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1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1)。道之为物,惟恍惟惚(2)。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3)。其精甚真,其中有信(4)。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5)。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

以此(6)。

【题解】

此章描述精神性的“道”在恍惚窈冥中产生天地万物。“道”是第一性的;具体的万物是第二性的,是由“道”派生的。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及诸今本悉如此。景龙“德”作“得”。唐李约枟道德真经新注枠、明太祖枟御注道德真经枠枟永乐大典枠本,“是”作“之”。孔,河上公说:“孔,大也。”容,高亨说:“容,疑借为搈,动也。枟说文枠:‘搈,动搈也。’‘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言大德者之动,惟从乎道也。王弼注:‘动作从道。’似以动释容。”

(2)王本如此。诸本大致相同,惟“恍”“惚”两字,各本写法不一样:有的作“慌惚”,有的作“怳”,有的作“芒芴”,有的作“怳惚”。“恍惚”系联绵词,以音义为主,字形多式多样,不足为怪。下四句亦然。马王堆本乙本作“道之物,唯望唯沕”,省一“为”字;甲本同,“望”、“沕”作“坚”,盖皆声假;下四句亦然。

(3)诸王本与宋刊河上本、傅本如此。河上作“怳”、“忽”,傅作“芒”、“芴”,又“窈”作“幽”。马王堆本乙本作“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其中有请呵”。甲本作“呵,中有象呵。坚呵沕呵,中有物呵。呵呜呵,中有请吔”。范应元本作“芴兮芒兮,中有象兮。芒兮芴兮,中有物兮。幽兮冥兮,中有精兮”。除借字假字不计,正与马王堆本相同。此六句依范应元本写定。开元与伦敦图书馆敦煌本作“忽兮恍,其中有象。恍兮忽,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省三“兮”字。窈,深远。冥,暗昧。精,精气。

(4)河上、王、傅及诸今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并同,惟“精”假作“请”,甲本“有信”二字损掩。王弼说:“信,信验也。”

(5)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略同。惟末句作“以顺众父”。“自今及古”,他本皆作“自古及今”。马叙伦说:“各本作‘自古及今’,非是。‘古’、‘去’、‘甫’韵。范谓王弼同古本,则今弼注中两作‘自古及今’,盖后人依别本改经文,并及弼注矣。”俞樾《平议》:“谨按甫与父通。众甫者众父也。四十二章‘我将以为教父’,河上公注曰:‘父,始也。’而此注亦曰‘始也,’然则众甫即众父矣。”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引王弼注:“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阅万物始也。”成玄英疏:“阅,览也。”览,训观。阅众甫,犹言观察万物之始也。

(6)诸唐本如此。傅、范“何”作“矣”。景福无“之”字。王弼与《释文》,“然”作“状”。景龙、李约及北京图书馆敦煌本,“众”作“终”。马王堆本乙本作“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甲本无“也”字。

【今译】

大德之人的行动,只是以道为准绳。“道”这个东西,变化莫测,无影无形。恍恍惚惚啊,恍惚之中,却有物象。恍恍惚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体。深远暗昧啊,深远暗昧之中,却涵育着细微的精气。这精气很实在,里面包含着具体的内容。从现今追溯过去,它的名字永远不会废除。根据它,就能认识万物的起源。我凭什么去认识万物起源的情状呢?就凭这个(道)。

猜你喜欢
  卷十五 月令第六·郑玄
  卷之三 天文训·高诱
  卷十二·陈天祥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孔子
  居业录跋·胡居仁
  春秋大全卷二十二·胡广
  第二十六卦:《大畜卦》·佚名
  卷十八·佚名
  卷四十七·道世
  如来品第十三·佚名
  致海潮音社书·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佚名
  佛说大般泥洹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683_1 【幽窗(以下《香奁集》)】韩偓   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   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卷683_2 【江楼二首】韩偓   梦啼呜咽觉无语,杳杳微微望

  • 台湾诗乘卷二·连横

    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役,南路营守备马定国战没;事载《台湾通史》。吴县徐佩云茂才有诗咏之,曰马将军歌。歌曰:“朝呼鸭,暮呼鸭。鸭妖兴,贼擐甲。台湾城中将军守,台湾城头坠天狗。海水起立飞妖氛,将军开城麾三军;跳刀走戟何

  • 卷二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苏侍郎集苏颂字子容南安人绅之子徙居丹阳庆厯二年进士神宗朝歴集贤院学士知开封府哲宗即位累迁翰林学士拜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罢为集禧观使徽宗立进太

  • 卷十一·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十一     宋 喻良能 撰七言律诗 次马抚干韵赠黄泰之状元 褎然射策向明光紫禁春深日正长风细御炉烟冉冉天晴宫柳絮茫茫玉阶亲奉唐虞问彩笔浓薰班马香千佛经中名第一鸿文端不数长杨 次韵

  • 卷二十七·黄以周

      徽宗   △大观元年(丁亥,一一○七) (案:《宋史本纪》: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戊子朔。) 甲午,大司成兼侍读学士、制局编修官薛昂言:“修整书、画学毕,工额各三十人分为两斋。”

  • 国宝新编序·顾璘

    盖罕生逝而国子悲惠施殁而庄叟叹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昔魏文言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也袠三复斯言未尝不流涕也我 明龙兴文章之美特跨往代鸿儒巧匠川涌云蒸兴文

  • 员半千传·刘昫

    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县人。年轻时与齐州人何彦先一同师从于学士王义方,义方赞许推重他,曾对他说:“五百年遇一贤人,你可以当这一贤。”于是改名为半千。到义方去世时,半千与彦先都为他服丧,服丧期满才离去。上元(760~762)

  • 卷十五 萧翰谋逆·李有棠

    太祖天赞元年夏四月癸亥,晋王存勖围镇州,节度使张文礼遣使来告急,诏将军康末怛率萧翰等往击,败之,杀其将李嗣昭,拔石城。翰一名迪里,字哈淮,宰相达鲁之子,舒噜太后之从子,太宗靖安后兄也。翰始以萧为姓,自是后族皆称萧氏。性残忍

  •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六人物志三十六大臣传二十二【满洲正白旗一 扈尔汉 武理堪 康果礼 景固勒岱 逹音布 英俄尔岱 苏纳 阿什达尔汉 萨穆什喀 雅赖 巴

  • 卷之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二义君臣之义康王之诰: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束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rsquo;王义嗣德,答拜。太保暨茵伯咸进,曰:敢敬告天子皇天,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云何菩薩因攝果攝自利利他。略說應知三因三果。何等爲三。一者異熟因異熟果.二   者福因福果.三者智因智果。云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基撰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

  • 太平寰宇记·乐史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录二卷。史字子正,宜黄(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秘书郎、主簿、巡抚。著述宏富。约当雍熙三年(986)成此书,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为限,故名。博

  • 数度衍·方中通

    中国清代数学书。方中通撰,共24卷,附录一卷。成稿于顺治辛丑(1661),但到康熙丁卯(1687)才刊刻于广东思州。全书二十三卷,分订八册。大致内容如下:卷首:数原、律衍、几何约、重学解;卷一:珠算;卷二、三:笔算;卷四:筹算

  • 王氏兰谱·王贵学

    植物谱录。南宋王贵学撰。1卷。贵学字田叔。前有淳祐七年(1247)自序,称其嗜兰成癖,曾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质植之,遂撰为此谱。全书分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拆之法、泥沙之宜、受养之地、兰品之产6篇。述种植、品评诸事

  •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朱星祚

    明代神魔短篇小说集。6卷。朱星祚著。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书林杨氏清白堂刊本。 上图下文,台湾天一出版社有影印本。每卷分叙3至5名罗汉,6卷叙24尊罗汉,以罗汉名字为题、按每尊罗汉介绍其出身、特点、成仙

  •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少康

    全一卷。全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唐代文谂、少康共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集录东晋慧远至唐代中期四十八名愿生西方者之传记。本书之记述虽极简单,然为研究我国净土教不可或缺之书。我国往生传之撰述大约起自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文益

    全一卷。唐代僧法眼文益(885~958)撰,明代僧语风圆信、郭凝之编。又作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大智藏大导师语录、清凉文益禅师语录、文益录、法眼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集录法眼文益之略传,及其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