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量知篇第三十五

《程材》所论,论材能行操,未言学知之殊奇也。夫儒生之所以过文吏者,学问日多,简练其性,雕琢其材也。故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成德也。材尽德成,其比于文吏,亦雕琢者,程量多矣。贫人与富人,俱赍钱百,并为赙礼死哀之家。知之者,知贫人劣能共百,以为富人饶羡有奇余也;不知之者,见钱俱百,以为财货贫富皆若一也。文吏、儒生有似于此。皆为掾吏,并典一曹,将知之者,知文吏、儒生笔同,而儒生胸中之藏,尚多奇余;不知之者,以为皆吏,深浅多少同一量,失实甚矣。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如地种葵韭,山树枣栗,名曰美园茂林,不复与一恆地庸山比矣。文吏、儒生,有似于此,俱有材能,并用笔墨,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先王之道,非徒葵韭枣栗之谓也。恆女之手,纺绩织经;如或奇能,织锦刺绣,名曰卓殊,不复与恆女科矣。夫儒生与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经传之学,犹女工织锦刺绣之奇也。

贫人好滥,而富人守节者,贫人不足而富人饶侈。儒生不为非,而文吏好为奸者,文吏少道德,而儒生多仁义也。贫人富人,并为宾客,受赐于主人,富人不惭而贫人常愧者,富人有以效,贫人无以复也。儒生、文吏,俱以长吏为主人者也。儒生受长吏之禄,报长吏以道;文吏空胸无仁义之学,居往食禄,终无以效,所谓尸位素餐者也。素者,空也;空虚无德,餐人之禄,故曰素餐。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庭,不能言事,与尸无异,故曰尸位。然则文吏所谓尸位素餐者也。居右食嘉,见将倾邪,岂能举记陈言得失乎?一则不能见是非,二则畏罚不敢直言。《礼》曰:“情欲巧。”其能力言者,文丑不好,有骨无肉,脂腴不足,犯干将相指,遂取间郤。为地战者不能立功名,贪爵禄者不能谏于上。文吏贪爵禄,一日居位,辄欲图利,以当资用,侵渔徇身,不为将官显义。虽见太山之恶,安肯扬举毛发之言?事理如此,何用自解于尸位素餐乎?儒生学大义,以道事将,不可则止,有大臣之志,以经勉为公正之操,敢言者也,位又疏远。远而近谏,《礼》谓之谄,此则郡县之府庭所以常廓无人者也。

或曰:“文吏笔扎之能,而治定簿书,考理烦事,虽无道学,筋力材能尽于朝庭,此亦报上之效验也。”曰:此有似于贫人负官重责,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夫官之作,非屋庑则墙壁也。屋庑则用斧斤,墙壁则用筑锸。荷斤斧,把筑锸,与彼握刀持笔何以殊?苟谓治文书者报上之效验,此则治屋庑墙壁之人,亦报上也。俱为官作,刀笔斧斤筑锸钧也。抱布贸丝,交易有亡,各得所愿。儒生抱道贸禄,文吏无所抱,何用贸易?农商殊业,所畜之货,货不可同,计其精粗,量其多少,其出溢者名曰富人,富人在世,乡里愿之。夫先王之道,非徒农商之货也,其为长吏立功致化,非徒富多出溢之荣也。且儒生之业,岂徒出溢哉?其身简练,知虑光明,见是非审,审尤奇也。

蒸所与众山之材干同也,〔伐〕以为蒸,熏以火,烟热究浃,光色泽润,爇之于堂,其耀浩广,火灶之效加也。绣之未刺,锦之未织,恆丝庸帛,何以异哉?加五采之巧,施针缕之饰,文章炫耀,黼黻华虫,山龙日月。学士有文章,犹丝帛之有五色之巧也。本质不能相过,学业积聚,超逾多矣。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文吏不学,世之教无核也,郁朴之人,孰与程哉?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瑳琢磨也。虽欲勿用,贤君其舍诸?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阵,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谷之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粃糠;蒸之于甑,爨之以火,成熟为饭,乃甘可食。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为米,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知心乱少,犹食腥谷,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铄乃成器。未更炉橐,名曰积石,积石与彼路畔之瓦、山间之砾,一实也。故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矇。矇者,竹木之类也。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况人含天地之性,最为贵者乎!

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庭,植笮树表之类也,其何益哉?山野草茂,钩镰斩刈,乃成道路也。士未入道门,邪恶未除,犹山野草木未斩刈,不成路也。染练布帛,名之曰采,贵吉之服也。无染练之治,名縠粗,縠粗不吉,丧人服之。人无道学,仕宦朝庭,其不能招致也,犹丧人服粗,不能招吉也。能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穿凿穴坎,谓之士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夫文吏之学,学治文书也,当与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于儒生哉?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铢;有司之陈笾豆,不误行伍。其巧习者,亦先学之,人不贵者也,小贱之能,非尊大之职也。无经艺之本,有笔墨之末,大道未足而小伎过多,虽曰吾多学问,御史之知、有司之惠也。饭黍梁者餍,餐糟糠者饱,虽俱曰食,为腴不同。儒生文吏,学俱称习,其于朝庭,有益不钧。郑子皮使尹何为政,子产比于未能操刀使之割也。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孔子曰:“贼夫人之子。”皆以未学,不见大道也。医无方术,云:“吾能治病。“问之曰:“何用治病?”曰:“用心意。”病者必不信也。吏无经学,曰:“吾能治民。”问之曰:“何用治民?”曰:“以材能。”是医无方术,以心意治病也,百姓安肯信向,而人君任用使之乎?手中无钱,之市使货主问曰“钱何在 ”,对曰:“无钱 ”,货主必不与也。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向之,奈何也?

猜你喜欢
  第四十二卦 益 风雷益 巽上震下·佚名
  东宫备览卷四·陈模
  大学发微·黎立武
  第六章 7·辜鸿铭
  春秋谷梁传谳卷二·叶梦得
  春秋亿卷三·徐学谟
  卷二十九·鄂尔泰
  卷十二·刘瑾
  卷七十二·王与之
  续诗传鸟名卷卷一·毛奇龄
  仲子書卷二·冯云鹓
  礼拜品第八·佚名
  高僧傳卷第十三(興福經師導師)·慧皎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七·佚名
  四阿鋡暮抄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柳华淑·唐圭璋

      华淑,宋宫人。   望江南   何处笛,觉妾梦难谐。春色恼人眠不得,卷帘移步下香阶。呵冻卜金钗。   人云也,毕竟信音乖。翠锁双蛾空宛转,雁行筝柱强安排。终是没情怀。

  • 李演·唐圭璋

      演字广翁,号秋堂,有盟鸥集。   摸鱼儿   太湖   又西风、四桥疏柳,惊蝉相对秋语。琼荷万笠花云重,袅袅红衣如舞。鸿北去。渺岸芷汀芳,几点斜阳字。吴亭旧树。又紧我扁舟,渔乡钓里,秋色淡归鹭。   长干路。草莽疏

  • 北江诗话卷五·洪亮吉

    李太白诗,不恃天才卓越,即引用故实,亦皆领异标新,如「蓬莱文章建安骨」。《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邓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是白所言「蓬莱文章」,即东观文章也。《侠客行》「郸邯先震惊

  • 卷二十五·董康

      ○錦江沙   近時會稽人蔡東撰。記郫縣知縣浙人趙嘉煒死張獻忠之難。其子慶麒萬里尋親。負江沙歸葬。故曰錦江沙。又以嘉煒爲忠。慶麒爲孝。故曰忠孝錄也。   略云。紹興人趙嘉煒、字景思。明末選授四川成都

  • 卷九·董康

      ○絡冰絲·雜劇   明季杭州人徐翽撰。事出嫏嬛記。   記曰。梁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絡繹不斷。斷時亦隨口續之。若眞絲焉。燭未及跋。得

  • 提要·徐照

    臣等谨案芳兰轩集一巻宋徐照撰照字道晖一字灵晖永嘉人与徐玑翁巻赵师秀并有诗名时称永嘉四灵照自号曰山民故其集又曰山民集赵师秀清苑斋集有哀山民诗可以为证而陈振孙书録解题独称照自号天民未知何据当属传刻之讹也四

  • 卷一百二十七 志一百二·赵尔巽

      ◎河渠二   △运河   运河自京师历直沽、山东,下达扬子江口,南北二千馀里,又自京口抵杭州,首尾八百馀里,通谓之运河。   明代有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之别。清自康熙中靳辅开中河,避黄流之险,

  •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二十一 苏州织造李煦奏前奉谕旨已钦遵妥办摺·佚名

    康熙四十一年八月 管理苏州织造臣李煦谨奏:恭请皇上万安。 切惟御驾远幸,臣煦不能亲随左右,执鞭坠凳,以效犬马,依恋日深。兹闻圣驾回銮,遥叩北阙,特具奏摺,恭请圣安,伏乞睿鉴。 前奉谕旨:串客回南去了,其中若有纳监者,尔著量与他

  • 卷二百十二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二下 朱批许容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二十六日兰州巡抚【臣】许容谨 奏为恭缴 朱批事窃【臣】家人捧齎【臣】先後奏摺回兰【臣】谨跪迎进

  • 卷五·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宋 徐天麟 撰帝系五诸侯王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於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鴈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於海为齐赵

  • 第七章 文武宣三宗的抗争·吕思勉

    第一节 甘露之变穆敬之世,朝局之症结,果安在乎?曰:宦竖专权,士大夫不能出身犯难,而转与之相结。宦竖之专横,可于刘蕡之策对见之。蕡以太和二年应贤良策对,极言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为国家已然之兆。其言曰:“以亵

  • 明太祖的建国·吴晗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国家的含义。近几年来的学术讨论中,有人往往把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国家的含义等同于历史上的国家的含义。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包括政府、土地、人民、主权各个方面。由于政权性质的

  • 儒行集传卷下·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儒仕章第九儒有一畆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岀并曰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不仕者臣之志也仕者臣之义也为贫而仕则其仕已贱矣仕而不失其贫则其仕已贵矣筚门圭窬蓬户

  • 卷十 大射仪第七之二·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     宋 李如圭 撰大射仪司射适西阶西倚扑升自西阶东面请射于公郑注倚扑者将即君前不敢佩刑器也升堂者欲诸公卿大夫辩闻也公许遂适西阶上命宾御于公诸公卿则以耦告于上大夫则降即位而

  • 青溪寇轨·方勺

    杂史。宋方勺撰。一卷。是书记徽宗宣和二年(1120)青溪(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方腊起义军攻陷睦州,及童贯、谭稹等率官军镇压起义的经过,多与《宋史》所记不合。原载勺著《泊宅编》中,曹溶摘入《学海类编》,改题此名。

  • 金有陀罗尼经·佚名

    密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谓天帝百施与阿修罗战斗,负于阿修罗之幻惑咒术及药力,于是向佛求教,佛授以“金有大明咒”,称能持诵者可克敌制胜,不惧水火刀药,摧毁幻惑等,并授予作法、念诵法。本经历代经录均未著录,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