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春秋正傳自序

甘泉子曰春秋聖人之刑書也刑與禮一出禮則入刑出刑則入禮禮也者理也天理也天理也者天之道也得天之道然後知春秋春秋者聖人之心天之道也而可以易言乎哉然則聖人之心則固不可見乎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聖人之心存乎義聖心之義存乎事春秋之事存乎傳夫經識其大者也夫傳識其小者也夫經竊取乎得失之義則孔子之事也夫傳明載乎得失之迹則左氏之事也夫春秋者魯史之文而列國之報也乃謂聖人拘拘焉某字褒某字貶非聖人之心也然則所謂筆則筆削則削者非歟曰筆以言乎其所書也削以言乎其所去也昔夫子沒而微言湮其道在子思孟子親受業於子思之門人得天之道而契聖人之心者莫如孟子故後之知春秋者亦莫如孟子孟子曰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夫其文則史經之謂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傳之謂也合文與事而義存乎其中矣竊取之謂也義取於聖人之心事詳乎魯史之文夫春秋魯史之文與晉之乘楚之檮杌等耳然而後世之言春秋者謂字字而筆之字字而削之若然烏在其為魯史之文哉若是聖人之心亦淺矣曰然則所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夫子於春秋果不作乎曰非是之謂也夫所謂作者筆而書之之謂也其謂知我罪我者我謂我衆人也以言乎天下後世之善惡者讀春秋之所善所惡若美我刺我然也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懼也者知我罪我之謂也若如後儒之說則孟子自與其文則史之言前後相矛盾矣不亦異乎或曰經為斷案然歟曰亦非也竊取之意存乎經傳以傳實經而斷案見矣譬之今之理獄者其事其斷一一存乎案矣聖人之經特如其案之標題云某年某月某人某事云爾其或間有本文見是非者如案標題云某是非勝負云爾然亦希矣而其是非之詳自見於案也故觀經以知聖人之取義觀傳以知聖人所以取義之指夫然後聖人之心可得也紫陽朱子曰直書其事而善惡自見此其幾矣惜也魯史之文世遠而久湮左氏之傳事實而未純其餘皆多臆說耳自三氏百家以及胡氏之傳多相沿襲于義例之蔽而不知義例非聖人立也公穀穿鑿之厲階也其於聖人之心魯史之舊其有合乎是故治春秋者不必泥之於經而考之於事不必鑿之於文而求之於心大其心以觀之事得而後聖人之心春秋之義可得矣予生千載之下痛斯經之無傳諸儒又從而紛紛各以已見臆說而汩之聖人竊取之心之義遂隐而不可見故象山陸氏曰後世之論春秋者多如法令非聖人之指也又曰諸儒說春秋之謬尤甚於諸經盖有以見此矣後之學者欲治春秋明王道正人心遏讒邪禁亂賊以泝大道之源必於紀事之傳焉核實而訂正之可也水也從事於斯有年矣求春秋之指聖人之心若有神明通之粗有得焉而未敢自信嘆其傳之不全獨遺憾於千載之下取諸家之說而正焉去其穿鑿而反諸渾淪芟其繁蕪以不汩其本根不泥夫經之舊文而一証諸傳之實事聖人竊取之心似若洞然復明如披雲霧而覩青天也幸與天下後世學者共商之名曰春秋正傳夫正傳云者正諸傳之謬而歸之正也甘泉湛若水序

猜你喜欢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槀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晏婴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春秋释例卷十一·杜预
  卷八·黄道周
  凡例·汪克宽
  卷二十三·毛奇龄
  卷十二·郑玉
  卷十八·魏了翁
  第36章·老子
  卷二·王安石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一   仙藥·王明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四   勤求·王明
  佛 法 与 美·太虚
  论掌珍论之真性有为空量·太虚
  玄机参禅 寸丝不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贾仲明

    (钟离扮邦老领娄罗上,云)天道幽微日月明,名山洞府气长清。三千功行朝元去,金丹结就道方成。贫道上八洞神仙汉钟离是也。今有吕纯阳,奉上仙法旨,点化桃柳,先教他为人,后教他成仙。今已度脱,恐迷却正道,贫道就梦中于半山等候。这

  • 第七回 啖人肉烹食段钦使 讨乱酋击走刘武周·蔡东藩

      却说隋主侗称帝东都,本是一个现成傀儡,毫无权力,王世充专掌朝政,起初尚佯作谦恭,后来擅杀元文都,及战胜李密,侈然自大,渐露逆谋,到了皇泰隋主侗年号,已见上文。二年三月,竟自称郑王,加九锡。越月,竟将隋主幽禁殿中,自备法驾入

  • 卷四十七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七下 【戌辰】四年春正月以刘昌为泾原节度使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 【昌元谅皆帅卒力田数年军食充美泾陇稍安】质实【泾陇二州名泾注见汉光武建武元年安定陇注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正德五年秋七月乙卯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樊凯代行礼○遣神乐观乐舞生赍香帛令所在有司祭历代帝王陵寝○升云南左布政使俞深为南京太仆寺卿昆阳州知州陈阳为广西按察司佥事○兵科左给事中张王□赞等劾奏肃州参将苏泰等

  • 第五十八卷 忠节 二·缪荃孙

    苏 州 府 一 三国 吴张 纯张纯,字元基,吴人。父敦,德量渊懿,善文词,为海昏令,有惠化。纯学博才秀,尤励操行。拜郎中,补广德令,治有异绩,擢太子辅义都尉。赤乌十三年,废太子和,纯极谏,权幽杀之。(江南通志)朱 据朱据,字

  • 世家卷第十二 高丽史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肃宗二。○(癸未)八年春正月癸未以王源检校司徒守司空上柱国。己丑东女眞高罗骨等三十人来朝。辛卯西女眞芒闲等二十四人来朝。二月丙辰

  • 第二十六章 在常德(二)·冯玉祥

    我们刚到常德,即把常德的娼妓驱逐净尽。随后又和薛子良着手办理禁毒的事。那时统计,常德居民打吗啡针的占百分之五,许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因此变成肌肤溃烂、奄奄待毙的废人。我看着这种现象,心痛难言。但一时又想不出有

  • 姚枢传·宋濂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年时杨惟中曾同他去拜见过太宗。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南伐宋朝,诏令姚枢随惟中往军中寻求儒、道、释、医、卜诸色人等。蒙军破枣阳,主将要坑杀该城居民,枢极力劝阻,说这样做并非诏书的旨意,以

  • 卷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六 朱批费金吾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山东布政使【臣】费金吾谨 奏为钦奉 上谕恭谢 天恩事雍正六年八月十五日接怡亲王大学士张廷

  • 卷第十八·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八二年春正月庚寅朔。天皇御大安殿受朝。」是日。車駕還大郡宮。宴五位以上。賜祿有差。自餘五位已上者於藥園宮給饗焉。己亥。左降從四位上吉備朝臣眞備爲筑前守。乙巳。授正三位藤原朝臣仲麻呂從二位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八   宋 李樗黄櫄 撰鸱鴞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爲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鴞焉鸱鴞鸱鴞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由六反】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隂雨彻彼桑土【音杜】绸【直留反】缪【

  • 释氏稽古略卷一·觉岸

      三皇  太昊庖牺氏  风姓。以木德王。都宛丘(今汴梁路陈州郡名淮阳。禹贡豫州之域)。上古之人捕逐禽兽。食肉衣皮难以致之。太昊教民作网罟。以佃以渔豢养六畜。且以牺牲享神祇故。曰庖牺氏。后世曰伏牺氏。始

  • 第四章 第一第二结集·佚名

    七十万之漏尽清净而达一切德之圆满阿罗汉等比丘僧伽集合。(一)彼等思惟选择一切最胜者,[由]五百长老僧伽[投票]而决定。(二)彼迦叶于胜者之教头陀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贤者优波离于律,(三)阿那律于天眼,婆耆舍辩才[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

  • 海槎余录·顾岕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

  • 草庐经略·佚名

    明代兵书。一般题为无名氏撰,有的版本题为黄之瑞或黄启瑞撰,均不可考。全书共12卷(清乾隆抄本作8卷,道光抄本作6卷),152篇。每篇先理论阐述,次引古代战例及兵家言论以佐证。内容涉及战争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

  • 五音集韵·韩道昭

    韵书。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成书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金音韵学家。在其父韩孝彦所著《四声篇海》基础上,修成此书。其余不详。书中所收字大致以《广韵》、《集韵》为蓝本,并

  • 六韬译注·吕尚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

  • 玉照定真经·郭璞

    一卷。不着撰人姓氏。旧本题作晋郭璞撰、张颙注。但《晋书》郭璞本传不言有此书,《隋志》、《唐志》、《宋志》以下诸家书目皆不着录,故决非郭璞之书。考其正文与注,如出一手,极可能是张颙依托郭璞之名而为此书。张颙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