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

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无以应之。诗曰:“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赵王使人于楚,鼓瑟而遣之,曰:“慎无失吾言。”使者受命,伏而不起,曰:“大王鼓瑟,未尝若今日之悲也。”王曰:“调。”使者曰:“调则可记其柱。”王曰:“不可。天有燥湿,弦有缓急,柱有推移,不可记也。”使者曰:“请借此以喻。楚之去赵也,千有余里,亦有吉凶之变,凶则吊之,吉则贺之,犹柱之有推移,不可记也。故王之使人,必慎其所之,而不任以辞。”诗曰:“征夫捷捷,每怀靡及。”盖伤自上而御下也。

齐有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当曹相国为齐相也。客谓匮生曰:“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也,隐于深山,终不诎身下志以求仕者也。吾闻先生得谒曹相国,愿先生为之先。臣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故里母非谈说之士,束蕴请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所感,事有可适,何不为之先?”匮生曰:“愚恐不及,然请尽力为东郭先生、梁石君束蕴请火。”于是乃见曹相国,曰:“臣之里、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终身不嫁者,则自为娶,将何娶焉?”相国曰:“吾亦娶其终身不嫁者耳。”匮生曰:“齐有隐士东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贤士也,隐于深山,终不诎身下志以求仕。相国娶妇,欲娶其不嫁者,取臣独不取其不仕之臣耶?”于是曹相国因匮生束帛安车迎东郭先生、梁石君,厚客之。诗曰:“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前,洞洞焉若将失之,可谓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业,履天子之位,听天子之政,征夷狄之乱,诛管蔡之罪,抱成王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下,振恐海内,可谓能武矣。成王壮,周公致政,北面而事之,请然后行,无伐矜之色,可谓臣矣。故一人之身,能三变者、所以应时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传曰:“鸟之美羽勾啄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诗曰:“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贼。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意者、当遣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居,吾语汝:子以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刳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而悬吴东门;子以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叶公子高终身不仕,鲍焦抱木而泣,子推登山而燔。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傅说负土而版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管夷吾束缚自槛车,以为仲父,则遇齐桓公也;百里奚自卖五羊之皮,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虞丘于天下以为令尹,让于孙叔敖,则遇楚庄王也;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夫骥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夫兰茞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贤圣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脩身端行而须其时者也,子无惑焉。”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存亲也。故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诗曰:“有母之尸雍。”

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

子欲见寡人何事? ”周舍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 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如丧子。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简子涕泣,诸大夫皆出走,曰:“臣有罪而不自知。”简子曰:“大夫皆无罪。昔者、吾有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昔者、商纣默默而亡,武王谔谔而昌。’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无日矣,是以寡人泣也。”

传曰:齐景公问晏子:“为人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景公曰:“何谓社鼠?”晏子曰:“社鼠出窃于外,入讬于社,灌之恐坏墻,熏之恐烧木,此鼠之患。今君之左右,出则卖君以要利,入则讬君不罪乎乱法,又并覆而育之,此社鼠之患也。”景公曰:“

呜呼!岂其然?”“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啮之,是以酒酸不售也。’士欲白万乘之主,用事者迎而啮之,亦国之恶狗也。左右者为社鼠,用事者为恶狗,此国之大患也。”诗曰:“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言朝廷皆小人也。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夫爵禄赏赐举,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曰:“善。寡人当其美,子受其恶,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国人知杀戮之刑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之,百姓畏之,居不期年,子罕遂去宋君,而专其政。故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诗曰:“胡为我作,不即我谋。”

卫懿公之时、有臣曰弘演者、受命而使,未反,而狄人攻卫,于是懿公欲兴师迎之,其民皆曰:“君之所贵而有禄位者、鹤也,所爱者、宫人也,亦使鹤与宫人战,余安能战?” 遂溃而皆去。狄人至,攻懿公于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辞毕,呼天而号,哀止,曰:“若臣者、独死可耳。”于是,遂自刳出腹实,内懿公之肝,乃死。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如弘演、可谓忠士矣,杀身以捷其君,非徒捷其君,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大功矣。诗曰:“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榖,我独不敢休。”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1诗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昔者、越王勾践与吴战,大败之,兼有南夷,当是之时,君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诸大夫曰:‘闻过而不以告我者、为上戮。’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也。昔者、晋文王与楚战,大胜之,烧其草,火三日不息,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而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安者、惟圣人;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吾是以忧也。’此得志而恐骄也。昔者、齐桓公得管仲隰朋,南面而立,桓公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不敢独擅,进之先祖。’此闻至道而恐不能行者也。由桓公晋文越王勾践观之,三惧者、明君之务也。”诗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言大王居人上也。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 ”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诗曰:“有漼者渊,雚苇□□。”言大者无不容也。

传曰:“伯奇孝而弃于亲,隐公慈而杀于弟,叔武贤而杀于兄,比干忠而诛于君。” 诗曰:“予慎无辜。”

纣杀比干,箕子被发佯狂;陈灵公杀泄冶,邓元去陈以族从;自此以后,殷并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邹衍乐毅,是以魏赵兴兵而攻齐,栖于莒。燕之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所以信燕至于此者,由得士也。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知恶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蹈其所以安存,则未有以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贤者之后,尚如是厚也,而况当世之存者乎!诗曰:“昊天太怃,予慎无辜。”

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乃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子之事王未耳,何怨于我?”宋玉曰:“不然。昔者、齐有狡兔,尽一日走五百里,使之瞻见指注,虽良狗犹不及狡兔之尘,若摄缨而纵绁之,〔则狡兔不能离也。今子之属臣也,摄缨而纵绁与〕瞻见指注与1诗曰:“将安将乐,弃予作遗。 ”

宋燕相齐,见逐,罢归之舍,召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曰:“诸大夫有能与我赴诸侯者乎?”陈饶等皆伏而不对。宋燕曰:“悲乎哉!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饶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君弗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责诸人也。”宋燕曰:“夫失诸己而责诸人者何?”陈饶曰:“三斗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一过也。果园梨栗,后宫妇人以相提掷,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绫纨绮縠,靡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三过也。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犹譬铅刀畜之,而干将用之,不亦难乎1宋燕面有惭色,逡巡避席曰:“是燕之过也。”诗曰:“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传曰:善为政者、循情性之宜,顺阴阳之序,通本末之理,合天人之际,如是、则天地奉养,而生物丰美矣。不知为政者、使情厌性,使阴乘阳,使末逆本,使人诡天气,鞠而不信,郁而不宜,如是,则灾害生,怪异起,群生皆伤,而年谷不熟,是以其动伤德,其静无救,故缓者事之,急者弗知,日反理而欲以为治。诗曰:“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诗曰:“

无将大车,惟尘冥冥。”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昔卫献公出走,反国,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太史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负羁絷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国而有私,无乃不可乎1于是不班也。柳庄正矣!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从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诗曰:“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掘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下者、其惟土乎1 子贡曰:“赐虽不敏,请事斯语。”诗曰:“式礼莫愆。”

传曰:南假子过程本,本为之烹鲡鱼。南假子曰:“闻君子不食鲡鱼。”本子曰:“ 此乃君子食也,我何与焉?”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且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岂自比君子哉!志慕之而已矣。”

子贡问大臣,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曰:“产、荐也。”子贡曰:“然则荐贤贤于贤。”曰:“知贤、知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1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子路曰:“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孔子曰:“

勇士哉1子贡曰:“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孔子曰:“辩士哉1颜回不愿,孔子曰:“回何不愿?”颜渊曰:“二子已愿,故不敢愿。”孔子曰:“不同意,各有事焉,回其愿,丘将启汝。”颜渊曰:“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侯莫不从义向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则由何进而救,赐何难之解。”孔子曰:“圣士哉!大人出,小子匿,圣者起,贤者伏。回与执政,则由赐焉施其能哉1诗曰:“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贡侧门而听,曲终,曾子曰:“嗟乎!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夫子望见子贡有谏过之色,应难之状,释瑟而待之,子贡以曾子之言告。子曰:“嗟乎!夫参、天下贤人也,其习知音矣!乡者,丘鼓瑟,有鼠出游,狸见于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厌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淫其音,参以丘为贪狼邪僻,不亦宜乎1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为人父者、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抚循饮食,以全其身;及其有识也,必严居正言,以先导之;及其束发也,授明师以成其技;十九见志,请宾冠之,足以死其意;血脉澄静,娉内以定之,信承亲授,无有所疑;冠子不言,发子不笞,听其微谏,无令忧之,此为人父之道也。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猜你喜欢
  胡子衡齐卷八·胡直
  浮邱子卷六·汤鹏
  卷六六·邱濬
  大学证文卷一·毛奇龄
  此木轩四书説卷五·焦袁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孔子
  经济文衡前集卷九·佚名
  士翼原序·崔铣
  春秋世族谱原序·陈厚耀
  左传折诸卷十·张尚瑗
  卷十六·熊节
  卷五下·王应电
  闲适 译文·洪应明
  观察品第二十七·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侍郎伯颜(子中集)·顾嗣立

    伯颜,字子中,西域人。其祖父宦江西,因家进贤。五举至正乡荐,辟东湖书院山长,改建昌路教授。壬辰兵起,行省以便宜授赣州路知事,升经历。参政全普庵撒里守赣,辟为都事。戊戌,伪汉陈友谅遣将来攻,伯颜出募兵应援。会城陷,间道奔闽,右

  • 列传第二十一 陆倕 到洽 明山宾 殷钧 陆襄·姚思廉

    陆倕,字佐公,吴郡吴人也。晋太尉玩六世孙。祖子真,宋东阳太守。父慧晓,齐太常卿。倕少勤学,善属文。于宅内起两间茅屋,杜绝往来,昼夜读书,如此者数载。所读一遍,必诵于口。尝借人《汉书》,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七十一·叛臣·脱脱

        ◎叛臣   ○张觉(子仅言) 耶律余睹 窝斡   古书“畔”与“叛”通,畔之为言界也。《左氏》曰,政犹“农之有畔”,是也。君臣上下之定分,犹此疆彼界之截然,违此向彼,即为叛矣。善恶判于跬步,祸患极于怀襄,吁,

  •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蔡东藩

      却说黄琼殁后,会葬至六七千人,就中有一儒生,行至冢前,手携一筐,从筐中取出絮包,内裹干鸡,陈置墓石,再至冢旁汲水,即将干鸡外面的絮裹,漉入水内,絮本经酒渍过,入水犹有酒气,当下取絮酬墓,点点滴滴,作为奠礼;复向筐内探出饭包,借用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八 贰臣传三·纪昀

    贰臣传 【三】 宋○宋范质王溥魏仁浦吴延祚 李洪信 李洪义李涛张永德 侯益陶谷范质 王溥 魏仁浦 吴延祚 李洪信 李洪义 李涛 张永德 侯益 陶谷 △范质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

  • 一四九三 军机大臣阿桂奏《石渠宝笈》缮竣并令原派各员分缮《秘殿珠林》折·佚名

    一四九三 军机大臣阿桂奏《石渠宝笈》缮竣并令原派各员分缮《秘殿珠林》折【真按:石渠宝笈之成书时间】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臣阿桂谨奏:窃照《石渠宝笈》一书,钦奉谕旨派令臣饬催缮写,臣酌定每月课程,奏蒙圣鉴。嗣

  •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佚名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臣英廉谨奏,为请旨事。窃臣奉旨同臣刘墉办理《日下旧闻考》,所有星土、中城等卷业经纂出,遵照奏定期限,节次进呈在案。今刘墉奉

  • 王衍庆·佚名

    王衍庆先生小传王先生名衍庆浙江鄞县人父佐禹公设慎成恒昌成恒昌公等皮号于海上兼任汇福洋行华经理之职固海上商业一巨子也先生幼失恃年十四肄业上海青年会十六考入圣约翰中学十九升大学皆以体育著于时冠岁后废箸鬻财

  • 三年·佚名

    (庚午)三年大明隆慶四年夏四月4月23日○庚申,館學儒生等伏闕上疏,乞崇奬眞儒金宏弼、鄭汝昌、趙光祖、李彦迪從祀文廟,以爲明士趨、養元氣之地。且云:國家自己卯斲喪之後,又經乙巳之禍,國是未定,士氣摧折,爲學尙懷於疑懼,檢身猶

  • 卷一百四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三>輈輈車轅也詩曰梁輈則梁衡也輈持衡者也輈從軌前微曲而上至衡則下而句之輈縱而衡横縱者若輈横者若梁此所以謂

  • 卷二·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

  • 摄大乘论释序·世亲

        大唐桑门道基撰摄大乘论者。盖是希声大教。至理幽微。超众妙之门。闭邪论之轨。大士所作。其在兹乎。若夫实相宗极。言亡而虑断。真如体妙。道玄而理邈。壮哉法界。廓尔无为。信矣大方。超然域外。是以王城三

  •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五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比丘,作是念:“我今宁可常乞食、着粪扫衣。”彼即如所念便行。尔时舍卫城中诸居士,为命过父母及兄弟姊妹及夫,于四衢道头、

  • 卷第五(译经魏吴)·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五(译经魏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魏吴录者。洛阳建业二京都也。曹丕字子桓。沛郡谯人汉丞相操之世子也。初生之日而有青云状如车盖。当于其上竟日翠然。望气者称。至贵之征非人臣象。年八岁善属文。嗣相

  •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一·智圆

    孤山沙门释 智圆 集金刚錍者荆溪大师宗圆顿教所着论也发挥佛旨拟议圆宗融万法於一心息异论於千古抑又开后昆之智眼喻金錍以立名叙前代之权疑寄野客而兴问其道甚大嘉言孔彰俾佛性昭昭无为昏情所隐者其此论矣圆耽味沉

  • 山海漫谈·任环

    明代诗文别集。任环(字应乾,号复庵)著。任环的诗文著述早已散佚,其子孙努力搜求辑录,所得不及十之一,集名仍题《山海漫谈》,从其初名。《四库全书》收录此集,以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其乡人庾玙刻本为底本。凡3卷,文2

  • 求幸福斋随笔·何海鸣

    《求幸福斋随笔》作者是民国前期亦官亦民允文允武的“奇人”,《求幸福斋随笔》是他在亡命期间所作笔记杂俎的结集。内容涉猎极广,尤以丑诋当道,针砭时弊占相当篇幅,如战局分析、戏曲评论、名人秘闻、“娼政”讨论,以至所谓

  • 尚书正义·孔颖达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