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章 论妾

娶妻。为嗣续计也。因妻无子而娶妾。亦为嗣续计也。至娶妾而妻惟望夫得子。无妒忌心者。此至幸之事。不可必得。若室有妒妇。便生出无限烦恼。幸而娶妾生子。恃宠者渐萌争胜之心。怀妒者益蓄不平之憾。终日勃溪。室人交谪。巳反闸庭聚顺气象矣。然犹曰为嗣续计。娶妾得子。亦不幸中之大幸也。至于妻已生子。犹欲娶妾。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四。即使正室不妒。独不思妾亦人女耳。或父母为贫而割爱。或奸人为利而盗卖。一入吾门。尊卑分定。何日舒眉。况妖冶盈前。衾裯迭侍。岂能徐及。徒作罪孽耳。其宠极而骄者。则怨望诅诅之言显聒于耳。精液内竭。忿怒外激。本以作乐。反因受苦。其究也。必至成病。其无宠而畏我者。则幽恨忧忿之气。日积于中。欲旁私则内外阻绝而不能。欲守贞则恩义浅薄而不愿。幽囚愁苦。不得发抒。其究也。亦必成病。试设身处地。细察其心。当有清夜不安者矣。倘正室隐怀妒忌。则存心至远。而设谋更酷。妾宠。则虑恋妾而弃嫡也。妾多。则虑爱分而情薄也。生子。则虑产晰而财瘠也。庶多。则虑己子势孤而权不专也。必思有以去之。去之不能。则毒加磨折。猛施鞭挞。或阴纵私情。或诬成外好。致之必死必卖而始快。如斯罪孽。更增十倍。更有子年已长。正室已殁。己年巳老。而犹必娶妾。固免妒妇之患矣。然男女之欲。彼此同情。我既如此。彼亦应尔。若以少艾而嫁老迈。必不能惬其意。设有不肖子侄。无礼僮仆。朝夕熟视。未必不生邪念。彼固小家女子。本无识见。岂能力拒少年。而苦守衰老之翁哉。且老年断丧。生机愈蹙。自速其死。百年之后。其情事将有不可问者。亦有老年无子。多娶姬妾。以图嗣续。原非得已之事。顾积德者必昌后。寡欲者必多男。此理决然不爽。诚能有鉴于前之所言。而思患以豫防。更积善以求嗣。则中年无子者。妻必得子。正不可轻言娶妾。则老年无子者。一妾亦必得子。更不可妄娶多妾也。夫为嗣续计者。尚不可轻娶多妾。彼有子而轻于娶妾。且娶多妾者。此正所谓自寻烦恼。自讨苦吃也。何不阅此说而细细思之。

太仓王文肃公锡爵。里第对门。一女甚艾。公送客出。适女亦立门外。公与客谈笑良久。仆疑公属意此女。入告夫人。夫人即纳为妾。公大骇。谓夫人曰。我并无此意。遂呼其父母还之。公一生不蓄婢妾。今子孙鼎盛。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十二之二·孔颖达
  卷四·朱熹
  卷二十四·吴澄
  卷二十六·胡广
  尚书七篇解义卷一·李光地
  卷二·鄂尔泰
  提要·张虙
  卷十八·乾隆
  说林上·韩非
  僖公·僖公十三年·左丘明
  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西洋中国印度哲学的概观·太虚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印光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44 ·佚名

    金君卿 丹阳湖 鸟树压丛云,波光铺塞雪。 迥浸寒无暑,平空晓犹月。 吕父已入周,范蠡未辞越。 扁舟谁与同,浩歌几千阕。 金君卿 冬至日代书呈诸兄 人人懽聚庆新阳,我独飞心恋北堂。 薄宦飘流

  • 卷十三 东晋元帝·王夫之

      自此至陈,凡僭伪诸国事俱附六代编年下论之。  〖一〗   扶危定倾,以得人心为本务。国破君亡,天下喁喁然愿得主而事之,人心为易得矣,而未易也;非但其慰安之者非其道也,天下方喁喁然而愿得主,抑必天下之固喁喁矣;如其遽

  • 雍正上谕 朱轼等编纂的驳吕留良之书应该颁发各地学宫·雍正

      编者按:雍正最后虽然把吕留良的遗骨从坟墓中挖出,戮尸枭首,锉骨扬灰,但是吕留良的著述仍存在于世,还会影响到人。所以批准了把朱轼等编的,批驳吕留良《四书讲义》的书,颁发到各地学宫,企图抵消其影响。  【原文】  雍

  • 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抚启民汗 幸河西穷讨吐谷浑·蔡东藩

      却说炀帝南幸江都,在途约历数旬,所有四十余所的杂宫,统是赶紧筑造,大致粗就,炀帝到一处,留一二日,尚嫌它未尽完善,所以不愿稽延,便扬帆直下,竟达江都。江都为南中胜地,山水文秀,扬名海内,炀帝与后妃人等,朝赏夕宴,不暇细表,好容

  • 卷之九十八·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二月。庚戌朔。  ○辛亥。日生半晕。旁有两珥。色黄白。  ○甲寅。遣官祭三皇庙。  ○乙卯。升侍讲吴伟业、为国子监祭酒。  ○补外转检讨于朋举、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陈道。

  • ●南明史料卷三·佚名

    一一一、兵部揭帖(顺治八年正月二十一日到)一一二、刑部等衙门题本一一三、江南总督马国柱题本一一四、刑部等衙门题本一一五、刑部题本一一六、浙江巡抚萧起元揭帖(顺治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到)一一七、刑部题本一一八、浙江

  • ○[蒙古]色目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赐进士出身授承事郎一、虎理翰贯奉元,弘吉解 【[八] 解,疑系■〈碍,角代石〉之讹。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条蒙古七十二种中有瓮吉歹,当即此弘吉■〈碍,角代石〉之异写。萧启庆《校注》径改解为剌。】 人氏。字

  • 卷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九土田志八土田数目八旗给地总数镶黄旗满洲初次给地十九万三千八百六十晌二次给地四万二千三百一十五晌三次给地二万一千八百八十五晌镶黄旗蒙古初次给地二万九千九百五晌二次给地二万

  • 礼二一·徐松

    四镇【宋会要】太祖干德六年四月七日,诏问礼官五镇见祭罢祭之由,太常礼院言:「按《隋书》,开皇十四年立冀镇霍山祠。唐天宝十载,封沂山为东安公,会稽山为永兴公,吴山为成德公,霍山为应圣公,医无闾山为广宁公。又《郊祀录》,四镇

  • 四书集注大全凡例·胡广

    一四书大书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辑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眀者采附其下其背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眀经注而集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一注文下凡训释一二字或二三句者多取新安陈氏之说一引用先儒姓氏朱子

  • 卷十九·朱熹

    经部,四书类,四书或问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十九宋 朱子 撰论语宪问第十四【凡四十七章】或问首章之説曰原宪安贫守道其志卓然能有不为者也其为此问固知邦无道而枉道得禄之为耻矣特欲质诸夫子以言其志耳夫子深知

  • 六、论花与花的布置·林语堂

    花的享受和花的布置似乎是和机缘有点关系的。花的享受和树的享受一样,第一步必须选择某些高贵的花,以它们的地位为标准,同时以某种花与某种情调和环境发生联系。第一是香味,由茉莉那种强烈而显著的香味到紫丁香那种温和的

  • 卷三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四秋官司寇第五之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爲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正义王氏昭禹曰秋乃天地肃杀之时也谓之司寇

  •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夏商周三代,中国乃一贵族封建社会,然其时已有士。如夏代之传说,商代之伊尹,起于版筑畎亩之中,而上登政治至高地位,其详已不可考。

  •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十四年十月在上海日本俱乐部讲──中、日两国佛教徒与各地佛教徒,国虽有别,佛教是同。一、由教理上立言,一佛法教藏,发原于释迦在菩提场之大觉,中、日佛教理无二致。二、由历史上推论,日本佛教传自吾国;近五十年来,日本佛

  • 水窗春呓·欧阳兆熊

    《水窗春呓》为笔记。清欧阳兆熊、金安清合撰。二卷。兆熊,字小岑,湖南湘潭人。 道光举人。尝任湖南新亭县教官。工诗善文,曾救曾国藩于危困之际,与之交谊颇深。安清,字眉生,号傥斋,浙江嘉善人。国子生。官至湖北督粮道、晋

  • 大辩邪正经·佚名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共分十一品。首先叙述十地。其次提出要断绝生死轮回,就应当先破除六种错误的观点及态度,依善知识。接着用本生故事说明归依善知识必得大利益。以下解释众生之所以轮回不绝,是由于不证入如来

  •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净源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