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1)。无有,入于无间(2)。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
【题解】
此章,老子又一次申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又讲了“不言”的教诲,“无为”的好处。此种思想,贯串《老子》全书,前已涉及,不再复述。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惟“驰”字损掩,“骋”字省作“甹”。乙本“于”作“乎”,后句末三字损掩。范与《淮南子·原道训》及《道应训》所引同此。王、傅与唐宋本无“于”字,敦煌并无“骋”字。至柔,最柔弱。驰骋,横冲直撞,这里指战胜、控制。坚,刚强。
(2)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只残剩“无间”二字,余皆损掩。《淮南子·道应训》及《文子·道原》篇所引及景龙、景福、古观楼、《道德真经》、宋徽宗、苏辙等唐宋诸本悉同马王堆本甲本。河上公、王弼及唐玄宗御注本,无“于”字。傅奕、范应元、白玉蟾与《淮南子·原道训》所引,上有“出于”二字,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张松如说:“‘无有’者,无形之道;‘无间’者,有形之物也。道至柔,物至坚,故曰‘无有入于无间’,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意思。河上注,‘无有,谓道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通神明,济群生矣。’得老旨矣。”
(3)马王堆本甲本如此。甲本“吾”省作“五”,“之有”二字损掩;乙本只残留“吾是以”三字及末一“也”字,余乡损掩。傅与《淮南子·道应训》所引同马王堆本。王、范及《淮南子·道应训》所引,无“也”字。景龙、敦煌省作“是以知无为有益”。《文子·自然篇》所引作“是以知其无为而有益也”。
(4)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损掩,只残留末一“矣”字。前二句诸本悉同。末句,傅奕“希”作“稀”,无“能”字。河上、王弼、范应元等,并无“能”字“矣”字,作“天下希及之”。
【今译】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战胜天下最刚强的东西。没有形体的东西,能够渗透进没有间隙的地方。我因此认识到无所作为的好处。不用言辞的教导,无所作为的好处,普天下很少能赶上它的。
猜你喜欢 卷七·崔子方 居业録卷五·胡居仁 非相第五·荀况 春秋经解卷九·孙觉 卷二十七下·朱熹 卷二·乾隆 译文 卷五 克己·朱熹 僖公·僖公十二年·左丘明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卷十·佚名 卷三十三·佚名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佛说百佛名经全文·佚名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佚名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一·善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