一员靖州绥宁县县丞一员郴靖二州及远安安化枝江兴山巴东石门安乡临德华容常宁衡山酃县永兴兴宁柱阳宜章会同卢溪一十八县儒学训导各一员武昌县乌翎湖孝感县注泉湖河泊所大使各一员沔阳州汉津驿驿丞一员宁乡县税课局大使一员卢溪县河溪巡检司巡检一员

○赐故锦衣卫指挥佥事赵汝诚祭葬汝诚淑妃父也

○兵部以宣大蓟镇谍报虏众将入寇预请敕总督戎政平江伯陈圭等部署营兵分屯各关厢待虏虏果溃口入薄关厢则緫兵时陈追剿于外圭拒守于内中外夹攻务求万全圭因言营兵素未见虏乞如故事檄调边兵四枝用为先锋 上是之令兵部议行部覆往岁调取边兵者以京师重城未完南关居民繁富闻警恐易动摇而圭是时緫戎方数月将不识兵亦难责战故也今屹然重城即足自固而营兵操练日久又非不教之兵以此待虏虏必不敢复萌深入之计圭亦不必复借边兵以自卫且陛下更新戍政者四年矣正期营兵日强可以渐省边兵入卫之费今大将方议出战乃无一将一兵可冲锋者是京营数十万众将乌用之况不守边关而守京师又弃近郊不守而守京城撤门户之捍蔽而屯兵堂奥以为卫此逆鸾误国之左计可复踵而行乎奏入得旨尔昨言贼果溃口入薄关厢圭当拒守于内今又言虏决不敢有深入之萌词涉反覆其意何主岁调边兵原为入卫京师今既称当守门户其今时陈分布要害力遏虏众使不得溃口而入陈圭止今防守京师

○甲申录四川地架腊尔等处斩贼功升赏指挥石承弼等官军三百四人各有差

○倭寇由吴江转掠嘉兴署都指挥佥事夏光督兵御之背王江泾而阵贼众鼓噪而前我兵大溃光流矢死

○乙酉升国子监祭酒李玑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沈应龙为南京刑部右侍郎改南京大理寺卿郑大同为大理寺卿

○升宣府副緫兵署都指挥佥事焦泽为署都督佥事充緫兵官镇守大同

○丙戌 睿宗献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命山西开纳武职例指挥佥事减三十金署正千户以下减四十金署百户以下减五十金以补转输之费

○虏酋把緫儿台吉射书宣府城中乞开市守臣以闻兵部言虏反覆多诈昨緫兵岳懋被其诱杀兹复袭逆鸾勾引余谋故设疑事以挑我宜谨备之 上以为然趣令诸镇严兵为守战计有观望疎虞者罪之

○命宣府东路参将署都指挥佥事田世威充副总兵协守宣府

○旌表天下孝子一人云南蒙化府举人范运吉节妇七人江西南昌县民李钥妻龚氏中都长准卫军杭儒妻严氏广东番禺县民冯久杰妻陈氏四川成都县民张万银妻黄氏江西新建县民金曰荣妻孙氏直隶太仓州民陈奎妻时氏湖广孝感县监生张楚英妻王氏烈妇一人云南赵州生员赵璘妻王氏

○戊子虏百余骑犯宣府克虏台官兵击走之

○南京太仆寺卿吕怀乞致仕许之

○升户科都给事中凌汝志为应天府府丞

○户部覆云南巡按御史黄中奏请禁土官越境置田以杜侵紊之端复文官额给马丁以均体恤之惠俱从之

○己丑命锦衣卫械系原任宣大緫督尚书苏祐大同巡抚都御史侯钺至京问以总督许论暂兼巡抚以刑部右侍郎陈儒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往大同赈恤军士时岳懋新败虏日屯聚左右等卫乘我军饥乏声官大举论上告急兵部言宣大刍粮数月不给士马物故者枕籍于道乃先任督抚漫不省忧致贻今日之患罪不容辞 上怒遂逮问祐等命户部发太仓银十万两推大臣实心能任事者赈之仍区画召买以济不给吏部推儒忠实可用遂命儒往儒因奏举户部郎中郭学书兵部员外郎纪璇自随仍请加发银五万两从之

○以虏寇柴沟堡夺守备杜椿等俸二月参将丁淳等各戴罪管事

○夜彗星行入近浊始没

○壬辰 上谕吏部曰朕闻大同边务坏甚巡抚官必湏得人方济缓急可升王忬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兼赞理军务时忬方巡抚浙福吏部因请升徐州兵备使李天宠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代忬报可

○甲午兵部议覆云南抚按孙世祐等言土官传袭固其先世有功亦国家羁縻边徼以夷治夷之法不容废者比岁保勘承袭俱不及时盖外则苦入京之烦费内则处各族之仇争故土舍多无爵秩遇警征调其部卒莫肯用命者乞照洪治以来土舍袭职纳米折银之例量增其数每石当银五钱若从三品宣慰使富者原纳米八百石今增二百石该银三百两自知府而下至检讨典史驿丞盐课司副使以次递加输布政司类奏承袭免其赴京布政司每岁输银于部转发太仆寺贮以鬻马其贫甚者稍从减免而富厚能赴京者仍循旧规其或先世有罪而为之后者请袭则视前所增倍之例至四十年终止诏可

○乙未 孝庄睿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土田伯蒋荣祭 裕陵会京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余荣至德胜门外不能进而还诏以七月二十日补祭

○命户部右侍郎马坤督防守九门京营兵粮饷

○丙申兵科给事中敫正茂论劾新升南京刑部右侍郎沈应龙贪庸不职当罢诏今回籍听勘

○升广东提学佥事胡汝霖北直隶提学御史徐南金为按察使汝霖江西南金山东俱仍提调学校

○丁酉 孝穆皇后忌辰遣驸马都督佥事王朝用祭 茂陵

○哈密头目满剌马黑麻打力哈即等差人来朝贡马宴赉如例

○添设扬州府同知一员专驻瓜州督捕江海盗贼从漕运都御史郑晓奏也

○工部奏上新佥铺商之籍因遍反为难乞更令五城御史从公覆阅之 上曰近年京城军民坐充铺户负累逃亡者甚多差官佥选又放富役贫去留不公是所佥尔部中再加审实贫难无力者免之仍令五城御史严查富户佥补有倚势营免者重治

○戊戌以京城淫雨漂没墙垣庐舍命户部发银赈济工部浚渠洩水

○升尚宝司卿王楠为为南京太仆寺少卿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 衡阳献王昌 南康愍王昙朗子 方泰 方庆·姚思廉
  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八·脱脱
  卷一百八十·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货下二等·脱脱
  卷上·马缟
  ●卷二十五·邵博
  第十回 光绪帝·德龄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境遇类·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卷五·王锜
  第二九○移光绪八年四月十一日一一七○七--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四 列传一百三十四·纪昀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九·佚名
  卷一百四十二上·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款步(二)·戴望舒

    答应我绕过这些木棚,去坐在江边的游椅上。啮着沙岸的永远的波浪,总会从你投出着的素足撼动你抿紧的嘴唇的。而这里,鲜红并寂静得与你

  • 卷七十 魏紀二·司马光

      起昭陽單閼(癸卯),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五年   文皇帝黃初四年(癸卯、二二三年)   春,正月,曹真使張郃擊破吳兵,遂奪據江陵中洲。   二月,諸葛亮至永安。   曹仁以步騎數萬向濡須,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朱桓分兵赴之;旣行,仁

  • ●复社纪略卷之四·陆世仪

    丙子八月,北兵入犯畿辅。启新轮守厚载门,时有官生杨光先欲缮疏参温体仁以及启新,见启新坐门,责以不请缨而守门。启新惭,答言「一死无益」。光先曰:『当今冠进贤者从寒窗攻苦得来,戴兜鍪者由先世汗马得来;公徒以口舌得官,既荷殊

  • 清朝前纪·孟森

    ●纲领清世自太祖以后,纪事始有本末。太祖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人知。而于明人官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掩灭之。二百数十年来,学士大夫,口不敢言。人人心中,皆以为清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者。革命以后,乃

  • 卷之二十五·佚名

    成化二年春正月甲辰朔 上诣 奉先殿 慈懿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并四夷朝使行庆贺礼○慈懿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虏三万余屯安边营近境督军太监钱喜以闻 上敕喜及大同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九·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庚戌朔命改进士倪启祚等二十三人授翰林院庶吉士先是九月初三日辅臣奉旨选馆各拟名次进呈<锍-釒>凡数十余上俱不报至是报可故有是命○辛亥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三<锍-釒>以疾乞归不允○壬子戎政尚书

  • 第六卷 储书 附新闻事业·缪荃孙

    文汇阁 文宗阁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奉上谕:“四库全书现在头分已经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并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供藏庋。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现特发内币银两,雇

  •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三·佚名

    武帝上孝武免亡秦之祸【温公】穷兵四夷【张佑 何去非 子由】王恢韩安国论击匈奴【子由 东坡】封田千秋为富民侯【温公 张咏】李广利伐宛取马封海西侯【温公】用主父偃策削诸侯地【荆公】用宦者典尚书【王元之】戾

  • 卷八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六 朱批齐元辅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二日广西左江总兵官【臣】齐元辅谨 奏为恭报微【臣】钦遵 圣训料理营伍以收实效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陞授左江总兵自雍正四年四月初二日到南宁府任事

  •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吕思勉

    唐世,西南夷落之分布,仍与前世略同。晋代宁州之地,为爨氏所擅者,《唐书》称曰两爨蛮。西爨曰白蛮,东爨曰乌蛮。西爨,自言先世出于中国。东爨与西爨言语不同,且须四译乃通。盖二者实非同族,特同戴爨氏为君长而已。《唐书》云:西

  • 备高临第五十三·墨子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适人积土为高,以临吾城,薪土俱上,以为羊黔,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强弩之,技机

  • 子路篇·王夫之

    一胡氏立郢之论,双峰辨其非是,甚当。孟子所言易位者,唯贵戚之卿可耳。据冯厚斋所考,子路此问,在辄立十二年之后,虽贵戚之卿,为之已晚矣。春秋书齐“弑其君商人” 。商人弑君之贼,齐人君之而又杀之,则书“弑&rdq

  • 序·吕祖谦

    吕氏家塾读诗记序诗白齐鲁韩氏之説不传而天下之学者尽宗毛氏毛氏之学传者亦众而王述之类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説者又独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因譌踵陋百千万言而不能有以出乎二氏之区域至于本朝刘侍读欧阳公王丞相

  • 卷五·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五明 杨于庭 撰僖公不书即位公谷以为继弑君者是也胡氏以为内无所承上不请命迂也季友败莒师于郦柽之会返席未安也而即袭败邾人之归师曲在我矣故书曰公败邾师于偃至如庆父弑君天下之恶一也莒不

  • 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八法中迦絺那衣法第一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于桑祇陀国安居。过三月自恣竟作衣毕。持衣钵向舍卫国。道路多雨泥水。是诸比丘以多雨泥水故。甚大疲极热风所恼

  • 引·续法

    天台贤首。随宜示法。说天台贤首法者。不自知也。后人起念便隔作两截。重天台失天台。重贤首失贤首矣。执相泥名。分河立帜。此末法大弊。通人宜无所拣择轩轾於其间也。贤首宗阙五教仪。百亭法师为补缀成之。以毒攻毒

  • 医中一得·顾仪卿

    温病类著作。1卷。清·顾仪卿撰于1863年。此书为作者诊疗瘅疟、产后房劳与蓐劳之心得记录,附载与友人商榷瘅疟证之证治。谓瘅疟乃因暑热侵犯肺、胃、脾所致,临床上每见暑热夹湿之症,缠绵难愈。此书收入《三三医书》中

  • 尚书讲义·史浩

    二十卷。宋史浩(1106-1194)撰。浩字直翁,一名若纳,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政治家、经学家。绍兴十四年(1144)进士,孝宗为建王时,浩以司封郎中兼直讲,孝宗即位,迁翰林学士知制,浩累官右丞相,卒谥忠定。主要事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