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秦第四十四
【题解】
诛,责罚。诛秦,与贾谊所说的“过秦”意义略同。这个标题是桓宽站在文学的立场来拟定的。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后,以防止匈奴的侵扰,巩固中央政权,修筑万里长城,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符合历史要求的。文学却指责秦始皇“不务积德而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攻击秦始皇抗击匈奴的政策是“使蒙恬击胡,取河南以为新秦,而亡其故秦,筑长城以守胡,而亡其所守”。以此来转弯抹角地影射汉武帝。大夫则严正指出:“不征备,则暴害不息。”兴兵伐罪,“则长城之内,河、山之外,罕被寇灾。”“初虽劳苦,卒获其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肯定了汉武帝抗击匈奴的历史功绩。
大夫曰:秦、楚、燕、齐,周之封国也。三晋之君(1),齐之田氏(2),诸侯家臣也(3)。内守其国,外伐不义,地广壤进,故立号万乘(4),而为诸侯。宗周修礼长文(5),然国翦弱(6),不能自存,东摄六国(7),西畏于秦,身以放迁,宗庙绝祀(8)。赖先帝大惠,绍兴其后(9),封嘉颍川,号周子男君(10)。秦既并天下,东绝沛水(11),并灭朝鲜,南取陆梁(12),北却胡、狄,西略氐、羌,立帝号,朝四夷。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13)。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14)。
【注释】
(1)三晋:春秋时,魏、赵、韩三家,本皆仕晋为卿。至战国时,魏文侯斯、赵烈侯籍、韩景侯虔三家分晋,各立为国,是为三晋。当今山西、河南两省及河北省西南部之地。各为战国七雄之一。
(2)齐田氏:指战国时齐国的田常,又叫陈成子,解见《刺权篇》注释。
(3)家臣:春秋时诸侯的臣属。
(4)万乘:指有万辆兵车而言。本是天子称号,战国时,各国皆称王,故亦称为万乘。
(5)宗周,下原有“室”字,今据陈遵默说删订。宗周:西周。修礼长文:讲究礼义,提倡文德。
(6)翦弱:削弱。翦同“剪”。
(7)摄:同“慑”,恐惧,害怕。
(8)绝祀:宗庙里断了香火,指国家灭亡。
(9)绍兴其后:使(周)的后代又振兴起来。
(10)嘉:指周的后代姬嘉。颍川:地名,在今河南省禹县。“封嘉颍川,号周子男君”,指汉武帝封周的后代嘉于颖川,领地三十里,号“周子男君”的事,《史记》称“周子南君”。“男”、“南”古通。
(11)沛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沛水即浿水的,而浿水则为今朝鲜的大同江(王启元说)。又有说沛水与浿水是二水而不是一水的。说浿水即大同江,在平壤城北。而沛水则在清奉天府辽阳州,汉辽东郡治(王佩铮说)。又有说沛水即浿水,而浿水则指鸭绿江,其后大同江、临津江亦有浿水之名(郭沫若说)。未知孰是。
(12)陆梁:秦时对今两广地区的称呼。
(13)靡:没有。
(14)二语见《韩非子·显学篇》。
【译文】
大夫说:秦、楚、燕、齐,都是周天子封的诸侯国。魏、赵、韩国的君主和齐国的田氏,原来都是诸侯国的臣子。由于他们对内能很好地治理国家,对外讨伐不义,领土不断扩大,所以称为万乘,成为诸侯。西周讲究礼义,提倡仁德,然而国家削弱,以至不能存在下去,东面害怕六国,西面畏惧秦国,最后君主被放逐,国家遭到灭亡。后来承蒙武帝的恩惠,才使周的后代又兴盛起来,封姬嘉于颍川,号为“周子男君”。秦统一天下后,向东横渡沛水,并灭了朝鲜,南边攻取了陆梁地区,北方击退了胡、狄的进犯,西边征服了氐族和羌族,立了皇帝的称号,使四方的民族都来朝贡。凡是车船所能通过、人所能走到的地方,人们没有不来归附的。这并不是人们信服秦朝的什么德政,而是害怕它的武力。所以力量强,别人就会来朝拜,力量弱,就得去朝拜别人。
文学曰:禹、舜、尧之佐也,汤、文、夏、商之臣也。其所以从八极而朝海内者,非以陆梁之地、兵革之威也。秦、楚、三晋号万乘,不务积德而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①。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也②,欲其安存,何可得也?夫礼让为国者若江、海③,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④。苟为无本,若蒿火暴怒而无继⑤,其亡可立而待,战国是也。周德衰,然后列于诸侯,至今不绝。秦力尽而灭其族,安得朝人也?
【注释】
①构兵:两国交战。《孟子·告子篇下》:“吾闻秦、楚构兵。”即此文所本。
②荝(c8):植物名,即今中药中的附子,多吃了就会中毒。
③礼让为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语本《论语·里仁篇》。原文云:“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④“美”疑当作“羡”。羡:富饶,充足的意思。
⑤蒿:一种野草。暴怒:形容火势旺盛一时。无继:无以为继,犹言不能持久。
【译文】
文学说:禹、舜是尧的助手,成汤、周文王是夏朝、商朝的臣子。他们之所以能使八方都顺从,使四海之内都来向他们朝拜,并不是依靠疆土广大和军队的威力。秦、楚和魏、赵、韩各自称王后,不是施行仁政而是互相侵犯,大动干戈,互相争强,最后都遭到灭亡。虽然它们扩大了国土,但好像人吃了毒药一样,要使国家长期存在下去,又怎么可能呢?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就像滔滔的江海之水一样,源远流长,永远不会枯竭,这是因为江海的水源充足啊!如果不以礼让来治国,就好像蒿草着火,很快就会草尽火灭,国家的灭亡很快就到来。战国时期的国家就是这样的。周朝用德政治理国家,虽然衰落了,但周的后代还处于诸侯之列,至今没有断绝。秦朝用暴力治理国家,不但亡了国,连子孙都死光了,还怎么谈得上去朝拜别人呢?
大夫曰: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1)。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2),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3)?唇亡则齿寒,支体伤而心惨怛(4)。故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昔者,戎狄攻太王于邠(5),逾岐、梁而与秦界于泾、渭(6),东至晋之陆浑(7),侵暴中国,中国疾之。今匈奴蚕食内侵,远者不离其苦(8),独边境蒙其败。《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9)。”不征备,则暴害不息。故先帝兴义兵以征厥罪,遂破祁连、天山,散其聚党,北略至龙城(10),大围匈奴,单于失魂,仅以身免,乘奔逐北(11),斩首捕虏十余万。控弦之民(12),旃裘之长(13),莫不沮胆(14),挫折远遁,遂乃振旅(15)。浑耶率其众以降(16),置五属国以距胡(17),则长城之内,河、山之外(18),罕被寇灾。于是下诏令,减戍漕,宽徭役。初虽劳苦,卒获其庆(19)。
【注释】
(1)支:同“肢”,手、脚、胳膊、腿等的总称,即四肢。腹心:肠胃和心脏。
(2)“腹心”原作“腹肠”,明初本、华氏本、《意林》三作“腹心”,较是,今据改正。“腹心”与“肌肤”,相对成文。上文“犹支体与腹心”,这里正相承为言。
(3)赐,原作助,形近而误。《公羊传·僖公二年》:“宫之奇果谏:‘记曰:唇亡则齿寒。虞、郭(虢)之相救,非相为赐。”合下句“唇亡则齿寒”观之,此正桓语所本,今据改正。
(4)惨怛:伤痛。
(5)太王,见《备胡篇》注释。邠(b9n):古地名,今陕西省彬县。
(6)逾:越过。岐: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梁:梁山,在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泾:泾水。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与渭水相合。渭: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流入陕西省,合泾水入黄河。
(7)陆浑:古地名,春秋时属于晋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嵩县北。
(8)离:同“罹”,遭受不幸的事。
(9)这是《诗经·小雅·正月》文。
(10)龙城:古地名,汉时匈奴大会祭天的地方。《史记》作“茏城”。地在今漠北塔米尔河岸。
(11)逐北:追赶败逃的敌人。
(12)控弦:这里是引弓的意思。
(13)旃裘:匈奴穿的衣服。“控弦”、“旃裘”,都是匈奴族的代称。
(14)沮胆:丧胆。
(15)整旅:出师得胜,整队而归。
(16)浑耶:即浑耶王,匈奴王公。浑耶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将降汉,凡四万余人,号十万,事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见《支记·匈奴传》。
(17)五属国:匈奴浑耶王带领数万人降汉,汉朝依照他们的风俗习惯,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
(18)河、山:黄河、华山。这里主要指黄河。
(19)庆:幸福。
【译文】
大夫说:国家的内地和边境的关系,就像人的四肢和内脏一样。外部肌肉皮肤受到寒冷的刺激,内部的肠胃和心脏就会闹病,内脏和外部是互相效劳的,不也是互相给好处的吗?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四肢受到伤害,心中就会感到伤痛。所以人失去手脚,整个身体便残废了,没有边境,内地就要受害。过去,戎狄攻打邠地的古公亶父,越过岐山、梁山,与秦国以泾水、渭水为界,东边一直到晋地的陆浑,残害内地,内地人民都痛恨它。如今匈奴蚕食汉朝的土地不断向内地进犯,离边境远的人没有遭受他们欺凌的苦难,唯独边境上的人们不断遭到他们的残害。《诗经》上说:“内心忧虑悲伤,思念国家遭殃。”不进行征伐、防备,匈奴的进犯就不会停止。所以武帝发动正义战争讨伐匈奴的罪恶,于是攻打祁连山、天山,驱散了匈奴的部落,向北一直打到龙城,把匈奴包围起来,单于吓破了胆,独自逃跑了,汉军乘胜向北追逐,杀掉和俘虏匈奴十几万人。匈奴的士兵和首领,没有不闻风丧胆的,节节败退而逃得远远的,于是汉军凯旋而归。浑耶王率领他的部下来投降,朝廷设了五个郡国以抵御匈奴。从此长城以内、黄河以外的地区,很少遭受匈奴的残害。于是武帝下诏书,命令减少边防粮饷运输,放宽了徭役。开始虽然劳苦,但终于得到了安定和幸福。
文学曰:周累世积德,天下莫不愿以为君,故不劳而王,恩施由近而远,而蛮、貊自至。秦任战胜以并天下,小海内而贪胡、越之地,使蒙恬击胡①,取河南以为新秦②,而忘其故秦,筑长城以守胡,而亡其所守。往者,兵革亟动,师旅数起,长城之北,旋车遗镞相望③。及李广利等轻计——计还马足④,莫不寒心;虽得浑耶,不能更所亡⑤。此非社稷之至计也⑥。
【注释】
①蒙恬,见《非鞅篇》注释。
②新秦:地名,即新秦中。蒙恬取河南地后所取的名称,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
③旋车:翻倒了的车子。遗镞(z*):遗落了的箭头。相望:到处都可看到。
④“计”字原不重,今据张敦仁说校补。李广利:汉武帝时为贰师将军。
⑤更:抵偿。
⑥至计:最好的计策。
【译文】
文学说:周天子世世代代积德,天下没有人不愿意拥护他做君主的,所以不费多大力气就称了王,施行恩惠由近至远,蛮、貊自动归服;秦依靠战争的胜利吞并天下,嫌自己统治的地方小而贪图胡、越的地方,派蒙恬进攻匈奴,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地方建立新秦,而最后连原有的国土都丢掉了,修筑长城以防备匈奴的进攻,结果把它守卫的地方也丢掉了。过去,多次进行战争,经常动用军队,长城以北,到处都可以看到翻倒的战车和丢弃的箭头。李广利等人轻率地使用计谋攻伐大宛,只夺回许多良马,但是没有人不为此而感到寒心的;虽然有浑耶王归降,也不能补偿遭受的损失。这不是为国家设想的最好的计策啊!
猜你喜欢 卷八六·邱濬 大学集説啓蒙·景星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孔子 卷二十三·李廉 晋献公之丧(1)·戴圣 无衣·佚名 周书·顾命·佚名 似顺论第五 分职·吕不韦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佚名 指月录卷之十八·瞿汝稷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宗卷第三(八章)·优昙普度 见相别种辨释难·太虚 佛说诸法本经(出中阿含别翻)·佚名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佚名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