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论花与花的布置

花的享受和花的布置似乎是和机缘有点关系的。花的享受和树的享受一样,第一步必须选择某些高贵的花,以它们的地位为标准,同时以某种花与某种情调和环境发生联系。第一是香味,由茉莉那种强烈而显著的香味到紫丁香那种温和的香味,最后到中国兰花那种洁净而微妙的香味。香味越微妙,越不易辨别出来是什么花,便越加高贵。此外又有色泽,外观,和吸引力的问题,这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象肥美的少女,有的象纤瘦的、有诗意的、恬静的贵妇。有的似乎是用它们的妩媚去引诱人们,有的则在它们自己的芬芳中感到快乐,似乎以在闲静中过日子为满足。有的颜色鲜艳夺目,有的则表现着比较柔和的色泽。不但如此,花和周遭的环境及开花的节季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心目中,玫瑰花自然而然和晴朗的春日发生关系;莲花自然而然和池塘边的凉爽的夏之晨发生关系;木樨自然而然和收获时的月亮与中秋节发生关系;菊花和残秋吃蟹的节季发生关系;梅花自然而然和白雪发生关系,而且它和水仙花成为我们新年享受的一部分。每种花生在其周遭的环境中似乎是很完美的;爱花的人们最容易使这些花在我们的心中构成各种不同节季的图画,有如冬青树代表圣诞节那样。

兰花、菊花、和莲花,与松竹一样,人们是因为它们有某些质素而选择它们的;它们在中国文学上是君子的象征,尤其是兰花,因为它有一种异样的美。在一切花类之中。梅花也许是中国诗人最爱好的;关于这种花,我在前面一节中已经谈过几句,据说梅花在众花中是占"第一"把交椅的,因为它在新年开花,所以在众花中占第一位。当然,人们也有不同的意见,牡丹在传统观念中是被称为"花王"的,尤其是在唐朝。在另一方面,牡丹因为颜色鲜艳,所以常常被视为富足和快乐的象征;而梅花则是诗人之花,象征着恬静而清苦的学者;因此前者是属于物质的,而后者属于精神的。唐朝的武则天有一天大发狂妄之念,命令皇宫花园中一切的花儿应当顺从她的意思,在仲冬的某一天开花,结果只有牡丹敢违反女皇帝的命令,迟了数小时才开花,因此武则天下令把几千盆的牡丹花由西安(当时的京都)贬到洛阳去。有一位文人就只为了这个缘故同情牡丹花。牡丹花虽然失宠,可是在一般民众之间还保持着它的地位,而洛阳也变成牡丹花的大本营了。我想中国人对玫瑰花之所以不更加重视,乃是因为它的色泽和形状属于牡丹一类,可是没有后者的华丽。据中国古代的记载,牡丹花可分为九十种,每种都有一种极富诗意的名字。

兰花和牡丹不同,象征着隐逸的美,因为它常常生长于多荫的幽谷。据说它有"孤芳自赏"的美德,不管人们看不看它,而且极不情愿被移植到城市里去。如果它被人们移植在城市里,它须顺自然的本性生长起来,否则便会枯萎而死。所以,我们常常称美丽的,隐逸的少女,或隐居山中,鄙视名利权势的大学者为"空谷幽兰"。它的香味是很微妙的,似乎并不故意要去取悦任何人,可是当人们欣赏它的时候,其香是多么飘逸啊!为了这个缘故,它便成为不与凡俗为伍的君子以及真友谊的象征,因为有一本古书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因为这人的鼻子已经充满花香了。李笠翁说:欣赏兰花的最好办法,不是把它们放在各房间中,而是只放在一个房间中,使人们进出的时候享受它们的香味。美国种的兰花似乎没有这种微妙的香味,可是其花较大,形状与色泽亦较为华丽。我的故乡的兰花据说是全中国最好的,称为"福建兰"。这种色泽浅绿,上有紫色的斑点,花形比普通的兰花小得多,其花瓣只有一吋余长。最佳最宝贵的兰花种名为陈孟良,与水同色,浸在水里几乎看不出来。牡丹的种类是以出产的地方为名的,兰花的种类则和美国花一样,以它们的主人为名,如"浦将军","申军需官","李司马","黄八哥","陈孟良","徐锦楚"。

种兰极难,其花又极纤弱易萎,人类公认它具有高贵的性格,其原因无疑地即在于此。在众花中,兰花如栽植稍有不当,最易朽萎。所以爱兰的人往往亲自种植,不把它交给庸仆去照顾;我看见过有些人照顾兰花,有如奉养父母那样地小心。一株极贵重的植物能够象一具极好的铜器或花瓶那样地引起人家很大的妒忌;一个朋友如果不愿分一些新枝给人家,也会造成很深的怨恨。中国古书中有一段记载说,一位学者因为朋友不愿把一种植物的新枝送给他,便实行偷窃,结果被捕入狱。对于这种情感,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曾有过这么美妙的描写: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得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此后誓不植兰。"

菊是诗人陶渊明所爱的花,正如梅是诗人林和靖所爱的花,莲是儒家学者周濂溪所爱的花一样。菊花开于深秋,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具有"冷香"和"冷艳"的。菊花的"冷艳"和牡丹的华丽比较起来,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据我所知,菊花共有数百种,宋代一位大学者范成大以极美丽的名字去称呼各种的菊花,居然造成一种风气。种类之繁多似乎便是菊花的特色,其形状及色泽具有不同之处。人们视白与黄为菊花的"正"色,对紫与红则视为变体。所以比较低贱。白菊与黄菊的色泽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银碗"、"银玲"、"金铃"、"玉盆"、"玉铃"、"玉绣球"等。有的则用著名美人的名字,如"杨贵妃"和"西施"。有时它们的形状如女人剪短了头发一样,有时它们的爪须则和长发一样。有几种菊花比其他的菊花更香,最佳的菊花据说有麝香或"龙脑"香的香味。

莲花自成一类,据我看来,它是花中最美丽的花。因为,它的花与茎叶整个在水上漂着,夏季没有莲花可赏是不觉其乐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房子在池塘之畔,尽可以把莲花种在大缸里。然而,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却很难享受莲花蔓延半英里的美景,它们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以及花上的白色与红色,和点缀着水珠的大绿叶互相辉映的妙趣(美国种的水莲和莲荷不同)。宋代学者周氏写了一篇小品文,说明他爱莲花的原因。他说莲花象君子,生于污浊的水中而保持着清白之身。他所说的话证明他是一个儒家的理论家。由实利主义的观点上看起来,莲花的各部分都有用处。莲藕可以制成一种冷饮,莲叶可以包裹水果或其他的食物去蒸,莲花的形状和香味可供玩赏,莲子被人们视为神仙的食品,或剥出生吃,或晒干拌糖而食。

海棠和苹果花相象,与其他的花同样地得到诗人的爱好,虽则杜甫不曾提起这种产于他的故乡四川的花。人们提出过各种的解释,其中最可相信的解释是:海棠是杜甫母亲的名字,他为避讳起见,故不提起。我觉得只有两种花的香味比兰花更好,这两种花就是木樨和水仙花。水仙花也是我的故乡漳州的特产,此种花头曾大量输入美国,有一时期竟达数十万元之巨,后来美国农业部禁止这种清香扑鼻的花入境,以免美国人受花中或有的微菌所侵染。白水仙花头跟仙女一样地纯洁,不是要种在泥土里,而是要种在玻璃盆或磁盆里,内放清水和小圆石,而且需要极细心的照顾的。说这种花里有微菌,可真有点想入非非。杜鹃花虽有含笑之美,却被视为悲哀的花,因为据说它是杜鹃泣血而化成的;杜鹃从前是一个男孩子,为了他的兄弟被后母虐待而逃亡,特地跑出来寻觅他的。

花怎样插在瓶里,也与花的选举和品第同样重要。这种艺术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时候。在十九世纪的初叶,《浮生六记》的作者曾经在"闲情记趣"一卷里描写插花的艺术。他主张应该把花插得好象一幅构意匀称的图画:

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

非盆玩不足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

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

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斜偏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

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管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猜你喜欢
  经上第四十·墨子
  出處第七卷·朱熹
  伯牙琴 全文·邓牧
  论语纂疏卷六·赵顺孙
  第五章 18·辜鸿铭
  序·俞汝言
  卷五·赵汸
  概论 原文·洪应明
  随品第二十七·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唐慧琳
  四十二章经序·佚名
  见相别种辨释难·太虚
  叙·智旭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佚名
   第八十三則 雲門古佛與露柱相交·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九·黄彻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多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

  • 古今滑稽联话十一·范左青

    《金陵琐事》云:顾东桥巡抚湖广时,衙斋菊开,邀数门生赏之。一狂生拣花之好者摘两三枝,戴于头上。东桥不悦,因出对曰:“赏菊客来,两手擘残彭泽景。”张太岳对云:“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东桥曰:&ldquo

  • 卷二一·郭则沄

    景庙之立,固圣母意也。初,穆宗弥留,以手敕授李文正,中及嗣统事,以不合慈恬,湮之,文正不能争。南皮疏语谓“既无委裘植腹之男,又无慰情胜无之女”,为当时传诵。盖小臣中怀欲陈之者,不仅一吴柳堂也。翁文恭和潘文

  • 卷十一·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一     宋 陈起 撰万俟绍之 绍之字子绍郢人有郢庄吟藁方洪序曰相家子也按宋宰辅表万俟卨外无爲宰执者岂卨之族欤又大观中万俟湜知泽州以循吏着语云前有王琪

  • 卷三百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三崔元翰崔元翰名鹏以字行博陵人擢进士第一人又举宏词历官礼部员外知制诰终比部郎中集三十卷今存诗七首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佳节上【一尚】作元巳芳时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脱脱

        徽宗一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以

  • 卷五十二·志第四·历一·宋濂

        ◎历一   夫明时治历,自黄帝、尧、舜与三代之盛王,莫不重之,其文备见于传记矣。虽去古既远,其法不详,然原其要,不过随时考验,以合于天而已。汉刘歆作《三统历》,始立积年日法,以为推步之准。后世因之,历唐而宋

  • 东都事略卷七十·王称

    列传五十三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也都官员外郎渎之子而翰林学士洙之犹子也洙字原叔性彊敏学问过人自六经史记百氏之书至于图纬隂阳五行律歴星官算法训故字书无所不通举进士为舒城尉坐事免官久之调富川簿晏殊留

  • ●绎史摭遗卷十六·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方外列传洪储无可(肃峰)无凡咒林醉和尚钱道人桑山人陈仙(悳宗、石屋僧、九顽民附)储公为国难以前之僧,而独能收拾残山剩水之局,贤矣夫!诸祖传灯,未闻出身科目;天若以愚者开此一端。如无凡,则所谓十指间犹有血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纪昀

    列传宋 【七十七】○宋七十七王德王彦魏胜张宪杨再兴 牛皋胡闳休王德王彦魏胜张宪杨再兴牛皋胡闳休△王德王德字子华通远军熟羊砦人以武勇应募隶熙帅姚古会金人入侵古军怀泽间遣德谍之斩一将而还补进武校尉从十六骑

  • 张翰传·脱脱

    张翰,字林卿,忻州秀容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隰州军事判官。有人诬告一家兄弟三人拦路抢劫,张翰暗访得知真实情况,就向州里说明并释放了他们。历任东胜、义丰、会川县令,补任尚书省令史,又任户部主事,升为监察御史

  • 卷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政体上太宗乞体貌大臣简略细务张观臣凭藉光宠备位风宪每遇百官起居日分立于庭司察不如仪者举奏之因见陛下天慈优容多与近臣论政

  • 礼二四·徐松

    明堂御札【宋会要】仁宗皇佑二年二月十八日,帝谓辅臣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今冬至日当亲祀圜丘,欲以季秋有事于明堂,行飨帝飨亲之礼,以极孝恭之意。卿等讨寻典故,详议其事。」文彦博等对曰:「此礼久坠,历代未行,非

  • 卷三十九【起襄公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九【起襄公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注公在外阙朝正之礼甚多而唯书此一年者

  • 庄公·庄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秋七月,齐王姬卒。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乙酉,宋公冯卒。【传】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译文 二年冬季,夫人姜氏和齐襄公在禚地相会。《春

  • 源启·善一如纯

    予行脚东南。经诸大剎。每於休夏之际。披阅传灯。见古今尊宿名目。多在江浙诸省。惟黔中未见片言点墨。不禁掩卷而叹曰。圣贤不择地而生。佛法徧一切处。何吾黔之独无也。是人以地囿耶。抑佛法有偏耶。予抱此念。周旋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佚名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将释序文分为二。初明教兴次第。二明述释所以。初中所以先明次第者。且教起西方既先三后一。法传东夏亦自浅而深。入海之喻可明。微发之言斯在。然其次第文即为三。初四句叙教兴源起。二爰及下明古译

  • 花的日记·川端康成

    《花的日记》以东京为主要背景,并选择以千叶县的北条海岸为避暑地、神奈川县的辻堂为英子的疗养场所,将英子的日记穿插交织其间。借由日记的形式,将青春期少女的烦恼、爱情及生活细腻地呈现在作品中。不过,由于内容太过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