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更法第一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 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 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 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愚者闇于成事,知者 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 ,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 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 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 之。”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 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 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 论变。君无疑矣。”

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 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 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 各当时而立法, 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 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 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

于是遂出垦草令。

猜你喜欢
  ●知几鉴第十三(十三案)·徐谦
  卷之五 时则训·高诱
  卷八·程公说
  第十一章 12·辜鸿铭
  杕杜·佚名
  卷六·吕本中
  左传折诸卷二十八·张尚瑗
  卷八·季本
  诗序卷下·佚名
  恶行品法句经第十七(二十有二章)·佚名
  法句經卷下·欧阳竟无
  读伦理学原理感言·太虚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三·佚名
  白救度佛母赞·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陈衍

    一、曾刚甫有《壬子八九月间所读书题词》十五首,实论诗绝句也。《穆天子传》云:“《黄竹》三章悔可追,周家仁厚有流遗。君王寡乐吾真信,不待归途哭盛姬。(‘我徂黄竹’三章眷念民痪,其词甚哀,又继以自数其过,

  • 荆棘·周作人

    我们间壁有一个小孩,他天天只是啼哭。间壁的老头子发了恼,荆条落在他的背上。添种许多有刺的荆棘。折下一捆荆棘的枝条,小孩的衣服掉在地上,他要在果园的周围,他要在果园的周围,他的背上着了荆条,他嘴里还只是啼哭,添种许多有

  • 第四節 對仗·王力

    詩詞中的對偶,叫做對仗。古代的儀仗隊是兩兩相對的,這是“對仗”這個術語的來歷。對偶又是甚麽呢?對偶就是把同類的概念或對立的概念竝列起來,例如“抗美援朝”,“抗美”與“援朝&rdqu

  • 卷二十六·佚名

    七日十七日(壬午),孙士毅奏言:粤省先调兵丁二千名,已于六月中旬陆续抵厦,此时应已全数到台。至续调二千名内:督标及增城惠来营一千名,七月初五、六等日,即可出境;右翼镇标一千名,距潮较远,七月二十日外亦可点送赴闽。所有现在添调

  • 第五节 入川·老舍

    一、空袭在武汉,我们都不大知道怕空袭。遇到夜袭,我们必定“登高一望”。探照灯把黑暗划开,几条银光在天上寻找。找到了,它们交叉在一处,照住那银亮的,几乎是透明的敌机。而后,红的黄的曳光弹打上去,高射炮紧跟着开了火。有声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二景泰七年三月庚午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制谕礼部议 皇后杭氏谥号 赐代府怀仁王长女安肃县主诰命冠服 方山王美垣奏受封之日蒙赐袍服今皆垢弊乞赐大红织金衮龙纻丝纱罗各一疋令臣自制从之 给山陵工

  • ●绎史摭遗卷三·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闽疆督师守赣诸臣列传杨廷麟万元吉郭维经(子应铨、应衡、应煜)刘同升彭期生姚奇胤、杨文荐(陈烈、吴国球、林逢春、周瑚、熊国本等、李时兴、高飞声、胡甲桂、郭宁登附)赣州之守也,阁部督师杨、万、郭三

  • 第三十册 天聪四年六月·佚名

    第三十册 天聪四年六月初七日,汗、两大贝勒入殿升座,召集诸贝勒大臣及全民,揭阿敏贝勒恶逆罪状,由台吉岳托宣未於众。其议曰:“该贝勒阿敏怙恶不悛,由来已久。汗父与阿敏贝勒之父,兄弟二人友睦相处。乃贝勒阿敏挑唆其

  • 陆质传·刘昫

    陆质,吴郡人,本名为淳,避宪宗的名讳而改。陆质善长经学,尤其《春秋》的研究造诣极深,年轻时师事赵匡,赵匡则是从师于啖助,助与匡都是优异的儒学家,陆质继承了他们的学问,因此而知名。陈少游镇守扬州时,喜爱他的才学,征召邀请为从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追封王公侯伯表髙皇帝之始定建业也于它官制皆草创而大捐其爵封以励庇主殉义者故于死事之臣必有赠而胡大海廖永安至首开公国而是时帝尚称呉国公云盖不嫌肩并矣第其它郡公邑侯伯子男皆仍元之故不阶极品迨

  • 卷一百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大夫士庙祭礼记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注太祖别子始爵者大传曰别子为祖谓此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 疏此据诸侯之子始为卿

  • 卷二十九·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九天子之孝课农桑【臣】按经文言五等之孝既毕即发天经地义民行之防所谓天经者邢昺疏以为日月星辰以时转运于天所谓地义者邢昺疏以为地有常利山川原隰动植物产人事因之以为晨羞夕膳也经

  • 卷之四十六·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四十六智朋友之智《论语》: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录曰:圣人之门,大抵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盖方人未足为病,而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

  • 卷五·佚名

    △相品第五尔时三千大千世界百亿诸魔生如是念。今佛世尊入王舍城门。我等应以最上庄严。严饰此城门之内及彼地方。如彼城外天龙夜叉之所庄严。尔时世尊以他心智知百亿魔心之所念。欲以神通最上色相庄严佛处。是时世尊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狱品第二十三更生一过现未来世  众生还往生退起及轮转  佛世尊证见诸业不唐捐  有果报不失随时处成熟  圣智者自觉瞿昙知此说  八种大地狱世尊悉证见 

  • 摄大乘论本卷下·无著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彼修差别分第六  如是已说彼入因果。彼修差别云何可见。由菩萨十地。何等为十。一极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

  • 卷第十九·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九 慧聪 姓王。出家已后。游行斋讲。手不释卷。寻经旨趣。心自欣跃。苦形节食。行知足行。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不礼诸佛世尊。即于别院闭门。

  • 天乐集·徐颂尧

    这部《天乐集(道教西派海印子内丹修炼典籍上下)》巨制是被誉为【西派翘楚】的徐海印关于道学和佛学著作的合编,所点校之《天乐集》是根据20世纪40年代的32卷铅印本为工作底本整理,《天乐集(道教西派海印子内丹修炼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