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三

宋 滕珙 撰

敬类

论程子言敬之説

答李子能【亢宗】

此段谓涵养须是持敬

程先生説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若只于此用力自然此心常存众理自着日用应接各有条理矣近思録前三四卷専説此事近修定大学解亦説得此次第分明近思録必已有之大学今寄一本可细考之依此节次做一两年工夫自当见得门路立得根本也

论就觉处加持敬之功

答何叔京

此段谓学者当就觉处敬以操之使之常存而常觉

持敬之説前言亦未尽今见嵩卿具道尊意乃得其所以差者葢此心操之则存而敬者所以操之之道也尊兄乃于觉而操之之际指其觉者便以为存而于操之之道不复致力此所以不惟立説之偏而于日用功夫亦有所间断而不周也愚意窃谓正当就此觉处敬以操之使之常存而常觉是乃乾坤易简交相为用之妙若便以觉为存而不加持敬之功则恐一日之间存者无几何而不存者什八九矣

论无一事不敬之义

答何叔京

此段谓人当于动静语黙由中及外无一事之不敬

元喻根本之説敢不承命但根本枝叶本是一贯身心内外元无间隔今曰专存诸内而畧夫外则是自为间隔而此心流行之全体常得其半而失其半也曷若动静语黙由中及外无一事之不敬使心之全体流行周浃而无一物之不遍无一息之不存哉观二先生之论心术不曰存心而曰主敬其论生敬不曰虚静渊黙而必谨之于衣冠容貎之间其亦可谓言近而指逺矣今乃曰不教人从根本上做起而便语以敬往往一向外驰无可据守则不察乎此之过也夫天下岂有一向外驰无所据守之敬哉必如所论则所以存夫根本者不免着意安排揠苗助长之患否则虽曰存之亦且若存若亡莫知其乡而不自觉矣

论持敬寡欲之义

答程允夫

此段谓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

又谓能持敬则欲自寡此语甚当但纸尾之意以为须先有所见方有下手用心处则又未然夫持敬用工处伊川言之详矣只云但荘整齐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又云但动容貎整思虑则自然生敬只此便是下手用功处不待先有所见而后能也须是如此方能穷理而有所见惟其有所见则可欲之几了然在目自然乐于从事欲罢不能而其敬日跻矣伊川又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又言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攷之圣贤之言如此类者亦众是知圣门之学别无要妙彻头彻尾只是个敬字而已又承苦于妄念而有意于释氏之学此正是元不曾实下持敬工夫之故若能持敬以穷理则天理自明人欲自消而彼之邪妄将不攻而自破矣至于鸢飞鱼跃之问则非他人言语之所能与亦请只于此用力自当见得盖子思言君子之道费而隠以至于天下莫能载莫能破因举此两句以形容天理流行之妙明道上蔡言之已详想非有所不解正是信不及耳欲信得及舍持敬穷理则何以哉

论敬而无失之义

答胡广仲

此段谓敬而无失乃所以中此是真实下功夫处

程子曰敬而无失乃所以中此语至约是真实下功夫处愿于日用语黙动静之间试加意焉当知其不妄矣近来觉得敬之一字真圣学始终之要向来之论谓必先致其知然后有以用力于此疑若未安葢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是以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而以格物致知为始今人未尝一日从事于小学而曰必先致其知然后敬有所施则未知其以何为主而格物以致其知也故程子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论敬云但存此久之则天理自明推而上之凡古昔圣贤之言亦莫不如此者试攷其言而以身验之则彼此之得失见矣

论近世学者欠持敬工夫

答林择之

此段谓敬者不可専説能存此心自然中理至于容貎词气亦合加功

比因朋友讲论深究近世学者之病只是合下欠却持敬工夫所以事事灭裂其言敬者又只説能存此心自然中理至于容貎词气往往全不加工设使真能如此存得亦与释老何异【上蔡説便有此病了】又况心虑荒忽未必真能存得耶程子言敬必以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为先又言未有箕踞而心不慢者如此乃是至论而先圣説克己复礼寻常讲説于礼字每不快意必训作理字然后已今乃知其精微缜密非常情所及耳近畧整顿孟子説见得此老直是把得定但常放教到极险处方与一斡转斡转后便见天理人欲直是判然非有命世之才见道极分明不能如此然亦只此便是英气害事处便是才髙无可依据处学者亦不可不知也

论敬字通贯动静之义

答林择之

此段谓敬字通贯动静

敬字通贯动静但未发时则浑然是敬之体非是知其未发方下敬底工夫也既发则随事省察而敬之用行焉然非其体素立则省察之功亦无自而施也故敬义非两截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则此心卓然通贯动静敬立义行无适而非天理之正矣

论直内主一之敬

答杨子直

此段谓持敬之説须用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恪等语则表里如一

持敬之説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恪动容貎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功焉则所谓直内所谓主一自然不费安排而身心肃然表里如一矣岂陆棠之谓哉彼其挟诈欺人是乃敬之贼耳今反以敬之名归之而谓敬之实真有不足行者岂不误甚矣哉大抵身心内外初无间隔所谓心者固主乎内而凡视聼言动出处语黙之见于外者亦即此心之用而未尝离也今于其空虚不用之处则操而存之于其流行运用之实则弃而不省此于心之全体虽得其半而失其半矣然其所得之半又必待有所安排布置然后能存故存则有揠苗助长之患否则有舍而不芸之失是则其所得之半又将不足以自存而失之孰若一主于敬而此心卓然内外动静之间无一毫之隙一息之停哉

论程子周子言敬之説

答余正甫

此段谓方其无事固是敬及其应物亦是敬须贯动静看方得

二先生所论敬字须该贯动静看方得夫方其无事而存主不懈者固敬也及其应物而酬酢不乱者亦敬也故曰毋不敬俨若思又曰事思敬执事敬岂必以摄心坐禅而谓之敬哉礼乐固必相须然所谓乐者亦不过谓胷中无事而自和乐耳非是着意放开一路而欲其和乐也然欲胷中无事非敬不能故程子曰敬则自然和乐而周子亦以为礼先而乐后此可见矣既得后须放开不然却只是守此言者此言既自得之后则自然心与理会不为礼法所拘而自中节也若未能如此则是未有所自得才方是守礼法之人尔亦非谓既自得之又却须放教开也克己复礼固非易事然顔子用力乃在于视听言动礼与非礼之间未敢便道得其本心而了无一事也此其所以先难而后获欤今言之甚易而苦其行之难亦不攷诸此而已矣

论立敬致知之义

答徐元敏

此段谓主敬者存心之要致知者进学之功

抑又闻之主敬者存心之要而致知者进学之功二者交相发焉则知日益明守日益固而旧习之非自将日改月化于冥冥之中矣

论存养在敬之説

程子养观説

此段论持敬之功贯通乎动静之际

程子曰存养于未发之前则可又曰善观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何也曰持敬之功贯通乎动静之际者也就程子此章论之方其未发必有事焉是乃所谓静中之知觉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已发随事观省是乃所谓动上求静艮之所以止其所也然则静中之动非敬其孰能形之动中之静非敬其孰能察之故又曰学者莫若先理防敬则自知此矣然则学者岂可舍是而他求哉敬义类

论程子敬义夹持之説

答余正叔

此段谓敬义工夫不可偏废

示喻已悉前日所论正为敬义工夫不可偏废彼専务集义而不知主敬者固有虚骄急廹之病而所谓义者或非其义然専言主敬而不知就日用念虑起处分别其公私义利之所在而决取舍之几焉则恐亦未免于昏愦杂扰而所谓敬者有非其敬矣且所谓集义正是要得防破那邉物欲之私却来这下认得天理之正事事物物头头处处无不如此体察触手便作两片则天理日见分明所谓物欲之诱亦不待痛加遏絶而自然破矣若其本领则固当以敬为主但更得集义之功以袪利欲之蔽则于敬益有助葢有不待着意安排而无昏愦杂扰之病上蔡所谓去却不合做底事则于用敬有功恐其意亦谓此也正叔本有迟疑支蔓之病今此所论依旧堕在此中恐亦是当时鄙论不甚分明致得如此故今复如此剖析将去使正叔知得鄙意不是舍敬谈义去本逐末正欲两处用工交相为助正如程子所谓敬义夹持直上逹天徳自此者耳今亦不须更生疑虑别作商量但请依此实下工夫久逺纯熟便自见得也

论敬义直内方外之説

答程允夫

此段谓敬以养其心由此心而发所施各得其当是之谓义

易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养其心无一毫私念可以言直矣由此心而发所施各得其当是之谓义此与中庸言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表里中庸言理易言学

论吕氏诚者理之实然之説

答林徳久

此段谓诚者言实有此理

诚之为言实也然经传用之各有所指不可一概论也如吕氏此説即周子所谓诚者圣人之本葢指实理而言之者也如周子所谓圣诚而已矣即中庸所谓天下至诚者指人之实有此理者而言也温公所谓诚即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指人之实其心而不自欺者言也此条诚字援引不一使学者不能晓当稍分别之

论反身而诚之义

答林徳久

此段谓应接事物不可勉强伪为也

反身而诚乃是反求诸己而实有是理如仁义忠孝应接事物之理皆真有之而非出于勉强伪为也此是见得透信得及处到此地位则推已及物不待勉强而仁在我矣下言强恕而行者葢言未至于此则当强恕以去己私之蔽而求天理之公也

猜你喜欢
  卷十六·郑玄
  劝将 第二十一·王符
  性命·吕坤
  卷八·朱熹
  卷三·刘逢禄
  今文孝经序·佚名
  卷十二·纳兰性德
  卷十四·刘敞
  第54章·老子
  《诗》地理图·傅斯年
  卷十·严粲
  第十七章道德--人生的实践(上)·梁漱溟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念常
  卷三十九·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出 重圆·洪昇

    【双调引子·谒金门】〔净扮道士上〕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  贫道杨通幽,前出元神在于蓬莱。蒙玉妃面嘱,中秋之夕引上皇到月宫相会。上皇原是孔升真人,今夜八月十五数合飞升。此时黄昏

  • 雍熈乐府序·郭勋

    夫乐府之名起扵汉是后代有作者体制渐严至扵今日独益精斯乃文词之最工声律之大备也其体制有十七宫调曰仙吕调曰南吕宫曰中吕宫曰黄锺宫曰正宫曰道宫曰大石曰小石曰髙平曰般渉曰歇指曰商角曰双调曰商调曰角调曰宫调曰越

  •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刘昫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名家类四 墨家类五纵横家类六杂家类七农家类八 小说类九天文类十 历算类十一 兵书类十二 五行类十三 杂艺术类十四 事类十五

  • 第三十五回 诛党奸景帝登极 却强敌于谦奏功·蔡东藩

      却说英宗被虏北去,警报驰达阙下,在京留守诸臣,将信未信,正与郕王议毕军情,退朝归第,忽见败卒累累,奔入京城。随后有萧维桢、杨善等,亦踉跄驰来,百官惊问道:“乘舆归来么?”萧、杨统是摇首。百官又问道:“你两人都随着乘舆,怎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弘治十八年冬十月壬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甲寅升陕西左布政使柳应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朝鲜国王李遣陪臣如中枢府事成洗名等进香别遣陪臣户曹参判权仍孙等赍进表文方

  •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 后唐纪一·纪昀

    后唐纪 【一】庄宗○庄宗庄宗皇帝讳存勖晋王李克用长子也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为姓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者 居于北庭之金满州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徙尽忠于甘州而役属之其后赞普为回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孔中丞道辅墓志铭王安石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司群牧使上护军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公者尚书工部侍郎赠尚书吏部侍郎讳朂之子兖州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赠

  • 华峤汉后书卷一·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明帝纪○○一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平乐观。(汪。黄) ──文选卷三张平子东京赋注 ○○二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赐钱千万。明帝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非其人则民受其殃。」〔一〕(姚。汪。黄)──初

  • 朱修之传·沈约

    朱修之字恭祖,义陽平氏人,曾祖朱焘,晋朝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晋朝豫州刺史,父朱谌,晋朝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们当年做王导丞相中郎,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从事中郎,你可以说是不屈辱你的祖先

  • 闗中奏议巻一·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马政类一为修举马政事兵部覆该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题节该钦奉勑谕陕西设立寺监衙门职専牧马先年边方所用马匹全藉于此近来官不得人马政废弛殆尽今特命尔前去彼处督同行太仆寺苑马寺官専理马

  • 鬼谷子·王诩

    捭闔第一〈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凡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示其同或閉藏之示其異〉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衆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户籌䇿萬類之始終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户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

  • 卷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周易略例       魏 王弼 撰谨按崇祯本阙略例及释文今据【臣】所藏嘉靖刻本校以诸本按古本略例无注又一本同共题作周易略例王弼无魏字撰字足利本有邢璹序

  • 庄老太极无极义·钱穆

    《庄子》内篇《大宗师》始言太极。其言曰: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六极又见于内篇《应帝王》,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

  • 四十二章经序·佚名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掌诸路头陀教特赐圆通玄悟大禅师头陀僧溥光奉敕撰  伏闻无上法王。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随机接物。演河沙妙义。设无量行门。运神通四十九年。度众生百千万亿。将般涅槃嘱累国王大臣。宣扬正

  •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二(之上)(论本第八十二至八十五)·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八十二上来于七段中已释前四。今释第五安他令听。是则初说教体。二辨解释方轨。三明说法师之德既成。次明处五众中而说诸法。既处众说法。安其人令住恭敬无倒听闻。初增一至十。明其听因。或有利益非

  • 上清金章十二篇·佚名

    《上清金章十二篇》,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十二首,题作「上清金章」。道士斋醮行仪时歌咏此章以赞颂神灵。《上清诸真章颂》一书收录本篇

  • 游美同学录·周诒春

    同学录,周诒春选编,周诒春(1883年-1958年),字寄梅,祖籍安徽休宁,生于湖北汉口,青年时期曾留学美国学习教育学。1913年至1918年,他出任北京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为清华大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爆发后,周诒春仍心系

  • 周礼全经释原·柯尚迁

    十四卷。明柯尚迁撰。柯尚迁字乔可,自号阳山石人,福建长乐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周礼全经释原》六官分十二卷,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书中训解,标“释者”是采辑古注,称“原者”是柯尚迁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