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六)朱子论敬

以上略述朱子论心性,论心之仁与诚,论天理与人欲,人心与道心,凡此诸章,皆是指陈心体。人因赋有此心体,故能到达心与理合人与天合之境界。在各章中,已屡次涉及工夫即修养方法之一面。工夫必与本体相关。有此本体,始得有此工夫。亦因有此工夫,始得完成此本体。此亦是一而二、二而一者。大体言之,理学诸儒,于本体上争论尚较少,在工夫上,在修养方法上,则分歧较多。此下当继续略述朱子在工夫上,即修养方法上之各论点。所谓工夫与修养,则必一一归本于此心,此层可不烦再论。首当略述朱子之论敬。

朱子说:

圣人言语,当初未曾关聚,到程子始关聚出一个敬来教人。因叹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

又曰:

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底尾,不可顷刻间断。

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网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 更无内外精粗之间。

伊洛拈出此字,真是圣学真的要妙工夫。

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

可见朱子言敬,乃是直承二程传统。今再分述朱子论敬诸涵义如次。

一曰敬只如畏字相似。朱子说:

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只是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

又曰:

莫看得戒谨恐惧太重。道着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来,便在这里。

二曰敬是收敛,心中不容一物。此是程门弟子尹焞和靖之说。朱子说之曰:

只是收拾自家精神专一在此。

有所畏谨,不敢放纵。

常要此心在这里。

此说收敛义。又曰:

心主这一事,不为他事扰乱,便是不容一物。

此说不容一物义。心有有事时,有无事时。无事,则此心便应专一在此无事上。若遇这事,心想那事。遇无事,心想有事。遇有事,又想无事。皆是不专一,心成两路。朱子又说:

凡是安排要恁地,便不得。如人立心要恁地严毅把捉,少间只管见这意思,到不消恁地处也恁地,便拘逼了。

又说:

人心如一个镜,先未有一个影像。有事物来,方始照见妍丑。先有个影像在,如何照得。

三曰主一之谓敬。此伊川之说。朱子说之曰:

心广大如天地,虚明如日月。要闲,心却不闲,随物走了。不要闲,心却闲。有所主。

此谓有所主则无是弊。伊川说:人心有主则实,无主则虚。又一说却曰:有主则虚,无则实。朱子说之曰:

有主则实,指理言。无主则实,主私欲言。以理为主,则此心虚明,一毫私意着不得。

又曰:

常使截断严整之时多,胶胶扰扰之时少,方好。

四曰敬须随事检点。敬义夹辅,亦伊川说。朱纲子说之云:

行笃敬,执事敬,敬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

敬须该贯动静。方其无事而存主不懈,是敬。及其应物而酬酢不乱,亦敬。

又曰:

有死敬,有活敬。若只守着主一之敬,则不活。须敬义夹持,循环无端,则内外透彻。

又曰:

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

五曰敬是常惺惺法。此是程门谢良佐上蔡之说。朱子说之云:

静中有个觉处,只是常惺惺在这里。

惺惺乃心不昏昧之谓。

或问谢氏常惺惺之说,佛氏亦有此语。曰:其唤醒此心则同,而其为道则异。吾儒唤醒此心,欲他照顾许多道理。佛氏则空唤醒在此。

六曰敬是整齐严肃。此亦是伊川说。朱子说之云:

今人论道,只论理,不论事。只说心,不说身。其说至高,而荡然无守,流于空虚异端之说。固其内是本,外是末,但偏说存于中,不说制于外,则无下手脚处。

上举六说,其实只说一敬字,六说可相会通。强加分别,则转成拘碍。

明道又说,敬则自然和乐。朱子说之曰:

礼主于敬,乐主于和,此是异用。皆本之于一心,是同体。然敬与和亦只是一事。敬则和,和则自然敬。

又曰:

和是碎底敬,敬是合聚底和。

谓敬与和是一理亦说得,然言心却亲切,敬与和皆是心做。自心而言,则心为体,敬和为用。以敬对和而言,则敬为体,和为用。

所谓乐者,亦不过谓胸中无事,而自和乐耳。非是着意放开一路而欲其和乐也。欲胸中无事,非敬不能。

伊川又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朱子说之曰:

主敬二字,须是内外交相养。人心活物,吾学非比释氏,须是穷理。

又曰:

主敬穷理虽二端,其实一本。

持敬是穷理之本。穷得理明,又是养心之助。

又曰:

圣人指示为学之方,周遍详密,不靠一边,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若只恃一个敬字,更不做集义工夫,其德亦孤立而易穷矣。

又曰:

苟不从事于学问思辨之间,但欲以敬为主,而待理之自明,则亦没世穷年而无所获矣。

朱子言敬,承自二程,但尤有契于伊川敬义夹持,涵养致知,居敬穷理两途并进之说。伊川亦言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但与说只敬便知自致理自穷不同。朱子自认就二程思想言,自己尤接近伊川,大要即指此等处。同时陆九渊象山,深不喜伊川,而于明道无间辞。其反对朱子,亦正在此等处。

大抵汉以下诸儒,因于统一盛运之激动,都更注重在修齐治平之实际事务上,较少注意到本源心性上。魏晋以下,庄老道家代兴,释教继之传入,他们在两方面成绩上,似乎超过了汉儒。一是有关宇宙论方面,汉唐儒阐发似乎较弱,故朱子采取濂溪横渠康节三人之说以补其缺。其二是关于心性本源方面,尤其自唐代禅宗盛行,关于人生领导,几全入其手。儒家造诣,似乎更见落后。北宋理学在此方面更深注意。二程提出敬字,举为心地工夫之总头脑,总归聚处,而朱子承袭之。但程门言敬,颇不免染及禅学,如谢上蔡以觉训仁,以常惺惺说敬,皆有此弊,朱子亦已随时加以纠正。尤其言心性本源,亦不能舍却外面事物,故朱子力申敬不是块然兀坐,不是全不省事,须求本末内外之交尽,则致知穷理工夫,自所当重。不能单靠一边,只恃一敬字。此是朱子言敬最要宗旨所在。

猜你喜欢
  二端第十五·苏舆
  学大原下·张载
  孟子精义卷二·朱熹
  序·胡寅
  卷十四·陈经
  卷十一 古文孝经·钱时
  卷三·惠士奇
  第26章·老子
  卷十二·王志长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二·欧阳竟无
  延恩安禅师·惠洪
  付嘱品第十·释法海
  斋 余 法 语·太虚
  正法华经卷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魏庆之

      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诗;方不灵,何益于医!然惟善医者能审其方之灵,善诗者能识其评之精,夫岂易言也哉!诗话之编多矣,《总龟》最为踈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砂简金,闷

  • 张氏·隋树森

    张氏,元伎,其名号、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南吕】青衲袄南 偷期 蹙金连双凤头,缠轻纱一虎口。我见他笑捻鲛绡过鸳甃,敢眉下转将他心事留?占莺花第一俦,正芳年恰二九,恰二九。生的来体态轻盈,皓齿朱唇

  • 第二折·关汉卿

    (正末扮司马徽领道童上,未云)贫道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道号水鉴先生。想汉家天下,鼎足三分。贫道自刘皇叔相别之后,又是数载。贫道在此江下结一草庵,修行办道,是好悠哉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本是个钓鳌人,到做了扶犁叟;笑英

  • 深雪偶谈·方岳

    西山公云:“近世评诗者曰渊明之辞甚高,而其旨出于老庄;康节之辞若卑,其旨则原于六经。以予观之,渊明之学正自经术中来,故形于诗,自不可掩。荣木之奄,忧逝川之叹也;贫士之泳,箪瓢之乐也。《饮酒》末章有曰:‘羲农去我久

  • 卷十九·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十九宋 张九成 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昔子贡问士于孔子其对凡有三等而其最下者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谓之小人则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之为大人可知矣此孟子推

  •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三·佚名

    修纂官乾隆序乾隆朝进实录表校对官 ○修纂官 监修总裁总裁副总裁纂修满汉文纂修蒙古文收掌翻译誊录满洲字誊录蒙古字誊录汉字△监修总裁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觉罗勒德洪△总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

  • 晋平剌王刘休祐传·李延寿

    晋平剌王刘休祐,是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孝建二年(455),十一岁,封为山陽王。明帝即位,因为山陽荒僻,改封为晋平王,职位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刘休祐平时没有什么才能,强梁自用。大明时期(457~464),不能自己随

  • 虞集传·宋濂

    虞集,字伯生,宋朝丞相允文五代孙。其父汲,黄冈县尉。宋亡,寄居于临川崇仁,与吴澄为友,吴说他的文章明白朴实。虞集家境贫寒。晚年稍有发迹,后以翰林院编修官之职位隐退。娶国子祭酒文仲之女杨氏为妻。虞集三岁就知读书,至元十

  • 卷十四·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四五月二十六日癸卯命广储司员外郎皁保恭赍御书圣庙碑文设御仗黄盖鼓吹率鸿胪寺序班朱圭赴阙里防刻六月初六日壬子衍圣公孔毓圻率纂修诸臣五经博士孔毓埏及属员师生人等兖州府知府祖允图率该

  • 周书·无逸·佚名

    周公作《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

  • 后刑第三十四·桓宽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Θ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家之有姐子,器皿不居,况姐民乎!民者敖于爱而听刑。故刑所

  • 学问第十五·鹖冠子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学问服师也,亦有终始乎,抑其拾诵记辞阖棺而止乎?”鹖冠子曰:“始于初问,终于九道。若不闻九道之解,拾诵记辞,阖棺而止,以何定乎?”庞子曰:“何谓九道?”鹖冠子曰:“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征

  • 春秋释例卷十四·杜预

    经传长厯第四十五之五襄公元年正月庚戌大 二月庚辰小 三月己酉大四月己卯大 五月己酉小 六月戊寅大七月戊申小 八月丁丑大 九月丁未小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 十二月乙亥大正月己亥正月无己亥误也【案传云元

  • 卷七·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七     元 程端学 撰庄公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上酌切】不书伐而书败某师书法与隐十年公败宋师于菅同后不复解杜氏曰长勺鲁地左氏曰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澄观

    世主妙严品第一(从第二经尽第五经)自下大文第七称扬赞德分。亦是发起序。文中有三。第一总结威仪住。第二此诸众下。总显德行因缘。第三所谓下。别明得法赞佛。前中有三。初结众集。次明相异。后显意同。今初。数广德

  • 大光明王始发道心缘品第五十三·佚名

    【古文】有智慧巧便人。以小缘故。能发大心趣向佛道。懈怠懒惰人。虽有大缘。犹不发意趣向佛道。是故行者应强心立志。勇猛善缘。【白话】具有智慧、聪明善巧的人,可以依靠很小的因缘便能发起大心趣向

  • 绝余编卷一·智旭

    蕅益道人智旭着门人圆果录愿文九华地藏塔前香文(丙子三月初九日)稽首慈悲大愿王。本源心地如来藏。善安慰说真救世。现声闻相护法者。愿乘本誓度众生。鉴我微忱垂加护。我今然臂表精诚。胡跪翘勤哀仰白。弟子智旭夙造

  • 黄帝阴符经心法·佚名

    金末胥元一注。三卷。经文采用四百一十四字本, 分三章。卷上发明天理章, 卷中开示养生章,卷下胜欲复命章。主旨在明天理,绝私欲,外则人事和悦,内则心神安静,乃养生入道之门。胥注以儒家理学之旨解《阴符》,承朱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