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正传辩疑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正傳辯疑

附答門人高簡春秋正傳辯疑【甲午四月十一日】

竊校正傳而兩讀之見老先生之於是經也真有以得千載不傳之秘而孔子光明正大之心如秋陽皜皜者不可得而支離穿鑿之不可得而附會深刻之燦然若星斗在天而人之望之者咸知其孰為經孰為緯孰為災孰為祥而無事乎深為推測以累乎天之無心焉耳也於乎孔子無心之心晦之千餘年矣而先生乃獨契之蓋先生之心即孔子之心孔子之心即吾人虚明純白之本心諸儒者不以其本來者契之而鑿之使深宜乎先生之獨得之也所謂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其在茲乎其在茲乎然中間有請者願得而辯之正傳序曰筆者其所書也削者其所去也而傳内又有所謂春秋為魯史之文而非仲尼削之答云此削字猶言改也凡有誤作削字者可改作改字又有所謂仲尼無所損益者不知前謂其所書其所去者指仲尼邪抑魯史邪答云所書所去正謂仲尼非魯史也抑謂魯史書之而仲尼亦書之邪魯史去之而仲尼亦去之邪答云非也魯史不止此書不書去取在仲尼也若曰筆削盡由於魯史而仲尼無所加損則所謂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者孰成之而使之懼邪答云非謂筆削盡由於魯史也謂魯史中有關於是非者仲尼則筆之於冊今春秋是也無甚關於是非者仲尼則削之而不存于冊然其所筆皆魯史舊文仲尼未嘗改其文但取其義耳所謂無加損者不加損魯史之文也其餘則削去而不筆之於書者多矣今觀左傳有而經則無者可知矣然謂游夏不能贊一詞則孟子所謂筆削云者又似專指孔子矣答云此非孟子之言也簡以是細詳先生之意毋乃以謂筆者魯史之所已筆為綱也孔子因而筆之而未嘗削而損焉其所削者魯史之所約為提綱而削其事以附於綱下者乃其記事之法孔子亦因而削之而但無用附諸綱耳是先生之所謂無所益也如此乎哉答云非是之謂也筆削謂仲尼非謂魯史也削事附綱下尤未明春秋者魯史之總文如董狐書趙盾弑其君而其弑之之跡則當時别有緣由如左傳所云出不越竟入不討賊者乃其實事也若是則春秋一部書信為魯史之文矣而非全文也答云此句當改云未具事實也其不用全文處即孔子竊取之義答云今改云孔子竊取之義則具於事實而所謂成春秋者亦在乎此與譬如今之士人讀史書然既讀其提綱又讀其記事矣却將提綱録出成一部書而無所增减其記事而用錄之而使后之人讀其所錄而考諸記事以見是非乎云耳此則孔子作春秋之意也不知先生正傳之作果如此乎答云正是如此抑所謂筆削云者筆固仍魯史之舊矣而削則有二義其不書魯史之所記事則孔子削之答云非有二義削即去之不存于經者也其奪人之爵不具時不書即位之類則史之舊也而非孔子之所削乎如此以觀先生之意則既謂其所去又謂無所削者庶乎前后不悖矣答云無所削者謂不改魯史之文也此削字當改作改字然簡竊以為既因史氏而筆削之矣后之觀春秋者或經中所載是非顯然者固得以知其實其有難見是非者必考於傳而后知之則孔子胡不依史氏附其事於下而使后之人坦然易明而莫之疑乎何乃第書其綱而已也答云正謂竊取而不顯然取之而其事實則當時必有詳具始末如左傳者是也豈孔子之意知記事之書必傳於后世吾但特提其綱要而使后之人知吾取義在此則是非得失人自求之于心而不可掩焉耳審若是是孔子敦厚含弘廣博深沉之意實寓諸春秋而在夫人之自得焉者乎譬諸天地覆載萬物而高卑貴賤莫不悉具其所以高所以卑所以貴賤人自求之而人自得之而天地無心成化之意固渾乎其中矣故莊周云聖人議而不辯先生之意其或在此矣乎答曰但書一事令人考其跡則知其善惡矣不必引莊周之言盖聖經尚簡若當時作春秋亦如後之綱目則不勝其煩而非經之文矣抑先生謂春秋為魯史之文而非仲尼之文固本諸孟子也然春秋十二公記者非一手今詳觀春秋之文如出於一人之手何也豈史官記事之法世世相傳故其文詞書法不甚相遠矣乎答云正謂如此所謂史有三長書言書事自有其法古之史官子孫皆世其業安得不如出一手昨考得脩後舊史之文二十五條附于經末杜預謂弟子欲存孔子卒故錄之試取觀之與今春秋之文無異益可見春秋為魯史之文無疑矣夫唯其不出於一人之手也是故其中有缺時而不書者有當書即位而不書者有缺文而存疑者有序爵而或先或後者有序事而或詳或略者有或書爵或書人者有名不名者有或薨或卒者孔子皆因而筆之而唯竊取其義在經吾録出者乎答云正是如此凡此皆簡所疑而未决焉者伏乞批示釋之勿使后之讀春秋者復如簡之所惑則先生善繼孔子之志真昭昭於千載之下矣

春秋正傳辯疑

猜你喜欢
  夏书·五子之歌·佚名
  卷五十七 服问第三十六·郑玄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晏婴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黎靖德
  戒子通録卷三·刘清之
  大学朱子序·胡炳文
  第三编 近古哲学史·钟泰
  卷一百九十一·山井鼎
  卷一百七十二·山井鼎
  卷二十八·孔颖达
  卷四十五【礼器图一】·鄂尔泰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卷十八·魏了翁
  潮音草舍诗存(二)·太虚
  无极宝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王夫之

    十六字令[元夕见月]雪面女耐冷卸罗衣盈盈出争赛粉香肥捣练子[咏愁]刚有绪又无端细雨千丝月半弯一寸眉棱千障压不教人放片时闲又[咏霜]空无际月无痕悄悄盈盈上草根蜻蛚逼窗镫影绿愁人不道不消魂如梦令[春后寒雪不已]粟

  • 卷514 ·佚名

    赵蕃 苦雨感叹而作 不肯官岭海,颇畏瘴疠虞。 谁知江西山尽处,亦有岚雾画若晡。 五斗何所直,千金不保躯。 司空城旦困刀笔,尺籍伍符愁钺鈇。 吁嗟此贼衖如,飞烟一炬斯无余。 奈何徵兵动州闾,纷

  • 列传第三十二 文九王·沈约

    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劭,潘淑妃生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吴淑仪生南平王铄,高修仪生庐陵昭王绍,殷修华生竟陵王诞,曹婕妤生建平宣简王宏,陈修容生东海王祎,谢容华生晋熙王昶,江修仪生武昌王浑,沈婕妤生明帝,杨修仪生建安王休仁,邢美人生

  • ●三朝聖諭錄上·杨士奇

      永樂一  ○永樂一  永樂二年六月, (「永樂二年六月」,「二年」原作「元年」,據明朱當■〈氵眄〉(下簡稱朱氏)國朝典故本、東里文集本改。) 一日,進呈文華殿大學士講義,上覽畢,稱善。因曰:「先儒謂堯典克明俊德,一章一部,大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五月壬寅朔诏孟飨景灵宫令平江府温州守臣分诣其后福州潮州准此 朝奉郎刘蒙为浙西江东制置司随军转运使蒙建议于浙西民间预借秋料苖米许之此据今年五月壬子沈与求奏状修入与求乞寝此令其从违当考

  • 卷之九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三 旅獒第七·孔颖达

    西旅献獒,西戎远国贡大犬。○獒,五羔反。马云:“作豪,酋豪也。”太保作《旅獒》。召公陈戒。○召,时照反,后“召公”皆仿此。旅獒因獒而陈道义。[疏]“西旅”至“旅獒”○正义曰:西方之戎有国名“旅”者,遣献其大犬,其名曰“獒

  • 卷十八·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八 孟子【上之六】 滕文公章句下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

  • 圣人未能免俗·孔子

    【原文】 入公门①,鞠躬②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③,行不履阈④”。过位⑤,色勃(6)如也,足躩(7)如也,其有似不足者。摄齐(8)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9),逞(10)颜色,恰恰如也。没(11)阶,趋进,翼如(12)也。复其位,踧踖

  • 法禁第十四·管仲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冶矣。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

  • 卷七·杨复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图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第七     宋 杨复 撰大射仪第七【郑目录云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羣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于五礼属嘉礼】大射之仪○君有命戒

  •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马鸣

    敬顺於佛,意无差别,吾愍汝等。令离罪咎,佛於世间,普施以善。以平等慈,犹如赤子,其有慢意。侍是师者,其人受愆,如违慈父。於是五人,同声对曰,修甚苦勤。无所克致,意退从安,放恣其情。何由致道,愿示其意,犹如有人。撽压沙水,唐劳其力,终

  • 卷四十七·赜藏主

      ○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侍者悟本录)   举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   东林颂是非海里横身入,豺虎群中自在行。莫把是非来辨我。平生穿凿不相关。   云门颂利刃有蜜不须舐,蛊毒之家水莫尝。不

  • 复李管卿先生书·太虚

    去年底谈话半途中止,不单你底意思未尽宣扬,即我也觉得尚多讨论的地方,故今日接读你的来信,把去年研究未了的问题提出来继续研究,我是极欢迎的!承你的过分夸奖,我可是不敢当,今亦聊贡所知以凭审裁而已,还望你再进而赐教为幸!据说

  •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一如是已说。九事净义今当说。颂曰诸论中胜论  亦善入瑜伽清净义应知  由具四净德论曰。此显扬圣教论。于诸论中最为殊胜。何者诸论。略有

  • 永济融禅师住关东广宁普慈寺语录卷上·佚名

    书记 师住 妙印 录师于顺治庚子年。自千山回广宁时。城守白护法领众檀越。建双峰禅院。见魔党嫉妒。心欲力抵。辛丑正月八日。城守领僧俗众檀越。请师于城里普慈寺开堂。以证邪宗。师在北镇山兴隆庵。受帖进寺。白

  • 青鸟·梅特林克

    梅特林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六幕的梦幻剧。樵夫的两个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他们受仙姑贝里吕娜之托,为她病重的孙女儿去寻找青鸟。兄妹俩用仙姑给他们的有魔法的钻石小帽,召来了面包、糖、火、水、狗、

  •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短篇小说集。40篇。明末凌濛初作。与《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曾任上海县丞、徐州通判。有著作20多种,以“二拍”最有名。此书是在“三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