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及时婚配
苏州郡守陈鹏年劝导百姓道:“男女婚嫁,聘礼和婚礼各自按照自己的能力,嫁妆也能符合家庭条件,便可以及时成亲,早日了却成家的愿望。但吴地的丑陋习俗,女家讲财礼,男家问嫁妆,于是就有不肖的媒人,从中煽风蒙惑,造成一时的轻信。日后或是因为无力聘娶,或是因为无钱陪嫁,彼此讲论财礼,不能成亲,以至于配偶失去佳期,中途发生意外,难以计算。至于迎亲,更多铺张浪费,如亵渎供奉的五圣尊神,起名:‘恭筵’,一动就花费大量钱财。还有非分使用一些执事,以为热闹,其中轿围、花灯、仪从等排场,爱好攀比争相浮夸,更难一一列举。所有这些铺张的事项,总是属于无益之举。从此以后必须及时嫁娶,一切遵照古礼,不许勒索聘礼,不许责备嫁妆,至于往来的灯轿仪从等,选出万难节省的,量力而为。其余一切虚浮的费用,全部革除。一旦婚嫁简易就不致于佳期拖延贻误子弟了。”
古礼: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越王勾践让国民二十而娶,十七而嫁。男女同为一类,为何女子的婚期更早于男子呢,正因为女子立身,以节操为重。节操一旦失去,人人轻贱鄙弃,无法挽回。故此把嫁期提前,是为了赶紧遂顺了她的情欲,而使她不亏节操。我见近来的贫家的女子,父母对她们漠不关心,有年过二十不嫁的,有年过三十不嫁的。在芳淑年华,空闺寂寞,难道不私下里向暗中哭泣,及时婚配,才不致出现闺门丑行,成为父母的耻辱。即使是贤德女子,就竟然强迫她变成铁石心肠,不尼不俗,禁锢半生,真是岂有此理啊~况且当今名门的女子,到了婚龄不出嫁,有成幽愁忧思之病而夭折的,有被浮薄子弟勾引,父母逼迫她自尽的。一到此时,后悔莫及。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置之度外呀~
有人问朱文公道:“《摽梅诗》固然出于正人之手,只是女子如此急迫地要求出嫁,却是为何,”答道:“这也是人之常情,读诗的人在这里了解男女的想法了。”以前见到东莱丽泽诗,有唐代女子说兄嫂不让她出嫁的诗,也是认为粗鄙可恶。后来细想,也是人之常情。作为父母,能在此处了解到女子的心情,就一定要让她婚姻及时了。
朱在庵说:“人们对于婢女,不肯留意怜惜体贴,略有姿色,就去奸污。等情爱衰退时,再次转卖,增加身价,流落远方,让她与父母互相隔离。甚至于死在嫉妒妇人手中,沉沦到淫娼之家。独不考虑婢女也是别人家的女儿,只不过是比我贫困罢了。设身处地反过来一想,必然浑身流汗。一定要考虑到她的始终结局,完成她的志向节操,年到十六就应婚配,这不但是忧虑她婚嫁失时,真正是为了提前清理闺阁。”
娶妻能够生子,而私合也未尝不怀孕。私合而生的,固然不能认他为儿子,但难道不是我的亲生骨肉吗,既为亲骨肉,就确实是我的儿子,只不过是出身不正罢了。我看绝后的人,大多犯下渔猎女色,溺杀婴儿的罪孽。既然杀之在前,自不能拥有在后,理当如此。又或是私通别家妇女,明知是我的儿子却不可相认。死亡之时,继子痛哭,亲子旁观,都是自己断绝后代啊。私合的事情,大多在年少未婚时发生,所以婚期不可迟缓哪。
陆次公说:“富贵的人,老年丧偶,仍娶处女为继室。计算她的年龄,不只可以作他女儿,而且可以作他孙女。此人死后,将怎么样安置她呢。
猜你喜欢 代序二 蜀中楚狂人·李宗吾 卷六十二·陈祥道 卷十六·陈士元 礼记析疑卷十一·方苞 礼记析疑卷十三·方苞 卷二十七·秦蕙田 卷三·高闶 卷十五·盛世佐 卷十二·柯尚迁 卷八·姚际恒 卷二百九十三·佚名 以诸譬喻付嘱正法品第十二·佚名 称赞功德品第八·佚名 阿弥陀经通赞疏序·窥基 法华义疏卷第十二·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