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劝学篇 第九 凡二十三条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礼记》曰:“博学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性理书》云:“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曰:“人之不学,若登天而无阶。学而智远,若披祥云而睹青天,如登高山而望四海。”

不登峻岭,不知天高。不履深渊,岂知地厚?人不游于圣道,焉可谓贤?

《礼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太公曰:“人生不学,冥冥如夜行。”

韩文公曰:“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人不知学,譬如牛羊。

朱文公曰:“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朱文公曰:“家若贫,不可因贫而废学。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学。贫若勤学,可以立身。富而勤学,名乃光荣。惟见学者显达,不见学者无成。学者乃身之宝,学者乃世之珍。是故学者乃为君子,不学则为小人。后之学者,各宜勉之!”

徽宗皇帝劝学:“学也好,不学也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如禾如稻兮,国之精粮,世之大宝。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锄者烦恼,他日面墙,悔之已老。”

《直言诀》曰;“造烛求明,读书求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人心。”

刘通曰:“蚕质合丝,待缫方出。人情怀知,须学乃成。”

《礼记》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书是随身之宝,才是国家之珍。

《论语》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到老,不会到老。

《论语》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诸葛武侯诫子弟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先儒曰:“儿曹当以读书通世务,不可以世务分读。”

先儒曰:“让古人便是无志,不让今人便是无量。”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道非谈虚,释非参禅,儒非文章。若谓有禅可参,是诬释迦;有虚可谈,是诬老子。夫子忠恕一贯,颜子斋坐忘,孟子知言养气,若谓是文章本头功名种子,虽能眼到口诵,不识心会方行,是诬孔颜孟氏矣。”

卫由曰:“宽惠博爱,敬身之基。勤学者,立身之本。”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猜你喜欢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晏婴
  扬榷第八·韩非
  提要·吕柟
  中庸纂疏原序·赵顺孙
  卷十四·佚名
  卷十·易祓
  卷五·顺治
  僖公·僖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丧大记·姚际恒
  号众种类品第十三·佚名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佚名
  卷十一·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一·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楹联散话·梁章钜

    《浪迹丛谈》中散见联话焦山初到邗上,知好即欲招游焦山。忆官苏藩时,以开坝催漕诸役,盖无岁不登金、焦。又于乙未年曾偕逢儿、暎儿信宿焦山松寥阁,备领山中胜事,辄为神往。或言焦山古名樵山,因汉处士焦光隐此,故名。罗茗香曰

  • 歳时杂咏巻八·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上元【今诗】恵州上元苏 轼前年侍玉案【一作辇】端门万枝灯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去年山中守老病亦宵兴红旗穿夜市铁马响春氷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散防桄榔林林疎月鬅鬙使君置酒罢

  •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九钱起同程九早入中书【一作钱珝诗】汉家贤相重英奇蟠木何材也见知不意云霄能自致空惊鵷鹭忽相随腊雪初明柏子殿春光欲上万年枝独慙皇鉴明如日未厌春【一作萤】光向玉墀仲春宴王补阙

  •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张廷玉

        姜应麟 陈登云 罗大摐 李献可 孟养浩朱维京 王如坚 王学曾 张贞观 樊玉衡谢廷赞 杨天民 何选   姜应麟,字泰符,慈谿人。父国华,嘉靖中进士。历陕西参议,有廉名。应麟举万历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

  • 第八十四回 设行省遣子督师 避敌兵携妃投井·蔡东藩

      却说隋主坚既平西北,便思规画东南,可巧后梁启衅,召动隋师,于是后梁被灭,陈亦随亡。后梁主岿,孝慈俭约,颇得民心,尉迟迥发难,岿用柳庄言,不与联络,及闻迥等败殁,召庄入语道:“我若不从卿言,社稷已不守了。”嗣是贺隋登极,岁时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嘉靖四年十月丙戌朔享 太庙遣会昌矦王桥泰和伯陈万言分祀 诸陵庆阳伯夏臣祀 景皇帝陵寝○初辽东议修边墙未及四年又以积雨颓坏至是巡抚都御史张琏等复请修筑 上从之令酌量缓急以渐修理务令坚厚经久不许卤莽徒费财力仍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弘治十五年六月辛卯朔○南京暴风雨 季陵神宫监及 懿文陵树木桥梁墙垣多推拔冲塌者 命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宪巡抚宁夏○裁革狭西真宁甘泉二县县丞主簿各一员宜君中部浮化三县主簿各一员甘泉中部宜君崇信镇原五县儒学训导

  • 十三 江宁织造曹寅奏与督抚公议明陵俟秋凉修补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奏明事。 前月恭膺恩旨,命臣寅监修明陵。钦此钦遵。自署总督臣陶岱到省,会同巡抚臣宋荦、臣寅,以及在省大小官员踏勘,现在估计工料,遴委江防同知臣丁易管工,公议于官吏

  • 王肃传·李延寿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  他从小聪明,善于词辩,博览经史典籍,胸怀大志。入仕南齐,位至秘书丞。父亲王奂和他的弟兄都被齐武帝萧矦杀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王肃从建邺投奔北魏。孝文帝当时正在邺城,听说他到来的消息,

  • 蔡王刘信传·薛居正

    蔡王刘信,是高祖的堂弟。少小从军,逐渐升至龙武小校。高祖镇守并州时,任兴捷军都将,兼任龚州刺史、检校太保。建国之初,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义成军节度使,接着移镇许州,加封为太尉、同平章事。高祖病危时,杨..接受

  • 南渡录·辛弃疾

    宋 辛弃疾○渡录大略靖康元年丙午三月初二日,金人围京城。三月初三日,金人北去。十月十九日,金人元帅粘罕再围京城。二十五日,京城陷。金人入城,求两宫幸虏营议和及割地事。二年正月十一日,粘罕遣人入城,请皇帝车驾诣军前议

  • 卷九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 朱批管承泽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四川布政使【臣】管承泽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世受 国恩涓埃未报荷蒙 皇上格外超擢授以四川布政使随於本年四月二十 八日跪聆 圣训遵 旨於五月初四

  • 卷十七·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七明 孙防 编礼纬贲居子曰礼经之遗佚甚矣古仪礼天子诸侯大夫礼俱亾周礼竟缺冬官曲台大戴率汉儒缉补非孔初也况于纬支离益甚殊乖厥素梁崇文目礼纬三卷一含文嘉一稽命征一斗威仪当隋之世郑注已

  • 春秋輯傳卷十三·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十三明 王樵 輯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左傳春楚子圍蔡報柏舉也里而栽【築牆立版謂之栽栽者竪木以約版也楚慮外人救蔡則己表裏受敵故築壘周匝去蔡

  • 大雲初分陀罗尼健度第三·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未入如是方等经者,当知是辈犹如盲聋此中有三十六种不退智宝。无边心行意入陀罗尼门。即是一切诸法初门。唯愿如来。为是等广宣分别。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

  • 答 某 师 书·太虚

    某某慧鉴:自称意见是很浅薄的,诚然是很浅薄的!然马说固不无片面理由,佛出印度以三衣一钵奠定僧团生活,而锡、缅、暹且相承至今,而入西藏则另成西藏样式,入日本则另成日本样式,在中国至唐、宋亦不得不变成开山力田的禅寺,乃至迄

  • 卷第三十七·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七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六 抚州金峰从志禅师(青六曹山寂嗣) 上堂。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还有人道得么。若有人道得。金峰分半院与他住。时有僧出礼拜。峰曰。相见易得好。共

  • 月季花谱·佚名

    清代月季专著。作者自署评花馆主,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仅知为江苏人。成书年代亦不详。全书分为浇灌、培壅、养胎、修剪、避寒、扦插、下籽、去虫、品种共9目,品种一节列举吴下月季著名品种名称55个,并记载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