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4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3)。

【题解】

此章,老子宣扬利己主义思想(即“为我”思想,为以后杨朱一派所继承发挥),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等语,这对当时贪婪无厌之贵族统治阶级来说,的确是当头棒喝,发人深省;但对一般人来说,又很容易引导人们走到消极保守的道路上去。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只残留“名与”二字,余尽损掩。《韩诗外传》所引及诸今本尽同。惟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李道纯《道德会元》,“亡”作“失”。马叙伦说:“后人妄改也。‘亡’与‘病’韵。”奚侗说:“《说文》:‘多,重也。’谊为重叠如重,引伸可训为轻重之重。《汉书·黥布传》‘又多其财’,师古注:‘多,犹重也。’”任继愈说:“多,尊重、重视。《汉书·灌夫传》:‘士亦以此多’。《汉书·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名,名誉,荣誉。身,生命。孰,疑问代词,哪个。亲,亲爱、亲切。货,财产。亡,丧失、丢失。病,危害、害处。

(2)景福《道德经碑》及河上公《道德真经注》、顾欢《道德真经注疏》、李荣《道德真经义解》、程大昌《易老通言》悉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只残留首尾“甚”、“亡”二字,中间八字损掩。乙本全部损掩。傅、王及其他诸通行本,都有“是故”二字于前。《韩诗外传》所引,亦有“是故”二字。李约《道德真经新注》,前有“故”字,无“是”字。

(3)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损掩。景龙、敦煌、龙兴碑及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同马王堆本。《韩诗外传》所引与河上、王弼、傅奕、范应元及诸通行本,均无“故”字。《淮南子·人间训》所引,“长久”作“脩久”。

(《淮南》书避父讳。)高亨说:“可以长久四字,似后人注语。”

【今译】

名誉与生命,哪个更可爱?生命与财富,哪个更贵重?获得与丢失,哪个更有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造成更大的耗费;过多的储藏,必定会遭受更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足,便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猜你喜欢
  说林上第二十二·韩非
  贵义第四十七·墨子
  孝经问·毛奇龄
  卷九·高士奇
  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程公说
  中匡第十九·管仲
  卷二十四·高闶
  卷三十七·魏了翁
  卷六·姜炳璋
  四事品第一·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因明入正理論·欧阳竟无
  杂宝藏经卷第九·佚名
  贤劫经卷第二·佚名
  深不可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219_1 【石笋行】杜甫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

  • 荣諲·唐圭璋

      諲字仲思,任城(今山东济宁)人。景德四年(1007)生。举进士,嘉祐中广东转动使。累官秘书监。熙宁四年(1071)卒,年六十五。   南乡子   江上野梅芳。粉色盈盈照路傍。闲折一枝和雪嗅,思量。似个人人玉体香。   特地起愁

  • 卷一百五十 志一百二十五·赵尔巽

      ◎交通二   △轮船   自西人轮船之制兴,有兵轮,有商轮。其始仅往来东西洋各国口岸而已。中国自开埠通商而后,与英吉利订江宁条约,而外轮得行驶海上矣。续与订天津条约,而外轮得行驶长江矣。商旅乐其利便,趋之若鹜。

  • 卷五十五·毕沅

      ◎宋纪五十五 ∷起阏逢敦牂十一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十一月,辛酉,以同知太常礼院吴充知高邮军,太常寺太祝鞠真卿知淮阳

  • 卷十八 后主·王夫之

      〖一〗   大臣不言,而疏远之小臣谏,其国必亡。小臣者,权不足以相正,情不足以相接,聚而有言,言之婉,则置之若无,言之激,则必逢其怒,大臣虽营救而不能免,能免矣,且以免为幸,而言为徒设,况大臣之媢忌以相排也乎?大臣者,苟非穷凶极

  • 卷十五·六朝(梁)·蒋一葵

    【武帝衍】 〔日角,龙颜,重岳,虎顾,舌文八字,身映日无影,有文在右手曰“武”,侯景呼为萧衍老公。〕 武帝在竟陵西邸,早与萧琛狎,每朝燕,接以旧恩,呼为,“宗老”。琛亦奉陈昔恩,以“早中阳,夙忝同,虽迷兴运,

  • 卷之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九七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汇缴应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佚名

    七九七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汇缴应禁书籍情形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初十日直隶总督臣袁守侗谨奏,为汇缴应禁书籍,恭折奏明事。窃照节次钦奉谕旨,查缴违碍各书,经前督臣周元理等饬查奏缴有案。臣于到任后,复又谆饬各地方

  • 世家卷第十四 高丽史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睿宗三。○(乙未)十年春正月壬申朔放朝贺。癸酉宴辽横宣使于干德殿。乙亥宴落起复使于干德殿。丙子辽遣观察使高庆顺来贺生辰。戊寅宴辽

  •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李克刚戴孟姣译注【译文】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大哥名伯,伯早就死了。当初高祖微贱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难事,常常和宾客路过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小叔和宾客来家时,大嫂假装羹汤已吃完,用勺

  • 桂阳王萧铄传·萧子显

    桂陽王萧铄字宣朗,是太祖第八个儿子。永明二年(484),出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前都设镇军府,自萧铄出任地方,开始撤销军府。永明四年(486),加授散骑常侍。永明六年(488),调任中书令,度支尚书。永明七年(489),调任中书令,加授

  • 魏纪五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司马光

    魏纪五 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1]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1]春季,正月,戊子(初八),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2]丁巳,皇太后郭氏殂。帝数问甄后死状于太后,由是太后以忧殂。 [2]丁己(疑误),皇太后郭氏去世。

  • 卷五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六 朱批伊拉齐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十七日福建盐驿道【臣】伊拉齐谨 奏窃【臣】一介庸愚包衣微末奉 命差往闽省盘查仓库随复留闽办理盐

  • 第十卷·冯梦龙

    《恸哭时艰疏 刘宗周【都察院】》为恸哭时艰,立申讨贼之义事。痛我高皇帝以用夏变夷,旋转乾坤之大业,而一旦为奸臣贼子所卖,致国破君亡。此变亘古未闻,普天饮恨。皇祖有灵,啓我陛下重建旧都,正位凝命。今日中兴大业,舍讨贼复

  • 卷一·陆陇其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一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大学大学章句序此注也而曰章句者蒙引曰谦辞也犹之论孟朱子自注也而曰集注也朱子曰司徒之职也是用乐蒙引曰尧舜时惟胄子教以乐至三代时则小学之教皆用乐矣蒙引似拘

  • 卷二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八夏官司马第四之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正义贾氏公彦曰郑目录云象夏所立之官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掌邦政以正天下故曰

  • 诗传遗説卷二·朱鉴

    宋 朱鉴 编序辨诗序起闗雎后妃之徳也止教以化之大序起诗者志之所之也止诗之至也【游儆录】诗説所欲修改处是何等类因书告略及之比亦得间刋定大抵小序尽出后人臆度若不脱此窠臼终无缘得正当也去年略修旧説订正为多尚

  • 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三善现,云何名为四无所畏。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自称我是正等觉者,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若馀世间。依法立难或令忆念。佛於是法非正等觉。我於彼难正见无缘。以於彼难正见无缘。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