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藏经了戒品第九

佛告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不喜乐。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及贪著我者,是人远离於此随顺实相深经。具足充满生盲部党。是故舍利弗。我以是经重嘱累汝。所以者何。是经於如来灭後。能令清净持戒比丘心生喜乐。如是深经。清净戒者常所摄持。毁破戒者常所远离。所以者何。痴人闻说真实正语,则以为苦。舍利弗。破戒比丘所成相貌。如来於此已具广说。舍利弗。破戒比丘法。应不乐持戒律仪。愚痴之人不喜智慧。慳人不欲闻说布施。增上慢者,不欲闻此无憍慢法。若闻惊畏如堕深坑。好世利者贪著美味。闻诃訾食心则忧恼。若人好读外经书者,则於其中生坚实想。贪著语者乐说散乱。乐严饰辞巧美说者,於佛第一义则无净心。又於此法不敬不信。舍利弗。譬如不男之人无男子用。至男子中生不男想。而作是念。是诸人等如我无异。如是好著外经书者,常乐严饰巧美文辞。於佛第一义心不恭敬。舍利弗。其中有人说清净经。於此人所亦不恭敬。轻慢清净持戒比丘。何以故?舍利弗。外道经书无真实语。法应憍慢贡高自大。何以故?是事不为厌离。不为寂灭。不为得道。不为涅槃。是人毁坏信等善根故。於一切处不信有功德。如不男人於诸人中皆谓如己。舍利弗。如生盲人不见诸色。所谓黑色白色。不见黑白色者,不见好色不见鬼色。不见青黄赤白红紫缥色。不见长短粗细深浅等色。不见日月星宿。不见日月星宿者,如是盲人便作是念。无黑白色。无见黑白色者,无好鬼色。无青黄紫缥。长短粗细深浅。日月星宿色。无见日月星宿者,馀人皆亦如是,盲人心倒。於一切处皆谓黑闇。舍利弗。破戒比丘。增上慢人。堕外道论比丘。亦复如是,於深佛法心不信乐不能通达。闻诸法空无所有。不信不乐不能通达。舍利弗。如是诸人。畏於汝等入邪际中不得正法。以是正法名为真实沙门。汝所得法是人不信,犹如盲人谓无白黑等色。舍利弗。是人如是入於邪际。求外道论乐众闹语。增长烦恼恶性恶法。是人不能信诸法空。何况通达。舍利弗。於意云何。野干作师子。为能已吼今吼当吼。作师子行今行当行已行不。不也世尊,何以故?野干色力音声不及师子。野干但能作野干声。若欲作声。但有野干声出。非师子声。如是舍利弗。破戒比丘。增上慢比丘。自以此事为上。不净说法者受尼犍子论。若执一事坚持不舍。贪贵世利乐读经书。不能通达诸法实相。若能信受无相法者,无有是处。舍利弗。若有比丘耆年有德。比丘中龙有深智慧。是人能信无所有自相空法。无我无人法。何以故?是人不乐众闹杂语。不乐读经睡眠多事。不为白衣营执事务。不为使命持送文书。不行医术。不读医方。不为贩卖。不乐论说世间语言:但乐欲说出世间语。是人能信一切法空。於一切法不起不坏。是人则能证真实际,则能如实正师子吼。非野干吼。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经义。是人为舍微妙佛法。诵持外道语言为大众说。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恶人名为朽坏沙门。何以故?是外道义非佛法故。舍利弗。著外道法比丘。不应自称是佛弟子。何以故?沙门释子不说尼犍子语。於大众中但说佛语。舍利弗。若人著不净语。欲作师子吼。但作野干鸣。是人不能解佛法第一义。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具足持戒禅定智慧。不慳不贪不染恚痴。不怀谄曲有厌恶心。言必真实。常乐独处不乐睡眠。乐空无相无愿无生无灭行。生离欲心求解佛法第一义。不好世语乐出世语尽持诸戒。一切恶事及恶知识悉皆远离。住如是法则能解空无所有法。何以故?舍利弗。是行名为大人所行。非是贪乐利养所行。非是愚痴常人所行。非是败坏沙门所行。非是糟糠沙门所行。非是假名沙门所行。舍利弗。诸法实相毕竟空寂。即是佛道。好世财利贪说不净法者,所不能及。舍利弗。是地名为大智者地。非是贪乐外道者地。非说我见人见者地。舍利弗。若实有我有人者,说我人者,应有实相。如实应问。若有我者,为是何色。青黄赤白。为在身中。为在身外。为遍在身如油在麻。舍利弗。麻中有油可出可示。若我在内说有我者,应说应示。如从麻中出油示油。第一义中求我不可得。是故当知。若说有我人者,是人犹尚无沙门戒。况沙门地。舍利弗。当知如是邪贪著者,所谓著我著众生著寿命者,则为堕顶。是人如是邪贪著故。尚不能除贪利养心。况细烦恼。舍利弗。通达空者,若为贪欲瞋恚愚痴利养所覆。无有是处。亦不堕顶。舍利弗。计我心者谓有寿命。寿命因缘故,则为利养所牵障碍於道。舍利弗。我见者人见者,虽於我法出家为道。如是痴人於清净中则非出家。何以故?尼犍子出家。皆计我心有所得故。舍利弗。有所得者,从无始世常有此见。若得出家犹有不绝。是名因外道出家。不名因圣法出家。何以故?弊人不能信乐大法。於清净大法无真实想。舍利弗。如是破法重罪因缘馀殃未荆不能信解诸法实相。起不善业。或谤八直圣道。或於净戒比丘而生恶心。妄出其过。或言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或不见他过妄生是非。或以浊恚嫉心说他恶名。或不能知佛经义理。谓非佛法。如是恶人成就破法恶业。於佛第一义中。心不通达不入不喜。如是重罪馀报因缘。虽勤精进。犹尚不能取所缘相。何况系心能得道果。又深依止我见人见。如是见者,乃至诸佛。犹亦不能拔其根本。何况声闻。舍利弗。若人有如是贪著不善邪见。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命者见。又於第一义空惊疑畏者,当知是人先世成就破法罪缘。舍利弗。若人如是贪著恶邪不善。谓贪我贪人贪寿命者,是人百千亿诸佛以三轮示现。不能令悟使得道果。舍利弗。宁以利刀割舌。不应不见他事妄说其过。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舍利弗。於未来世。当有比丘善护二百五十戒。是人我慢心生而作是念。我是持戒馀人不尔。轻於他人心无恭敬。我是多闻彼非多闻。舍利弗。尔时多有比丘。但贵持戒多行阿兰若行。能善护戒品随所说行。勤心读经求通佛法。如是人等。生多闻慢阿练若慢。而好瞋恚心常垢浊。深怀慳贪瞋恚毒心顽钝无知。以小因缘而起大事。是人瞋恚覆心互相出过。谓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舍利弗。如是僧中有好比丘。心无偏党处在中间。而亦同之在彼恶中。互相讥论诤讼不息。不得安隐坐禅读经。在家出家皆亦尧动。如是舍利弗。尔时多有比丘。一岁二岁三岁乃至九岁。轻慢上座无有恭敬。是人出家受戒多不如法。习效和上阿阇梨亦无恭敬。舍利弗。尔时年少比丘及先出家无有依止。共相轻慢十岁比丘所畜徒众。其诸徒众皆无恭敬威仪法则。亦不如法。舍利弗。时诸恶人。具足贪欲瞋恚愚痴。互相轻慢无有恭敬。相违逆故我法则灭。舍利弗。时诸痴人多起破法罪业。起此罪已当堕恶道。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当尔之时不应入众。乃至一宿。唯除阿罗汉烦恼已断。及病比丘於中有缘。何以故?舍利弗。当尔时人贪欲瞋恚愚痴毒盛。不活怖畏常所逼切。求利善人常应自处山林空静。乃至毕命如野兽死。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众生福德善根已尽浊世在近。求自利善比丘。应生如是厌心。我当云何见法破乱。见此沙门恶世难时。我当勤心精进早得道果。舍利弗。我法无诸难事。不念衣食卧具医药。汝等但当勤行佛道。莫贵世间财利供养。舍利弗。汝今善听。我当语汝。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亿天神皆共同心。以诸乐具欲共供养。舍利弗。诸人供养坐禅比丘。不及天神。是故舍利弗。汝勿忧念不得自供。佛真教化当随顺行。莫以第一义空出。人过恶。何以故?舍利弗。大崄难者所谓得空。或有比丘。因以我法出家受戒。於此法中勤行精进。虽诸天神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终亦不念衣食所须。所以者何。如来福藏无量难荆舍利弗。如来灭後。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舍利弗。如来如是无量福德。若诸比丘所得饮食。及所须物趣得皆足。舍利弗。是诸比丘应如是念。不应於所须物行诸邪命恶法。舍利弗。若纳衣比丘。於粪扫中拾取弊故。应生是心。以此障寒及修圣道。我今以此弊故。缝作僧伽梨著。勤行精进。若以凡夫乃至一夜不应著此。是比丘净浣缝著。若此比丘。於此纳衣生贪著心即应舍之。我不听著。何况馀衣。何以故?舍利弗。是比丘於此衣中。生非比丘法。是比丘不复应著。何况馀物。舍利弗。是时比丘宁以赤热铁鍱自缠其身。不应著此纳衣。何以故?於此衣中染爱心故。舍利弗。纳衣比丘应作是念。著此纳衣。以遮寒热以助修道。我今不复更著馀衣。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舍利弗。如是纳衣比丘专求道者,我则听著。舍利弗。乞食比丘。应诸法中无所分别。常摄其心不令散乱而入聚落。以诸禅定而自庄严。乞食得已心不染污。持所得食从聚落出。在净水边可修道处。置食一面洗脚而坐。以食著前。应生厌离想不净想屎尿想臭烂想变吐想涂疮想厌恶想子肉想臭果想沈重想。又於身中应生死想青想脓想烂坏想。舍利弗。比丘应生如是想。以无贪著心然後乃食。但以支身除饥渴玻令得修道。应作是念。我食此食破先苦恼不生後苦。心得快乐调適无患。身体轻便行步安隐。又念食此食已,我应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无生法忍。舍利弗。比丘如是食者,我听乞食。舍利弗。若乞食比丘。於所得食生贪味心。以为甘美而作是念。我食此食当得好色气力充盛。不作是念。我食此食勤行圣道。如是比丘我乃不听受一饮水。何况饭食。舍利弗。若於食中不见过恶。不见出道而便食者,宁自以手割股肉啖。何以故?我听行者得者受他供养。不听馀人。舍利弗。云何名为行者,若有比丘决定发心。我於今世断诸结使。当入无馀涅槃。修习圣道如救头然。又当除断不善恶法。是名行者,又能一心信解空无相无愿。为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断诸烦恼。名为行者,求诸善法常行谘问。名为行者,又能发心度脱一切。名为行者,勤心修习诸助道法。於诸经中如说而行。及有一心求佛道者,舍利弗。於佛法中是名行者,何谓得者,谓得须陀洹脱三恶道。名为得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断诸烦恼求道已息。所作已办善学三学。是名得者,我听是人得受供养。是人若受供养。是名善受供养。舍利弗。清净持戒者,开化檀越者,及修多闻读诵经者,谓读诵修妒路岐夜授记经伽陀忧陀那尼陀那。如是诸经本生经方广经。未曾有经。阿波陀那论议经。是人又能清净持戒无有瑕疵。不垢不浊自在不著。智者所赞能自具足。随顺禅定时时乐坐禅。如是比丘我亦听受供养。舍利弗。身证法者无有疑悔。我听是人高座说法。虽是凡夫清净持戒。心不贪著外道经义。一心勤求沙门上果。不贪利养善巧定说。多闻广喻犹如大海。乃至失命犹不妄语。不乐诤讼自利利他。唯说清净第一实义。所说如是亦如是行。舍利弗。如是说者我听说法。如来所说能使诸法不相违逆。谓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舍利弗。求利比丘。为佛出家而破戒品。何用说法。何以故?舍利弗。我经中说。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护。能令他人善寂自护。无有是处。如人自没污泥欲出他人。无有是处。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污泥欲出他人,则有是处。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诽谤如来其罪不轻。实语比丘应听说法。非妄语者持戒比丘,则能法施。舍利弗。高座说法决定断疑。最是上事。若持戒不净著外道义。我则不听。及妄语者,贵世乐者,求利养者,乐诤讼者,我亦不听。我听净持戒者,质直心者,通达诸法实相者,高座说法。舍利弗。破戒比丘宁当舍戒。不著圣人相袈裟覆藏罪垢。密作众恶受人信施。舍利弗。以小因缘。而於久远受地狱身。

猜你喜欢
  异出菩萨本起经·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说月上女经卷上·佚名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太虚
  佛说鹦鹉经·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上·佚名
  卷第二十五·永觉元贤
  卷第二十一·佚名
  维摩经义疏卷第三·吉藏
  四教义卷第四·智顗
  第四十八卷·佚名
  佛说大净法门经·佚名
  金光明经疏·吉藏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陈廷敬

    目  录 二十一调五十七体,九十九字 声声慢十四体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 紫玉箫一体 无 闷一体 月下笛五体 玲珑四犯七体 丁香结一体 琐窗寒五体一名锁寒窗 大 有一体 燕山亭一体 聒龙谣二体

  • 他们的天平·刘半农

    他憔悴了一点, 他应当有一礼拜的休息。 他们费了三个月的力, 就换着了这么一点。

  •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辛丑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丑皆如之。记注  ○署陕甘总督魏光焘奏蠲缓上年甘肃被灾各州县银粮数目下部知之。摺包  ○以翰林院编修吴纬炳为云

  • 一四八一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八一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八年十月十六日广东巡抚臣郭世勋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议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特令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

  • 提要·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唐律疏义       政书五【法令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唐律疏义三十卷唐太尉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奉勅撰风俗通称皋陶谟虞造律尚书大传称夏刑三千五百是为言律之始其后魏李悝

  • 二十六年·佚名

    戊子上之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3日○己亥,太白見。○以廉友赫爲掌令,金鉽爲正言,洪憲爲江原監司。1月5日○辛丑,高原軍器庫火,監吏等四人燒死,命本道行恤典。1月6日○壬寅,太白見。○以洪處尹爲正言,特命以李馨益爲金浦郡守,李碩龍

  • 论语精义卷四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四下 宋 朱子 撰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明道曰泰伯知王季之贤必能开基成王业故为天下而三让之言其公也三让者不立一也逃之二也文身三也 伊川解曰泰伯

  • 卷二十五·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五长洲余萧客撰论语论语序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尺二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郑序【仪礼疏入】赞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德则大矣比德

  • 五经蠡测原序·蒋悌生

    愚防读书略晓文义其或未通师友问辩既退犹有疑未释者及壮至老其素所尝疑輙寻经传本防反覆参究旁摭证据疑终未能解所恨穷居僻处孤陋寡闻不能访求良师益友以质所疑每欲笔而志之以俟后之同志又恐获僭议先儒之罪握笔屡投者

  • 草人/羽人·佚名

    草人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凡浸种,赤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牛骨汁,赤黄色的土地用羊骨汁,润泽而苏松的土地用麇骨汁,干涸的泽地用鹿骨汁,盐碱地用獾骨汁,沙土地用狐骨汁,有黏性的黑色而坚硬的土

  • 卷五百六十八·佚名

    △第六分法界品第四之二尔时最胜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为度有情示现诸相。佛告最胜。天王当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不可得。诸菩萨相亦不可得。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槃

  • 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四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遍能摄受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遍摄受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

  • 卷八十七·佚名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二尔时世尊,於大众中。赞商主天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天子。汝闻文殊师利所说神变。而能了知於馀神变。更无惊怖。何以故?一切世间大惊怖者,所谓於常想中说无常想。於乐想中说於苦想。於我想中说无我

  •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佚名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百人,菩萨八千。一一尊复尊,悉得陀怜尼法,在所闻知,如大海无所挂碍,悉得五旬,深入微妙沤和拘舍罗,总持空法藏门,不舍志意行无色想,从法行无所归依亦不造行,说

  • 凤凰台记事·马生龙

    笔记。明马生龙撰。一卷。作者原署三湘(湘潭、湘阴湘乡)人,仕履不详。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集中记洪武初年朱元璋于金陵建都筑城及其微行巡察诸传说,颇有“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叹,故以名书。内容约可分三部分。开首诸条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刺灸心法要诀·吴谦

    针灸著作。八卷,清代吴谦等编纂《医宗金鉴》之一。(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别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

  • 小窗幽记·陈继儒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