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3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1)。无有,入于无间(2)。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

【题解】

此章,老子又一次申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又讲了“不言”的教诲,“无为”的好处。此种思想,贯串《老子》全书,前已涉及,不再复述。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惟“驰”字损掩,“骋”字省作“甹”。乙本“于”作“乎”,后句末三字损掩。范与《淮南子·原道训》及《道应训》所引同此。王、傅与唐宋本无“于”字,敦煌并无“骋”字。至柔,最柔弱。驰骋,横冲直撞,这里指战胜、控制。坚,刚强。

(2)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只残剩“无间”二字,余皆损掩。《淮南子·道应训》及《文子·道原》篇所引及景龙、景福、古观楼、《道德真经》、宋徽宗、苏辙等唐宋诸本悉同马王堆本甲本。河上公、王弼及唐玄宗御注本,无“于”字。傅奕、范应元、白玉蟾与《淮南子·原道训》所引,上有“出于”二字,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张松如说:“‘无有’者,无形之道;‘无间’者,有形之物也。道至柔,物至坚,故曰‘无有入于无间’,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意思。河上注,‘无有,谓道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通神明,济群生矣。’得老旨矣。”

(3)马王堆本甲本如此。甲本“吾”省作“五”,“之有”二字损掩;乙本只残留“吾是以”三字及末一“也”字,余乡损掩。傅与《淮南子·道应训》所引同马王堆本。王、范及《淮南子·道应训》所引,无“也”字。景龙、敦煌省作“是以知无为有益”。《文子·自然篇》所引作“是以知其无为而有益也”。

(4)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损掩,只残留末一“矣”字。前二句诸本悉同。末句,傅奕“希”作“稀”,无“能”字。河上、王弼、范应元等,并无“能”字“矣”字,作“天下希及之”。

【今译】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战胜天下最刚强的东西。没有形体的东西,能够渗透进没有间隙的地方。我因此认识到无所作为的好处。不用言辞的教导,无所作为的好处,普天下很少能赶上它的。

猜你喜欢
  卷七·崔子方
  居业録卷五·胡居仁
  非相第五·荀况
  春秋经解卷九·孙觉
  卷二十七下·朱熹
  卷二·乾隆
  译文 卷五 克己·朱熹
  僖公·僖公十二年·左丘明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卷十·佚名
  卷三十三·佚名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佛说百佛名经全文·佚名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佚名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一·善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九明 李攀龙 编唐五言排律送储邕之武昌【李白】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送友人寻越

  • 卷八·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泠然斋诗集卷八     宋 苏泂 撰七言絶句借屋借屋移来逐半年眼看花发便欣然主人官满吾当去却忆看花又可怜借居借得街南宅子居萧然几案食无鱼山人为办横斜供自洗禅龛净水盂感旧小箱留得旧裳衣母氏亲

  • 卷一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九笔类五言古咏笔          【梁】武 帝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春心倘未写为君照情筵咏笔          【梁】徐 摛木自灵山出名因瑞草传纎端奉积润弱质散

  •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周洪谟传·张廷玉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1445),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强于记忆,文笔很漂亮,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谈论经国济民的方略。景泰元年(1450),周洪谟上疏劝代宗参加御前讲席,勤于政务,并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又

  • 《续贞陵遗事》佚文·令狐澄

    《新唐志》史部杂史类著录柳玭《续贞陵遗事》一卷。《直斋书录解题》杂史类、《宋志》史部故事类著录卷数同。柳玭为柳公绰孙,事迹见新旧《唐书?柳公绰传》附玭传(参见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考叙录》)。书今不存。据《直

  • ●皇朝通典卷七十一·佚名

    兵四 ○兵四 綠營兵制上 △綠營兵制上 直隸 山東 山西 河南 江蘇 安徽 江西 福建 浙江 ·直隸 直隸總督一人 【 駐劄保定府】 統轄本標官兵分防各營兼節制提標一鎮標五 督標中軍兼管左營副將一人中軍都司一人千總

  • 卷二十·王溥

    晋天福五年六月二十日,详定院奏:“准刑法统类大中二年正月三日敕:‘·天下州县官吏犯赃,皆递相蒙蔽,不肯发明,纵有申闻,百无一二。自今后,管内县令有犯赃事发,州府不举者,连坐录事参军,录事参军有犯赃事发,刺史不举者,连坐刺史。刺

  • 宣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公、

  • 第十七节 论尚武·梁启超

    世人之恒言曰:野蛮人尚力,文明人尚智。呜呼!此知二五而不知一十之言,迂偏而不切于事势者也。罗马文化灿烁大地,车辙马迹蹂躏全欧,乃一遇日耳曼森林中之蛮族,遂踣蹶而不能自立,而帝国于以解纲。夫当日罗马之智识程度,岂不高出于

  • 学而篇第一·钱穆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

  • 中国今后之文化·太虚

    ──三十二年秋在汉藏教理院作──一中国文化自清季颓溃以来,虽叠经交流演变,迄未凝成中心力量,故有重建之必需。而重建今后之中国文化,自然莫便于从三民主义而出发。三民主义以建民国进大同为旨趣,规模原甚闳远;继承国族原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菩萨语密品第二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云何名为菩萨语密语业清净。寂慧当知。随诸菩萨所起之处。即彼菩萨本生。随

  •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佚名

    道教书。三卷。太玄女青乃神仙之名。托为太玄女青传达元始天尊法旨。其中分上元天官, 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篇。谓人于三元八节日念诵此经,则可消灾除罪,得福长寿。认为人本无形,从虚无中来,结气成体而有形, 若能形心

  • 东野农歌集·戴昺

    诗别集。宋戴昺著。五卷。据其《自序》,乃在池州为幕僚时作。清修《四库全书》时,采得二本,一为两淮所进,题曰《戴东野诗》,一卷,附录于戴复古集后。一为浙江所进,五卷,编次稍有条理,而诗视两淮本少数篇。四库馆臣以

  • 申子·申不害

    法家著作之一。战国时期申不害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二篇,《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六篇,今仅存有《大体》一篇,收录在《群书治要》第36卷中。《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其片断。内容是论述驭臣之道,阐发术治理论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于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