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传卷十八

宋 苏轼 撰

周书

毕命第二十六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毕公弼亮四世盖甞相文王也至是耄矣而犹勤小物亦可谓盛德也哉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毕公盖甞相文王故康王就丰文王庙命之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歴三纪

十二年爲一纪

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

方三监叛天下骚动天子亦不安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子思子曰昔吾先君子道隆则从而隆道汚则从而汚伋则安能惟圣人爲能与道升降因俗立政也

不臧厥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

有道者不以小大变易不忽小物斯不难大事矣

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虽正色不言而自服然常敬众言也

嘉绩多于先王

自文武时已立功矣

予小子垂拱仰成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徃哉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

瘅病也

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画郊圻愼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

予以书考之知商俗似秦俗盖二世似纣也张释之谏文帝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爲口辩而无其实凡释之所论则康王以告毕公者也

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惟恶能及逺故秦之俗至今犹在也【秦疑当作殷】

兹殷庶士席宠惟旧

乘势胜物曰席

怙侈灭义服美于人

用美物多则爲人所畏服郑子产言伯有用物而取精多则生爲人豪死爲厉鬼

骄淫矜侉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能训惟以永年

富而能训则可以久安其富

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愼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恊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

康王以爲邦之安危在殷士又以保厘之任爲足以泽生民而服四夷其言若过然殷民至此亦不能睥睨周室如三监时矣然犹重其事如此贾谊言秦俗妇乳其儿与翁并踞母取箕帚立而谇语以此痛哭流涕太息以爲汉之所忧无大于此者正此意也古之知治体者其论安危盖如此

公其惟时成周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乂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愼厥事

曰弗克者畏其难而不敢爲者也曰民寡者易其事以爲不足爲者也

钦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前政谓周公君陈也

君牙第二十七

穆王命君牙爲周大司徒作君牙

穆王满康王孙昭王子

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

周礼司勲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祭于太烝日月爲常

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王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纉乃旧服无忝祖考敷五典式和民则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

方周之盛越裳氏来朝曰久矣天之无疾风暴雨也中国其有圣人乎方是时四夷之民莫不戴王虽风雨天事非人力者亦归德于王及其衰也一寒一暑亦惟王之怨是故圣人以民心爲存亡一失其心无动而非怨者赏则谓之私罚则谓之虐作德则谓之僞不作则谓之漫出令而不信无事而致谤皆王之咎也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游豫且以爲德岂复有风雨寒暑之怨乎

呜呼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啓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尔惟敬明乃训用奉若于先王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先正周召毕公之流

民之治乱在兹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呜呼予读穆王之书一篇然后知周德之衰有以也夫昭王南征而不复至齐桓公乃以问楚是终穆王之世君弑而贼不讨也而王初无愤耻之意乃欲以车辙马迹周于天下今观君牙伯冏二书皆无哀痛恻怛之语但曰嗣先人宅丕后而已足以见无道之情非祭公谋父以祈招之诗收王之放心则王不复矣吕刑有哀敬之情盖在感悔之后时已耄矣

冏命第二十八

穆王命伯冏爲周太仆正作冏命

太仆正太御中大夫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万邦咸休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羣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脩不逮愼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

至哉此言可以补説命之缺也孔子取于君牙伯冏二书者独斯言欤

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惟尔大弗克祗厥辟惟予汝辜

引小人以昵王人臣不敬莫大于此

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彛宪

猜你喜欢
  卷下·罗隐
  卷七○·邱濬
  卫灵公篇·王夫之
  孟子师説卷上·黄宗羲
  卷七十六·程公说
  第三章 6·辜鸿铭
  卷四十五·胡广
  卷三十六·李光地
  卷八·易祓
  书经集传卷一·蔡沈
  卷七·季本
  第21章 杂记下·戴圣
  卷一·佚名
  甚深品第五十八·佚名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马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自序·王骥德

      曲何以言律也?以律谱音,六乐之成文不乱;以律绳曲,七均之从调不奸。方伶伦吹竹之初,迨后夔拊石之始,为声仅五,为律仅十有二,何约也?至房中肇于唐山,水尺奏于宝常,于是布法益密,演数愈繁,调至八十有四,律至百四十有四,声至一千有八

  • 第三折·白朴

    (外扮陈玄礼上,诗云)世受君恩统禁军,天颜喜怒得先闻。太平武备皆无用,谁料狂胡起战尘。某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是也。昨因逆胡安禄山倡乱,潼关失守。昨日宰臣会议,大驾暂幸蜀川,以避其锋。今早飞报说,贼兵离京城不远。圣主令某统

  • 序·清蒲松龄

    读先生诸作而知先生之于文也:一若洪水陡起,远峰耸翠,而其间之葱郁浓淡,无一不见于手笔之超脱。若徒有学、有识,而无超脱之财(才)以达之,则如尺水无波,小山无云而已,又奚足耸人之望观哉!验天地间:岭不动,枝不鸣,忽嘘而为风;渊甚平,

  • 卷六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五正宗【上】太白宫中行乐词六首水緑南薫殿花红北阙楼莺歌闻太液鳯吹绕瀛州素女鸣珠佩天人弄防毬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

  • 第六十回 入番营单骑盟虏 忤帝女绑子入朝·蔡东藩

      却说王缙出镇后,江淮一带,幸尚无事,怀恩亦蜷伏一隅,暂不出兵。代宗遂改广德三年为永泰元年,命仆射裴冕郭英乂等,在集贤殿待制,居然欲效贞观遗制,有坐朝问道的意思。左拾遗独孤及上疏道:  陛下召冕等以备询问,此盛德也。

  • 明宫史卷三·吕毖

    ○内臣服佩贴里其制如外廷之披褶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干清宫管事牌子各执事近侍都许穿红贴里缀本等补以便侍从御前凡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官长随内使小火者俱得穿青贴里又有双袖襕蟒衣凡左右袖上里外有蟒二条自正旦灯景以

  •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秋七月丙申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丁酉 上谕行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庆曰朕切于爱民屡戒郡县之官不许横取一毫前滦州知州何敬诛求剥削赃贿巨万已寘诸法近代州同知安损武清知县李潜等仍蹈覆辙饕餮贪残无异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三 礼略三·纪昀

    礼畧吉礼○吉礼三宗庙时享祫禘功臣配享七祀上陵△宗庙唐宝应二年 【时代宗嗣位尚未敢元】 祧献祖懿祖祔玄宗肃宗 【开元创立九室此仍其制以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 宗玄宗肃宗为九室也】 自是之后常为九室德宗时

  • 明儒言行録卷九·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顾宪成字叔时南直无锡人万厯庚辰进士仕至南光禄寺少卿先生自防沉毅异常儿读韩昌黎讳辨毎遇父南野公讳辄避之师以告南野公因召语之曰昔韩咸安王教子毋讳忠今学之不可忘亦犹忠也汝奈何讳乎先生谨受教就

  • 提要·朱明镐

    (臣)等谨案史纠六卷明朱明镐撰明镐字昭芑太仓人是编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元史不甚置可否自言仿郑樵通志不敢删削唐书之例其晋书五代史亦阙而不论则未审为传写所佚或点勘未竟观

  • 宇文孝伯传·令狐德棻

    宇文孝伯字胡三,是吏部安化公宇文深的儿子。他的生日与高祖同日,太祖很喜欢他,把他抚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高祖同学。武成元年(559),授宗师上士。当年十六岁。宇文孝伯沉静正直,喜欢率直而言。高祖即位后,想把他安置在

  • 卷六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一职官考诸路将官【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诸路将官有都统副都统统制都总管副总管都副钤辖兵马都监州都监等既详载之矣今考都副总管等详总管门余从

  • 卷一百四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三>輈輈車轅也詩曰梁輈則梁衡也輈持衡者也輈從軌前微曲而上至衡則下而句之輈縱而衡横縱者若輈横者若梁此所以謂

  • 卷二十六上·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六上宋 杨复 撰因事之祭上 祭礼十上小宗伯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号神号币号郑司农云大贞谓卜立君卜大封 疏曰此因大贞则大小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二·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普门品入文为二。初问答。二闻品功德。(戊)初中二。初长文。二偈颂。(己)长文有两番问答。(庚)初番为二。初问。二答。(辛)今初。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

  • 太上老君说消灾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消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说经,授予尹喜。劝人诵经念神,消灾除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述三十六金刚、二十五神王、二十七力士、三十七天师名号

  • 上清三尊谱录·佚名

    《上清三尊谱录》,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末或隋唐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全书乃虚无真人奉其师金明之命撰写并注解,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篇题作《无上九天丈人三尊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