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书传大全      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书传大全十卷明胡广等奉勅撰书以蔡沈集为主自延祐贡举条格已然然元制犹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程式得本孔立义也明太祖亲验天象知蔡不尽可据因命作书会选参考古义以纠其失颁行天下是洪武中尚不以蔡为主其専主蔡定为功令者则始自是书其说虽不似诗经大全之全钞刘瑾诗通释春秋大全之全钞汪克寛胡纂疏而实亦非广等所自纂故朱尊经义考引吴任臣之言曰书旧为六卷大全分为十卷大防本二陈氏二陈氏者一为陈栎尚书集纂疏一为陈师凯书蔡旁通纂疏皆墨守蔡旁通则于名物度数考证特详虽回防蔡传之处在所不免然大致较刘氏説诗汪氏説春秋为有根柢故是书在五经大全中尚为差胜云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七下 离娄章句上·孙奭
  卷六六·邱濬
  卷十六·陆九渊
  卷三十七·朱熹
  论语集注考证卷七·金履祥
  卷二十六·胡广
  卷一百七十三·秦蕙田
  卷一·刘瑾
  卷十六·季本
  开塞第七·商鞅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冯友兰
  卷四百一十·佚名
  卷二百四十·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一·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后记·丘逢甲

    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丘、黄二先生遗稿合刊》一册,是民国三十一年六月彰化施梅樵编印的。书首列有施氏序文谓:“天地诞降英将,固与国家文献相维系者也。国运隆昌、才人辈出,若汉魏之有曹刘、南北之有鲍谢、唐之有李

  • 王勃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

  • 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六十九·宋濂

        张起岩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当金之季,张荣据有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州之地,岁丙戌,归于太祖,始终能效忠节,迪与其

  • 卷之二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二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六雍正九年秋九月癸亥训谕喀尔喀属人上谕喀尔喀属人等曰喀尔喀骑射谙练丁壮强干勇于战阵厄鲁特不嫺骑射性懦弱而夸张惟长枪是赖一经败北不敢回视后因喀尔喀倾心经典惟以尊崇佛教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十·李之芳

    请设专员审理逃人疏(康熙二十一年二月)请免通省各营裁兵疏恭报旋省日期疏(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请免出征马匹赔桩疏(康熙二十一年十月)请免追扣裁兵粮饷疏(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彙报确核给领卹银疏(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陞补兵部尚书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六·佚名

    職官四 ○職官四 理藩院 都察院 △理藩院【尚書 侍郎 六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堂主事 司務 筆帖式 銀庫郎中 員外郎 蒙古繙譯房員外郎 唐古特學司業 助教 筆帖式 稽察內外館監督烏蘭哈達等處司官 察哈爾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十九军礼周官九伐之法搜狩之政掌之司马而宗伯之职大师大田必备其礼国家承平百有余年内整六师外攘四夷武功戎备超轶千古爰辑治兵振旅师征受成诸容节着为军礼若夫古者救日月以太仆赞鼓实夏

  • 隨本消息第九·苏舆

      顏淵死,子曰:“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天祝予。”西狩獲麟,曰:“吾道窮,吾道窮。”三年,身隨而卒。天命成敗,聖人知之,有所不能救,命矣夫。   先晉獻之卒,齊桓為葵丘之會,再致其集。先齊孝未卒一年,魯僖乞師取 。晉文之威

  • 第十五章 25·辜鸿铭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辜讲孔子年老的时候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仍然可以找到一些书,提到公认的历史书籍中所没有记录的一些信息;有马的人愿意借马给朋友来骑,而现在那种机会和相处方式已经荡

  • 第四 净八偈之义释·佚名

    一 我见第一无病净 由彼之见有正净 斯续知解第一知 净观者见智为解(七八八)“我见第一无病净”[之句中],我见净者,是我见净、睹净、眺净、省思净、普观净[云义]。第一无病者,是达第一之无病,达于安隐,达于救护所,达

  • 牙医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我们都是人——您偏偏忘了这一点。您说被您杀死的都是些傻瓜、罪人和废物,或者只不过是一个正派人——而且还有得是这样的正派人!这就是您跟我不一致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这四个人的生命正跟您的生命一样宝贵!我考虑的

  • 赤松山志·倪守约

    南宋末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撰。书一卷,前有倪守约自序。赤松山在今浙江金华境内,相传晋道士皇初起、皇初平兄弟遇赤松子引入金华山之石室修道炼丹,丹成乘云上升。本书首记二皇君成仙事迹,载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封大皇

  • 居济一得·张伯行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

  • 洛阳缙绅旧闻记·张齐贤

    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张齐贤著。此书前题“乙巳岁”,为真宗景德二年(1005),张齐贤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书中记述五代时期梁唐在洛阳的遗闻轶事,多据故老缙绅传闻。一般首尾完备,篇幅较长,亦颇具情节,介乎笔记、小说之

  • 老子校释·朱谦之

    《老子》校释本。两篇八十一章,今人朱谦之撰。成书于一九五五年。《老子校释》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底本,以敦煌写本和遂州碑本为主要参订本。还批判地选用了王弼,河上公等注本,“御注”、“广明”、“景福

  • 太上黄箓斋仪·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根据陆修静以来流传的斋仪,删繁就简,整理编辑而成。凡五十八卷。黄箓斋为道教众斋之一,谓用以拯救幽灵,除灾致福,并且不限于超度亡灵,乃家国兼利,功无不被。宋明以来之灵宝斋仪,大都本于此书。收入

  • 漆园指通·净挺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