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二十三

宋 高闶 撰

宣公三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於辰陵

楚子去冬伐郑因加兵於陈陈郑皆听服故为此盟书楚子於陈郑之上者所以悯中国之衰也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自四年公及齐侯平莒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至是齐侯召鲁同讨之故贬而人之人齐所以人归父也

秋晋侯会狄於欑函

书晋侯会者春秋内中国而外夷狄此与隐二年公会戎於潜同文所以同晋於内而离狄於外也陈郑诸夏之国而从楚衆狄夷狄之国而从晋狄在欑函而晋侯亲往会之故圣人以狄主会为文所以罪中国不能自正也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楚子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於少西氏故入陈然後杀徵舒夫元恶大憝衆所欲诛称人以杀盖衆辞尔非与楚也彼弑君之贼固人人可得而杀之岂有蛮夷华夏之间哉然徵舒弑君今已踰年国人不能讨天子方伯不能诛而反使楚入中国而杀之彼楚尚知弑君之当杀则中国如之何不能杀之耶圣人书此者非与楚人之能讨也伤中国之不自正也

丁亥楚子入陈

入者内弗受而强入之是时陈侯在晋故楚子不动干戈自入於陈然则人君可轻出乎虽然楚子入陈然後杀徵舒而春秋之志入陈乃在杀徵舒之後何也人之为善恶有名是而实非始邪而终正自衆人观之或取其名而略其实或执其始而遗其终所以是非失当而邪正舛也圣人则不然楚之伐陈初欲县陈也闻谏而止遂以讨罪为名故春秋书杀徵舒於前而掩县陈之恶书入陈於後不使全讨罪之美此断大小之狱必以情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之义也书楚子者着楚之本爵楚入中国故日以恶之

纳公孙宁仪行父於陈

二子皆通於夏姬致徵舒弑君然则二子之罪与徵舒何异圣人特书此者与其纳也何以与其纳为其能诉於楚杀徵舒而定陈也不系之陈者与其纳而不与其得纳也此乃其君之所由以弑者非复可以居陈之位也盖楚子杀徵舒若能诛贼而出於正者由纳二臣以观之楚子杀徵舒正为二臣杀之非为讨贼杀也楚子之情於此不能逃矣夫致陈之乱者此二子也已絶於陈矣故不系之陈而书纳纳淫乱之人於中国见中国不自正而楚得以肆行也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

灵公见弑於今三年因楚入讨贼陈人始得伸臣子之义故此书葬者贼已讨也又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楚子围郑

去冬入陈今春围郑以二国背辰陵之盟而从晋故也易曰君子以作事谋始陈郑之始即楚是乃召楚以乱中国也然楚入陈而讨之书曰入入郑而赦之书曰围何也楚之入陈也欲县之人言其不可乃封陈侯其入郑也欲赦之人言其不可卒与郑平故封陈侯者非本谋也不善而能改也故书曰入与郑平者楚本谋也不为利言所诱故以围言之此君子所以谓楚庄王不絶乎夷狄也此所以屡称楚子以录之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於邲晋师败绩邲郑地郑既与楚平而晋後至诸大夫皆欲退而先縠佐荀林父独不可故以林父及楚子以明林父主战也夫晋欲救陈郑岂可以一大夫将不协心之属以与强暴新胜之楚交战乎徒取败?血肉坐灵非救难解纷之道也故不书救然中国之大夫及诸楚君而不嫌於抗者所以崇中国也故书林父以敌楚子晋既败绩陈郑於是乎服楚子矣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萧子姓宋之附庸也楚既得陈郑又败晋师遂深入中国凭陵诸夏灭人之国故谨而日之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於清丘

晋为楚所败故诸侯惧而同为此盟既又不旋踵而皆背之圣人恶其反覆故皆贬而人之

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宋以楚子灭萧且为清丘之盟故请於晋以伐陈以讨其道楚师之罪此非所以报楚也故直以师称书卫救陈者所以罪宋也然卫方盟於清丘而反救陈凡救虽义事而有背盟之恶故贬称人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

莒恃晋而不事齐故齐兴师伐莒而晋不救之前称齐人而此云齐师者略其以师而伐人也

夏楚子伐宋

以其伐陈也晋卫曹复背清丘之盟而不救者楚人有辞於伐也故楚书本爵

秋螽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邲之役三帅皆欲还先縠固请战遂及於败至是以为讨然释赵旃魏錡不讨而独诛先縠为政不平杀者不受治矣况又族灭之恶之甚也故称国以杀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逹

晋既讨邲之败而杀先縠矣以卫背清丘之盟而救陈也讨焉孔达自知不可免乃缢而死卫人因以说於晋故称国以杀罪累上也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

曹文公立二十三年其子庐立是为宣公

晋侯伐郑

晋救郑而败於邲郑遂即楚夫郑背华即夷讨之正也故称晋爵然自文公没襄公仅能修先君之业灵公幼而赵盾为政其殆庶几矣成景之世文公之泽寖微干戈日寻积而至於蜀之盟而中国尽夷狄矣岂特失政而已乎至此而後知齐桓晋文之有功於中国也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然则管仲之功终春秋之世犹或赖之

秋九月楚子围宋

国必自伐然後人伐之宋轻用兵至反见伐则自取之效也至是楚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申舟曰我则必死楚子曰杀汝我伐之及宋宋人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遂再伐宋不书伐者罪之遂恃强以围之盖罪不在宋

葬曹文公

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於谷

齐侯在谷而归父往聘焉故不书如齐而书会於谷盖谋於齐侯而平楚宋也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於宋

归父归自齐又以楚子之尚围宋也而往聘之直以宋地者罪鲁见楚在宋境反与之聘也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楚子自去秋围宋至今不解天下诸侯莫救者於是华元潜入其师劫其将子反请平子反惧告於其君而与之平凡书平皆以国举今宋楚之平称人者贬也何贬乎贬华元子反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夷狄悖乱诸侯驱之可也晋师灭赤狄又执其君此则甚矣故恶而日之後世轻诛夷狄以多杀尽殄为中国威此岂先王之志也哉诗曰薄伐玁狁至於太原此大雅之则也凡灭不氏此氏何也以赤狄有潞氏甲氏二种故也是时楚肆其强围宋踰年晋不能救而反灭狄利其土地亦怠於忧中国矣

秦人伐晋

自二年秦师伐晋晋不报秦今十四年矣此复来伐者乘晋兵逐争狄土而闚其虚也故贬而人之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王孙苏与毛伯召伯争政使王子札杀之札者名也矫王命以杀大臣宜名之以着其罪然书札而不书王子则与内臣无异若柔溺翬挟之类矣书王子札则与王子虎同无以见其罪故变文以别之夫生杀之柄天子所持毛伯召伯王之卿士今王札子乃敢擅杀而定玉不能禁失政刑矣是以春秋恶而志之舜为天子瞽瞍杀人则臯陶执之何王子之有

秋螽

为灾故书

仲孙蔑会齐高固於无娄

齐侯在谷则公孙归父会之齐卿在无娄则仲孙蔑会之盖公主齐久矣幸晋楚之争而不我及忽焉而平楚宋俾归父请於齐侯齐侯则疑我之从楚也蔑於是会焉以修旧好

初税亩

古者天子有王藉诸侯有公藉盖借民力以治吾田而已谓之助而不税当是时也民知先公後己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是也及其衰也有法以治之稼不善则非民又其甚也法不足以治之矣此宣公之时所以舍公田之不善乃履民之亩而税其善者也民日从事於战鬭而井田之法渐废此圣人所以书初税亩以议其坏法自便也云初者自是遂为常税矣

冬蝝生

书燠也秋螽未息而冬又生子冬非蝝生之时以是为异此履亩之符也

蝝生以至於饥公之不恤民一至於此天时人事参而书之春秋之旨微矣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晋师既灭潞今又并尽其余党斯已甚矣故士会董此役而贬称人且再书晋之灭狄恶其穷兵荒服无复顾怀中国之志也

夏成周宣榭灾【案经文公谷作灾左氏作火此从公谷】

国语曰先王之为台榭也台不过望氛气榭不过讲军实成周宣榭者宣王之榭也宣王中兴讲武於此焉而书其灾者圣人盖伤之也何则周室板荡中国微矣宣王嗣之南征荆舒北伐玁狁遂攘夷狄以复文武之境土天下喜於王化复行今周复衰夷狄横行平惠以降皆庸暗龌龊无能以王道兴起之者人思周室中兴仰止宣王受其所茇故因其灾而伤王者之不作使功烈不得着见於天下而王者之迹又从而煨烬之盖痛乎王道陵迟之甚也孟子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况我宣王中兴讲武之屋而子孙当此衰微之际不思振旧而反为火所焚乎

秋郯伯姬来归

来归者见弃而归也不能乎舅姑之国而为夫所黜此罪伯姬也罪伯姬者乃所以罪其父母失教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是以春秋於内女夫人皆详志之

冬大有年

此一句在鲁史则为记祥瑞一经圣人之笔则非为祥瑞书也何则宣公不义得国又当饥年而重敛於民宜其不获时和岁丰之应今乃大有年圣人从而录之者是为记异也所谓非常则书也然则春秋不书祥瑞乎曰春秋不以祥瑞训人盖示以天道也天犹父也君犹子也子有善父而宠赉之非父也子为不善父不谴责之非父也君有善天而祥瑞之非天也君为不善天不灾眚之非天也观天道之於人君父子而已子有善父亲之君有善天祚之子为不善父其谴之谴之犹不善废之弃之尔君为不善天其灾之灾之犹不善祸之灭之尔故春秋惟书灾异以明天道为百王法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许昭公立三十年卒其子甯立是为灵公

丁未蔡侯申立

蔡文公立二十年卒其子固立是为景公

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

不月者略之也许蔡与楚而背中国故略之且因鲁往会而着二国私諡之罪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按长历六月癸卯朔不书朔因旧史也日食虽有常度亦人事所召有食之者

已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於断道

诸侯同心疾齐故书同盟夫齐自晋文之卒自恃强大欲与晋争长不复与晋侯会晋欲伐之久矣患诸侯与之交通不同心尔鲁自文公末年宣公之立亦背晋事齐迨齐惠公卒始少怠焉然亦未尝不惧晋之见讨也今因诸侯皆有伐齐之志公始即晋而获同盟

秋公至自会

公弑君簒立而出与诸侯会踰时而还故书至以危之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不曰公子而曰公弟者兄在则称公弟因兄之尊也兄亡复称公子是先君之子也肸尝命以为卿故以卿例书之宣公弑立而肸有伤乎恶与视也终身不食其禄故特书其卒以重宣公之恶且见宣公终命其子嗣为卿其称叔者乃起其生而赐族是谓子叔氏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晋卫先伐齐故齐人求成以缓诸国之师

公伐?

?自文公十二年来朝而不复至故伐之称公专罪公之凌小国也已不修德而欲人之朝已亦不思之甚矣

夏四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於鄫

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弑起於渐而戕?於暴也僖十九年邾人执鄫子用之是时天子方伯不复讨其罪故此肆然复戕鄫子於鄫也夫邾人肆无道之强戕同等之君罪固大矣鄫子为国君而见戕於人必有以致之也国君必有卿大夫及侍卫之臣今鄫子之於邾乃不共戴天之讐又使得造其国都戕弑其君而鄫国臣子恬然坐视无动心者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故圣人书戕鄫子於鄫见鄫无守备且恶鄫之臣子不能拒难与自弑其君无异也鄫子不名与僖十九年同

甲戌楚子旅卒

此楚庄王也前此不书楚子之卒者外夷狄也此书之者以楚入为中国之害甚於前日故录其卒以见中国不能自正乃与楚相为朝聘相与盟誓相通问好故春秋自此得以详志其卒也不书葬者僭窃大号罪重恶极不可信其臣子之辞书之也

公孙归父如晋

公自簒立以来所以事齐谄矣晚睹齐之不竞於晋则翻然事晋而弃齐如遗焉甚哉利之使人轻合易絶也传载公之晚年谋伐齐至成二年而有鞌之役盖归父此行实为始谋亦以三桓专命欲假晋力以去之故也

冬十月壬戌公薨於路寝

薨於路寝正其终也

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於晋冬还至笙闻宣公薨而新君与三桓谋欲逐之以是奔齐夫先君未殡而逐其臣是死其君而忘其父也縠梁子曰捐殡而弃其父之使者是亦奔其父也得经意矣归父既毕使事尽哀而奔是知死亡之不免而能不失度於颠沛造次之时异乎他大夫之奔也故其辞繁而不杀则归父之善自着矣虽然人臣之正受命而出虽君薨犹当致命於殡前若其有罪待命於新君可也今归父还自晋未及鲁境遽即奔鲁则有恶於新君矣故书奔以着其逃刑之罪

春秋集注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宣十三年至十八年)·孔颖达
  名實論弟六·谢绛
  卷二·李衡
  卷十一·夏僎
  卷九·佚名
  卷四十一【礼器图一】·鄂尔泰
  卷四十·鄂尔泰
  卷二·王天与
  提要·胡广
  卷四·姚际恒
  序·姚际恒
  卷二·佚名
  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太虚
  论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太虚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二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梦桃源          明道杂志 砥柱勒铭赋本赞禹功勲试官亲处分赞唐文 秀才冥子里銮驾幸并汾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党禹锡学

  • 卷三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随辇集【起癸未五月杪尽十二月】元时避暑滦京百官皆有公署今惟词臣数人耳癸未五月大驾将幸山庄先十日传旨南书房翰林六人俱着随行六人者

  • 居竹轩诗集总目·成廷珪

    卷一操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卷二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卷三律诗七言卷四絶句五言絶句七言

  • 卷三十二·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二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三十六首 【起在颍州洎元佑壬申改知扬州寻以兵部尚书召还作】 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涂山详见三卷濠州七絶诗注】 此

  • 序·孙一元

    太白山人漫藁序 太白山人漫藁成予友少谷子以示予於胜果寺俾序之序曰吾读太白山人诗而知吾越山水之盛也吾闻山水能生奇人矣太白山人秦人也入吾越时未有诗名久而渐张公卿方伯连帅之尊舆皁优伎之贱无弗知有山人者吾越山

  • 北征录·金幼孜

    永乐八年二月初十日,上亲征北虏。是日,驾出德胜门,幼孜与光大胡公由安定门出。兵甲车马旌旗之盛,耀于川陆。风清日和,埃尘不兴,饶鼓之声,訇震山谷。晚次清河。十一日早,发清河。途间雪融泥深,马行甚滑。晚次沙河,勉仁始至。十二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八·阿桂

    平定金川五十功臣像赞【有序】金川既平定图功臣像于紫光阁序而赞之一依伊犂回部之例其故其义前序言之详矣兹复何言而不能无言者诚以诸臣宣力摅猷或定防于樽爼之间或冲坚于石矢之队且捐躯尽节者指不胜屈宁忍令冺没无闻

  • 檀道济传·李延寿

    檀道济,是高平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少年时成为孤儿,守丧礼仪齐备,事奉哥哥姐姐以谦和恭谨见称。宋武帝树立义旗,道济与兄长檀韶、檀祗等随从平定京城,一同在武帝建武将军府中参谋军事。逐渐升迁为太尉参军,被封为作唐县

  • 鲍宏传·李延寿

    鲍宏字润身,东海剡人。父亲鲍机,因才能学问而知名。仕于梁朝,官至书侍御史。  鲍宏七岁时死了父亲,由兄长泉之爱护抚育。年满十二岁,就能作文章,曾经奉和湘东王萧绎诗,萧绎嗟叹赞赏不已,引荐为中记室。多次升迁至通直散骑常

  • “皇甫四杰”传·张廷玉

    “皇甫四杰”,即苏州府长洲县皇甫录的四个儿子:皇甫氵孝、皇甫氵中、皇甫氵方、皇甫濂。皇甫录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重庆知府。氵中、氵方二人于嘉靖七年(1528)由州县推荐参加会试,第二年禤中进士。又过三年,氵孝也中

  • 尹昌隆传·张廷玉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修撰,后改任监察御史。惠帝刚即位时,出来视朝较晚,昌隆上疏劝谏道:“高皇帝鸡鸣而起,黎明即上朝,太阳没出已经接见百官了,所以能够百务振兴,天下平安。陛下继承大业,应该继承祖宗

  • 219.欧洲来客马可·波罗·林汉达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

  • 春秋释例卷四·杜预

    执大夫行人例第二十六【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补】桓十一年秋【云云】九月宋人执郑祭仲传曰宋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云云】归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庄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

  • 奢俭类·史洁珵

    范文正公尝曰:「吾每夜就寝,必计一日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若相称,则熟寐;不然,终夜不能安枕,明日必求以称之者。」勋名德业,卓越古今。嗟乎!尽如公所云,吾人盏粥亦岂能消也耶?天下农工商贾之子,无不自食其力,而我辈泛泛一编,饱食终

  • 读书丛说卷四·许谦

    元 许谦 撰禹贡 禹贡专为纪治水之成功而并及贡赋之数故九州纪水道土色田赋之等贡物贡道为详余皆或见或不见古史言简而意宻则又有言外之意惟冀梁雍言山独详诸州不言者天下之势西北髙而多山故也徐虽言山乃蒙羽之小者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發菩提心已經幾時。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已經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具夀善現

  • 第七次研究会·太虚

    ──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三日──一 唯识某某  唯识之义,简无外境而言,谓根身、器界,皆能变识之所变。果如是,则吾之根身以外,无论宇宙间之情与无情,莫非吾之器界,云何尚有他人及众生诸佛耶?若谓他人各有其能变所变,则他人之根

  • 第二十九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八(三十三天之五)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十七地。名曰柔软。众生何业生彼天中。彼以闻慧。见持戒人不杀不盗。生此天中。云何不杀。有诸众生。为贪财利。恣足五欲。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