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三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檀弓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聘使至他国主君赐饔先荐于祖考卜一尸或昭或穆则子姓未有不从者而卒于他邦朋友为之祖免以从之者非主丧之子姓耳仲子舍通孙立庶子故以子不在之服感动之 何居谓义何所处

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伯邑考疑无子未可为舍孙立子之证设有子而未立武王周公封建所必先未有不见于书传者

防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

非独从殷礼也作宾定国以成其仁舍孙立弟以明其义其事与泰伯不嗣传国于仲雍畧同泰伯盖不忍挟商之天下并不欲受周之封国皆遭变而止于至善孔子所以目为三仁称其至徳也

事君有犯而无隠

疏引晏婴之事以证注盖据左传既以告于公故与叔向语而及之但非记者本义记谓不隠情以成君之过耳

左右就养有方

古者列国分土君臣甚亲不独公孤卿大夫及朝廷之士朝夕御于君所即乡遂公邑都家羣吏凡有事于郊野亦各承其事故曰左右就养也视学养老则学校之官左右供奉郊望类蜡师田朝防则所至之地有司左右供奉故曰有方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

古者万民族葬墓大夫掌之兆域必在郊野卿大夫居国中即休沐之居亦宜在私邑无縁有成寝而墓在阶下之事盖周礼久废势家纵侈作苑囿于郊野因成寝室以恣淫乐也观鲁公薨于台下则强臣则而象之苑囿中各有寝室可知矣吴夫差宿有妃嫱嫔御焉郑伯有之臣曰吾公在壑谷则当时列国君臣之淫侈皆可见矣

道隆则从而隆道汚则从而汚

疏以父在父没别隆汚非也伯鱼子上皆为父后之子而遇出母之丧皆父在之时则张子谓道隆道汚就所出之母以定之无疑矣盖或见出同而过有小大也

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周官冡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墓大夫掌邦墓之地域正其位掌其度数墓而不坟盖殷道故曰古也惟兴之日从新国之法自防叔奔鲁未有起家为大夫者当从殷礼孔子封识盖以义起故自白之

防墓崩

古者墓而不坟正为封土嵗久必崩壊也今始为封而甚雨败之自不得不更筑遭事之变惟隠自痛而无可言者是以不应及三告则不得不以其故语之矣

遂命覆醢

醢朝夕必陈之物而可久留故命以巾幂覆之旬日中勿以醢进也若已陈之醢则宜命彻不宜覆之也

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诚者物必坚良也信者用无僭忒也

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

亡以人子而言盖丧期虽以三年为极至于哀慕之心则至于身亡之后而弗能忘犹三年问所谓子之于亲至死不穷也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

司马迁野合之诬郑康成以注此记故孔氏子孙辑家语以别白之备载前母施氏生九女妾生孟皮圣父年余七十孟皮废疾乃求婚于顔父年齿不伦故误传为野合其情甚蹙颖逹奉诏疏郑注不敢正言其非故谓马郑之説与家语文义无殊乃不得已之游辞耳不知迁以身被宫刑为百世之垢乃于自古圣贤皆传诬妄语以汚之于尧则曰知子丹朱不肖念以天下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受其利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于汤则曰吾甚武号曰武王于文王则曰隂行善又曰闳夭之徒求有莘氏美女骊戎文马有熊九驷他竒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用此脱羑里之囚而得専征伐果尔则是诸臣陷君于不义而文王之立身曽鲁叔孙婼之不若也且方是时伯夷太公召公毕公安在乃懐奸挟诈而为此回面汚行之举乎于武王则曰以轻剑击纣以黄钺斩其头悬太白之旗卫武公则传为弑君兄而簒立之贼孟子则劝齐伐燕曰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又传战国游言曰啓与交党攻益而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实令啓自取之其无忌惮至此则至圣身无可疵而重诬其父母何足怪哉自汉唐以来羣儒皆欲辨其诬而未得其要领故特着之 颖逹谓非全不知墓之处所乃不知柩之所在是也自殷以前墓而不坟鄹大夫虽仕于鲁其官卑自当守殷礼不封不树古无墓祭圣母少寡谨于礼法无为数适墓所故久而失迷此事理之无足怪者五父之衢必圣父平生游处熟习之地度当年送葬者必多故殡焉以发人之疑而啓问端卒于此焉得之陈氏谓必无殡于路衢之理不知遭事之变不可以循故常与棺入肂而加攒涂并象西阶为壁以依肂为檐以吐霤而庐于其侧非礼之可以义起者乎【今圣墓之右有子贡筑室旧址亦古礼所未有】若竟无郰曼父之母则如之何孔子无不知父所葬之方所而宴然终身之理如知其在防而终不知柩之所在则近其地而别葬焉可也既得之则身为司冦不可不从周法而合葬与鄹大夫卒时异矣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曰有虞氏瓦棺则夏后氏以木矣堲周者殡葬时以堲周于外以护棺也故殷人因之加椁焉 疏谓堲土为陶冶之形大小得容棺似未安既有瓦棺又为瓦椁则广轮有加而陶冶益难义无所取盖即以甓周于棺外耳殷以后之椁以众材攒涂乃用堲周之意而以木易堲耳

齐斩之情

古者父在为母期故兼言齐

末之卜也

马惊败车御者之过不应让卜国且不名而姓非称也古者军事御与右皆卜吉然后用今贲父败绩是卜不应故曰末之卜也古末莫通鲁论末之也已记不忍一日末有所归也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伤死之礼起于生前之恩义设周亲昵好而死于非命则痛隐更深岂反有不吊之礼盖奔赴而号泣呼抢不复置吊辞以重伤主人之心也 朱轼曰孔氏云非理横死谓以非理而横死于畏厌溺者非谓畏厌溺皆非理横死也

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

行道之人犹言涂之人涂之人寡兄弟者皆有不忍之心而不闻有易丧期者以先王制礼不敢过也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而伯鱼得为期何也为出母无服丧者不祭故也父在则父主祭嗣举奠之礼轻虽暂废可也此圣人縁情而变礼者韩愈以兄命服嫂以期未有非之者故曰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

曽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曽子至性过人每疑古礼或失于寡恩小功不税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是也其问丧于夫子时亲尚存未知孝子不食之情状若何其后身执亲丧自觉三日不食于哀亲之分尚若未尽故与子思商论而子思直言其不可过所以能传曽子之学守孔子之道也注谓以疾时礼之不如己已失之而疏云夸已能执亲之丧益误矣

徒使我不诚于伯髙

注宜作忠信则无礼何传乎

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

民未有闻未闻其哀毁之异众也韩退之裴少尹墓志居丧必有闻从郑注

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经传中内外所指各异此内谓正寝丧祭致齐及有忧居之【文王世子篇素服居外亦谓正寝盖对内宫而为外也】国君则路寝之外别有小寝为夫人嫔妇进御之所士大夫所宿止则即其妻之正内内则虽及七十同藏无间是也所谓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国君则小寝士大夫则内寝也所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者内谓路寝之室外谓路寝之堂也散齐七日国君犹出御路寝之堂以听政士大夫犹赴公朝治官事其退还于家犹得于正寝之堂接亲賔家臣故曰散齐于外也致齐三日则国君惟居路寝之室不复听政于堂士大夫则入居君之齐宫而不返其私室故曰致齐于内也曽子问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出舍于公馆以待事则凡有执于祀事者必入宿于君之齐宫明矣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

升缕不同亲疎重轻之等也山隂陆氏谓尊者服精卑者服粗据杂记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而言不知此数条乃刘歆所増窜在礼端衰无等

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未之能行非谦言也圣人明于幽明死生鬼神反不能有如慕如疑之情状也

孔子蚤作负手曵杖消摇于门

消摇于门盖全其所受而归故知将死而志气甚自得也疏乃云放荡以自寛纵示不能以礼自持谬矣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经而出羣居则绖出则否

所传不一或以为羣居时则绖出则否也孔子没门人三年然后归是以羣居则绖与

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

既夕礼朝祖之后载柩而束之商祝饰柩一池设披属引所谓填池即繋鱼下垂池中所谓鱼跃拂池也于是商祝御柩乃祖而妇人降于阶间盖曰御柩则已转柩而郷南矣故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行受吊之礼记文辞事夲明注疏未喻其义乃易填池为奠彻谓曽子来吊当既彻祖奠之后设遣奠之时主人乃彻去遣奠更设祖奠又令妇人升堂至将旦妇人从堂更降而行遣奠之礼不惟于记文絶不可通独不思祖与遣隔日若吊当遣奠之时而又反宿则葬期且为之更易矣况曽子云祖胡为其不可以反宿则为葬前一日朝祖后之事显然而可凭臆为无稽之説乎

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

军偏师也师大众也危则亡之者避贤者路不敢赖宠専谋以覆人之邦邑也注谓非义退苟非义则不当着为教矣古者人臣有故而去非尽负罪出亡也春秋传宋郑有难华元子产皆出奔国人复之而后入盖时势所宜亡无害于义也

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鸟兽失其羣匹鸣号踯躅亦有如不欲生者而过时则亡故君子贵有继也 疏谓使后人难继学非也为可传谓他人易从为可继谓本身难继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尸出户袒且投其冠括髪子游曰知礼

卫司冦恵子之丧子防尝正其舍适立庶之失矣叔孙州仇毁仲尼不可与庄语故反言以讥之俾学者喻其意而州仇闻之亦无所施其怨怒也

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

二夫人皆对甥而言母之族三故甥服从母而不及其夫服舅而不及其妻时有甥依舅以居而兼服其妻依从母以居而兼服其夫者故习礼者诧之以为君子未之言也疏义甚明不知陈氏集説何故以臆説易之

鼎鼎尔则小人

陶潜诗鼎鼎百年内似以驰骛追逐为义此读书不求甚解之病也

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逺之也

朱轼曰丧服记夫之所为兄弟服妻降一等乃后人杜撰勉斋经传通解删之是也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同母异父则途之人也不宜有兄弟之称称兄弟俗言之鄙倍也为之服是谓悖徳而伤父之志知礼如子游不宜有大功之疑子夏既未之前闻亦不宜更举鲁人之慝礼岂鲁人亦心知其非而绐托圣人诸贤之言以自解饰传闻既久记者遂不能辨与

子思之母死于卫栁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礼父没为父后者于出母无服则嫁母亦宜同无所用其慎也不忍质言其故故以无其时为辞盖母死于父没之后而已为父后则无礼之可行矣

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曽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

始死脯醢之奠就尸牀小敛有敛席无奠席大敛加设奠席在敛席之西鲁礼末失小敛即设奠席于西曽子习而未察故云敛斯席矣谓始死之奠无席小敛斯设奠席也疏义似未晰

子蒲卒哭者呼灭子臯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子蒲名灭无考疑灭非考终之辞哭者呼号以死为灭故子臯正之

有无恶乎齐

齐谓分之所际也周官食医职羮齐饮齐寒热之分际也考工记金有六齐多少之分际也月令火齐必得缓急大小之分际也此则以贫富之齐为丰约之齐凡经传中言齐者皆可类推

司徒旅归四布

适公卿之丧曰听役于司徒周官州长党正闾师各掌其地之丧纪乃司徒之属也故献子之丧得使司徒之下士归布

今一日而三斩板

斩板与诗削屡之削同义盖脱下版而叠于上砉然开解有似于斩削注疏谓斩束版之绳未当事理

父兄命赴者

赴于君则大夫亦宜亲命赴者父兄不得代赴于族姻则孝子心絶志摧匍匐啼号如不欲生岂能一一亲命即士亦必委之父兄不得以士丧礼惟载赴于君而谓凡所赴皆亲命以大夫丧礼既亡遂强定父兄命赴为大夫之礼而赴于君亦不亲命也

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

士丧礼筮宅后有井椁之文故注谓材为椁材此礼惟士则然若天子诸侯用輴则菆涂以为椁于輴上尚书顾命伯相命士须材乃用为明器及抗木与折之材也周官小宗伯葬献器不言献材以抗木与折亦包于器中耳大夫攒于西序涂不暨于棺则椁已在肂亦不与士礼同

父母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

朱轼曰哭无时盖念念不忘哀慕惟君命不可违故事毕而反必祭而哭告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金革之事无辟则事在国中郊野者必时使之可知矣文繋于哭无时之下明此为既葬卒哭后之礼也

有殡闻逺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朱轼曰虽邻不往以未葬也若卒哭而后吊生可已哭死乌容已乎

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吊

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子且不吊况其兄弟不同居者乎知生者吊吊所以哀生也此人吾所识则其兄弟不同居者死吾皆往吊所识在死者之侧则于丧次吊之若其兄弟死在异国则吊于所识之家伯髙死于卫孔子使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朋友尚为主受吊则兄弟可知

天子之殡也菆涂龙輴以椁加斧于椁上毕涂屋天子之礼也

注疏皆云既涂丛木加斧后更为屋于上而尽涂之如以布帛为屋则不可更涂以瓦甓则輴车重不能胜而不可引与设輴之义相左盖攒本加之龙輴之上以为椁四面毕涂涂干然后加幄如大夫攒外有帱士肂外有帷顔桞曰天子龙輴而椁帱诸侯輴而设帱则屋即帱而加于攒木之外明矣

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左传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则昏名失则愆失智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周公制礼諡以易名诔以表行诔不列行諡不昭徳而以字为諡无非失礼失名者以见圣而不用称名而上干其过甚大故独举二者而无暇及乎其余耳

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

二十四月期尽以二十五月之初举大祥之祭是月之末举禫祭过是月而乐作如此则与二十五月而毕及中月而禫皆不相背鲁人既祥而歌孔子曰逾月则其善也逾月可歌则亦可乐矣记云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盖禫而乐者礼之常故孟献子县而不乐孔子以为加于人一等也

君于士有赐帟

曰有者不尽然尽然则有司供之矣

猜你喜欢
  提要·王充耘
  卷九·陈傅良
  原序·汪克宽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五章 道之平·林语堂
  卷三十三·冯复京
  卷一百八十二·山井鼎
  第二十部分·毛公
  卷十九·蔡卞
  卷十八·李钟伦
  喻老·韩非
  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四十四、芭蕉拄杖·慧开
  卷第十七·道宣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六·佚名
  降象品第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丙戌·孙元衡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镇异国春回问鹿亹,风微浪静受朝暾。云屏列翠飞孤凤(山成凤形),烟镜浮花漾七鲲。古堠初依新树色,灵槎远赴碧天痕。未知铁骑戈船在,落落罛寮水面村(俗称渔家为罛寮)。初春杂咏八首春华上朝日,遥自扶桑来。温风穆

  • 叙·冯梦龙

    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於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荐绅学士不道,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

  • ●西楼记目录·袁于令

    第一齣 标目第二齣 觅缘第三齣 砥志第四齣 检课第五齣 倦游第六齣 私契第七齣 衔恚第八齣 病晤第九齣 庭谮第十齣 阍忤第十一齣 鸇逐第十二齣 缄误第十三齣 疑谜第十四齣 空泊第十五齣 计赚第十六齣 

  • 卷一百三·徐世昌

    福康安福康安,字瑶林,满洲旗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谥文襄。寄惠椿亭侍郎城南韦杜甲门高,垂老论文意气豪。记否朝回花底宴,酒痕犹渍旧宫袍。少年许国两心同,紫陌红尘并玉骢。无那天风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一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晋诗四月八日讃佛诗       支遁【二十三首】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祥祥令日泰朗朗玄夕清菩萨彩灵和眇然因化生四王应期来矫掌承玉形飞天鼓弱罗腾曜散芝英绿澜颓龙

  • 致梁实秋·闻一多

    实秋:船票尚朱买定,太早也。蛰居异域,何殊谪戍?能早归国,实为上策。(中略)《南海之神》谓为脱稿亦可。刊入《大江》不嫌其为国民党捧场乎?我党原欲独树一帜,不因人热,亦不甘为人作嫁衣裳。然取决之权在足下,我固无成见也。来示谓

  • 晁冲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尝从陈师道学诗,自称“九岁一门生”(《过陈无己墓》);又尝与王直方、江端本唱和,与吕本中交善,“相与如兄弟”(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名列《江西诗社宗派图》。举进士不

  • ●卷六·李绛

      ○论盐铁月进   元和七年,盐铁使王播,每月进奉钱帛数万贯,谓之月进。李绛奏曰:   陛下新降德音,断四方正税外进献,天下无不闻知,海内无不歌咏,事光史册,声布华夏。今盐铁使王播,每月进纳钱帛,不知何以为进?若奉公无私,安得

  • 自序·彭遵泗

    史氏丹溪生憶甲申遺事而歎曰:嗟乎!自古殘忍之賊,亡甚獻忠;遭禍之烈,亦未如明季之蜀者也。蜀自獻藩啟封,世有令嗣,休養生息幾三百年;士民之庶、物力之饒,甲乎天下。其間雖經鄢藍播藺之亂,元氣猶存。故張逆一入,旋即敗歸,未大創也。

  • 第四节宗教·佚名

    第一 执照第二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三 转典契字第四 转典契字第五 献空地为祀业契字第六 卖杜绝尽根瓦店契字第七 卖杜绝尽根契字第八 尽根绝契字第九 转典契字第一○ 典契字第一一 卖尽杜绝根契字第一二 卖杜绝尽根契

  • 卷一百二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一百二十九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朢【音亡】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

  • 大学·戴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 卷十六 无逸第十七·孔颖达

    周公作《无逸》。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无逸。○好,呼报反。无逸成王即政,恐其逸豫,本以所戒名篇。[疏]传“中人”至“无逸”○正义曰:上智不肯为非,下愚戒之无益,故中人之性,可上可下,不能勉强,多好逸豫,故周公作书以戒之,使无逸

  • 卷三·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宋 王昭禹 撰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宫刑施于王宫中者之刑杜子春云宫当为官而后郑不从其説盖见下文以宫刑宪禁于王宫故知宫刑明矣夫

  • 卷第二·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住杭州真寂禅院语录 三门。这门庭八字打开了也。大众作么生。休向脚跟下。重添多少泥。 弥勒殿。横拖布袋呵呵笑。十字街头等个人。且道。等甚么人。咄。 佛殿。金佛不度炉

  • 卷第三·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三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鄂州黄龙禅寺语录康熙七年五月重开黄龙寺七月初六日进寺。三门基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汝诸人因甚把手牵不入以拄杖画一画曰脚下从今红

  • 灵宝九幽长夜起尸度亡玄章·佚名

    《灵宝九幽长夜起尸度亡玄章》,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本篇编集祓死度亡之五言歌词二十六章,大抵言生不修福行善,死则受苦罹殃,必须修斋布施,方得度亡升天。是篇所集盖为黄箓斋之斋仪词章。

  •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缪荃孙

    五十二卷,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大事志。仿于阮文达广东通志之前事略,其后江西通志等皆因之,吉林通志则更名曰大事志。实则志与史相表里,前事略等,即如一省之本纪。今拟仿吉林诸志之名,曰大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