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七卦:《困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白话】《困卦》象征困顿:亨通;占卜结果表明,神通广大的大人物可以获得吉祥,没有灾祸;此时许下的诺言很难令人相信。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白话】《象辞》说:《困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兑(泽)上,为泽中无水之表象,象征困顿;作为君子应该身处穷困而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生命。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白话】初六,屁股卡在木桩上坐立不安,退隐到幽深的山谷里,三年不与外人相见。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白话】《象辞》说:“退隐到幽深的山谷里”,就是进入荒僻阴暗不见天日的地方,比喻处境极其困难,看不到一线希望。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白话】九二,为醇酒美食所困扰而穷于应付,高官厚禄就将来到,应当用丰美的酒食祭祀神灵;出兵征战即使遇到凶险,也不会受到伤害。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白话】《象辞》说:“为醇酒美食所困扰而穷于应付”,并不是很可怕的事,只要内心坚持中道,纯正而有主见,就会有喜庆之事到来。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白话】六三,困在石头下面,站在蒺藜之上;刚刚回到家中,又不见了自家妻室,凶险接二连三来到身边。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白话】《象辞》说:“站在蒺藜之上”,就是说阴柔凌驾在阳刚之上,情形就像是站在刺人的蒺藜上面,十分困窘。“刚刚回到家中,又不见了自家妻室”,说明祸不单行,已经饱受各种困扰,家门又惨遭不幸,实在是不吉祥的兆头。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白话】九四,慢腾腾姗姗来迟,原来是被一辆豪华金车所困而不能脱身,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最终会有好的结局。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白话】《象辞》说:“慢腾腾姗姗来迟”,表明没有飞黄腾达的奢望,一心想着屈尊下士来摆脱困境;虽然所处地位不妥当,不能胜任职务,却能得到志同道合者的支持。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白话】九五,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就会被自身所处的尊贵地位所困扰;但慢慢地又会走出困境,应当虔诚地祭祀神灵,才能保证前景顺利。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白话】《象辞》说:“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表明处在至高无上的显赫位置上,如果不恤民命,滥施酷刑,就会落得个孤家寡人,被困在众叛亲离的尊位上,摆脱困境走向亨通的志向就难以实现。“慢慢地又会走困境”,完全是由于坚守中庸、保持正直品德的结果;“应当虔诚地祭祀神灵,才能保证前景顺利”,就是说诚心敬神,可以时时接受神灵恩赐的福分,求得吉祥顺利。

上六,困于葛?,于刨?;曰动悔有悔,征吉。

【白话】上六,困在纷乱缠绕的葛藤中,身临摇摇欲坠的山石之间,假如说动辄会后悔,那就早点行动,让悔悟快点到来,向前进军会迎来吉祥。

《象》曰:“困于葛?”,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白话】《象辞》说:“困在纷乱缠绕的葛藤中”,说明所处位置不是十分妥当,脚下尚有难以解脱的绊索,因此困难重重。“假如说动辄会后悔,那就早点行动,让悔悟快点到来”,这是十分明智的举动,早些悔悟,把危险抛在身后,前途就会无比吉祥顺利。

猜你喜欢
  管子补注卷一·刘绩
  论语纂疏卷二·赵顺孙
  春秋阙如编卷五·焦袁熹
  附录一·史洁珵
  郑氏诗谱·欧阳修
  第二十六卦:《大畜卦》·佚名
  硕鼠·佚名
  卷二 士昬礼第二·李如圭
  卷三百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唐慧琳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三·念常
  信心铭原文·僧璨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中·佚名
  金刚仙论 第四卷·佚名
  缘起性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七·彭定求

        卷557_1 【寄宜阳兄弟】易重   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上国皇风初喜日,   御阶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   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   卷557_2 【发蕙风馆遇阴不

  • 第二折·佚名

    (行者上,诗云)添香洗钵在林泉,要悟如来般若坚。若把灵台浑无染,自然觉悟已分明。贫僧乃是龙济山普光寺里的行者,可是自幼出家至此,参随着修公禅师,为其行者,常只是修因作悟,念佛看终。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

  • 卷三百七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一 朱纯 夏人歌 仪狄远兮禹德日彰禹泽涸兮醴酪洋洋舟楫败兮沛难杭顾瞻亳邑兮怀乐邦 麦秀歌 周道荡荡行迈靡靡载瞻故都

  • 76.寒山子:诗十一首·施蜇存

    寒山子是王梵志以后的又一位唐代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从宋代起已经失传,直到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唐人写本,我们现在才能见到。寒山子的诗,历代都有刻本,至今流传着。但是,寒山子这个人,以及他的诗集,还有许多疑问,没有解决。现在

  • 列传第七十七·刘昫

    ○姚令言 张光晟 源休 乔琳 张涉 蒋镇 洪经纶 彭偃 姚令言,河中人也。少应募,起于卒伍,隶泾原节度马璘。以战功累授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改试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建中元年,孟暤为泾原节度留后,自以文吏进身

  • 东都事略卷一·王称

    本纪一  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其先出于帝髙阳氏之后造父爲周穆王御破徐偃封赵城因氏焉自汉京兆尹广汉居涿郡遂爲涿郡人至唐而髙祖僖祖皇帝生焉僖祖仕至文安令曾祖顺祖皇帝仕歴藩府从事兼御史中

  • 翰苑遗事 全文·洪遵

    淳化二年闰二月,命翰林学士贾黄中、苏易简同句当差遣院,李沆同判吏部流内铨。学士领外司,自此始也。 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诏定降麻事例。宰臣、枢密使、使相、节度使特恩加官除授,学士事例银百两,衣着百匹;覃恩加食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辛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裕陵○升工部左侍郎陶尚德为南京刑部尚书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江东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诏发太仓银四千三百两赈上林苑蕃育等署饥民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二·李之芳

    金严克捷恢复淳安疏 恢复义乌并汤溪获捷疏 严属捷功疏 绍属捷功恢复嵊县诸暨疏 石梁等处捷功并恢复东阳疏 题明守备员缺就近遴补疏 续报东阳汤溪捷功疏 密拿通贼废弁叶日生等疏 题补援剿镇标游击守备疏 金华山口郑店

  • 附录·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附録吴江朱鹤龄撰古文尚书逸篇【隋志梁五经博士刘叔嗣注尚书逸篇二卷唐志徐邈注尚书逸篇三卷】序帝厘下土【句】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藁饫【次舜典后】孔言舜理天下诸侯四方各设其官

  •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省佛教会讲──现代潮流所趋,政治与教化皆各发生意外变动,据鄙见所及,似有研讨之必要。但佛法之流行于世间,以众生世界为依止,故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今中国之政教,既有时代之变迁,而佛教亦应随

  • 卷第六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于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

  • 卷第二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万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从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来诣佛所。其名曰:金刚幢菩萨、坚固幢菩萨、勇猛幢菩萨、光明幢菩萨、智幢菩萨、宝幢菩萨、精进幢菩萨、

  • 佛说清净心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汝等谛听。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当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何等五

  • 红字·霍桑

    美国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著。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50年,以北美殖民时期生活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的恋爱悲剧,控诉了清教统治的殖民地区法律的残酷野蛮及宗教的灭绝人性,肯定了女主人公对幸福的追

  • 说听·陆粲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陆粲撰写。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以为是陆粲之子陆廷枝撰,今据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陆粲之甥王禹声《说听跋》称, 《说听》与志怪小说《庚巳编》均为陆粲所作。四卷。今存明万历刻本、 《烟霞

  • 三国遗事·一然

    朝鲜现存重要古籍之一。高丽忠烈王时代的名僧一然所著的历史书。5卷2册,印刷版。记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及古朝鲜的遗事。全书首先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年表,然后分五卷。1—2卷纪异,3卷兴法,4卷义解,5卷神

  •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选举志。凡见历代史志、三通、会典,荐辟选举科目各科制度皆入,删重复。明清举贡以上,增减名额皆入,曰选举表。凡见历代进士题名碑及省府州县志进士举人各项贡生恩拔副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