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论妾
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因为妻子没有生子而娶妾,也是为了传宗接代。等娶妾后而妻只盼望丈夫得到儿子,并无妒忌之心的,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不可能都遇到。若是家有嫉妒妻室,便会生出无限烦恼。如侥幸娶妾生了子,恃宠的人渐渐萌发争胜之心,怀妒的人更加生出不平之感。整日制造嫌隙,家人勾心斗角,已不是门庭欢聚和顺的气象了。但仍可算是为传续后代打算,娶妾得子,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妻已生子,还要娶妾,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四,即使正室不嫉妒,就不想想妾也是别人家的女儿,或是因家庭贫困父母割爱,或是因换取黑钱奸人盗卖。一入我的家门,定下尊卑名份,何日心情舒畅,况且满眼都是妖冶的打扮,处处都是幸临的床帏,怎么能够周旋得过来,只不过是多做罪孽罢了。其中宠极而骄的,那些抱怨、盼望、祝愿、诅咒的言语不绝于耳,身内精液耗竭,身外忿怒激荡,本意为了作乐,反而因此受苦,追究下去,必然成病。那些不受宠而惧怕我的,幽恨忧忿之气,日渐积累心中,想要另找相好但内外隔绝做不到,想要守贞却因恩义浅薄心中不愿。愁苦郁闷,不得发泄,细究下去,也必成病。试设身处地,仔细分析她们的心理,肯定有深夜扪心不安的了。若是正室暗怀妒忌,就会长远打算,设计的阴谋更为残酷。妾被宠信,则想到丈夫恋妾而弃妻;妾多,则想到爱分摊而情更薄;生子,就考虑财产明算而所得就少;庶子多,就考虑自己儿子势单力薄而权力不专一。必然想到怎么样赶走她,不能赶走,就毒加折磨,猛加鞭打。或者暗中放纵她的私情,或者诬陷她有外面的相好,必欲把她置于被卖或死亡的地步而甘心。像这样的罪孽,更增添了十倍。更有儿子年岁已长,正室已去世,自己年纪已高,却仍要娶妾的。这样固然能免除妒妇带来的祸患,但男女存有欲念,彼此相同,我既如此,她也一样。她以年少而嫁老迈,必然不能称心如意。假如有不肖的子侄,或是无礼的僮仆,早晚相见,未必不生邪念。她们本就是小家女子,没有识见,怎能竭力拒绝风流少年,而苦守衰弱老翁呢,而且老年人断精丧元,生机更加艰难,是加速自己的死亡,身死之后,风情之事将有难以动问的。也有老年无子,多娶姬妾,为了传后的,原就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积德的人后代必然昌盛,寡欲的人定会多生男孩,这个道理肯定不会错。若真能借鉴前言,而防患于未然,更积善而求子,那么中年无子的人,妻必生子,正不可轻言娶妾之事。那么老年无子的人,娶一妾也必得子,更不可妄自娶那么多妾了。为传后打算的,尚且不可轻易多娶小妾,有子的更不可妄动此念。况且多娶姬妾,正所谓自寻烦恼,自讨苦吃。何不阅读此文而细细思量一下。
太仓文肃公王锡爵,府第的对门,有一女子很年轻。王公送客人外出时,正巧女孩也站在门外。王公和客人谈笑了很长时间,仆人怀疑王公对这女孩有意,回去秉告了夫人。夫人就替王公纳了此女为妾。王公得知后大惊,对夫人道:“我并无此意。”随即把女孩的父母叫来归还了他们。王公一生不养婢女姬妾,至今子孙鼎盛。
猜你喜欢 ●毛詩多識卷四·多隆阿 卷七十 易六·黎靖德 卷九十四·湛若水 卷七 集韵·陈继儒 卷十一·沈廷芳 卷十·胡广 周书·无逸·佚名 禹贡指南卷二·毛晃 僖公·僖公元年·左丘明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八·唐慧琳 岐山入院法语·太虚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太虚 上参众两院请愿书·太虚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