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疑论后记
太原府寿阳方山李长者造论所。昭化院记。元祐戊申七月。商英游五台山。中夜于秘魔岩金色光中。见文殊师利菩萨。慨悟时节。誓穷学佛。退而阅华严经义疏。汗漫罔知统类。九月出按寿阳。闻县东三十五里。有方山昭化院。乃长者造论之所。斋戒往谒焉。至则于破屋之下散帙之间。得华严修行决疑论四卷。疾读数纸。疑情顿释。因诘主僧曰。圣贤游止之地。奚其破落如此耶。僧曰。长者坐亡于此山久矣。神之所游。缘之所赴。年谷常熟。而物不疵疠。此方之人。乃相与腥膻乎方山之鬼。莫吾长者之敬。院以此贫。吾惟古之使者。毁淫祀或多至数千所。即移县废鬼祠。置长者像。为民祈福。十月七日治地基。八日白圆光现于山南。于是父老叩头悲泪曰。不知长者之福吾土也。请并院新之。施心云起。不唱而和。主僧伻圆来告。太师曾公子宣闻其事。谓商英曰。子盍发明长者之意而记之。使学华严者益生大信。而知所宗。则长者放光。以累子也不虚矣。商英曰。蒙塞何足以知长者。虽然尝试以管窥之。夫华严之为教也。其佛与一乘菩萨之事乎。始终一念也。今昔一时也。因果一佛也。凡圣一性也。十方一刹也。三界一体也。正像末一法也。初中后一际也。当处现前。不涉情解。以十信为入佛之始。以十地为成佛之终。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谓之五位。六位具十者。以十波罗蜜为之主也。凡五位之因果各五十。加本位之五因五果。为一百有十。所以成华严世界之佛刹善财童子之法门。华严世界一百一十而加一何也。一者佛之位。万法之因也。五位者所标之法也。善财者问法。而行之之人也。五十三胜友者。五十则五位也。三则文殊普贤弥勒也。此经也以毗卢遮那为根本智体。文殊为妙慧。普贤为万行。方其起信。而入五位也。则慧为体。行为用。及其行圆。而入法界也。则行为体。慧为用。体用互参。理事相彻。则无依无修。而佛果成矣。故归之于后佛弥勒。十信以色为国者。未离乎色尘也。十住以华为国者。理事开敷也。十行以慧为国者。定慧圆明也。十回向以妙为国者。妙用自在也。种种名号者。智体之异名也。观其名则知所修之行矣。种种庄严者。性行之依果也。观其果则知所行之因矣。大悲广济谓之海。除热清凉谓之月。普雨法雨谓之云。包含万象谓之藏。严其上首。谓之宝髻。因果同时。处世不染。谓之莲华。摧邪见正而不动。谓之幢。悲智中道谓之斋。性愿普薰谓之香。无为而成者天也。无方而应者神也。无外而大者王也。飞潜而雨者龙也。处生死海。而不没者修罗也。搏根熟众生。而至佛岸者。迦楼罗也。凡乎圣乎。疑而不可知者紧那罗也。胸行匍匐谦恭利物者。摩睺罗伽也。守护伺察者夜叉也。同乎恶趣。而灭其贫苦者。鸠槃荼也。法音娱乐者乾闼婆也。金为坚为刚。为黄为白。轮为圆为满。颇梨为莹彻。琉璃为明。净无垢谓之摩尼。漉沈拯溺谓之网。高显挺特谓之茎干。开敷覆荫谓之华叶。含育利生谓之宫殿。观照之根。谓之楼阁。无畏谓之师子。超尘谓之台榭。出俗谓之比丘。入廛谓之居士长者。同乎外道。谓之仙人婆罗门。慈而无染谓之女。以悲生智谓之母。此华严事相。表法之大旨也。至于一字含万法。而普遍一切。其汪洋浩博。非长者孰能判其教。抉其微乎。长者名通玄。或曰唐宗子。又曰沧州人。莫得而详。殆文殊普贤之幻有也。以开元七年。隐于方山土龛。造论。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卒。垒石葬于山北。至清泰中。村民拨石。得连珠金骨扣之如簧。以天福三年再造石塔。葬于山之东七里。今在孟县境上。说者以伏虎负经。神龙化泉。昼则天女给侍。夜则齿光代烛。示寂之日。飞走悲鸣。白气贯天。此皆圣贤之余事。感应之常理。传所谓修母致子近之矣。今皆略而不书焉。
年月日商英记。
猜你喜欢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八思巴 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太虚 兜率龟镜集卷中·弘赞 乐邦文类卷第四·宗晓 卷第四十·佚名 重编曹洞五位卷中·慧霞 四谛论 第一卷·佚名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五·弘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澄观 菩提流支译·佚名 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劝发诸王要偈·龙树 佛说譬喻经·佚名 卷五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