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释例卷十一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二

庄公元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闰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十二月丁亥大

十月乙亥

十七日

庄公二年

正月丁巳大 二月丁亥小 三月丙辰大

四月丙戌小 五月乙卯大 六月乙酉小

七月甲寅大 八月甲申小 九月癸丑大

十月癸未小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小十二月乙酉

四日

庄公三年

正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小 三月庚戌大

四月庚辰小 五月己酉大 六月己卯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

庄公四年

正月丙午小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小 闰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六月癸卯小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大 十一月辛未小十二月庚子大

六月乙丑

二十三日

庄公五年

正月庚午小 二月己亥大 三月己巳小

四月戊戌大 五月戊辰小 六月丁酉大

七月丁卯小 八月丙申大 九月丙寅小

十月乙未大 十一月乙丑小 十二月甲午大

庄公六年

正月甲子大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 十二月己丑小

庄公七年

正月戊午大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大 闰四月丁巳小 五月丙戌大六月丙辰小 七月乙酉大 八月乙卯小

九月甲申大 十月甲寅小 十一月癸未大十二月癸丑小

四月辛卯

五日

庄公八年

正月壬午大 二月壬子小 三月辛巳大

四月辛亥小 五月庚辰大 六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 十二月丁未大正月甲午

十三日

十一月癸未

六日

庄公九年

正月丁丑小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闰八月癸酉小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大 十一月壬寅小十二月辛未大

七月丁酉

二十四日

八月庚申

十八日

庄公十年

正月辛丑小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小

四月己巳大 五月己亥小 六月戊辰大

七月戊戌小 八月丁卯大 九月丁酉小

十月丙寅大 十一月丙申小 十二月乙丑大

庄公十一年

正月乙未小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大

闰三月甲子小 四月癸巳大 五月癸亥小六月壬辰大 七月壬戌小 八月辛卯大

九月辛酉小 十月庚寅大 十一月庚申小十二月己丑大

五月戊寅

十六日

庄公十二年

正月己未小 二月戊子大 三月戊午小

四月丁亥大 五月丁巳大 六月丁亥小

七月丙辰大 八月丙戌小 九月乙卯大

十月乙酉小 十一月甲寅大 十二月甲申小八月甲午

九日

庄公十三年

正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 八月庚辰小 九月己酉大

十月己卯大 十一月己酉小 十二月戊寅大

庄公十四年

正月戊申小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闰五月乙亥大六月乙巳小 七月甲戌大 八月甲辰小

九月癸酉大 十月癸卯小 十一月壬申大十二月壬寅小

六月甲子

二十日

庄公十五年

正月壬申小 二月辛丑大 三月辛未小

四月庚子大 五月庚午小 六月己亥大

七月己巳小 八月戊戌大 九月戊辰小

十月丁酉大 十一月丁卯小 十二月丙申大

庄公十六年

正月丙寅小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

庄公十七年

正月庚申大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闰六月丁巳大 七月丁亥大 八月丁巳小九月丙戌大 十月丙辰小 十一月乙酉大十二月乙卯小

庄公十八年

正月甲申大 二月甲寅小 三月癸未大

四月癸丑小 五月壬午大 六月壬子小

七月辛巳大 八月辛亥小 九月庚辰大

十月庚戌小 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大三月日食

不书日官失之

庄公十九年

正月己卯小 二月戊申大 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小 六月丙午大

七月丙子小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六月庚申

十五日

庄公二十年

正月癸酉小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小 九月己巳大

十月己亥小 十一月戊辰大 十二月戊戌小闰十二月丁卯大

庄公二十一年

正月丁酉小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 十二月壬戌小五月辛酉

二十七日

七月戊戌

五日

庄公二十二年

正月辛卯大 二月辛酉小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月戊午小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大五月癸丑

二十三日

七月丙申

九日

庄公二十三年

正月丙戌小 二月乙卯大 三月乙酉小

四月甲寅大 五月甲申小 六月癸丑大

七月癸未小 八月壬子大 九月壬午小

十月辛亥大 十一月辛巳小 十二月庚戌大十二月甲寅

五日

庄公二十四年

正月庚辰小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大

四月己酉小 五月戊寅大 六月戊申小

七月丁丑大 闰七月丁未小 八月丙子大九月丙午小 十月乙亥大 十一月乙巳小十二月甲戌大

八月丁丑

二日

戊寅

三日

庄公二十五年

正月甲辰小 二月癸酉大 三月癸卯小

四月壬申大 五月壬寅小 六月辛未大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小 九月庚子大

十月庚午小 十一月己亥大 十二月己巳小五月癸丑

十二日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传曰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辛未实当七月朔也时司厯置闰渐失其处谬以为六月朔故传正之也【案孔颖达正义云传言正月之朔慝未作者谓周之六月夏之四月也此亦六月而云非常下句始言唯正月之朔有用币伐鼓之礼明此经虽书六月实非六月故云非常鼔之月长厯推此辛未为七月之朔由置闰失所故误使七月为六月也刘云知非五月朔者昭二十四年五月日有食之传云日过分而未至此若是五月亦应云过分而未至也今言恩未作则是已作之辞故知非五月案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从彼推之则六月辛未朔非有差错杜云置闰失所者以二十四年八月以前误置一闰非八月以来始错也】

庄公二十六年

正月戊戌大 二月戊辰小 三月丁酉大

四月丁卯小 五月丙申大 六月丙寅小

七月乙未大 八月乙丑小 九月甲午大

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 十二月癸亥小十二月癸亥朔日食

一日

庄公二十七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大 五月辛卯小 六月庚申大

七月庚寅小 八月己未大 九月己丑小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 十二月丁巳大

庄公二十八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闰三月乙卯大 四月乙酉小 五月甲寅大六月甲申小 七月癸丑大 八月癸未小

九月壬子大 十月壬午小 十一月辛亥大十二月辛巳大

三月甲寅

二十九日

四月丁未

二十三日

庄公二十九年

正月辛亥小 二月庚辰大 三月庚戌小

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

庄公三十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闰二月甲辰小三月癸酉大 四月癸夘小 五月壬申大

六月壬寅小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大 十一月庚午小十二月己亥大

四月丙辰

十四日

八月癸亥

二十三日

九月庚午朔日食

一日

庄公三十一年

正月己巳小 二月戊戌大 三月戊辰小

四月丁酉大 五月丁卯小 六月丙申大

七月丙寅小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十一月甲子小 十二月癸巳大

庄公三十二年

正月癸亥小 二月壬辰大 三月壬戌小

闰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六月庚申大 七月庚寅小 八月己未大

九月己丑小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十二月丁巳大

七月癸巳

四日

八月癸亥

五日

十月己未

二日

闵公元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六月辛酉

八日

闵公二年

正月辛巳小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大

四月庚戌小 五月己卯大 闰五月己酉小六月戊寅大 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十二月乙亥大

五月乙酉

七日

八月辛丑

二十五日

春秋释例卷十一

猜你喜欢
  指瑞篇第五十一·王充
  卷一二○·邱濬
  季氏第十六·孔子
  仲尼第七·荀况
  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卷四百七十·佚名
  卷五十二·佚名
  道行经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佚名
  我品第二十四·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佚名
  与慈云法师书(四通)·太虚
  与 止 安 书·太虚
  禅宗决疑集·智彻
  法华义记卷第二·法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补编·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三十二补编贺知章咏栁碧玉籹成一树高【古乐府碧玉小家女芍药谱寳籹成髻子也汉书龚遂传令民日种一树榆陈子昂诗明月隠高树】万条垂下緑丝绦【谢朓诗烂漫已万条庾信诗别有长条踠地垂许景先折栁篇

  • 王易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 ●齐天乐·

  • 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柯劭忞

      ○选举三   △铨法下   凡文武散官:   多采用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职事二等。至元二十年,始升官职对品,九品无散官,谓之平头敕。蒙古、色目,初授散官或降职事,再授职,虽不降,必俟官资合转,然后升职。汉人初授官,不

  • 卷之一千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金佗续编卷十一·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一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十绍兴十年令差人体探顺昌府金人之聚粮指实省劄权发遣夀春府孙晖奏十月十六日据本府差出干事人丁洪张立回府供责先於今月初七日蒙难离府前去已北干事至十一日早假

  • 卷五·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五宋 林虙 编西汉五景帝【十五】文帝庙乐舞【元年十月】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直救切】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

  • 卷三十七【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七【上】 凶礼二 品官丧仪 总叙 丧礼者圣人之所以慎终饰哀者也盖人子送亲之终不可以径情而直行故为之仪节以文之周衰典籍散失重遭秦皇焚书旧制遂皆堙灭汉兴诸儒虽有所记録而载在正经者士丧

  • 76.刘秀重建汉王朝·林汉达

    昆阳大战以后,刘縯和刘秀名声越来越大。有人劝更始帝把刘縯除掉。更始帝借口刘縯违抗命令,把刘縯杀了。刘秀一听到他哥哥被杀,自己知道力量敌不过更始帝,就立刻赶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向更始帝赔不是。有人问起他昆阳大战的

  •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着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

  • 孟子集编卷一·真德秀

    孟子集编卷一朱子集注孟子序说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伋索隐云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

  • 夫乐者乐也(1)·戴圣

    ——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 【原文】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2),人之道也(3)。声音动静,性术之变(4),尽于此类。故人不耐无乐(5),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六神通第四十二   菩薩摩訶薩欲住六神通當學般若波羅蜜.   問曰.如讚菩薩品中言諸菩薩皆得五神通.今何以言欲住六神通。答曰.五通是菩   薩所得.今欲住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九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九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九梁萧代都建业(亦云前梁)自武帝天监元年壬午。至敬帝大平二年丁丑。凡经四主五十六年。缁素九人。所出经律论及诸传记等。并新集失译诸经。总四十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佚名

    《玄都九真明科》称“三奇”之二为《雌一宝经》,该经盖是。故该经亦为六朝上清经之一。述存思三一、存念太素三元君、三素元君诸女神、诵读《大洞真经》、上十二愿、服符朝礼等

  • 太清金液神气经·佚名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经卷上于西汉出世。卷中、卷 下引《真诰》等文字,为后人混入本经。卷上清虚真人述清虚太 皇所授三经,示炼丹之方。中卷黄帝述万神姓名,并述炼丹方。卷 上多隐名,卷中易解,卷下皆录自《真诰》,

  •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佚名

    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约出于唐宋间。原书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二、第十两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从残存两卷体例,可知原书每卷三品,每品列举归礼四十位天尊、四大真人之名号。全书三十

  • 上清天关三图经·佚名

    《上清天关三图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内容大部分与《洞真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相同,但删去该经上卷第一至八页文字,补入部分神图。盖为同一经典之不同版本。

  • 梵语杂名·佚名

    全一卷。唐僧礼言集。又作悉昙字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系收录日常使用之汉字对译梵语。语汇由身体各部分开始,色香味触、动静行止、数目、年时、鸟兽、药物、衣服、亲族等继之,凡举一千二百五十个汉语,一一注以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