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土尔扈特乌锡巴
土尔扈特,本准噶尔旧四部之一,明季投入俄罗斯。乾隆中伊犁甫定,其汗乌锡巴以十六万口南行,求内附也。中途为哈萨克布鲁特所截,改行戈壁间,绝水草,旬日始抵伊犁,仅存七万余人。
盖险阻艰难,备尝之矣。高宗嘉其恭顺,悯其远来,谕给马牛羊二十六万头,粮茶裘布毡棉称是,并以哈垃沙为其牧地,傍开都河,两岸水草广莫,俾建牙焉。酋长大欢,遂乃臣仆大朝,享王恐后。
而自乾隆至今,俄国邻界,地广人稀,不致更生边衅,未始非此举肇端也。
莎车大玉
和阗,古于阗,产玉甲天下。叶尔羌,古莎车,旧无玉河,自办事大臣祭河神,产玉遂盛。
嘉庆四年,叶尔羌山获大玉,重者至万余觔,亦可见圣德桄被,富媪效灵已。
缅甸受封
缅甸初未受封,自称西南金楼白象主。乾隆中,经略傅文忠公恒征缅,围老官屯,其主以贝叶书乞降,许之。岁修职贡,至今不替。
然自英人蚕食五印部,骎骎及于缅疆,唇亡齿寒,识者颇为滇云边圉之虑。
朝鲜旧为兄弟之邦
本朝绥柔外服,凡册封藩王,咸命礼部颁给印信。惟朝鲜用金印,余国皆以银为之而涂以金。盖朝鲜旧为兄弟之邦,奉书称“不谷”。
太宗皇帝崇德元年,庄穆王李倧始称臣纳贡,归顺最先,而壤地尤最为近密,故诸凡恩礼,莫不较隆。
(按:朝鲜一年四贡,以年终并进。历朝恩免贡物,视崇德旧额,仅存什一。陪臣入都,每预上元宴,位在西班之末。)
黎培敬礼教感苗
同治中兴,湖湘人物潮涌云蒸,论者比之山西之出将。然其间若曾文正、左文襄、江忠烈、罗忠节、李忠武兄弟、刘中丞蓉诸公,固为天挺人豪,间世一出;余则攀附鳞翼,拔茅连茹者居多。惟湘潭黎抚部培敬,由侍从之臣,艰险洊历,以文学礼教感格苗顽,稍用兵威,而全黔赖以勘定,于同时诸勋臣中,别剏一格,可不谓伟人与?
公以甲子八月,奉使视学贵州。时苗教匪乱正剧,四路梗阻。公绕道四川至合江营次,乞湘勇二百人自卫,由毕节、安顺入黔。明年三月,始达省会。值附省贼踪飘忽贵阳岁科试已屡停。公曰:“士心不固,无以安民;文教不修,无以弭乱。”乃檄首郡饬属送考,府县置不答。公自筹考棚诸费,补取数届生贡六百余人,士气一扬,黔人大悦。于是试普安,试都匀。都匀守方移驻独山州,即就州城为试院。未至,而贼围城。守遣使请缓期,公益前进,贼亦旋遁。试毕,公语都匀守曰:“州城敝,何能守?吾捐金为诸君倡,可乎?”
城成,而荔波陷于贼,独山以有守获全。假道粤、湘试黎平、永从。苗故有学籍,公手示抚安,召之试,取苗生杨嘉相充拔贡, 群苗以为荣,献万民伞,永从熟苗遂不复反。复试铜仁,甫至,而大股号匪亦至,湘军战失利,炮声震城内,官民惊溃。有司请改试日,公移就城外禹王宫为试院,以慰人心。日与教官、诸生论文校艺,从容如平时。多士倚以无惧,终试无一贼薄城,且有逸出薙发以应试者,人服其量,贼亦感其诚。于是历试镇远、石阡、思南、遵义,以至大定各府。凡十余年,轺车所未至者,莫不徧历,边民望褴衫雀顶,不啻重覩汉官威仪也。所至策一骑,挟吏卒数人,与生童讲求忠义,宣国家培养恩泽,使之风示乱党。与地方官论战守,每捐金助饷,以激发众志。丁卯秋,奏报试竣,奉旨仍留学政。旋奉会办剿抚事宜之命,继又谕以四品顶戴署理贵州藩司。盖朝廷察公忠勇有智略,知平黔舍公莫属矣。
当是时,黔无寸土之安,库无百金之积,寇贼充斥,将卒饥疲,公日筹军政,夜登陴守,每旦周历各门粥厂,赈抚难民,存活甚众。戊辰春,降开州匪首何正冠,而龙里、贵定巨匪潘名杰,尚窜扰,附省四郊无休息。公罗掘银米,请抚臣率军击之。不五旬,而两城皆下,自是省垣始无烽火之惊。公督学时,尝密陈提督林自清穷凶极恶,请拿获正法,未行。至是乃设法诛之,复获逆首陈乔生。定番军务平,上下游苗回响应始断。
盖至壬申,大军平牛角坡苗巢,获包大肚、金杆杆等诸剧寇,俘省伏法,而贵州全省始肃清。比光绪乙亥,公遂开府黔中矣。当公始摄藩司,库储祇八十金。在任八年,招流亡,垦芜秽,清粮赋,核度支,交代所存,乃逾十万金以外。其间又查提杂款,葺书院,增膏火,修尚节堂,添嫠妇之额,施棺木局以恤贫而无葬者。而己巳年,请补乡试三科,道路四通,行旅无恐,尤为士心所归。其勇于为义,百废具举也如此。乃抚黔未久,遽以言事中吏议镌级,天下惜之。度朝廷念公前劳,必将复起。
康祺窃谓公即退废终老,其苦心孤谊,绥定边疆,观其经济,即可知其学问。以视公乡里诸君,虽以勋庸官极品,爵五等,终或不免依傅冯藉,附骥旄以致千里者,岂复可同日语欤?
(按:公后果被命复出,以总漕擢苏抚,未及任,病卒。赐谥文敬。)
高宗左右手黄廷桂
黄文襄公廷桂督陕时,西域用兵,以师行万里,粮运维艰,民车多惮远出。乃命运粮车十家抽一,厚其值,许带什物,沿途贸鬻,民遂踊跃争先。
又以所解战马,未能迅速,乃命安西至哈密,沿路开池蓄豆,马到且行且喂,以故奔驰千余里,马益臕壮。有报台站缺米者,公曰:“吾抚兰时,曾买谷三百万石,分储河东,正为今日”。
盖公久知纯皇帝之将西讨也。上倚任如左右手,以酇侯刘晏襃之,加太保,封忠勤伯,赐红寳石顶、四团龙补袿,恩宠莫与肩比。公既积劳咯血,疾剧呓语,犹以马驮粮运,剿贼安民诸务,喃喃不绝。文武官吏,绕榻环听,为之泣下。
黄廷桂忠贞任事
黄文襄公督师肃州,设一公馆,凡藩、臬、道、府以下司军旅事者,皆寓其中。公镇日危坐中堂,邮骑至,直入馆院。公启封亲视,应付何司者,立时分派。目击钞稿、钤印毕,即以咨覆。故军事从无留滞。
康祺按:公锐志勋伐,世颇訾其政绩之不纯,然国家一旦有缓急,满、汉诸大臣中,求一忠贞任事、肆应不穷如公者,岂易得哉!岂易得哉!
民佣石瑶臣
冀城石家绍瑶臣,久令江右,终铜鼓营同知,道光朝循吏也。江西尝大饥,钱粟未办,而饥民集西山者数万,齐声呼赈,廵抚署屋宇皆震。大吏不知所为,或曰:“急檄石令。”石至,而万众皆迎伏跪拜曰:“愿听处置。”是赈也得缓而无变。
又石尝自记曰:“吏而良,民父母也;其不良,则民贼也。父母吾不能,民贼吾不敢,吾其为民佣者乎。”故自号曰“民佣”。
迹此二端,亦不忝神君慈母之称已。
田亩丈量
《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户部则例》,均载部尺:五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此定例也。江苏等省旧有田亩,准用本地旧弓,不用部弓,惟升科田亩始用部弓,此变例也。
盖各州县旧有鱼鳞册,积数皆用六归,以六尺为步,与部章五尺为步者迥异。
故官书定制虽限用部弓,而于旧有田亩未尝不任用旧弓,以从民便也。牧民者不可不知。
徐干学论古今钱相间行使
康熙二十五年,福建督抚题请所辖州县多用古钱,应否禁遏?抑从民便?经户部议:一概古钱悉营销毁,违者以违旨论。圣祖疑之,以问内阁诸臣。昆山徐尚书干学议谓,自古皆古今钱相间行使,以从民便。若设厉禁,恐滋烦扰。因历引《梁书》太平元年诏杂用古今钱。《宋书》泰始二年,断新钱,专用古钱。《魏书》熙平初,任城王澄上言:“今之太和与新铸五铢及诸古钱,方俗所便用者并得通行。”
《金史》大定十九年,以宋大观钱一当五用之。《明太祖实录》置寳源局铸大中通寳,与历代之钱相兼行使。成化元年,诏通钱法,无拘新旧年代近远。嘉靖年,御史阎邻等言“国朝所用钱币有二:曰制钱,祖宗列圣所铸;曰旧钱,历代所铸。二钱并用,民咸利之。”
盖钱为历代通行之寳,自汉五铢以来,未有废古而专用今者。圣祖韪公言,古钱遂得不废。《宋史》云:“宰相须用读书人。”彼窦仪知有王蜀,而不知辅公祏,恐不得比健庵之精博也。
励宗万奏请按年齿老壮定教职
雍正六年,山西学政励宗万奏请定教职调补之法。疏云:“查通省教官册,壮年固不乏人,但皆六旬以外居多。此辈非素餐旷职,即需索束修,争取贽礼,安望有裨士风!”
又云:“教缺虽非州县比,然学有大小,风俗亦有厚薄。其年壮才长者,任居小学及士风厚处;而年衰才拙,反任大学及士习浇薄之处,人地似不相宜。”
又云:“臣愚请将年力衰颓题请休致外,其年壮才优者,调大学;年力尚壮调中学;其年虽已迈,尚能办事,调以小学之缺。”统观全疏语意,不甚考学业之优劣,行谊之纯疵,及居官课士之勤惰,而龂龂于年齿老壮之间。
然则世有伏生、申公系官庠序者,均在屏弃调简之列矣。励公以世臣贵冑,芥拾科名,厌弃老成,遂发此不根之妄议,幸当时未行其说耳。贺氏《经世文编》犹采入礼政学校类,岂震于官大而名高欤?
顾琮不自襮
康熙朝,顾侍御用方穷时丧耦,十有一年,弗娶。既得仕,纳征于李氏,会有圣祖之丧,踰岁勿亲迎,或詑焉,其官适罢,曰:“吾贫未能也。”旋起家为户部郎中,擢御史,掌长芦盐政,岁赐数千金,詑者滋多。曰:“吾迫公事未暇也。”其娶,以雍正三年冬十有一月望后。推其心,盖谓三年中不宜有空月也。问焉而不自襮,不以人之所不能者媿人,又其厚也。
《望溪集》中有文纪其事,题曰:“表微侍御是举,不愧闇然自修之君子。”
而望溪之乐道人善,亦足多焉。
追封孔子先世
本朝尊崇儒道,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王爵,别建崇圣祠于大成殿后,春秋崇祀,典至隆已。乾隆间,副都御史陈德华奏称《家语》载:启圣王元配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实为先师嫡母,应请崇祀加封。谕饬廷臣集议,吾浙陈太仆兆仑,齐侍郎召南,均援《史记》驳《家语》,谓史公亲登庙堂,《家语》已非旧本。侍郎并引《阙里志》所记世系,施氏亦不见明文。议遂寝。
盖轻议而涉疑,诚不如阙疑而致慎也。副都当时并疏请圣兄孟皮一并附享,太仆谓“考之于礼,从无以弟之功德,而庙祀其兄之典。使孟皮自有子孙,则阙里不乏世祀,如无子孙,则从祖祔食之礼,不过四世而止。事阅二千载,义无可推”云云。不知同治间,德清俞太史樾典学河南,何复以孟皮请奏,而礼部旋又议准。
《太史笔记》若自诩读书剏获,补孔林典礼之阙,绝不知前人早有疏请者,何欤?
四川迭遭兵乱地广人稀
康熙二十四年,永宁道何源浚《采运川木五难状》有云:“所用夫役以数千计,蜀地民稀,即尽一郡一邑之老壮男妇,不足充木夫之用。”
同时川东道条陈《采运川木疏》云:“川省兵乱后,数年生息,疮痍渐起,然合通省户口计之,仍不过一万八千九十余丁,全蜀数千里之人民,尚不及他省一县之众,地广人稀,至于此极,亦可叹矣!”
今休养生息将二百年,其滋生当不止十倍。然三省教匪之变,川东、西迭遭蹂躏,合今时各行省论之,版籍之凋零,恐仍以四川为最,此亦宰相筹国所当知者。
灵川甘棠渡浮桥
《广西通志》载:前廵抚陈元龙《灵川县甘棠渡浮桥碑记》云:“自南岸至北岸,广四十丈,造船三十只,桥广七尺五寸,二舟相连,留空隙凡一十有六处,以杀水势。而以厚板架其上,每舟镇以大铁锚二,重三百余斤,维以大铁索,长十六丈。又于两岸累巨石为马头,建大铁柱四,复以大铁索长七十丈,直经南北系铁柱上,使舟不荡漾。舟之两旁,翼以扶栏,共享工料银一千九百九十四两有奇。”
此特大吏惠民之一端,类是者殆不胜纪。然以如此巨工大役,而费帑不及二千金。当时百物充溢,民力寛闲,亦可想见。
吾乡甬江浮桥,创始唐长庆三年,刺史应彪置。凡十六舟,架板其上,长五十五丈,阔一丈四尺。修葺有卫地租银,篾缆岁需有沙涂地税,规制与甘棠渡相等,后渐废弛。先义行公董其事者有年,每岁修费绌,则斥私财以佐之,劳苦殊甚。故不肖读是碑,尤瞿然心触也!
(按:鄞东浮桥始唐代,详见《宋志》。汪中《述学》谓本朝李敏达公造,大误。)
鲍超治军
同治三年,沈文肃公上《霆营兵不宜分疏》云:“鲍超之治军也,算定后战,度不中不发。虽仓猝遇敌,必深沟固垒,侦探四出,务得贼情。躬率诸将,亲观战地,凡敌营之前后左右、山川向背、径途纡折,了然于心。归询诸将之愿战者,饬取军令状,乃于厅事画地为贼垒,令诸将各议进兵路径,次第按行,使人人如虏在目中,次日乃决战。
令出悄然无声,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奇正分合,使万众如一身。稍有却者,虽镇将立按军法。身临前敌,将士功过一一周知,故营哨各官,必称其职。以为室家近则有所恋,欲人人有致死之心,故不甚用土人;亲故多则有所恃,欲人人有畏罪之心,故不甚用乡人。此霆军实在情形也。”
康祺按:嘉庆川、楚之乱,名将多出蜀产,比年征剿粤捻,则楚帅立功尤多。鲍公独以西川一走卒,投効湘军,战绩洸洸,高出湘楚诸将帅上。世所传公方略,殆有天授者。当文肃上疏时,朝廷方命鲍公平定回疆。适闽事大棘,文肃系念桑梓,故请移西征之节,先定东南。而鲍公亦自惮于远行。盖公平日驭军尚骁勇,不尚纪律,出关之役,将士均以为苦,故公亦怅怅,此不必为贤者讳也。
王守仁遗制
前明王阳明先生,在江右倡设义团,颇着成效。今大庾民间多习联珠弩弓,盖即阳明遗制也。大儒兵法,幸有流传,肄练而推广之,或可补克罗卜、林明登之不足。
(克罗卜炮、林明登鎗,为近时西人最利之器。)
包世臣去职
泾县包慎伯大令世臣,嘉、道老辈中号称博雅,能为先秦两汉之文及钟、王真草。试令西江,一摄新喻,遽罣吏议去职。盖大令屡黜礼闱,旅京师久,宾客盈坐,好议论古今成败臧否人物,又常面折人过。见所为官样文章者,多所诋诃。有贵人隔坐闻其语,疑为诮己,默记姓名而去。及贵人开府是邦,隶为属吏,新喻之案,实授意罗织云。大抵文章之士,不欲以空文自见,往往思得百里而君之。
及手握铜符,则又有前代数十百循吏,横据胸中,思颉颃而与之并。而磊落自豪之性,又决不肯变换筋骨,唯阿于上官僚吏之前。有戒以木强者,则怫然曰:“吾尽心为民,公事无误,彼奈我何?”否则曰:“吾志不行,拂袖归耳。岂恋此微禄哉?”而岂知弦以劲而见折,兰以芳而被锄。近代文儒如武虚谷、汪龙庄、恽子居辈,出宰民社,均以循卓著声,而均不得保其禄位。嘉定李方伯赓芸宦稍达矣,至于诬以赃私,愤激捐命。
盖人心之丑正,非天意之忌才。廉吏不可为,岂自今日始乎!
荸脐上贡劳民伤财
江西会昌县南境,距城百二十里,曰石螺。坌中有平壤二十余亩,土人种荸脐甚美,远近著名,岁收五六百石。离此里许,即常品矣。不知何时,大吏以之入贡,自后遂成常例。顾鲜新者不易达,而石螺所产,又浆清不能成粉,惟安远荸脐味甜浆厚,制粉极佳。
有司乃购以充贡粉。贡之外,又有私馈长官,各署均有年规,下逮阍仆,靡不需索,县中官民,咸以为苦。宝山袁翼令会昌,其诗集中有《荸脐叹》一首,颇婉雅可诵。
康祺窃思列圣俭德迈古,远方贡物,虽奇珍异产,苟稍为地方之累,随时奉旨裁停者甚多,况为此区区乌芋,而劳民伤财?倘贤大吏坿折吁陈,计无不立沛恩施,永远免贡。爰详述之,以待輶轩之采焉。
王杰作书不旷日课
韩城王文端公,中岁以后,每晨起,必书真体百字,方治他事。年已笃老,不旷日课。尝语人:“吾督闽学,疾作,属人书折,奉至尊训诘,故不敢一日荒功。”
公之谨小慎微,作事有恒,即此亦见一斑矣。
补取备贡嘉惠士林
乾隆五十四年,大兴朱文正公督浙学,凡选取各属己酉科拔贡,每学于正贡外,取备贡二人。首名获登乡榜,即以此升充。后十二年,刘信芳侍郎镮之考试嘉庆辛酉拔贡,即沿此例。
康祺按:拔贡会考,向例在乡试后,何妨稍迟数朝,待至榜发。如朱、刘二公之法,既不背国家之令甲,复有益士子之科名。惜未具折上陈,使后来者奉为成例也。
(又嘉庆六年,阮文达公监临浙闱,商之主考,遇有本科拔贡中式副榜者,易以备卷。后果易二名,此亦嘉惠士林之举,他科亦罕行之。二事均见汪龙庄《梦痕录余》。)
汪辉祖论收成丰歉
余辑缀是书纪事而不纪言。顷见汪龙庄《梦痕录》,论其乡里收成丰歉有云:“昨年之被淹补种,则壅能肥者息阜,利在上农。今年之因热生虫,则粪不足者坐享,利在下农。”
此数语非真知稼穑艰难者,不能道。居乡作吏,咸宜解此,故破格登之。
赵申乔弟兄受圣祖青睐
赵恭毅公以商邱知县行取入都,授刑部主事,嗣升员外郎,引疾归。归数年,在籍奉特旨召见,即授浙江布政使,已为不世之遭。
公弟申季,丁丑进士,任迁江令,举卓异,改授编修,旋出督山东学政,更为奇遇。圣祖简迪贤才,屏除资格,如恭毅兄弟,则尤戴恩独厚者也。
陆耀孤寒立志
陆朗甫中丞耀,少时其封翁居京师,中丞独与母夫人居。家无宿储,倚十指以给,又不容于其叔父,逐使别居,至弃其鬴于门外。中丞益恳苦力学,卓然自立,不以贫故稍废辍。中丞既贵,迎太夫人养于官所,时封翁已前卒。思辄流涕,奉母极尽孝养。
太夫人没后,出一箧示其子,敝絮袄一袭也。流涕言曰:“此吾风雪中就学,汝大母拆己衣絮以足之,至今不敢忘失也。”中丞当高宗朝,清节为天下称诵,其文章学问,亦具有轨法。盖自孤寒立志。不忝所生,天鉴苦衷,自必有获,遂显扬之一日。
世有单门晚学奋起蓬茅者,足以劝矣。
天后除害鱼
惠济祠以祀天后,在清河县运口,为漕行要道。乾隆十六年,高宗南廵,发帑重建,规制极其崇闳。岁久剥落,至道光十五年,河督麟庆奉皇太后恩诏重修。先是黄河入海,两尖之间,有巨鱼吞舟为害,商民祷于天后,乞赐驱除。
一日风潮大作,拥鱼来置海滩上,汛弁往视,见鱼目新抉,血泪盈眶。以绳遥度,自头至尾长十八丈,高四丈有奇。仰望鱼脊朱书显露,有目兵梅永安者,梯而观之,识其字曰:“此鱌鱼,一千四百年,因伤生过多”云云。以下不可辨。
于是渔户争持刀斧,脔肉取油,阅六七日始剔净。其肋骨一具,会风潮来,仍拥之去。至是麟公廵海口,汛弁轝骨呈验,已折去三分之一,尚长一丈二尺,围五尺余。适祠工落成,遂载柳船运置殿上,与铁鼓分列左右,以壮观瞻。
吾乡全谢山太史有《天妃祀议》,谓天妃不当称后,亦不必列祀典。岂意灵异昭昭如此!盖书生之见,议礼过迂,而不知圣朝进退百神,凡能捍患保民者,固不吝馨香之崇报也。巨鱼一事,可备异闻,且与河防祀典相涉,故存之。
(见麟公《鸿雪因缘图》自跋。)
长寿老水手
麟见亭河帅,于道光己亥,亲驻河口督建闸工。卫守备李国英禀太仓帮漕船一老水手,年一百三十二岁,藏有雍正七年初充水手印册,并嘉庆十二年前河道李长森所赏百岁银牌。因召入与语,鹤发飘萧,骀背伛偻,而精神强固,状若六七十许人。问何名?曰:“史浩然。”问何籍?曰:“山东汶上。”问何年生?曰:“康熙戊子。”问何修养?曰:“小人蠢人也,饿了吃,困了睡,心不想事。”遂赏以钱十千,老人尚能手携其五也。
后不知终于何年,此亦圣代寿民之罕见者。其“饿了吃”三语,能无心印合,虽谓之长生真诀可也。
高宗赐秦氏老人诗
高宗南廵至无锡,每幸慧山,品第二泉。其东麓有秦氏寄畅园,亦屡邀宸赏。秦氏宗老诸生孝然等九人迎驾,年皆耄耋,龎眉皓首,扶杖瞻天。圣心嘉悦,颁赏粟帛,并赐诗纪事,有“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会胜香山”之句。
按:秦氏为文恭公一族,初笔尝纪圣祖南廵,追忆文恭,见之御制。至是乃重奉天章,可为宗牒之奇荣,清门之嘉话矣。
太常仙蜨
太常仙蜨,见《日下旧闻考》,余前笔亦略记之。兹阅《鸿雪因缘图》跋云:“乾隆戊申冬至,大祀圜丘,祗宿斋宫。尚书德明偶因太常职事奏对及之,高宗特命宣见。德公求之署,不得,或言在地坛,即往述旨,蜨果飞出,遂承以锦函,恭赍进御。
时和相当国,先取视,乃一腐蜨,大笑。德公知其异,仍函进,上启视,蜨遽飞起,盘旋拜舞,上下九次。上大悦,赐封“蜨仙”,制诗颁赏。观此知是蜨非特性耽儒雅,喜与文士相亲,其九拜翔舞,居然翩翩知礼。
且其时和珅冯藉宠灵,百僚震慑,公卿以下,莫不以得邀盼睐为荣。而是蜨独玩而易之,示以华严之变相,是其性且能辨等威、别贤奸矣!岂徒岁久通灵哉?
嵇璜善相
嵇文恭公善相,乾隆乙未,公主会试。榜后,分四次设席,燕新门生,人莫喻其意。孙寄圃相国玉庭在末一次预燕之列,偶询公分次之故。公曰:“试观今日座中,有一不馆选者乎?”盖第一次客皆归班,第二、三次皆即用知县及分部者。当朝殿未试以前,公一见其人,即能知其释褐用何官也。
越数年,孙公官检讨,充史馆提调,例得京察。自以年少不愿外转,力辞一等。公不许曰:“子不信吾言,独不信吾相乎?子来年必放道,他日封疆南服,勉作好官!”翼日,手书楹帖以相赠。帖语云:“早岁鸿名空北野,清时硕望重南天。”
逾岁,孙公果授河东道,洊历台省,遂以使相督两江。文恭翊赞高宗,明良一德,经纶黼黻,建树伟然。其余艺流传,殆亦得之天授,非拘拘于麻衣柳庄成法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张廷玉 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五·荀悦 卷一八五 唐紀一·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杨仲良 第一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蔡东藩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卷十上·杨士奇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三·佚名 一百零六 曹寅奏陈江宁扬州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八·苏辙 通志卷一百六十五·郑樵 周怡传·张廷玉 桂彦良传·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