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八卦:《井卦》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白话】《井卦》:象征无穷:改变迁移城邑不会使水井发生改变和迁徙,井水不会枯竭也不会溢满,来来往往的人都到井里来打水。提水提到井口眼看就要上来了,却把水瓶打翻了,这是凶险的兆头。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白话】《象辞》说:《井卦》的卦象是巽(木)下坎(水)上,即是说水分沿着树身向上运行,直达树冠,为井水源源不断地被汲引到地面之表象,因此象征无穷;井水无穷无尽,孜孜不倦地养育着人们,君子应当效法这种美德,不辞劳苦地为大众谋福利,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白话】初六,井底淤满了污泥不能供人饮用,历尽沧桑,年久失修的老井连鸟雀都不来光顾。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白话】《象辞》说:“井底淤满了污泥不能供人饮用”,完全是因为位置处在最下面,相当于井底部位,水中泥沙不断沉淀最后都淤积在这里;“历尽沧桑、年久失修的老井连鸟雀都不来光顾”,反映出一种时过境迁,被世间万物所遗忘抛弃的凄凉遭遇。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白话】九二,井底容水的凹穴被当作捉鱼的场所,汲水的瓮也破损漏水不能再用。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白话】《象辞》说:“井底容水的凹穴被当作捉鱼的场所”,主要是由于上面没有接应,难以把水送到地面上去供人饮用。于是井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只好退而求其次,盛水的地方成了抓鱼的所在。由于水井陷于瘫痪状态,因而汲水的器具也破损不堪用不成了。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白话】九三,井水淘干净了却不饮用,使我心中不免失望;可以赶快汲来尽情享用,君王贤明是大家共同的福气。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白话】《象辞》说:“井水淘干净了却不饮用”,表明尽管血气方刚,一心想有所作为而使世人受益,却苦于一片好心无人领受,满怀热情的善行只落了个令人悲叹的结局;希望“君王贤明”,直接从井水说到人事,盼望圣明的君主出现,思贤若渴,像汲水一样选拔吸收重用人才,就能给国家带来吉祥,君臣万民都可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恩惠。

六四,井?,无咎。

【白话】六四,用砖石垒砌加固井壁,不会遇到灾祸。

《象》曰:“井?无咎”,修井也。

【白话】《象辞》说:“用砖石垒砌加固井壁,不会遇到灾祸”,表明六四爻以阴柔之象处在《井卦》居中部位,正好相当于井壁的关键部位,不可有丝毫闪失。因此应当及时修缮使其坚固,才能免除灾祸。

九五,井洌,寒泉食。

【白话】九五,井水清澈明净,就像甘甜凉爽的泉水一样可供天下人饮用。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像甘甜凉爽的泉水一样可供天下人饮用”,这是因为九五爻处在最尊贵的地位,位置适中而且十分妥当。象征行为不偏不倚,内心纯正无私。因而能够集中体现水井滋润万物,造福大众的美德。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白话】上六,水井养人润物的功德业已完成,不要盖上井口;内心怀着一片诚意,定能带来大吉大利。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白话】《象辞》说:“大吉大利”的情况出现在《井卦》最上面的位置,是因为上下照应,同心协力可将水提出井口。而且在这以后并不把井口盖严,继续怀着诚心为人们不断提供饮水的方便,功德无量,必然会有大吉大利到来。从而标志着滋养世人的宏伟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孟子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晏婴
  卷三十三·陆九渊
  第十二章 21·辜鸿铭
  卷三十一·山井鼎
  卷四·高闶
  卷二十二·李光地
  卷三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七·唐慧琳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玄奘
  第四卷·僧祐
  时轮法会设千僧斋上堂·太虚
  答边润寰问(三则)·太虚
  第五十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四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天锡·隋树森

    赵天锡,孙楷第考其中禹珪,又名祐,字天锡。元·郑元祐《遂昌山樵杂录》载云:“宛丘公讳祐字天赐。”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元时隶汴梁路之陈州。元·钟嗣成《录鬼簿》以咱名概之,记其为“汴梁人”,并做过“

  • 第二出·徐渭

    (〔外扮周丞相,引众上〕丞相平津东阁开,私门桃李尽移栽。况蒙天语张麟凤,肯放冥鸿不网来?某家周庠是也。原以邛南幕中留司府事,蒙蜀玉主上简拔,累官得至丞相。俺主上好学右文,今年又该校选进士,轮是某家叨知贡举。前月已移文挂

  • 卷十二·常璩

    序志常璩道将巴、蜀厥初开国,载在书籍,或因文纬,或见史记,久远隐没,实多疏略。及周之世,侯伯擅威,虽与牧野之师,希同盟要之会。而秦资其富,用兼天下;汉祖阶之,奄有四海。梁、益及晋,分益为宁。司马相如、严君平、杨子云、阳成子玄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四·杨仲良

      太宗皇帝   圣德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上尝谓赵普曰:『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若不降情接纳,乃是自蔽聪明。或喜赏怒刑,岂能归天下之心哉?』普曰:『帝王若赏罚无私,内外无间,上求其理,下竭其诚

  • 辽史拾遗卷十四·厉鹗

    钱塘厉鹗 撰志第十地理志四南京道南京析津府 诸官名【补】梳妆楼【补】防同馆【补】望京馆【补】居庸松亭榆林之闗 古北之口 桑干河 髙梁河 大安山 燕山 采魏院【补】萧太后城【补】白塔【补】契丹国志曰南京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弘治十三年五月甲寅朔监察御史余濂言北虏犯边大同失利兵部侍郎王宗彝杨谧俱不可用乞并在京在外诸大臣之不职者同赐策免吏部覆奏请如近日京营总兵官乞休事例令大臣各自陈休致去留取自 上裁从之○增设南京太常寺协律赞

  • 卷之三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司马光

    晋纪一 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 [1]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偕来报聘。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 [1]春季,三月,吴主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一起

  • 十七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胡适

    在君的最后的哀呼里,曾说:  华北是我们的乌克兰。湖南、江西、四川是我们的乌拉尔——古士奈茨克(Ural-Kusnetsk)。云贵是我们的堪察加。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二十四年(1935)七月——&ldqu

  • 第一节 高祖、太宗之治·吕思勉

    汉、唐并称中国盛世。贞观、永徽之治,论者以比汉之文、景,武功尤远过之。然非其时之君臣,实有过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

  • 十七年·佚名

    (癸丑)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乙未朔,行酌獻禮于璿源殿。以先朝寶齡,至是年恰滿百歲也。禮成,敎曰:「是年何年?入戶周旋之際,益不禁孺慕之思。何以記此日乎?京外百歲以上老人,各加一資,令道伯賜米帛。今日祝文;有元正

  • 大雅·生民之什·佚名

    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

  •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戴德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强立之,天下无道,故若天下有道,则有司之所求也。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耻

  • 戒子通録卷二·刘清之

    家训 颜之推【琅邪人终隋开皇太子学士著书二十篇训子思鲁等其大畧具此 按之推字子介颜子三十五世孙子思鲁字孔归唐秦府记室】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

  • 大乘密嚴經品目·欧阳竟无

      密嚴道場品第一                  入密嚴微妙身生品第二   胎藏生品第三                   自作境界品第四   辯觀行品第五                   趣入

  • 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病除故多设福业。修行布施。尊重恭敬是长者子。作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一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一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一如是已说[(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本王本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本

  • 目录·彭绍升

    居士传目录传一牟融  安元  支恭明(支谶 支亮)  竺叔兰  竺长舒  阙公则  孙兴公  谢庆绪(戴逵)传二刘遗民传三张莱民  张秀实  王乔之  宗少文  周道祖  雷仲伦传四安阳沮渠侯  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