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1.卢纶:七言律诗二首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字允言,河中郡蒲城(今山西永济)人。天宝末,避安史之乱,流寓鄱阳。大历初,举进士不及第。由于宰相元载一向器重他,取其诗进呈,并为他推荐,因得补阌乡尉,逐渐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事托病辞职,回河中。其时浑瑊为河中帅,便请他为帅府判官。卢纶在朝中时,德宗皇帝也极欣赏他的诗,皇帝自己做了诗,常常令卢纶和作。纶既回河中,有一天,德宗忽然想起他,问卢纶在何处。既知其在河中帅府,便下诏召之入京。恰在此时,卢纶死了。从他的小传看来,卢纶虽然没有成进士,但他的诗为皇帝宰相所称赏,官运却也显赫。纶死后二十馀年,文宗皇帝也很爱读他的诗,问宰相李德裕:“卢纶有多少诗作?有没有儿子?”李德裕说;“卢纶有四个儿子,都成进士,在朝中任职。”文宗就派人到他家里去访求遗稿,得诗五百首。这一事,更可知卢纶的诗,在中唐时曾传诵长久,他虽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名却更盛于大历以后。

卢纶的诗,《全唐诗》编为五卷,大约有五百首左右,似乎並没有遗佚。诗大多是送别怀人之作,和其他大历诗人一样。因为十才子都是朋友,互相唱酬,也互相标榜。诗的题材,很少接触到社会现实。现在选讲卢纶的七言律诗二首,可以作为中唐七律的典型。

第一首是在至德年间旅途中所作,寄给他的朋友李僴的。“书事”即“记事”,但这首诗的内容并不记什么具体的事,只是记述他在旅途中的情绪,所以这个“事”字不可死讲,唐宋人诗题中常用“书事”,几乎都和“书怀”相同。

现在我们用金圣叹的方法,把此诗分为前后解。前解四句是叙述在乱离中的飘泊生活,后解四句叙述乱平后回归家乡时的感慨。一开头就从正面说起,在乱离中,无论到哪里都是伤情的境地,何况天天在古城中看残碑断碣!下面用一联来概括这种凄凉孤独的生活: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去,月光照着秋水,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上句是赋,下句是比,用雁来比喻自己。接着就转入后解。现在,虽然喜的是重返乡园,可已经是个垂老之人了。多年离开家乡,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我,就有人来问我姓名,这一下,又感到惭愧了,因为我还是个微贱之人,没有名望,说出了名字,人家也从来没有听见过。今天幸而有东道主人款待我宴饮,想必是对我这个饱经世故的书生很有怜悯之情。从末联的诗意看来,大概作者在归家的途中,受到李僴的招待,在辞别李僴之后,又在路上寄此诗与李僴,有感恩之意。

第二首也是归乡时旅途所作。晚上,船停泊在鄂州(武昌),写了这首诗,抒写他的情绪。前解四句二联。第一联说云雾开朗的时候,可以远远望见汉阳城,既然望得见,应该是很近了,可是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武昌在长江南岸,汉阳在北岸,隔江相对,在古代的交通情况下,渡江还得费一天的时间。第二联以描写估客和舟人来反映自己的情绪:同船的商人们都安心地午睡,可知风平浪静,不用耽忧;夜间,船夫都在闲谈,可以感到潮水高涨,行船并不紧张。商人和船夫的闲适态度,和自己的归心如箭恰成对比。这种情绪,在“犹是”二字中充分表现了出来。因为到了汉阳,他就可以取陆路北上归家了。后解第一联就点明他此时此地的情绪:在三湘地区流浪了几年,已是两鬓秋霜,如今在船上独对明月,愈觉得万里外的归心急迫。然而,想到自己家乡的产业已被战争毁灭完了,即使回到故乡,也还是无家可归,更那堪江上还听到战鼓之声,似乎战争还没有结束。诗词里用“堪”字,往往就是“不堪”、“那堪”、“何堪”之意,正如“肯”字,往往就是“岂肯”、“不肯”或“肯否”之意。

在《唐诗鼓吹》中,廖文炳讲解此诗第一联云:“在鄂州云开而望汉阳,固甚远矣,但以路计之,孤帆前去,不过一日之程耳。”这样讲法,完全没有体会到“犹是”二字的含义。朱东岩讲此诗前解非常精辞,现在抄录在这里:

通篇只写急归神理耳。卢公归心甚切,望见汉阳,恨不疾飞立到,无奈计程尚须一日,故曰“远见”,又曰“一日程”也。三四承之,言明知再须一日,而心头眼底,不觉忽忽欲去,于是厌他估客昼眠,而知浪静。曰“浪静”,是无风可渡矣。喜他舟人夜语,而觉潮生。曰“潮生”,又似有水可行矣,总是彻夜不眠,急归情绪也。

但是他讲后解却有些迂曲,故不录取。

“舟人夜半觉潮生”句中的“潮”字,曾引起疑义。吴昌祺批道:“此处无潮,岂诗人不必有据耶?”吴昌祺是松江人,生长海边,只知道潮就是海潮,因而以为武汉没有潮,怀疑诗人没有根据。其实这个“潮”字是指江潮,长江中水位高涨,船家就说是涨潮了。

卢纶这两首诗,都用赋体,没有什么比兴,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诗意,在中唐诗中,也只能算是平稳之作。“估客”、“舟人”一联,是他的名句,一向获得长江旅客的称赏,因为写出了行旅生话的经验。我们现在乘轮船走长江,读这一联时就无动于衷了。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四日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彭定求
  ●澹园诗话(太牟)·蒋箸超
  第二十出 席卷·李渔
  第二十一出 野合·许自昌
  第廿五折 表忠·李玉
  卷二十六·徐世昌
  提要·张尧同
  卷第十八·陈与义
  卷三十二·佚名
  芦川归来集钞·吴之振
  卷三·陈廷敬
  御选宋诗卷三十一·康熙
  第一回 百姓逃亡·蒲松龄
  第三场·田汉
  张泌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第十七出·张凤翼

    第一出 传奇大意 【靑玉案】〔末上〕人生南北如岐路。世事悠悠等风絮。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时来有志须遭遇。却笑风流赋枯树。坎止流行应有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曲飞觞羽!矄柎鹫

  • 古诗镜卷三十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四 明 陆时雍 编 乐章第二 晋 傅玄 郊祀歌三首 【傅玄乐章虽少精意特格力犹存若曹毘宗庙歌自是繁辞缛语有何雍雍翼翼以通冥漠之中至荀朂欲掇述颂余不觉有言斯沮矣】 【晋书乐志曰武帝受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之。丰反为魏,攻之。赐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九·杨仲良

      仁宗皇帝   经筵   乾兴元年二月戊午,仁宗即位,皇太后垂帘听政。   十一月辛巳,始御崇政殿西閤。召翰林侍讲学士孙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冯元讲《论语》,侍读学士李维、晏殊与焉。初,诏双日御经筵,自是虽只日,亦

  • 读礼通考卷一·徐乾学

    丧期一表上干学案上古丧期无数中古圣人以亲踈定服术上杀下杀旁杀而别为再期期九月七月五月三月之丧有恩有理有节有权着于经礼卜子传之其后代有因革或重而轻或轻而重或古有而今省或前畧而后详其见于载纪者贞观之律开元

  • 大事记卷一·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庚申周敬王【丐】三十九年【鲁哀公蒋十四年齐简公壬四年晋定公午三十一年秦悼公十年楚恵王章公年宋景公头曼三十六年卫出公辄十二年陈湣公越二十一年蔡成侯朔十年郑声公胜二十年燕献公十二年吴王夫差十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七·阿桂

    乙未上命军机大臣传谕英亷雅徳曰前因王亶望于揑灾冒赈一案业已明正典刑并将伊子发往伊犁自备资斧充当苦差兹据雅徳查奏王亶望之子共十一人长子王裘业经刑部办理其次子王棨王焯现在饬提起解此外尚有子八人王祐王绅王晋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七·佚名

    佛教【昌黎 李节 乐天 曾子固 六一】佛教昌黎曰佛者西域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一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一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一百五岁帝尧在位

  • 孛罗帖木儿传·宋濂

    孛罗帖木儿,答失八都鲁的儿子,曾随父征讨反元义军,屡立战功,其父的传中有这方面的记载。父死,孛罗帖木儿便引兵退驻井陉口。至正十八年(1358)正月,命孛罗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统率其父原来管辖的军队。三月,在卫辉赶走

  • 庄公(元年~三十二年)·左丘明

    庄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王姬归于齐。齐师迁纪、郱、鄑、郚。【传】元年春,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三月,夫人孙于齐。不

  • 丽泽论説集录卷六·吕祖谦

    门人集録论语説便指孝弟为仁则不可然孝弟所以为仁也体爱亲敬长之心存主而扩充之仁其可知矣曰为仁见学者用力处欲巧其言欲令其色其所发为如何葢不仁矣然则仁之义岂可不黙识乎巧言令色鲜矣仁只防吾巧言令色时用心如何便

  • (六)告子篇·钱穆

    生之谓性章。 朱子曰:“告子不知理之为性,乃即人之身而指其能知觉运动者以当之,所谓生者是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尔。生之谓气,生之理谓性。知觉正是气之虚灵处,与形器渣滓正作对。近世佛氏说,如何是佛,见性成佛。如何

  •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太虚

    十方佛土,亦复皆空,觅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何生养死葬之有!然理性常寂,而事缘恒差别无尽,现通自出神火而化,佛与阿罗诃尚矣。舍利建塔,以作人天福田,本异乎世俗之墓,隋信行禅师,高唱第三阶普法;寂后,其徒多依附师塔而葬,不期形成佛教公

  •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尔时世尊。光明韑韑。喻若日出照明世间。时舍夷国王。名曰净饭。治以正法。礼德仁义。常行慈心。时被重病。身中四大。同时俱作。残害其体。

  •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上·师会

    立斯题者。示无胸臆尔。谓此记文。是皆佛祖之灵蛇夜光赤野丹渊明月亏全者也。第以朱丝金缕贯连成记。有类苍梧之珠丘焉。宋玉峰沙门师会述将释此疏。文二。初题目二。初标疏题。然题目有二种。冠之经首则曰经题。标于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二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一如是已说烦恼等断于九胜位得遍知名。然断必由道力故得。此所由道其相云何。颂曰。已说烦恼断  由见谛修故见道唯无漏  修道通二种论曰

  • 石子船·沈从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1月初版。列入“新文艺丛书”。内收《石子船》、《夜》、《还乡》、《渔》、《道师与道场》、《一日的故事》等短篇小说6篇,《后记》1篇。其中《一日的故事》写青年作家

  • 小道地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道人求息,及求向佛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