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19.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到国外去做生意。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

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对他们说:“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

尼古拉兄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跟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个欧洲客人,果然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情。

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跟罗马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中国。在路上走了三年多,才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病死,留下的孩子马可·波罗,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

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华情况,十分羡慕,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尼古拉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决定带他一起走。

尼古拉兄弟见了教皇之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三年多,在公元1275年到了中国。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到尼古拉兄弟来了,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把他们迎接到上都。

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边多了一个少年,诧异地问这是谁,尼古拉回答说:“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下的仆人。”

元世祖见到马可·波罗英俊的样子,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

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留他们在朝廷里办事。

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很快,十分赏识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元世祖喜欢了解各地风俗人情,过去,朝廷使者到各地去视察,回来的时候,问他们风俗人情,都讲不出。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考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元世祖听了,直夸马可·波罗能干。以后,凡是有重要的任务,元世祖总派马可·波罗去。

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他在扬州呆过三年,据说还在那里当过总管。

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但是元世祖宠着马可·波罗,舍不得让他们走。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求亲。元世祖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伊尔汗国使者认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尼古拉他们熟悉海路,就请元世祖派尼古拉他们一起护送王妃回国。元世祖只好答应。

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就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离开中国乘海船经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了伊尔汗国,经过三年的跋涉,才回到威尼斯。

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当地人长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都以为他们死在国外了。现在看到他们穿着东方的服装回来,又听说他们到过中国,带回许多珍珠宝石,都轰动了。人们给马可·波罗起个外号,叫做“百万家产的马可”。

没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个城邦热那亚发生冲突,双方的舰队在地中海里打起仗来。马可·波罗自己花钱买了一条战船,亲自驾驶,参加威尼斯的舰队。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热那亚人听说他是个著名的旅行家,纷纷到牢监里来访问,请他讲东方和中国的情况。

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这本书一出版,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为马可·波罗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

打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在这个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到欧洲要更早一些)。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魏徵
  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赵尔巽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一·王祎
  卷二百五十六·杨士奇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杜大珪
  二五 漫画与画谱·周作人
  五 园里的植物·周作人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李延寿
  阿里海牙传·宋濂
  刘春传·张廷玉
  书王端毅公奏议后·王恕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汤显祖

    第二十一齣 谗快【缕缕金】〔宇文笑上〕口裏蜜。腹中刀。奸雄谁似我逞英豪。来的遵吾道。那般痴老。一万重烟瘴怎生逃。家门尽休了。学生谗臣宇文融便是。一不做。二不休。卢生那厮开河三百里。开边一千里。可谓扶天翊

  • 平园续集钞·吴之振

    上巳方杨廷秀赏牡丹於御书扁榜之斋其东园仅一亩为街者九名曰三三径意象绝新杨监全胜贺监家,赐湖岂比赐书华。回环自斫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即惭下客非摩诘,无画无诗只谩夸。今年闰十月

  • 同文馆唱和诗巻九·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欲知归期近呈天啓张耒欲知归期近屈指不满手岂无儿女心惜此良邂逅蔡郎吾未见心已想雄秀那知风雨夜聴此龙剑吼八荒一骥子万马空去廐钟山净名老为子不惜口颇闻国士荐固自君所有唯应功名地他日客老丑蔡肇

  •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白居易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时为河南尹】鬓毛霜一色光景水争流易过唯冬日难消是老愁香开緑蚁酒煖拥褐绫裘已共崔君约尊前倒即休戏招诸客黄醅绿醑迎冬熟绦帐红炉逐夜开谁道洛中多

  • 卷七十八·志第三十一·律历十一·脱脱

        ◎律历十一   ○观天历   步交会   交终分:三十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   交终日:二十七、余二千五百五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   交中日:一十三、余七千二百九十、秒九千九

  • 越绝卷第四·袁康

      越绝计倪内经第五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沈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

  • 契丹國志卷之十五·叶隆礼

      外戚傳   述律魯速   述律魯速,太祖皇后兄也,蕃部人[一],世為酋長。少壯武有膽略,部人憚之。從太祖平奚有功,授統軍使。盧文進自新州來奔,太祖歲入燕塞,魯速以兵從。又從圍周德威於幽州,機巧善智,城幾克,會救至,退師。改

  • ●卷二十·李攸

      经略幽燕   唐贞观初,始置松漠府,以靡会为都督,赐姓李氏—元中,降以公主。会昌中,始赐契丹之印。于是统有八部,雄据北漠,懿僖之乱,中国不靖。后有按巴坚遂僭帝号,抗衡中国,南侵镇、定、邢、洺、冀、贝之郡。朱全忠时,刘仁

  • 卷十四 帝奕·王夫之

      〖一〗   慕容暐罢荫户至二十万。以东北一隅而二十万户为权贵所荫,不受公家之役,民户减少,则赋役偏重,而民之疲瘠甚矣。盖夷狄之初起也,上下无章,资部族之彊力以割据而瓜分之,狎为己有旧矣。故暐从悦绾之请,纠擿还郡县

  • ◎谈联省自治运动·刘以芬

    自袁世凯废弃约法,继之段祺瑞以新法改选国会,一时法统问题,嚣然国中。然历经一次护法战争,而法统意义辄随之蜕变,至民国八九年间,所谓法统者,已不复为人所重视,于是联省自治运动遂代之以兴。 按所谓联省自治者,必先由各省自行

  • 二百零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李陈常代补曹寅亏欠不足求赐矜全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三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至江宁织造衙门,传宣万岁命李陈常代补亏欠恩旨,曹(兆页)母子即望阙叩头谢恩,举家皆感激涕零也。 今户部行文巳到,而臣接阅部文之後,有应再奏於圣主之前者。窃臣煦从前查曹寅亏欠,原有

  • 儒林宗派卷十·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宋朱子门人李燔【敬子斋建昌文定】 张洽【元徳清江】黄灏【商伯星子】彭年【子夀清江忠肃】 傅伯成【景初晋江忠简】 项安世【平甫松阳】王阮【南卿徳安】 任希夷【伯起邵武宣献】 王介【元石金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八郊社考【八】社稷【仪注附】【臣】等谨按古者建国之制右社稷左宗庙于祀典为尊重诚以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王者以土谷为重为天下求福报功故亲祭社稷有事则告焉祈焉报焉其义达于上下故令郡

  • 自由史观再版序·太虚

    果有法有界乎?不可思议。有佛有生乎?不可思议。果有佛可成有生可度乎?不可思议。虽然、纯乎以不可思议谈法者,抑堕不思议边见。文殊神变会经,于不可思议中广为演说,不可思议之众生中,善巧度脱,是为大神变也。慨自正法日遥,魔外

  • 汉口佛教会创始记序·太虚

    一事之成莫非果也,而果必有因,但因远而缘众,即其发端之简且微者,乌知不先有极赜之因,至繁之缘在乎其中哉!法华经有无数菩萨发心于末劫中宏宣正法,观于汉口佛教会成立之速,信徒之众,洵乎灵山乘愿而来者欤?忆予民国七年应李隐尘、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八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八卷(四谛品第十 四倒品第十一 如来性品第十二)释四谛义 释四倒义 略释佛性义 贫女金藏譬 女人子病譬 迦叶设十一难责令见有 力士眉间珠譬四谛品第十案。僧亮曰。答云何诸调御。心

  • 独醒杂志·曾敏行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曾敏行(号独醒道人)撰。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杰人点校本。本书所载内容十分丰富。杨万里所作序称“人物之淑慝,议论

  • 待轩诗记·张次仲

    八卷。明张次仲(1589-1676)撰。次仲字元岵,号待轩;初名允昌,字孺文,晚号浙汜遗农。浙江海宁人。明亡后,绝迹人事,着述甚富。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诗记》、《待轩集》。是书前载总论二篇;其余国风以一国为一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