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鶡冠子卷中

宋 陸佃 解

度萬第八

龎子問鶡冠子曰聖與神謀〈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道與人成〈子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願聞度神慮成之要奈何鶡冠子曰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濕而火生焉〈至陽赫赫赫赫出乎地〉天燥而水生焉〈至隂肅肅肅肅出乎天〉法猛刑頗則神濕〈刑與法隂也〉神濕則天不生水音〈案一本音下缺一字又聲上多一故字疑悞〉聲倒則形燥〈聲與音陽也〉形燥則地不生火水火不生則隂陽無以成氣度量無以成制五勝無以成埶〈一作執 五勝五形之勝〉萬物無以成類百業俱絶萬生皆困濟濟混混孰知其故天人同文地人同理〈天文地理與人同焉〉賢不肖殊能故上聖不可亂也〈譬如堯舜共工驩兜欲與為惡則誅之類〉下愚不可辨也〈譬如桀紂龍逄比干欲與為善則誅之類〉隂陽者氣之正也天地者形神〈一無神字〉之正也聖人者德之正也法令者四時之正也〈季春行冬令則寒季秋行夏令則暖〉故一義失此萬或亂彼所失甚少所敗甚衆所謂天者非是蒼蒼之氣之謂天也所謂地者非是膞膞之土之謂地也〈膞形埒也〉所謂天者言其然物而無勝者也〈言天者君道也可天下之物而莫之勝也〉所謂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亂者也〈言地者臣道也平天下之物而莫之亂也〉音者其謀也〈雜比為謀〉聲者其事也〈布散為事〉音者天之三光也〈三光雜比於上〉聲者地之五官也〈五官布散於下〉形神調則生理脩〈形不病燥神不病濕則生理脩矣〉夫生生而倍其本則德〈或作隐〉專己〈夫偏養其本至於過理而不及㑹通之適則自為太多其德失乎物矣豈足語衛生之經哉故曰善飬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 一本元缺一本字或作知或作如案一本元缺以下十三字與正文不相應疑當在下文知無道知字之下而錯悮於此今姑仍之〉知無道上亂天文下滅地理〈天人同文地人同理於此見矣〉中絶人和治漸終始〈言其治纔漸首末而已失中道也〉故聽而無聞視而無見〈天下之事壊於冥冥〉白晝而闇〈日中見斗之義〉有義而失諡〈人之所有不能諡之〉失諡而惑責人所無必人所不及〈逺其途而誅不至也〉相史於既而不盡其愛〈史使也從省言不盡已之愛而責人之盡〉相區於成而不索〈或作營〉其實〈區驅也從省言不竭已之忠而望人之成〉虛名相髙精白為黑〈沽於虚名而變亂事實黑或為墨墨亦黒也詩曰⿰貍而蒼墨以為明〉動静組轉〈與物轉旋如組使之〉神絶復逆〈復有報乎上也逆有言乎上也言其神色距人於千里之外〉經氣不類形離正名〈書曰有形有名形也者物此者也名也者命此者也經氣失常故形不麗名〉五氣失端四時不成〈隂陽并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過生於上罪死於下有世將極驅馳索禍〈其於禍也若驅車就之〉開門逃福〈其於福也若開門避之〉賢良為笑愚者為國天咎先見菑〈或作嗇亦或作⿱〉害並雜人孰〈案一本作執非〉兆生孰知其極〈見形而已昧於在理〉見日月者不為明聞雷霆者不為聰事至而議〈或作義〉者不能使變無生〈不能消之於未萌〉故善度變者觀本本足則盡不足則德必薄兵必老其孰〈案一本作執非〉能以褊材為襃徳〈或作襄隐〉博義者哉其文巧武果而姦不止者生於本不足也〈言非少文不武之罪〉故主有二政臣有二制臣弗用主不能使臣必死主弗能止是以聖王獨見故主官以授長者在内和者在外夫長者之為官也在内則正義在外則固守用法則平法人本無害以端天地令出一〈或無一字〉原〈多門杜矣〉散無方化萬物〈萬物一本作無物〉者令也守一道制萬物者法也法也者守内者也〈法者守於分域之内〉令也者出制者也〈令者所以行法〉夫法不敗是〈是出於義變而不可常法者所以趣變〉令不傷理〈主出於理一而不可變令者所以守法〉故君子得而尊小人得而謹胥〈或作冒〉靡得以全神備於心道備於形〈備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人以成則〈以成法則〉士〈或作土〉以為繩〈以為繩墨〉列〈或作削〉時第氣以授當名故法錯而隂陽調鳳凰者鶉火之禽〈或無鶉火之禽

猜你喜欢
  周书·无逸·佚名
  提要·江永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五·毛奇龄
  第一章 11·辜鸿铭
  九经辨字渎蒙卷十·沈炳震
  卷九·惠栋
  十一经问对卷二·何异孙
   说剑第三十·刘文典
  卷四上·王应电
  九嫔/女史·佚名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好喜品法句经第二十四(十有二章)·佚名
  佛学会与实现佛化·太虚
  杂譬喻经(道略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三吏部侍郎汤右曾撰次韵查悔余编修元日试笔手板未能趋北阙蹇驴且免借东邻传杯後饮今逾後去疠神巫久不神一夕白头辽海梦三年红缕汴州春【东坡元日诗堆盘红缕细茵陈】新来又复随儿女彩胜银旛作

  • 十一集 二卷·钱德苍

    杂剧看灯(此出虽系游戏打浑,然脚色不多,不能铺张,须旦多面多,随意可以增入;幷各样花灯俱可上场,令观者悦目喝采也。)(二杂扮家丁引小生上)有钱朝朝元旦,欢娱夜夜良宵。自家高公子是也。今日汴梁城中大放花灯,士女满街,佳人遍地。叫

  • 卷五十一·毕沅

      ◎宋纪五十一 ∷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五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皇祐二年辽重熙十九年   春,正月,庚寅,辽僧惠鉴加检校太尉。   庚子,辽论伐夏诸将士功罪,封耶

  • 契丹國志卷之十一·叶隆礼

      天祚皇帝中   己亥天慶九年。宋徽宗宣和改元,金天輔二年。春,有赤色,大三四團,長二三丈,索索如樹。西方有火五團,下行十餘丈,不至地而滅。   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則太祖之天膳堂,懷州則太宗德光之崇元殿,慶州則望僊、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王恽

    甲午九月望日,东原五六友人会于孙侯小轩,话及前朝得失之渐。坐客问云:“金有中原百有余年,将来国史何如尔?”或曰:“白唐已降,五代相承,宋受周禅,虽靖康间二帝蒙尘,缘江湖以南,赵氏不绝。金于《宋史》中,亦犹刘、

  • 盛序·丁宗洛

    予与瑶泉别五年始复晤见,其容粹然、其行峭然,觉古人所谓「志不在温饱」者于兹可信;予方谓瑶泉之生性使然也。及见案上有「陈清端公年谱」一书,删过复补,补定复删;问之,则曰:『此仕宦之楷模;其所取法,以不负斯倅州职者』。噫!倅州

  • 一八二 监狱生活·周作人

    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了,抗日战争得到胜利,凡是在敌伪时期做过事的人当然要受到处分,不过虽有这个觉悟,而难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处理,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一个目的是在于“劫收”,并不是为别的事情。我这里没有其

  • 卷八十一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范晔

    (谯玄、李业、刘茂、温序、彭脩、索卢放、周嘉、范式、李善、王忳、张武、陆续、戴封、李充、缪肜、陈重、雷义、范冉、戴就、赵苞、向栩、谅辅、刘翊、王烈)◆独行列传,序。孔子说“:交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为朋友,也一定

  • 张孝祥传·脱脱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名。当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都竭力攻击程氏专门之学,张孝祥独独

  • 陈镒传·张廷玉

    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1412),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再升任湖广副使,历任山东、浙江副使,都很有名声。英宗即位后三个月,他被升为右副都御史,与都督同知郑铭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到处流移就食。陈镒从大名府出来见到他们

  • 五国伐秦无功·佚名

    【提要】 苏秦的合纵国际战略获得了一次成功,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胜利。人心思变,主帅想与秦国讲和,从而捞到封地陶邑。苏秦一定要将他的合纵战略贯彻下去,所以极力制止赵国主帅的连横举动。 【原文】 五国伐秦无

  • 卷十二·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二明 胡广等 撰内则第十二疏曰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石梁王氏曰此篇於曲礼之义为多后王命冢宰降德于衆兆民冢宰掌邦治而治国者必先齐家降德者下其德

  •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谨防游手好闲子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缝隙之水,可以决堤。我认为淫念也是如此。何时起了淫念,就要当即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犹豫,容不得一毫留恋。否则魔念愈深,心火愈盛,不到家破人亡不止。而其中最得力的地方,就在平

  • 卷五·胡广

    <经部,书类,书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卷五明 胡广等 撰盘庚上盘庚阳甲之弟自祖乙都耿圯于河水盘庚欲迁于殷而大家世族安土重迁胥动浮言小民虽荡析离居亦惑于利害不适有居盘庚喻以迁都之利不迁之害上中二篇未迁

  • 第十則 睦州問僧甚處·胡兰成

    第十則睦州問僧甚處舉:睦州禪師問僧:近離甚處?僧便喝。州云:老僧被汝一喝。僧又喝。州云:三喝四喝後作麼生?僧無語。州便打云:這掠虛頭漢。我表哥不喜歡禪僧的喝,他有句云:不受禪僧喝惺惺,厭聞稷下言休兵,宵來天際出彗星。喜與惠

  • 卷第十一·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一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三十尼萨耆波夜提法之四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长老难陀优波难陀冬盛寒时。著厚纳衣。敷暖床褥。头上著帽脚著富罗。前然炉火。有二外道。黑色碧眼寒颤而来。

  • 心经·真德秀

    一卷。南宋真德秀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着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