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仪礼识误卷二

宋 张淳 

觐礼误字

曰 注曰小行人职日按监本日作曰从监本

巳 注曰上介出止使者则已布席也按杭本已作巳从杭本

卿 注曰大夫者卿为讶者也监巾箱杭本卿皆作乡按释文云作乡者非从释文严本

之 注曰不敢由宾客位也按监本客作之从监本者 注曰卑者见尊按释文见侯注云卑见同卑见谓此也中无者字从释文

至 注曰王不使人受马者主于享王之尊益君侯氏之卑益臣按疏云王犹亲受其玉今至于三享贡国所有行供奉之节故使自执其马王不使人受之于庭者是王之尊益君侯氏之卑益臣故也详其义主字当作至从疏

宫 注曰官谓壝土为埓按诸本官皆作宫从诸本王 注曰王官之伯帅之耳吉观国所校监本改王为曰未知孰据篇末之注有是王官之伯防诸侯而盟从诸本

旂 经曰天子乘龙载大旆按诸本旆作旂从诸本

丧服误字

防 注曰搹扼也按释文扼作防从释文

嫡 注曰不言适子按释文云言嫡本又作适至后适子注云后除适人之可以意求之则自经文适子后始用适字尔从释文

于 注曰别然男子也按监本然作于从监本

关 注曰言在室者谓巳许嫁按监巾箱杭本谓作关疏云关通也通巳许嫁从诸本及疏

防 注曰如着防头焉监本防【案此下有脱文当是言监本防作幧】从诸本【案幧从喿得声不从参俗体往往讹溷张氏以防为正亦由不知六书谐声之义】

曰 注曰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日嫁按诸本日作曰从诸本

咸 注曰始祖者感神灵而生按监本感作咸从监本契 注曰若稷契也按释文作五经文字云作讹释文必有据从释文【案契从大俗体讹作五经文字驳正之是也此书专主释文于字义殊疎】

子 经曰女女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期按前章云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此经下女字当作子从前章

圻 注曰天子畿内之民按释文云圻巨衣反本又作畿从释文

□ 经曰是嫂亦可谓之母乎按释文云□本亦作嫂从释文

傁 注曰嫂犹叟也按释文叟作傁素口反从释文见 注曰当言其以明之又曰足以明之矣按释文见恩注云下以见同下无以见字必是误作以明也从释文

复 注曰不得祖公子又曰不得祀别子按释文云不复扶又反复谓此二句得字误也不得者禁止之辞也公子祢先君公孙祖诸侯于礼为僭禁之可也其曰不得祢不得祖宜也若公子之子孙有封为国君者则后世不祖公子人情然也何用禁为不复云者盖既祖此则不再祖彼焉尔经于上祢先君祖诸侯皆云不得于下止言不祖义可见矣今改二句之得为复从释文

尊 注曰治其缕如小功而成布尊四升半又曰以服至也按疏上句多一尊字下句少一尊字后记繶衰之注云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与疏下句之义合并从疏

丈 注曰此主谓大夫之为殇者服也按疏大作丈从疏

庶 注曰公之昆弟不言庶者此无服无所见也按疏云若为母则兼云庶以其适母适庶之子皆同服妾子为母见厌不申今此经不为母服为昆弟以下长殇竝同故不言庶也攷疏之义无葢庶字也从疏

 注曰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按释文孺作从释文【案乃孺之俗体讹舛不成字张氏从之非也】

尸 注曰将亡失尸柩也按释文尸作尸从释文敛 注曰其奠如大奠按释文奠作敛力验反从释文弁 注曰士虽当事皮锡衰而已按监本云皮弁锡衰从监本

士丧礼误字

庸 注曰疾时处北墉下按释文云庸如字墙也本亦作墉从释文

篚 经曰受用箧按释文云篚方鬼反本或作箧从释文

渜 注曰槃承渜濯监本渜误作澐按释文云渜奴乱反从释文及诸本

于 注曰将县重者也按释文释前重字注云于重同则此重字上有于字从释文

反 注曰及其巾而巳按疏及作反从疏

中 注曰又还结于项巾按监杭本巾作中从监杭本指 注曰令不挈也按释文云挈指从释文

檡泽 注曰今文泽为也按杭本云檡为泽从杭本黻 注曰大夫冒黼杀按监杭本黼作黻巾箱严本之为黼其以礼记丧大记之文乎礼器曰君黼大夫黻丧大记之文盖误也从监杭本

之 注曰黑衣裳赤缘谓之褖按释文云缘之则缘下有之字从释文

璆 注曰天子以球玉按释文球作璆从释文

珵 注曰天子搢珽监本珽作珵按释文云珵他顶反本又作珽从释文

絇 经曰皆繶缁絇纯按释文云缁纯中无絇字郑氏注周礼屦人全引此文亦无絇字郑氏又云言繶必有絇纯言絇亦有繶纯今之有絇字后人加之也从释文

此 注曰比皮弁之屦按监杭本比作此从监杭本贝 注曰皆者皆具以下按上文云贝三盖自贝三以下皆于西序传写者误以贝为具后经曰受具按诸本亦作贝从上文及诸本

也 注曰复于筐处按释文下有也字从释文

裎 注曰象平生沐浴倮程按监本及释文程作裎既夕礼谓其倮程按监本亦作裎并从监本及释文

也 注曰送终之礼按疏下有也字从疏

在 注曰不在数明衣按释文云不数中无在字从释文

之 注曰决以韦为之借按释文云为借中无之字从释文

识 注曰紞被也按释文云【缺】识【案识字上永乐大典注云缺据释文云被饰盖脱一被字】申志反紞被之识也所以识前后也无识字则句不成文从释文

襺 注曰袍茧之属按释文作襺从释文

变 注曰又将初丧服也按监本丧作变从监本之 注曰如今之着防头矣按释文云今着中无之字从释文【案此条永乐大典误分为二脱按释文三字于云上作一之字以为标题今改正】

胉 注曰今文胉胉为迫按监本无一胉字从监本胝 注曰柢皆为眡按释文眡作胝从释文

坊 注曰礼防其以死伤生按释文云坊音房本亦作防从释文

大 注曰燎火燋按释文云大燋从释文

楯 注曰君殡用輴按释文云用楯勑伦反此必后人因礼记之文改从车尔既夕礼注谓之楯同从释文

轴 注曰軜輁轴也按监杭本軜作轴从监杭本匕 注曰谓豚体及上俎之陈按监杭本上作匕从监杭本

敛 经曰君若有赐焉则视劒按监本劒作敛注云敛大敛从注及监本

弥 注曰巫掌招弭按释文云弥亡婢反又作弭从释文

当 注曰常笾位按监本常作当从监本

中 注曰中央壤也监本中误作申从诸本

挈 注曰掌共燋契按释文云挈本又作从释文择 经曰卜宅如初仪按上文有云筮择如初仪此卜日尔非卜宅也择宅音同故误从上文

既夕礼误字

侇 经曰夷牀于阶间按释文云侇音夷本亦作夷从释文

正 注曰朝正柩用此牀按释文云朝柩中无正字从释文

防 注曰烛用蒸按释文云防之承反薪也从释文蒙 注曰此不象如初者按疏象作蒙从疏

桯轴 注曰穿程前后着金而关轵焉按疏程作桯轵作轴监本亦作轴从疏及监本

防 经曰御者执策立于马后特牲馈食礼注曰北面以策动作豕按释文策作防并从释文

御 注曰抗御也所以御止土者按释文云御也鱼吕反亦作御下同从释文

瓮 经曰罋三按释文瓮从瓦从释文

防 经曰杖笠翣注曰翣扇按释文云防所甲反扇也此非墙翣之翣故从竹从释文

祖 注曰为将袒变按疏袒作祖从疏

北 注曰参分庭之此按监杭本此作北从监杭本也 注曰离防按释文下有也字从释文

柷 注曰君容祝按释文云柷尺六反从释文

丈 经曰妇人入大夫踊按监本大作丈从监本也 注曰不忍一日离按释文下有也字从释文谛 经曰主人啼按释文云谛大兮反从释文【案啼説文作嗁若谛于义絶远当是讹舛不可从】

軶 经曰禊貌如轭按释文轭作軶从释文

也 注曰盝水便按释文下有也字从释文

裈 注曰若今之襌襂按释文襌作裈音昆从释文夕 注曰为少进醴酒按疏少作夕从疏

稾 注曰苫编藳按释文稾字无艹与后稾车同从释文

幕 注曰古文幦为幂按释文幂作幕音莫从释文末 经曰垂未内鬛按监巾箱杭本未作末从诸本中 注曰室东南隅谓之防按疏室下有中字少牢馈食【缺 案永乐大典注云缺今攷少牢馈食注曰室中西南隅谓之奥当是引此句以证室下有中字耳】

为 注曰輁或作拱按监本云为拱从监本

翫曰 注曰玩好日赠按释文【缺 案永乐大典注云缺今攷释文云翫好当是引以证玩从释文作翫其日字之误当引韦昭国语注云送之以物曰赠以饮食曰饯为证】

为枈 注曰今文柲作柴按释文云为柴从释文矢 经曰翭矢一乘按释文翭字上更有一矢字从释文

 注曰輖挚也按释文云輖音至本又作贽又字林竹二反茍从手非难晓者陆氏必不再引字林从释文

士虞礼误字

作 注曰今文扃为按释文云作从释文

防 注曰如今擐衣也按释文云防音宣手衣曰防又作擐音患从释文

言隳 注曰堕之犹言堕下也按释文云犹隳则言字当在犹字上堕下之堕当作隳今本以堕解堕其误不待辨从释文【案堕古通用隋周礼守祧之文可证即仪礼中亦皆作隋故注以堕解之若隳乃堕之俗体耳注文当作隋之言犹堕张氏不知上堕字与经并应为隋而改下堕字以从俗疎矣】

间 注曰饭间啗肉安食气按监巾箱杭本间作门从诸本

右 注曰几在南变古文按疏云上文设几席于室中东面右几今云几在南明其同必变文者按少牢大夫礼亦几在南此言右几嫌与大夫同此疏之言也予以为郑氏称作经者变上右几之文而已未必及大夫也若以是为嫌上文何独不嫌也然古必作右从疏

诸 注曰或者远人乎按疏者作诸特牲馈食礼注亦曰或诸远人乎从疏

为 注曰今文或作芐按释文云为芐从释文

记 注曰记异者之节监巾箱杭本记作既按疏与严本同从疏严本

令 注曰令正者自相亚也监本令误作今从诸本曰 注曰卒哭日成事按檀弓日作曰此引檀弓文也从檀弓

旦 注曰尸且将始祔于皇祖按疏且作旦其辞曰是明日之旦也从疏

揃 经曰沐浴栉搔鬋按释文云揃子浅反注鬋同既曰注鬋同则鬋非经文也又注云揃或为鬋此揃必指经也从释文

古 注曰古文常为祥监本古误作吉从诸本

道 注曰古文禫或为导按释文前道之注云为道同此导当作道从释文

特牲馈食礼误字

为 注曰阈作蹙按释文曰为蹙从释文

曰 注曰士祭曰岁事监本曰误作日从诸本

舆 注曰如今大木轝矣按释文云木舆从释文钘 经曰豆笾铏在东房按释文云钘音刑其后铏芼亦写作钘则此篇之铏皆钘也从释文

室 注曰西夹室之前近南耳按疏无室字此篇末注云东堂东夹之前聘礼经曰西夹亦如之公食大夫立于东夹南注曰箱东夹之前觐礼注曰东箱东夹之前士丧礼注曰袭绖于序东东夹前亦不带室字从疏

蒙 注曰不象如初者按疏象字于既夕礼作蒙从既夕礼

曰 注曰谓明日质明时而日肉孰按监本而日作曰从监本

于 注曰齐于坫按释文云齐坫中无于字从释文摡 注曰溉之釡鬵按释文溉作摡古爱反从释文此 注曰比衣染之以黑按诸本比作此从诸本道 注曰宗人则执毕导之按释文导作道下文注所以导食通气及前犹导也同从释文

匕 注曰临匕载监本匕误作上从诸本

未 注曰主人未执事监本未误作求从诸本

枋 注曰加匕东柄按释文柄作枋从释文

钘 经曰及两钘芼监本云及两钘钘芼多一钘字从诸本

彊 注曰飨劝强之也按释文强作彊从释文

圭 注曰主为孝荐之按监本主作圭从监本

于 经曰右取菹防于醢按释文云防醢中无于字从释文

隋 注曰士虞礼古文曰祝命佐食堕祭周礼曰既祭则藏其堕按释文释挼祭云音堕后隋祭挼祭皆放此后少牢馈食礼经曰堕祭尔敦按释文亦作隋许规反下同注又曰挼读为堕按释文音绥字注云隋亦放此有司注曰挼读为藏其堕之堕按释文音绥字注云并注挼及隋皆许恚反后放此然则三篇之堕皆隋字也与周礼守祧之文合至于士虞礼之堕祭与举周礼之文释文于彼自作堕并从释文

芳 注曰祭酒谷味之芳芳者按监本作芬芳从监本大 注曰大羮湇自门入巾箱本大误作六从诸本菹 注曰肺脊初在俎豆按疏作菹豆经上文云尸实举于菹豆注云举谓肺脊今自菹豆加于肵俎也从疏

妥 经曰佐食授挼祭按注云妥亦当为挼又云今文或皆改妥作挼则经文挼盖妥字也从注

少 注曰季小也按释文小作少少牢馈食礼季犹小同从释文

拜 经曰佐食北面拜受角巾箱本拜误作和从诸本豕 注曰豕亦然巾箱本豕误作家从诸本

祝 经曰献洗及佐食巾箱杭本洗作况按监本作祝从监本

复 注曰古文备为复监巾箱杭本无复字从严本面 经曰降实散于篚主人出立于户外西南按下文有云上答拜受爵降实于篚主人出立于户外西面此南字亦当为面从下文

巳 注曰大宗巳侍于宾奠监本已误作己从诸本亦如 经曰酳下亦如之巾箱亦如误作交加从诸本

宾 注曰唯实俎有司彻归之按监本实作宾从监本鼏 经曰幂用绤按注作鼏从注

裹 注曰可烝里之也按释文云裹音果从释文辟 经曰饎爨在西壁注曰西壁按释文云辟步历反又音壁从释文

南 经曰内宾立于其北东面西上按监巾箱杭本西作南从诸本

辟 注曰辟大夫妻监本辟误作臂从诸本

巳 注曰为其巳甚卑而全之监本巳作已从诸本

少牢馈食礼误字

版 注曰书于板按疏作版从疏

鼏 经曰同棜皆有幂按注云今文鼏作幂鼏指经也经字必鼏后乃啓二尊之盖鼏同从注

 注曰古文朼作监本误作上从诸本

侈 经曰主妇被锡衣移袂按释文云侈本又作移昌尔反从释文

作 注曰今文辩为徧按释文云作徧从释文

直于 经曰置于肤北按释文云直于音值下注直室同今改二字从释文

食 注曰先饮啗之按释文云先食作饮饭者皆非【案原本脱先字皆字今据释文补正】疏亦作食特牲馈食注亦曰先食啗之所以道食通气从释文疏

菹 注曰尸授牢干而实举于俎豆按疏俎作菹疏于特牲之肺脊初在俎豆既作菹于此又作菹则此篇之上文注合祭于俎豆之祭也之俎亦必菹字并从疏

授 经曰祝酌受尸按经上文祝受尸爵今酌以授尸作受非也从经

绥 注曰古文堕为肵按经云上佐食以绥祭堕当为绥后注有云绥亦当为挼古文为肵此绥为肵之证也从经

左 经曰主人佐执爵按经前后文执爵皆左此佐当为左从经前后文

尝 经曰主人尝之纳诸内巾箱杭本尝误作当从监严本

啐 注曰不啐而卒爵者监本啐误作卒从诸本

有司彻误字

泛 注曰泛埽按释文云泛芳劒反与礼记同从释文曰 注曰戒日请子为侑按疏日作曰从疏

几 注曰几所以坐安体巾箱本几误作凡从诸本实 注曰枲实也按释文无实字从释文

钘 注曰辟铏也按释文铏作钘从释文

胳 经曰肩臂肫骼臑按释文云胳音格又音各本亦作骼从释文

所 注曰上所折分者巾箱所误作析从诸本

受 经曰尸却手授枋按经文次序次宾缩执俎授尸尸却手授以祭尸既祭哜复覆手授宾宾亦覆手受以降诸本误以受为授从经文次序

末 注曰絶肺未以祭按诸本未作未从诸本

共 经曰主人其祭糗脩窃疑其者共字之误而无据今攷此篇上文曰尸取麷蕡宰夫赞者取白黑以授尸尸受兼祭于豆祭又曰侑又取麷蕡同祭于豆祭又曰尸祭糗脩同祭于豆祭又曰尸祭糗脩兼祭于豆祭下文曰主妇又取麷蕡兼祭于豆祭又曰尸取枣糗祝取栗脯以授尸尸兼祭于豆祭夫兼祭同祭共祭一义也彼得以言兼言同此不得以言共乎今改其为共从上下文兼同之义

脯 经曰宾坐左执爵右取肺防于醢祭之执爵兴取肺坐祭之按注云祭脯肺疏曰祭脯肺者按经云取脯取肺祭之明祭是脯肺今诸本右取脯作肺从注疏

爵 经云举觯于其长按注云古文觯皆为爵延熹中诏校书定作觯此篇洗觯实觯下皆言奠爵实爵受爵卒爵不复言觯觯皆当作爵从古文

傧 注曰自尸卒爵至此亦与宾同者按疏云经既云如傧而注复云与傧同者为在上篇而发也賔当作傧从疏

士 注曰变于士也巾箱本士误作土从诸本

猜你喜欢
  卷二十 文王世子第八·郑玄
  八奸第九·韩非
  卷三三·邱濬
  论语学案卷九·刘宗周
  卷九十八·卫湜
  卷十七·钱时
  采薇·佚名
  卷八·佚名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马鸣
  重校一切经音义序·唐慧琳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三·念常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卷下·智旭
  卷第五·佚名
  代序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九   宋 郭知达 编古诗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金华山属梓州射洪县唐陈子昻射洪人武后时擢右拾遗少读书此山】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尔雅石载土谓崔嵬陆士衘西山何其峻曽曲

  • 天台集拾遗·李庚

    登天台葛【杨白云诵】髙髙山上山山中白云闲瀑布低头防青天举手扳石桥横海外风笛落人间不见红尘客时时鹤徃还灵溪老松歌卢士衡灵溪古观坛西角千尺鳞皴栋梁朴横出一枝戞楼阁直上一枝扫寥廓白石苍苔拥根脚月明风撼寒光

  • 列传逸士第七十八 眭夸 冯亮 李谧 郑修·魏收

    扒兼济独善,显晦之殊,其事不同,由来久矣。昔夷齐获全于周武,华矞和不容于太公,何哉?求其心者,许以激贪之用;督其迹者,以为束教之风。而肥遁不反,代有人矣。夷情得丧,忘怀累有。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自叔世

  • 卷一百二十二 志九十七·赵尔巽

      ◎食货三   △漕运   清初,漕政仍明制,用屯丁长运。长运者,令瓜、淮兑运军船往各州县水次领兑民,加过江脚耗,视远近为差;而淮、徐、临、德四仓仍系民运交仓者,并兑运军船,所谓改兑者也。逮至中叶,会通河塞,而胶莱故道又

  • ●卷十五·陶宗仪

      ◎淳化阁帖淳化阁帖,非精于鉴赏者,莫能辨其真伪。非博于讨论者,不可得其源流。第六卷中,尝记祖石刻之说。今复究研大略于稽古之书,质正是否于好事之人,用赘于此云。宋太宗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书王着临榻,以枣木

  • 东汉会要卷十六·徐天麟

    厯数下天文变异王莽地皇三年十一月有星孛于张东南行五日不见【本志下同】四年六月昼有云气如壊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四年秋太白在太防中烛地如月光光武建武九年七月乙五金星犯轩辕大星十一月乙丑又犯轩辕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宣德十年五月壬申朔命兵部右侍郎徐琦工部左侍郎郑辰刑部右侍吾绅行在通政司左通政周铨并巡抚山西行在兵部右侍郎于谦镇守河南行在户部右侍郎王佐镇守山东行在兵部右侍郎李郁镇守狭西行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镒巡抚浙江

  • 第七十七卷 文苑 四·缪荃孙

    苏 州 府 二 明(上)周南老 周敏 周纲周南老,字正道,本道州人,濂溪先生后,宋季徙吴。祖才,父文英。南老元季用荐授永丰县学教谕,改当涂县,代还。会天下乱,省臣奏为吴县主薄。僧普益杀人,久不得尸,南老移檄责县神,次日,觉群

  • 南唐书卷二十·马令

    宋 马令 撰党与传上第十六呜呼汉以党锢衰唐以朋党防汉唐之乱虽愚者与知焉迨乎利害相攻则为之而不知其非盖亦蔽于好恶之情而已南唐之士亦各有党智者观之君子小人见矣或曰宋齐邱陈觉李徴古冯延己延鲁魏岑查文徽为一党

  • 十国春秋巻五十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九列传韦縠 欧阳炯顾夐 令狐峤向瓒 句中正孙逢吉鹿防扆阎选 赵元拱王中孚文谷杨九龄何光逺韩保升蒲防轨张立雅韦縠少有文藻梦中得软罗缬巾由是才思益进仕髙祖父子累迁监察御史已又陞【阙】部尚书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八·佚名

    琉球法司官上荷兰公使加白良禀 面商机务 论日本要约琉球 类译日本新闻纸论琉球事 大臣染疾 书日本新闻纸各论后 论中朝宜加意保护东瀛各小国 恭录上谕 水手被获 恭录谕旨 署闽抚吴(赞诚)奏恭报内渡日期片(元月二十日京报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荆王刘贾者,【正义】:年表云都吴也。诸刘,不知其何属【集解】:汉书贾,高帝从父兄。【索隐】:按:注引汉书,云贾,高祖从父兄,则班固或别有所见也。初起时。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定塞地,【索隐】:贾将兵定塞地,塞即桃林之塞。

  • 卷一百八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三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八卫灵公第十五考异古本经在陈絶粮粮作粮 君子亦有穷乎足利本无有字 赐也女女作汝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参下有然字足利本同 夫然后行下有也字

  • 哀公·哀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传】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隐公自齐奔越,曰:「吴为无道,执父立子。」越人归之,大子革奔越。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 译文 二十二年夏季,四月,邾隐公从齐国逃亡到越国,说:“吴

  • 卷第六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之七此中欲界异生圣者几随眠随增几结系耶。答异生九十八随眠随增九结系。圣者十随眠随增六结系。此中者谓前来所说诸有情中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一·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住大內萬善殿語錄順治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奉旨開堂結冬,聖駕親臨,特差內院官李世昌、張嘉謨、雷先聲執香迎師至座前,師云:「兜率上升,天王敷座。不見道:名稱如來聞十方,諸吉祥中最無上,昔曾處此摩尼殿,是故此處最吉祥

  • 沉船·泰戈尔

    《沉船》是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泰戈尔的长篇小说,1903年在报上连载,1906年成书出版。此书为作者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描写了青年大学生罗梅西和汉娜丽尼的爱情故事。两人热恋已久,互以身相许,但罗梅西之父命他回乡成婚。

  • 词论·李清照

    宋李清照著。她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与词的关系。苏轼主张“词为诗裔”,偏于以文学观点立论。而李清照和他不同,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强调“尊体”,主张词“别是一家”。她要求词要“协律”、“铺叙”、“典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