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3)。
【题解】
此章,老子宣扬利己主义思想(即“为我”思想,为以后杨朱一派所继承发挥),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等语,这对当时贪婪无厌之贵族统治阶级来说,的确是当头棒喝,发人深省;但对一般人来说,又很容易引导人们走到消极保守的道路上去。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只残留“名与”二字,余尽损掩。《韩诗外传》所引及诸今本尽同。惟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李道纯《道德会元》,“亡”作“失”。马叙伦说:“后人妄改也。‘亡’与‘病’韵。”奚侗说:“《说文》:‘多,重也。’谊为重叠如重,引伸可训为轻重之重。《汉书·黥布传》‘又多其财’,师古注:‘多,犹重也。’”任继愈说:“多,尊重、重视。《汉书·灌夫传》:‘士亦以此多’。《汉书·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名,名誉,荣誉。身,生命。孰,疑问代词,哪个。亲,亲爱、亲切。货,财产。亡,丧失、丢失。病,危害、害处。
(2)景福《道德经碑》及河上公《道德真经注》、顾欢《道德真经注疏》、李荣《道德真经义解》、程大昌《易老通言》悉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只残留首尾“甚”、“亡”二字,中间八字损掩。乙本全部损掩。傅、王及其他诸通行本,都有“是故”二字于前。《韩诗外传》所引,亦有“是故”二字。李约《道德真经新注》,前有“故”字,无“是”字。
(3)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损掩。景龙、敦煌、龙兴碑及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同马王堆本。《韩诗外传》所引与河上、王弼、傅奕、范应元及诸通行本,均无“故”字。《淮南子·人间训》所引,“长久”作“脩久”。
(《淮南》书避父讳。)高亨说:“可以长久四字,似后人注语。”
【今译】
名誉与生命,哪个更可爱?生命与财富,哪个更贵重?获得与丢失,哪个更有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造成更大的耗费;过多的储藏,必定会遭受更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足,便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猜你喜欢 说林上第二十二·韩非 贵义第四十七·墨子 孝经问·毛奇龄 卷九·高士奇 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程公说 中匡第十九·管仲 卷二十四·高闶 卷三十七·魏了翁 卷六·姜炳璋 四事品第一·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因明入正理論·欧阳竟无 杂宝藏经卷第九·佚名 贤劫经卷第二·佚名 深不可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