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光明经忏悔灭罪传

  昔温州治中张居道。沧州景城县人。未莅职日。因适女事屠宰诸命。牛羊猪鸡鹅鸭之类。未逾一旬。卒得重病绝音不语。因尔便死。唯心尚暖家人不即葬之经三夜便活。起坐索食。诸亲非亲邻里远近闻之。大小奔起。居道即说由缘。初见四人来。一人杷棒一人杷索。一人杷袋一人著青。骑马戴帽至门下马。唤居道著前怀中枚一张文书以示居道。看乃是猪羊等同词共讼居道。其词曰。猪等虽前身积罪。合受畜生之身。配在世间。自有年限。年满罪毕自合成人。然猪等自计受畜生身化时未到。遂被居道枉相屠害。时限缺少更归畜生。一个罪身再遭刀机。在于幽法理不可当。请裁后有判差。司命追过使人见居道看遍。即唱三人近前。一人以索系居道咽。一人以袋收居道气。一人以棒朾居道头及缚两手。将去直行。一道向北。行至路半使人即语居道。吾被差来时检尔算寿元不合死。但坐尔杀尔许众生被怨家逮讼。居道即报云。俗世肉眼但造罪不识善恶。但见人俗杀生无数。不见此验交报。而居道当其凶首缄口受死。当何方便而求活路。自咎往误悔。难可及使人曰。怨家词主三十余头专在阎罗王门底悬精待至我辈入道当由其侧非但王法严峻但见怨家。何由免其踬顿之苦。居道闻之弥增惊怕。步步倒地。前人掣绳挽之。后人以棒打之。居道曰。自计所犯诚难免脱。若为乞示余一计校。且得免逢怨家之面阎王峻法当如之何。使人语居道云。汝但能为所杀众生发心。愿造金光明经四卷当得免脱。居道承教连声再唱。愿造金光明经四卷尽身供养。愿怨家解释。少时望见城门。使人引东向入曲向北。见阎王厅前无亿数人问辨答款。著枷被锁连杻履械鞭挞狼藉。哀声痛响不可听闻。使人即过状。阎王唱名出见王。曰此人极大罪过。何为捉来迟脱。令此猪等再诉。急唤诉者将来。使人走出诸处叫唤求觅所诉。命者不得。走来报王。诸处追觅猪等不见。王即更散遣人分头求觅巡问曹府。咸悉称无。王即怗五道大神检化形案。少时有一主者杷状走来。其状云。依检其日得司善报世人。张居道为杀生故。愿造金光明经四卷依料其所遭杀并合乘此功德随业化形牒至准法处分者其张居道怨家诉者以其日准司善牒并判化从人道生于世界讫。王既见状极怀欢喜曰。居道虽杀众生。能设方便。为其发愿倏造功德。令此债主便生人路。既无执对偏词不可悬信判。放居道再归生路。当宜善念。多造功德断味止杀。勿复悭贪。惜财不作。桥梁专为恶业。于是出城如从梦归。居道当说此由缘。发心造经一百余。人断肉止杀不可计数。此经天下少本询访不获。聘历诸方。遂于卫州禅寂寺检得。抄写随身供养。后居道及至当官之日。合家大小悉断肉味。其温州安固县丞妻病。一年绝音不食。独自狂语。口中唱痛叩头死罪。状有所诉。居道闻之。为其夫说。如此之状多。是怨家债命。文案未定故命不绝。自当思忖省悟以来由缘所问杀害身命。急为造金光明经分明忏唱此经。侧近无本。唯居道家有此经。县丞依遵其教。请本雇人。抄写未毕。妻便醒悟说云。状如梦惛惛。常有猪鸡鹅鸭。一日三过。竞来咬啮。痛不可当。从来应其到时遂乃至不见。唯有惑猪惑羊或鸡之类。皆是人身来与我别云虽是怨家遭你屠害以为我敬造功德。所以令我得化形成人。今与怨家散不相逮。债语讫即去。因尔不复如此。病即轻差平复如本。当此之时温州一郡所养鸡猪鹅鸭肉用之徒咸悉放生。家家断肉人人善念不立屠行。爰及比州邻县闻此并起净行。不止一家。当今所杀无所征效者。斯是众生业满合死故。故无报应。只是尽其人身。还作畜生。被他屠杀。若众生日限未足。遭人杀者。立被讼诉世人卒死。及羸病连年累月。眠中唱痛狂言或语。并是众生执注。文案一定方始命断。一切众罪忏悔皆灭。唯有杀生忏悔不除。为有怨家专心讼对自非为其倏造经像或被人所遣或事计难禁杀事不已者当生惭愧为其伤叹将刀所杀如割巴肉。或炫卖与人。取其财价为以丰足。皆须一本一造。分明忏唱。令此功德资及怨家早生人道。考讼自休。不复报逮。善男女等明当诫之。

猜你喜欢
  卷十·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一卷·湛然
  第八十章 十六王章·佚名
  卷第七·白岩净符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 第二十一卷·蕴闻
  卷第十九·佚名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窥基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五卷·李通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六·欧阳竟无
  大雲初分勇力健度第二十八·佚名
  卷第八·永觉元贤
  附錄淨譯藏譯二本衆學法對勘表·欧阳竟无
  卷九十·道世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今传是楼诗话 八·王揖唐

    二八一、延之一字遂初,其诗见于《诗人五屑》者,《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途应减两三程。”又有云:“去年江南荒,趁逐过江北。江

  • 第三十二回 娶皇妃更联美眷·陈端生

    第三十二回娶皇妃更联美眷陈寅恪评:但外廊营旧宅实是再生缘发祥之所,故为最有价值之地,盖端生撰再生缘自第一卷至第八卷即自乾隆三十三年九月至三十四年五月皆在北京外廊营旧宅。(编者按;以下省略)端生于再生缘第一七卷第

  • 第七出 通嚭·梁辰鱼

    【出队子】〔丑上〕连营分队。前纛高张朱雀旗。弓刀簇处列戎衣。万骑城南战胜归。试问三吴豪杰有谁。谁似堂堂貌出羣。从来不晓武和文。行师全得三军靠。亲手何曾杀一人。下官太宰伯嚭是也。性踰枭獍。狠甚虎狼。包

  • 卷三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一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禹锡】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署】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刘禹锡初与公同为监察御史故称院长】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

  • 第一回 楔子·蒲松龄

    [鹧鸪天]区区小愿欲求天:近绕村居百顷田;膝下儿孙多似玉;堂中妻妄美如仙;朝朝饮酒暮烹鲜;耳目聪明牙齿坚;皓齿清歌细腰舞,糊突混过百余年。 [山坡羊]笑世人求仙求佛,这念头忒也谬妄。一个俗俗人儿,怎能把青天去上?就是那鹤壮如

  • ◎活佛进香记·吴虞公

    章嘉活佛偕随员黄欣泉,中将熙宝臣并荷兰国治港公司总经理陈锡周等十余人,外有普陀代表少青和尚、了强大师、根新大师等亦六七人。于本月十四日下午,趁江天轮船超等大餐间(闻该船招待礼亦颇优)。十五日早晨抵宁波招商码头。

  • 日本国志叙·黄遵宪

    《周礼》小行人之职,使适四方,以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顺逆为一书,以反命于王。其春官之外史氏,则掌四方之志。郑氏日:"谓若晋之乘、楚之椅杌是也。"古昔盛时,已遣糟轩使者于四方,采其歌谣,询其风俗。又命小行

  • 安颉传·李延寿

    安原的弟弟安颉,聪明善辩而多有谋略,很有父亲的风范。明元帝初年,担任内侍长,皇帝让他考察和举荐百官,纠正和弹劾奸佞之徒,不要有什么避讳。安颉曾经向皇帝报告父亲的私下不可告人的事情,皇帝认为他忠于国家,特别亲近和宠信他

  • 鲁王朱檀、朱以海传·张廷玉

    鲁荒王朱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1370)出生,出生两个月时即受封。十八年前往藩地兖州。他爱好文学,礼贤下士,善写诗歌。朱檀因吃了金石药而毒发伤目。太祖厌恶他。二十二年,朱檀去世,谥号为荒。其子靖王朱肇火军,当时刚刚满

  • 偏安排日事迹卷八·佚名

    十二月乙卯,予殉难诸臣谥、荫世锦衣者,令兵部酌覆;非有军功,不得滥与。加兵部侍郎练国事尚书、原任尚书白贻清太子太保,各荫一子。赠故陕西巡按李应期太仆寺卿,罢荫。皆以剿■〈寇,女代攴〉功。原任通州副总兵王伯时请追论「

  • 卷三·郭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华野疏稿> 钦定四库全书 华野疏稿卷三     湖广总督郭琇撰辨白寃诬疏 奏为微臣祖父之冤不辨则不忠不白则不孝仰祈 睿照以完臣节以正 国体事恭惟我 皇上至仁大孝凡继述之隆尊养之盛无

  •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王礼考【三十三】国恤【臣】等谨按慎终追远古典所先仪礼止有士丧既夕士虞三篇而大夫以上阙焉黄干续仪礼经传通解据周礼礼记诸书缀缉次第

  • 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下·康有为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如淳曰「分《尧曰》篇后&lsquo;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rsquo;已下为篇,名曰《从政》。」《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如淳曰「《问王》《知道》皆篇名也。」《鲁》二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六·念常

      唐。  ⊙(庚戌) 睿宗旦改景云(高宗第八子。初封豫王。武后废中宗而立为帝者。七年而废封相王。寿五十五。立隆基为太子。任宋璟姚崇为政。帝妹太平公主恃功专横。在位三年)  (壬子) 初改太极又改廷和又改先

  • 月灯三昧经卷第三·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问。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与一法相应。皆悉能获最胜功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谓一法。童子。若菩萨于一切法体性如实了知。童子。云何于一切

  • 万善同归集卷中·延寿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述  夫性起菩提。真如万行。终日作而无作。虽无行而遍行。若云有作即同魔事。或执无行还归断灭。故知自心之外。无法建立。十身具足四土圆收。虽总包含不坏内外。皆称法界岂隔有无。空中

  • 求人不如求己·佚名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ldquo;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

  • 华严经文义纲目刊行序·法藏

    按凝然师述法界义镜曰。天平八年大唐道璇律师赍此宗疏章而来。又审祥大德者新罗国人也。尝入唐谒贤首受学华严宗。而来此国住大安寺。应良辨等请讲华严经。然则初传章疏璇师有功。最初开讲祥公为尊也。此章之传虽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