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回 华堂客佩紫衣朱

第十一回华堂客佩紫衣朱诗曰:聘币星期六礼全,衣朱佩紫喜欢天。洞房花烛刘公子,准拟今宵会绛仙。

话说管园人潘发,他一到黎明就起来打扫园中的。这日早晨,一见后门大开,铁锁抛于地下。不觉大惊失色,说一声不好,昨夜必然有贼子。又听得后园中人声喧闹,都说道失了一匹黄马。潘发心慌意乱,一路寻踪觅迹。只见重重的门户,一直开到里边。忙问妻子道:你快往里边瞧看,一条夹道正通着小姐的卧房,只恐失了物件,责备我一人。潘大嫂十分着急,说声了不得,往里飞跑而去。

潘嫂如飞向内跑,走到那,幽芳阁里细观瞧。堂门半掩无人影,鸟语争枝闹树梢。悄悄叫声兰姐姐,可曾梳洗出房帏。连声叫唤无人应,大胆推门向里瞧。只见千金门倒扣,深堂寂静声息杳。忙叫荣兰何处去,为什么,铜环双扣这般牢。西房映雪方才起,秀蕙开门问事苗。潘嫂细言遭贼事,故而察看这蹊跷。不知小姐何方去,反扣房门好寂寥。映雪惊疑忙出外,乌纱罩鬓小钗挑。花容带痛微微瘦,凤履忙移步步娇。推进东房观仔细,只见那,罗帏寂寂篆烟消。挑开绣慢分明见,枕被俱无有事苗。映雪一观心大骇,花容失色皱眉梢。

啊呀奇哉!小姐为何不见?潘大嫂快到前堂探听,可在太太那边么?

潘发之妻走似飞,苏娘病起要添衣。回房找件家常服,斜束绫绡把步移。秀蕙初来并乍到,急忙忙,跟随映雪出香居。绕廊穿径方才到,只见那,潘嫂慌忙向外飞。乱叫张家和李嫂,太夫人,此时曾否起身躯?花园门放还犹可,失却槽中一匹驹。又不知,小姐荣兰何处去,幽芳阁,房中倒扣有跷蹊。家人仆妇高声喊,两厢房,仆妇丫鬟着了迷。忙穿裤,急披衣,一片喧哗启院扉。司马夫人都吓醒,忙呼仆妇问根基。苏娘忙到回廊下,隔着纱窗禀是非。

启太太老爷得知:今日早晨,花园后门大开,小姐的房门半掩,此刻追寻到此。小姐与荣兰不知哪里去了。

尚书夫妇听其详,魄散魂飞失主张。口口声声称不好,开门连叫映姑娘。碧松堂内曾经过,莫不是,去看魁郎未转房。映雪回称言正是,待奴前去看端详。心内急,意中慌,飞步金莲绕曲廊。这里尚书和太太,不梳不洗坐华堂。丫鬟仆妇齐传谕,唤上园丁问细详。潘发方才言细底,但听得,喧传不在碧松堂。迎头来了章飞凤,随后还同翰苑郎。映雪心惊先下泪,乱称奇事意彷徨。飞凤说,姑娘昨晚来观侄,谈了些,离别之言甚痛伤。不意真心非为嫁,到今朝,果然躲避到何方。翰林跌足双眉皱,我就猜疑这一椿。妹妹素来心性烈,她岂肯,依随圣旨失冰霜。到今朝,果遭逼迫私逃走。这时候,父母心中怎主张。韩氏夫人先痛泣,呼天唤地泪千行。尚书心内如刀绞,仰面长吁叫上苍。一顿双靴称不妙,凄然款步下华堂。夫人掩面号哭,飞凤低头涕泣行。翰苑长吁随后走,还有些,家人仆妇及梅香。纷纷多到幽芳阁,又到中堂请老娘。哽咽悲啼含着泪,问了声,千金端的在何方?齐齐步进香闺内,冷清清,不见人来只见床。回视窗前书案上,现排着,一封亲笔别爹娘。

话说孟尚书一见了女儿的亲笔,就知不是私逃,定然自尽。遂坐在窗前椅上,拆开一看。

一边长叹一边观,痛泪纷纷拭未干。韩氏夫人同子媳,齐齐围绕绿窗前。看到一同行走事,只哭得,韩氏昏迷痛碎肝。

啊唷亲儿呀,你怎么撇下爷娘去了!

长到今年十六春,只说你,聪明才女有收成。父亲不合婚皇甫,到今朝,只为他家害我们。似这等,天子赐婚恩不浅。似这等,王亲为配喜非轻。你何须,痴心不受君王命。你何须,誓死甘从反叛门。怎不想,养育深恩离不得。竟公然,黄昏暗遁出园林。青春女子如何走,娇弱身躯怎样行。未出闺门难识路,你焉知,崎岖世道难容身。纵然身带荣兰婢,年少丫鬟有甚能。不识高低逃了去,倒只怕,飘零要作异乡魂。啊唷娇儿呀,昨宵定省两相逢,今日翻成一梦中。半世娘儿分散去,丽君何故绝形踪。夫人哭倒尘埃地,云鬓蓬松粉面红。翰林夫妇齐痛泣,孟尚书,心如刀绞取真容。扯开一见如花面,不觉悲呼泪满胸。啊唷儿呀,据汝书中这等言,你竟是,改妆男子出花园。此番做事无良计,倒只怕,要保清名保不全。你又非,丑女村姑无美色;你况且,红颜绿鬓正芳年。普天下,风流浪子知多少,似这等,美丽裙钗躲避难。做事全然无见识,竟把那,千金之体走风烟。明媒正娶还违逆,当不得,俗子狂夫着眼看。你道此行为守节,我现来,后来之事不堪言。允和不允该明说,为什么,竟把高堂父母瞒。儿若果然心已决,我还当,飞书一本去回天。偏偏假意应承了,到如今,父母分抛一旦间。司马言完心惨切,悲声欲吐泪如泉。翰林跌足长吁气,说道是,此事原非妹妹愆。父若果容她守节,岂思避难出花园。既然如此无他说,只好依从字上言。说毕一齐观映雪,只见那,佳人正把手书看。星眸宛转从头视,顷刻间,两片红霞上玉颜。放下书时心惨切,翠眉含露吐芳言。

啊呀太太老爷呀,此事断难从命!

奴虽愚昧少才情,闺阃之仪也略明。皇甫督台虽说反,到底是,奸臣诬奏害忠良。刘国舅,花园放火奸谋露。这几番,平地风波是彼生。胞姐既然为帝后,岂不会,暗通书札请纶音。逼得我,千金守节私逃去。刘奎璧,就是奴家切齿人。不报冤仇还忿忿,岂肯反倒替成婚。若然贱妾贪荣贵,千古留传不白名。非但眼前伤礼义,还愁日后恐遭刑。自古说,奸臣势焰如冰雪,容易兴来容易倾。被害之家时运转,那其间,昭彰天理不饶人。奴如今日图富贵,岂不干连祸及身。太太老爷详此理,断难遵命入刘门。不如从直申哀表,上奏君王作处分。只说是,小姐守贞心不愿,刘家强逼要成婚。事由无奈私逃去,海角天涯没处寻。只要刘家赔小姐,方才解得这冤情。刘侯纵有滔天势,殿上君王难认亲。必欲临期奴代嫁,苏映雪,甘愿一命赴幽冥。佳人说到伤心处,掩面悲啼痛泪倾。司马夫妻犹未答,苏娘子,又悲又喜又生嗔。上前扯住罗衫袖,不肖女儿骂两声。你父早亡无依靠,做娘的,身充乳母领千金。若不是,老爷太太施恩典,你焉能,饱食丰衣活到今。大概之言休说起,想一想,千金待你若何情。同行同坐无骄傲,相爱相亲不慢轻。口口声声呼映姐,教诗教画费辛勤。若非小姐殷勤训,你不过,也像顽奴劣婢们。今日疑难须你解,为什么,推三阻四不应承。难道说,皇亲国戚公侯子,玷辱了,裙布荆钗贫贱人。好好今朝依了我,回身八拜认螟蛉。老爷太太如合意,就将你,嫁到荣华富贵门。你若此时还不允,真正是,恩将仇报没良心,快快上前参主人。言讫手牵苏映雪,相催就此认螟蛉。尚书夫妇齐挥泪,同问姑娘可肯行?映雪其时无主意,泪汪汪,不言不语自沉吟。啊呀千金呀,奴家只说你回肠,依允君亲已不伤。谁道言词都是假,到今朝,果然躲避走他乡。千金只顾全身去,怎知道,奴亦心归皇甫郎。留此一书贻累我,令人何计脱灾殃。罢罢罢,红颜薄命该如此。苏映雪,就向刘家走一遭。荣华不改冰霜志,奴只是,梦里姻缘岂肯忘。拼将一命寻了死,冤魂遍处觅才郎。生前不得时相见,死后应能长在旁。保佑得,皇甫郎君重发达,报仇雪恨快心肠。丽君小姐全名节,烈妇英才配了双。方显奴家苏映雪,始终如一有冰霜。今朝且勉成婚事,说不得,要把青春性命伤。映雪佳人心已决,登时转色道端详。老爷太太深思重,奴却如何就敢忘。替嫁之为原不愿,既然有说敢声扬。万般只为无其奈,妄认爹娘乞恕将。太太老爷俱请坐,容奴跪叩在中堂。尚书夫妇心悲喜,窦氏慌忙请出房。不必更排香烛案,就在那,幽芳阁内认爹娘。夫人勉强呼声女,依旧是,哭叫亲儿泪万行。司马十分怜映雪,殷勤安慰女红妆。苏娘拜认双亲后,孟夫人,要遣家丁走四方,大料私逃离不远,速行寻觅女还乡。嘉龄着急忙拦阻,说道是,父母如何没主张?这一差人寻小姐,弄得来,丑名到处尽传扬。不言守节清名重,只说家庭礼法亡。若使刘家知此信,怎生暗嫁映姑娘?我思妹妹才情广,决不调停欠主张。她既改妆逃出去,有谁认识女红妆?况伊满腹文章在,必定要,烈烈轰轰做一场。如若寻回仍遣嫁,无非是,挤将一命赴幽乡。为今之计从长议,莫遣家丁去播扬。设使刘门同察访,反教贤妹不能藏。且将映妹成婚后,慢慢相寻也不妨。司马夫妇齐点首,长吁短叹出香房。翰林传集男和妇,禁止喧哗到外厢。合府家丁齐领命,俱皆闭口不声张。其时吉日先开面,却原来,风俗相传各一方。嫁过门时方绞脸,无非是,珠冠玉助新妆。忙忙要发妆奁去,并及差人看洞房。韩氏夫人心不悦,把妆奁,平分一半送苏娘。妇人见识何须说,这日匆匆不必详。夜景休提谈次日,又早是,一轮赤镜出扶桑。

话说次日初二,良辰一到,黎明时候,刘府悬花结彩,发宝轿迎接成婚。大街拥塞不开,争羡侯门富贵。

锦簇花团宝轿开,将军执事两边排。宫灯百对高低映,白马千骑陆续来。仙乐悠扬吹凤管,彩旗招展列官街。前打着,朱红两柄沉金字;上边书,御赐成婚两面牌。一到堂堂司马府,摧妆诗赋请裙钗。这一天,尚书勉强穿公服,贺喜之人队队来。韩氏夫人心不悦,真容怀抱叫伤哉。平明尚未抬身起,云鬓蓬松泪满腮。司马孟公偷劝解,夫人何故这般然?快休冷落苏家女,显见得,一样孩儿两样怀。飞凤嘉龄齐跪请,孟夫人,方才慢慢坐妆台。梳妆已毕更衣罢,女眷纷纷已进来。韩氏夫人相接待,章飞凤,忙忙又要抱婴孩。喜娘都在幽芳阁,服事新人对镜台。映雪夜间同母睡,说了些,别离言语甚悲哀。快刀一柄随身带,正备要,暗刺刘郎报恨怀。临镜梳妆穿吉服,凤冠霞帔眼前排。轻匀粉面垂珠络,薄掠云环压宝钗。彩袖半笼双玉笋,湘裙低露小红鞋。珊珊环离春阁,浑似仙姬下月台。两个喜娘扶翠袖,只听得,催妆三次不容挨。

话说新人一出堂中,就要拜辞上轿,侍女铺下红毡,众喜娘搀扶行礼。

千金微步踏花毡,下拜双亲两座前。不出一言只痛泣,悲声哽咽半遮颜。尚书夫妇齐垂泪,教训言文莫细谈。亲眷一齐参谒过,孟公出座叫婢娟。女儿拜别苏娘子,她是你,乳哺之人母一般。此刻不妨行个礼,谢她提抱费心田。苏娘心感尚书德,教女儿,再再低头拜在毡。死别生离在片刻,这佳人,满腔悲恨不能言。纷纷珠泪添娇面,惨惨悲啼湿泪痕。窦氏娘娘称不敢,千金请起我难当。名为主婢原还礼,怎奈他,定是娘儿不共参。只得假为相跪势,慌忙立起正珠冠。后堂见礼方才罢,鼓乐喧天请再三。女眷纷纷齐送出,喜娘簇拥玉容仙。这时节,一方锦袱兜头罩,亲眷观瞧认时难。顷刻竟将苏映雪,团围送入锦鱼轩。三吹三打仙音亮,宝盖高撑罩半天。迎出孟家司马府,后边小轿两乘连。三房仆妇跟随去,秀蕙还留孟宅间。侯府迎亲花轿转,众家丁,扬威耀武笑声喧。

-----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六百六十二·彭定求
  邓剡·唐圭璋
  ●日日诗话(箸超)·蒋箸超
  历代诗话考索 全文·何文焕
  外集·李贺
  晁无咎词卷三·晁补之
  四集卷三十四·乾隆
  卷十三·梅鼎祚
  卷九十八·陈思
  巻四·袁表
  代自叙·刘半农
  卷二十一·佚名
  卷四百二十九·陈廷敬
  黄陈诗注原序·黄庭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韦应物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荅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罇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相逢且对酒相问欲何如数岁犹卑

  • 卷一·东周·佚名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

  • 附錄·多人

      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篇:   ……在漢中興,明帝始詔班固與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作世祖本紀,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孫述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自是以來,春秋考紀亦以煥炳,而忠臣義士莫之撰勒。於

  • ●卷一百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十六。   起建炎二年三月七日辛卯,尽五月二日乙酉。   三月七日辛卯金人陷中山府。   金人陷中山府城中绝粮人皆羸困不能执兵城陷金人见人皆瘦瘠顾而怜之取使臣效用军兵千馀人令出城外听指挥皆无力

  • 剪胜野闻·徐祯卿

    太祖尝自叙朱氏世德之碑,其文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业。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长六二公,次十二公,其季伯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

  • 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四百三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一月。乙丑。谕内阁、昨据两广总督谭钟麟、在康有为本籍。抄出逆党来往信函多件。并石印呈览。查阅原信。悖逆之词。连扁累牍。甚至称谭嗣同为伯理玺之选。谓本朝为不足辅。各函均不用光绪年

  • 卷十一·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一记王轸父家书事元宝仁庙赐徐善述书诗戏言取怨虞文靖朱宜人墓碣晦庵考定欧公事迹吕忠肃遗诗阮太监修营劳绩○记王轸父家书事五伦书已载有王轸家书事,示劝万世矣。轸,嘉兴人也,尝询得

  • 卷十六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六     宋 沈枢 撰报德门 汉第五伦不忘与千里马者 元和三年司空第五伦以老病乞身赐策罢以二千石俸终其身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性质慤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

  • 卷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明 杨士奇等 撰圣学鲁哀公问子夏曰必学而後可以安国保民乎子夏曰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尝闻也哀公曰然则五帝有师乎子夏曰有臣闻黄帝学乎大真

  • 燕昭王收破燕·佚名

    【提要】 燕昭王欲报仇雪恨,故先从招揽人才着手,这一点他还算是明智。贤士郭隗向他说明了如何对待人才就有如何不同的结果,他描述的对待人才的几种情形颇耐人寻味。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

  • 卷八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七 朱批蔡珽奏摺 四川廵抚【臣】蔡珽谨 奏十二月十二日【臣】在成都叩接 大行皇帝遗诏痛深五内钦惟 皇上盛德在躬当阳正位 圣明天纵巨细

  • 王端毅奏议巻九·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议封赠继母奏状验封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准南京吏部咨开南京太仆寺寺丞文林照例请给故父文洪故母陈氏故继母顾氏现在继母吕氏勅命等因到部送司照得成化二十三年四月十九日钦奉诏书内一款两京文武官员未

  • 法言義疏十九·汪荣宝

      孝至卷第十三〔注〕始於學行,而終於孝至,始終之義,人倫之事,畢矣。〔疏〕困學紀聞云:「論語終於堯曰篇,孟子終於堯、舜、湯、文、孔子,而荀子亦終堯問,其意一也。」翁氏元圻注云:「揚子法言終以孝至篇,亦及堯、舜、夏、殷、

  • 卷八十八·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省国费一【冗官冗食冗兵冗役附】 易损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臣若水通曰此文王损卦之彖辞示人于损下益上之时当俭其用

  • 平书订卷十 财用第七上·李塨

    平书曰:九畴之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则货财原上下所恃以为用,而国家不可以或无者。但货财所以权谷帛之轻重而通其穷,非为一人之私蓄也。理之不得其术,则公私皆困;苟得其术,则公私皆利,至于公私皆利,岂非圣人之道乎!古之征于民者三,曰

  • 月灯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过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声德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童子。尔时声德如来应正遍知。于

  • 古今注·崔豹

    晋代博物考据类笔记小说集。3卷。崔豹撰。《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都在杂家类著录为3卷,独《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5卷。全书分舆服、都邑、音乐、鸟兽、鱼虫、草木、杂注、问答释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