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来品第十三

尔时三菩萨各从远来。见此变化佛所演法。得未曾有。阿难白佛。此三菩萨。从何所来。世尊告曰:东方去是恒沙等刹有世界。曰身超须弥山。住在本土。闻说斯经。故来到是。时三菩萨来住佛前。皆以香华供养世尊俱白佛言:余等佥然信乐斯法不怀狐疑。所以者何。心中?然。譬如目睹。如来至真等正觉恩之所覆。时一菩萨前白佛言:如我所言:至诚不虚。吾於是经都无狐疑。第二菩萨复白佛言:余於此法亦复不疑。第三菩萨复白佛言:我之所言至诚不虚。所谓佛者吾则是佛。晓了斯经无有疑网。

尔时众中无数百千诸来会者,悉共叉手不乐本座。佛兴於世。此徒何故乃宣斯言:其馀众人各各默声。各心念言:今佛现在自当分别。阿难复白佛。此等菩萨皆号云何。佛告阿难。一菩萨者,名得如来祝第二菩萨。名志得世尊音。第三菩萨。名志逮得佛声。如是阿难。如彼所言:等无有异。其义趣此。阿难白佛言:今此无数百千之众扰动不安。悉各叉手一心向佛。不知斯义为何趣也。是辈功德转当增加。譬如男子。端正殊妙颜貌洁白。净水自洗。以栴檀香熏浴其体。著好衣毕。其人体色益自光耀。是辈功德信乐大道。叉手向佛福转难及。佛尔时说颂曰:

如来知过去,当来亦如是,见诸法本无,故曰为如来。悉达现在事,未来悉睹喻。不造立三行,究竟如无想。

如往古诸佛,所觉不可计。无从来一等,故曰为如来。如往古诸佛,所猗求圣道。觉者亦当然,故曰为如来。

诸法本所立,道声寂然定。音归不可得,故曰为如来。专应过去戒,当来亦复然。现在获本无,故曰为如来。

如勇猛忍辱,为菩萨之人。彼学亦如是,此人则无上。本为菩萨时,获勤力如是,志所行精进,故曰为如来。

如诸法平等,所说无特异。不著念在有,故曰为如来。平等不有念,常自然等正。无有平等想,非思莫发念。

本无成三昧,具足此音声。遵修於定意,故曰为如来。诸法悉本净,本无不有处。一切无所称,因缘不有形。

晓了智慧相,明空法亦尔。至诚无所疑,智慧度无极。如圣之所度,逮本无思议。彼明不可得,则无量灭度。

犹获智慧爽,过度亦复然。以是慧无处,故曰为如来。佛道不可获,如意之所念。不得一切法,故曰为如来。

获致於无为,假使多所逮。诸法非有数,叹道不可限。世尊之威耀,无有修轨迹。彼道则雅谛,悉从智慧兴。

道尊如无漏,各分别如是,彼道则正真,涂志应自然。有晓了圣化,法所御平等。将令至本无,故曰为如来。

圣与平等同,所住顺明轨。道与身本无,故名为如来。今吾讲说法,声平等如是,假使住於斯,尔乃求大道。

我是故阿难,口出是语耳。此事如所言,则为识之行。晓了不退转,则勇猛菩萨。故以修精进,赞扬其义耳。

阿难是因缘,菩萨志所演。所以谓如来,勇猛菩萨智。顺此诸因缘,其法为何类。何因谓世尊,菩萨修无畏。

讲道亿百劫,所因成大圣。佛道无思念,成就慧明迹。皆自为身求,永睹无所畏。故曰为世尊,未尝惧生死。

终始无所立,以是度群生。故曰为世尊,何谓畏生死。云何住终始,何因度众生。世尊最上觉,无道利法者,

法亦不有坏,非坚无有散。度人勤苦患,是不畏生死。此非住终始,度群黎如此。故曰为世尊,未曾惧诸法。

永不畏诸义,及一切佛经。令闻无数法,非底不有边。众生法悉空,诸佛道自然。不睹诸法本,即依顺此经。

专精於诸法,智空法自然。不恐无所畏,晓了道慧空。知诸法侵欺,分别无所猗。精进次第演,则解诸法本。

勖勉一切难,弃捐众恶道。未尝有恐惧,免众生恶涂。过度亿人民,越终始大惧。常不动生死,尔乃度群生。

过之度彼岸,至上尊无为。得致号之人,故曰为世尊,为人分别说,说法犹虚空。亦不有畏难,故曰为世尊,

因依一切法,多所而开导。道平等无异,圣则不可获。众生等於彼,则逮成佛道。分别说如此,则无所畏难。

开化闭鬲人,度无数群生。超越诸所畏,故曰为世尊,释去诸人想,专修于道念。拔除群萌志,故曰为世尊,

得离众思想,菩萨无所慕。以故得号字,则亦谓世尊,寂灭致等法,晓了一切义。当来所立志,则亦谓世尊,

不求上妙道,彼亦不求名。若脱无为称,为人讲经义。道舍众憍慢,则不有立愿。人求尊名称,则不慕佛道。

计音如响等,因兴众想念。贪著虚伪声,我名誉乃尔。不存一切响,口言无所著。菩萨不放逸,故曰为世尊,

大圣所说音,如是譬像法。假有菩萨号,故曰为世尊,以故当了之,莫不迷惑者,至诚求佛道,无数无有漏。

是缘乃馀事,叹说世尊音。阿难知随因,而号为菩萨。我是故阿难,口出此语耳。所缘诸明智,佛号为世尊,

觉了众尘埃,未尝为之惑。平等觉除欲,是故号曰佛。何以为世尊,显示斯名号。曷从言白佛,而讲说道法。

佛法无所有,晓了空寂灭。一切无有著,故号字为佛。觉了体悉空,见体无所属。彼不有坚固,身不可久得。

愚騃离慧明,不要谓常要。觉此悉本无,故号曰为佛。分别无明慧,自然不有形。逮得大圣智,故名曰为佛。

过去所兴想,分别学无想。晓众想无处,不为念所惑。觉知往古色,无生不有处。愚者为想惑,计色无所成。

分别色本无,不可得根源。不著一切法,则无有痛痒。晓想譬如幻,无物不有形。已分别斯慧,一切法如是,

总持无所行,一切身无古。空义非有御,故身不可得。人身不坚要,若如芭蕉树。悉分别此义,故号曰为佛。

其识自然空,计身无有内。外亦不可获,识之何等类。睹识无所有,一切法亦然。不得处形貌,究竟不可获。

识之所知然,计本悉等寂。若了晓想者,则莫有所见。明不作是观,一切人亦然。群生萌类同,以故无能知。

自然不有启,诸法无所行。一切莫有受,人法亦俱然。一切法忍过,觉了未尝生。无若干放逸,故号曰为佛。

晓了佛众经,所经如正谛。一切法无处,故名号曰佛。如空谛法尔,所觉经本无。犹佛道无异,莫能得根本。

从始发意来,所因志大道。则了不有志,诸法无所获。何缘发其志,而慕求圣道。其心与道同,觉了无形类。

吾以故阿难,演出此经耳。所因讲圣轨,吾为佛道师。以斯法像类,其音号曰佛。假使作彼教,乃为求佛道。

则得近正道,其知是法者,不复怀二心,一切法如是,不疑佛经籍,则致世最上。若解此讲者,普说法若斯。

佛分别说此如来世尊佛义之时,则无央数百千人众。前白佛言:吾等除疑无复结网。所以菩萨因由得名。号之如来世尊为佛。晓了此法。自逮见心。一切法空。人为之惑。父母妻子恋恨恩情。如来手授深妙之义。其心坚住不复轻发。了不动法。如空不遥无能震者,如是世尊,一切诸法无所转移。所以者何。诸法如空。尔时无数百千之众。稽首佛足绕圣三匝,则还复坐。

猜你喜欢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三十七之下(露字号)·朱时恩
  第六·佚名
  卷第三十·道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欧阳竟无
  摄大乘论释论 第二卷·世亲
  卷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四·澄观
  卷第二十·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二·吉藏
  南岳单传记·弘储
  慈宗修习仪·太虚
  卷五十九·佚名
  卷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八出 咸遂·周履靖

    【月云高】〔旦上〕孤帏空待。秋怀转无赖。香粉潜消褪。鬼病恹恹害。百计安排。怎把相思解。人在心儿裏。心远云山外。眉月连娟恨不开。鸿雁那从北地来。奴家名归禁苑。迹隐深闺。虽若幽囚。实堪全节。但此淸

  • 中秋·刘半农

    中秋的月光, 被一层薄雾, 白濛濛的遮着。 暗而且冷的皇城根下, 一辆重车, 一头疲乏的骡, 慢慢的拉着。

  • 卷九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百吕岩【三十首】梧桐影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忆江南淮南法秋石最堪夸位应乾坤白露节象移寅卯紫河车子午结朝霞王阳术得秘是黄牙万蘂初生将此类黄锺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

  • 卷十九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北漢主遣其子續質於契丹,納重幣以求援。   庚寅,鄆州言殿直霍瓊稱詔至所部募兵,而與所募兵劫部民劉凝家財。上令檻車送至闕,按得實,皆腰斬於都市。   甲午,雅州西山

  •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丁未朔以金润复为礼部郎中润湖广人先任礼部郎中坐事谪都察院鞫狱尝奏事殿中应对称旨至是 上顾问廷臣曰向有戴巾奏事者颇有条理久不在列其人何在吏部以其名对 上曰此人才可用遂命复旧职○山

  •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三十七·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七月。甲戌。谕内阁。前据文格、谭钟麟、先后奏报。四川东乡县匪徒滋事。首犯袁廷蛟在逃未获。嗣据御史吴镇奏。知府易荫芝办理不善。提督李有恒妄杀无辜。当经谕令文格查明究办。兹据巡视北城御史奎

  • 第四三五札光绪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二一--一三·佚名

    台北府正堂陈,准台湾镇吴移开:蒙臬道刘批,胁从人免其深究,惟匪首林盛应设法严拿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本年十一月十七日,准台湾镇吴移开:「本年十

  • 苏琼传·李百药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氏。父备,仕魏官至卫尉少卿。琼幼年时随父在边地,曾拜访过东荆州刺史曹芝。芝开玩笑地问他:“你想当官不?”答:“设官求人,不是人去求官。”芝惊叹他的回答,署为本府长流参军。文襄因仪同开府,引征为刑狱参军

  • 王寿传·宋濂

    王寿字仁卿,涿郡新城人。自幼聪颖好学,年长通晓蒙古文字,任中书省属官。由于朝臣举荐,在宫中侍奉裕宗,自至元十九年(1282)授兵部员外郎,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两次任吏部郎中。至元二十九年授大司农丞,但未到任。元贞二年(1296)

  • 唐纪六十四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四年(甲子、844)·司马光

    唐纪六十四唐武宗会昌四年(甲子,公元844年) [1]闰月,壬戌,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绅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1]闰七月,壬戌(初十),唐武宗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绅挂同平章事衔,出任淮南节度使。 [2]李德裕奏:“镇州奏事官高

  • 207.卖国贼秦桧·林汉达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兀术很奇怪,问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二·佚名

    通謚忠烈諸臣薊遼總兵官杜松,昆山人;右都督桐弟,奮勇敢戰,曆著邊功,萬曆四十六年,率兵出撫順關,與大兵戰於薩爾滸,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遊擊龔念遂、李希泌,籍貫俱未詳,萬曆四十六年隨總兵杜松等率兵出撫順,與大兵戰於斡琿鄂謨地

  • 卷五·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五     明 胡广等 撰齐一之八齐国名本少昊时爽鸠氏所居之地【孔氏曰爽鸠氏司寇也爽鸠鹰也鸷故爲司寇主盗贼少昊以鸟名官其人之名氏则未闻也】在禹贡爲青州之域周武王以封太公望东至于海

  • 法海观澜序·智旭

    子舆氏有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夫统论修证法门。浩若尘沙。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

  • 太 虚 自 传·太虚

    ──二十八年初稿三十四年秋修正──弁言  一 生长  二 出家与受戒读经  三 学教参禅与阅藏  四 新学及革命思想的侵入  五 学生教员与法师方丈  六 我与辛亥革命时的佛教  七 民初间思想行动的

  • 卷第十八·佚名

    祖堂集卷十八 祖堂卷十八 赵州 赵州和尚嗣南泉,在北地。师讳全谂,青社缁丘人也。 少于本州龙兴寺出家,嵩山琉璃坛受戒。不味经律,遍参丛林,一造南泉,更无他往。 既遭盛筵,宁无扣击?师问:“如何是道?”南泉云:“

  • 卷第三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四已辩业门略有二种。谓思思已业差别故。复有三种。谓身语意业差别故。复有五种。谓身语二各表无表。及思惟一业差别故。如是五业性及界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