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经蠡测卷六

明 蒋悌生 撰

春秋

孟子曰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公羊子曰孔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有罪焉尔

孔子歴聘诸侯辙环天下本欲行道济时及其老而时君终不能用也于是退而修诗书礼乐系易作春秋以垂教万世惟作春秋最居后非后春秋也盖深有所不得已也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着明也是故假鲁史以寓王法遏人欲存天理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纲纪法度粲然备具如有用我举而措之亦犹是耳虽然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固有非得已者而鲁乃夫子父母之国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而况于父母之国乎春秋鲁史莫非一时君相之所为加笔削于其间以示褒贬之意盖立百王之大法为万世虑至深逺不得不然尔圣人谦退之心恭慎之至冝其于此夔夔然栗栗然以为未免得罪于父母之邦常若有未安者故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又曰其义则丘有罪惟其心有不得已故惓惓出斯言也凡书法内外之辞不同例外君生书爵内称公外君死书卒内称薨弑则薨不地杀大夫则书刺书败曰战书取曰入出奔曰孙凡若此类所以为尊亲者讳也至于恶有不可揜者则亦不没其实以示来世然笔削之间多微辞而不为显辞苟非游夏之徒亲受其义则后之学者又恶知圣人防意之所在哉

春秋传说同异

自汉以来传春秋者专门之学无虑数十百家汪洋涣汗使后学无所适从今观公羊谷梁二子皆子夏门人去圣人未逺一再传耳二传之说尚有同异况汉儒以后讲经者乎窃意春秋笔削之防多防辞或直书其事因鲁史之旧文而不加笔削者故有一句而兼数义者郑伯克段于鄢之类是也有数句而共一义者单伯逆王姬筑王姬之馆于外王姬归于齐齐王姬卒之类是也一时门人苟非升堂入室之徒恐夫子亦未尝昌言轻以告之也非有隠也盖记载之事莫非一时君相之所为其是非美恶实难指以示人也故春秋之作所以为万世虑非为当时计也门人传授明辩之时或有闻其一二义者又或闻其兼数义者所以一再传之后未免有同异也礼记曰比事属辞春秋敎也噫比事属辞又岂足以尽春秋之敎乎夫子自言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固未尝明言所以知我罪我之由又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亦未尝指言窃取之义何谓至孟子乃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春秋之义始明孟子之学出于曾思曽思亲闻笔削之防可见而春秋大义亦萃在此一语能通此义则二百四十二年笔削之防思过半矣近世明经取士专用胡氏及三传程子朱子亦以为然盖取其议论正大若曰一一合乎笔削之初意则未敢必其然也大抵春秋之作不过欲正人心存天理明人伦正名分尊王贱伯内中国外夷狄虽圣人复生亦将有取于胡氏之言又何必一一尽合于笔削之初意乎

滕子来朝

旧説以为时王所黜胡氏不取以为使时王能黜诸侯春秋可以不作谓春秋讨乱贼尤严于其党桓弟弑兄臣弑君滕侯不能讨反朝之故春秋贬其爵使同于夷狄是说固为正大愚尝疑焉夫篡弑之贼鲁桓也得以安享禄位传诸后嗣不防贬罚滕侯以邻疆小国以不应来朝之故乃受贬爵之罸是从贼之律反重于首恶又不惟加于其身遂使世世子孙以其先君一动之失不可复得其所受于先王旧封之爵恐春秋权衡不应若是失其轻重若曰时王能黜诸侯行其威令春秋可无作则时王之令但能施于小之滕而不能施于强大之齐楚此正季世之君威令不振绳其小不能绳其大东周之所以不复兴也又何疑乎恐当以旧説为是然则无贬乎诸侯有邦交之礼世相朝滕侯曽朝于隠鲁未尝报今桓篡位而又先朝之直书而恶自见矣此乃圣人见诸行事之大目岂敢轻议更冀通麟经者相与潜体圣人之心熟订之【庄五年郳黎来来朝后始称小邾子亦时王命之也晋曲沃武公灭晋王始命为晋侯诗无衣有明证时王犹能锡侯爵又岂不能黜侯爵乎但不能于大国耳】

子同生

胡传谓明与子之法正国家之本防配嫡夺正之原此説极正大若然十二公多有此乃常事不书何独于桓公书子同生意者圣人必有防意在焉诗云展我甥兮说者云此诗人之防辞也愚恐圣人特书此岂亦诗人之防意乎更详之【案鲁十二公惟庄公为嫡夫人之长子其十一公皆非嫡长诸侯一娶三媵生子鲁史必具载今春秋惟小君得书余皆削去生子惟子同生得书余皆不载正所以防配嫡夺正之原举此一条见他公嫡妾正孽不明嗣子不蚤定易世之时多致篡弑祸害不少此一条特一语耳而有数义明与子之法正国家之本此一义也显辞也他公不书此独书见他公皆有配嫡夺正之祸又一义也不书世子者未誓于天子也子同生在六年而文姜淫行犹在数年之后此又一义也皆防辞也显辞具在笔削之中微辞多含言外之意显辞可掲示以敎人防辞苟非得于言意之表者固难斥言以告之也春秋书法若此类者非少举此以推其余耳○又案成公母穆姜亦系嫡夫人之子成公生何以削而不书可见有防辞书法如此所以重国本甚姜行也但得其传者盖寡耳○昔初学春秋先读左氏胡氏己疑其意后见谷梁传已有是説但注释又失之觕陋耳】

夫人孙于齐夫人姜氏防齐侯于禚

妇人内夫家无外事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礼也出必告反必靣子道也故公出必书所往反必书至夫人例不书至以无所往也今案文姜如齐及享防齐侯凡七如莒凡二皆不书至孙于齐是惧罪出奔未几归鲁鲁史旧文必具载比之平居无事之时享防相如不同春秋亦削而不书以示见絶无归国之义也出奔耻也来归喜也季子以大夫不书出奔而书来归文姜以小君书孙而不书来归圣人善善恶恶之情见矣【文九年夫人姜氏如齐夫人姜氏至自齐书至】

公及夫人姜氏防齐侯于阳谷【僖十一年】

案僖公八年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去其姓氏以示非礼讥贬之意左氏以为致哀姜公羊以为致齐媵谷梁以为致成风皆非礼之正但此称夫人姜氏前无经见此始见于经书法与文姜哀姜正嫡同略无贬辞恐公羊以致夫人为致齐媵为近是又案如郑伯克段于鄢之类三传及诸家说多大同小异若此类孔子没而三传即有同异奚待至汉而后有专门百家之异议乎意者外事多明辞可斥言其义以敎人故传说多同内事多防辞未尝诵言以告故三传即有同异不待坑焚之后也

辛巳有事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仲遂杀嫡立庶亲行弑逆恶莫大于是叔孙得臣副仲遂如齐不能捄正其弑立之谋尚以不日卒示贬仲遂之卒略无贬辞反以犹绎讥失君臣之恩未详其义

齐仲孙来

胡氏传多祖谷梁説以其议论正大精宻的有传授也此一条谷梁以仲孙即庆父以其弑君如齐春秋恶之故加以齐絶之于鲁其说甚巧然左氏纪载之书齐侯使仲孙来省鲁难其来其归有事实可考不诬此习于谷梁而未覩左氏所载故为臆说未免谬妄借使如谷梁説春秋恶庆父亦只书庆父至自齐不应鲁大夫冠以齐号故胡氏不取如庆父出奔己书如齐归鲁削而不书圣人已絶之于鲁矣此仲孙为齐大夫无疑凡天子诸侯卿大夫来必有所事或盟或聘或朝或求归若无所事则讥其私交如祭伯是也又如州寔介葛卢乃一国之君虽不书所事与来朝同若仲孙系之齐为齐侯使之来不书省鲁难若无故而来书法若此圣人之意若曰无故而来其心不可测而窥觊之恶着矣

猜你喜欢
  仲冬纪第十一·吕不韦
  天命·胡宏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范立本
  卷十五·胡广
  卷十二·范处义
  卷一百八·秦蕙田
  卷三十四·张廷玉
  卷九·魏了翁
  卷九·王昭禹
  公冶长篇第五·钱穆
  徕民第十五·商鞅
  僖公·僖公七年·左丘明
  卷八·曾国藩
  佛藏经了戒品第九·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二·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席卷·李渔

    〖风马儿〗(老旦上)避迹山村乐有余,只生计太萧疏。(旦上)任纷纷车马填门户,争似这兰房云锁,梦境少人呼。〖望江南〗(老旦)春去矣,愁对落花风。砌上朱英才变紫,枝头青果又催红,岁月老其中。(旦)从不识,情淡与情浓。今日始尝滋味起,原来

  • 卷三百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三 黄哲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百仭淩云开丹霞曙色明九垓咸阳王气何佳哉交疏结绮纷崔嵬虹桥复道云中来直过南山表双阙遥连北极正三阶宛转朱栏临渭水蜚廉

  • 51.卢纶:七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庚子朔○辛丑兵部左侍郎魏养蒙再疏引疾不允○壬寅礼科给事中余懋孳上言 皇长孙出阁讲学一事臣等请之五年礼部请之百疏乃纶音杳然臣窃惑之乞诹吉日与 储讲一并举行不报○予定国公徐希皋祖母王氏祭葬

  • ●卷十二·余继登

    正统十四年,降虏之编置京畿者,因虏入寇,遂编发胡服肆掠,人目为家达子。正统十四年,侍讲刘定之疏言时政,内一款言:“往年以来,降胡皆留居京师,授以官职,给以全俸。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昨者或冲破关塞,奔归故土;或乘伺机便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阿桂

    戊辰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阿桂李侍尧曰夲日据刑部解到从贼逆匪马复才令军机大臣严讯据马复才供兰州南闗马姓萧姓回子俱有为贼接济粮食之事着阿桂于办毕正贼时一并查办又供唐家川为贼紥栰过渡之回子约有七八十人马常福为首

  • 一三 益锠与和记·周作人

    部里中午休息,鲁迅平常就不出来,买点什么东西充饥,有时候也跑到外边来吃,在手边略为有钱的时候,教育部在西单牌楼迤南,不多几步就是西单大街,吃饭很是方便,鲁迅去的有两个地方,一是益锠西餐馆,一是和记牛肉铺,益锠并没有什么特别

  •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班固

    (刘氏以外诸侯王)【原文】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孝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秦起襄公,章文、缪、献、孝、昭、严,稍

  • 李景传·欧阳修

    李景初名李景通,是李繮的长子。即位后,改名王景。徐温死后,李繮专政,以李景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次年(943),李繮镇守金陵,留下李景为司徒、同平章事,与宋齐丘、王令谋住在广陵,辅佐杨溥。李繮要篡国时,召李景回到金陵为副都

  • 卷五 释器第六·邢昺

    [疏]“释器第六”。○释曰:案《说文》云:“器,皿也。从犬,犬所以守之。”以此篇释诸器之名,故曰释器。木豆谓之豆。(豆,礼器也。)[疏]“木豆谓之豆”。注“礼器也”。○释曰:案《周礼》人为豆,“实三而成觳崇尺。”郑注云:“崇,高

  • 卷二十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慎言动下 贾谊新书曰言有四术言敬以固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风折声军旅之言也言若不足丧纪之言也 臣若水通曰言一也而有四术焉何

  • 卷十五·李钟伦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十五安溪李钟伦撰夏官司马第四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

  • (五)公冶长篇·钱穆

    吾未见刚者章。 朱子曰:“谢氏说最好。为物掩之为欲,故常屈于万物之下。凡人才要贪这一件物事,便被这物事压得头底了。幸幸自好,只是客气,如此便有以意气加人之意。只此便是欲也。又曰,刚者外面退然自守,而其中不屈于欲。幸

  • 大方等如来藏经全文·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一·唐慧琳

        大唐沙门慧苑撰  音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上(并序)  经从第一卷尽第十六  原夫第一胜义寔离言之法性等流真教诚有海之方舟故以名句字声作别相之本质色香味触为住持之自体嗟乎超绝言虑之旨洽悟见闻之

  • 百痴元和尚语录序·佚名

    百痴元和尚语录序入门喝蓦头棒滹沱宗祖垂手为人处极直截痛快故正脉流传愈久而愈光大百痴和尚从本师费老入棒下发明便能掀倒禅床赤身担荷历数会开堂语要波澜浩荡机用纵横电激雷轰星移斗换譬彼名藩宿将秉握威权而方城连

  • 升庵集·杨慎

    《升庵集》是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的诗文及一部分学术著作的合集。又称《升庵全集》《太史升庵全集》,明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编订并主持刻印。包括赋、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凡81卷。杂著是张士佩取《丹铅录》、

  • 文忠集·周必大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