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论语

卷五 论语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

利非世俗之所谓利。若世俗之利,岂特罕言而已哉。曰命,曰仁,非可以口耳传也,故不易语。虽然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则固有不言而言者耳。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达巷者,党名也。执,偏执也。)

党人能以大哉赞夫子,在当时岂易得者。但以博学无所成名为大,则又未知圣人之所以大耳。有所执即有所名。夫子发吾何执之义,其为大便自可见。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深言其不然也,所以晓门弟子。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而难成。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

从众违众,或古或今,惟其可而已。继周损益规模可以略见。或曰:何以又云服周之冕,曰周之衰也?俗坏,文浮侈,然徇欲以逞,无复先王之旧矣。而有纯俭者焉,所以特取之救时弊也。此正与其奢也宁俭之意若。夫子得时行道,定一代之制作,必若答为邦之问而后可。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必固我,皆私也。大抵都从意上起,一节深一节。本心澄然虚明,如何著得此四字。绝者,去之。毋者,所以绝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去声下同]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去声]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匡,地名。阳虎曾暴于匡,夫子貌似阳虎,故匡人围之。文,即道也。兹,此也,夫子自谓也。后死,后我而死者,据遇难之时而言也。)

斯文之丧未丧在天,则夫子之死生,固不在夫子也,匡人且奈何哉。

大[音泰]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平声]?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太宰,官名。与,疑辞也。固者,固是也。纵,犹使也。纵之将圣,言将使之为圣人也。牢,姓琴,字子开,一字子张,孔子弟子。试,用也。)

大宰称夫子之圣而曰多能,子贡答以天纵之圣而又多能。大宰未足与议也,而子贡之见乃复支离如此,夫子一扫其固陋而直以不多谕之。道一而已,果在于多乎?知所以不多则知所以圣。此语正切子贡之病,不试故艺,贱故多能。琴牢因举夫子旧语,助明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音扣]其两端而竭焉。”(空空者,空之又空,彻底洞然,一无所有也。叩,击也。问,难之也。两端,犹言两项也。竭,尽也。)

有意则有知,无意则无知。所贵于觉者,觉此无知之妙耳。圣人之心如太虚然,故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学者往往以多能多识为务。圣人恐起意亿度之害道也。特发无知之旨以示之。无知如何,下文所以证也。鄙夫之问,若易答矣。我实空空无有,止扣其两端而已竭焉。明乎此,则知。虽言未尝言,虽思未尝思,而舜禹之所以不与,所以无为,可默喻矣。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平声]!”(凤,灵鸟,文王时鸣于岐山。河中龙马负图,伏羲时出。)

河图、凤鸟,瑞世之符,非必皆然也。夫子特假此,以叹时之不可为耳。《春秋》之作而绝笔于获麟,何哉?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齐衰,丧服。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瞽,无目者。)

作者,敛然而起。趋者,翼然而疾。皆敬之容也。于此三者,虽少必尔,诚心所形,无间长幼也。

颜渊喟[苦位切]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喟然,叹声。弥者,愈也。循循,从容不迫之貌。诱,引进也。卓,立也。未,无也。)

高而不可及,坚而不可入,忽前忽后而不可定,此正汲汲皇皇,愤悱之时也。人情到此,多不能勇进。夫子却循循善诱,博以文,约以礼,使之欲罢而不能,欲见不得见,欲己不得已,引而不发,惟此时为然。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比瞻忽不同,亦只是若有所见耳。至于欲从末由,则所谓高与坚者,由是也,本非高与坚也。一旦洞然,六通四辟,故又作卓尔之见。此章深见得夫子善教,颜子善学处。先儒论喟然之叹,当在问仁之前,足以破千古之惑矣。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如字],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病闲,少差也。大葬,谓君臣礼葬。道路,弃于道路也。)

于本分上有纤毫不安稳处,便是欺天,况诈为臣乎。观死于二三子之手,与死于道路之语,只据本分,气象自然正大。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纡粉切]椟[徒木切]而藏诸?求善贾[音嫁]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韫,藏也。椟,匮也。沽,卖也。)

忧则违之,未尝韫藏。乐则行之,未尝求沽。子贡殆失问矣。两言沽之哉,不然之辞也。待贾,犹言待时。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者,深叹诸夏之无君,非真欲往居之也。)

虽蛮貊之邦行矣,何陋之有乎?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

未正之先,雅颂必多失所。雍,颂也,而歌于三家之堂。他可概见,斯道不行于天下。晚歳而归,拳拳一鲁。吁,真不幸矣哉。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纯德孔明,无非妙用。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虽应酬交错而我一无所有,非谦辞也。虚明洞洞,如水镜中象,实未尝有也。流俗于此数者,多不尽其分,故特揭以警之欤。然其大旨,惟不起意乃善耳。有意即有,无意本无,何有之言,学者宜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音扶]!不舍[上声]昼夜。”

愚尝作《竹泉赞》云:源源而来,涓涓而滴,不昼而出,不夜而息,与天地而始终,惟吾之一。

子曰:“吾未见好[去声下同]德如好色者也。”

民之秉彝,固好是懿德也,梏之反复,欲蔽情昬,则去禽兽不远矣,安得以其好色之心而好德哉?易犹转枢,难于登天。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求位切],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芳服切]一篑,进,吾往也。”(篑,土笼也。)

止则止于此矣,而方进者不可量也。或止或往,谁实为之。

子曰:“语[去声]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平声]!”(惰,懈怠也。)

个中人闻个中语,句句皆实事也。无所不悦,所以不惰。不然只是空言耳,如何强得。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此道无穷,岂有止哉。见其进,未见其止,所以叹颜子之能自强不息,而惜之耳。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音扶下同]!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

苗而秀,秀而实,生理之自然也。有以夭阏之,则不尽其天矣。人皆有是四端,其苗之谓欤。是故不可以无学。

子曰:“后生可畏,焉[于虔切]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来,后来。今,今日也。)

后生之所以可畏者,以方来者之未易量也。可畏之年不知所勉,至不足畏,则何及哉?古人之于四十,每每致意,如曰不惑,曰强仕,曰不动心之类,盖自幼而学。成德达才,此其时也,故又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可不重欤,可不惧欤。闻言闻道,非谓有闻于人也。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法语者,有法度之语,巽与者,巽顺而与之言。绎,思绎也。)

正大之论,不能不从。婉入之辞,不能不悦。悦而绎,方有味。从而改,方有益。不然则诡随,苟殉之徒耳,何足与之言哉?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人之心,固各有所主也。惟主于忠信,方是立德之本。一失所主,横流奔放,其祸有不可胜言者。圣人所以再提此语,为一章之首而申言欤。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帅,主将也。)

匹夫有志尚不可夺,况志学者乎。此是力行第一个字。

子曰:“衣[去声下同]敝缊[纡粉切]袍,与衣狐貉[胡各切]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平声]?‘不忮[之豉切]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敝,坏也。缊,枲著也。袍,衣有著者,衣之贱也。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也。忮,害。求,贪。臧,善也。二句卫风雄雉篇中语。)

耻衣之不若人,则其人可知矣。观子路车焉轻裘,气象不如是也,才耻于此。不忮则求,能不忮求,何所用而不善乎。夫子所以善之,虽然不以外物为心害,而后可进于道耳。苟进于道,忮求殆不足言也,果可以此为尽善而遂终身乎?夫子所以抑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易曰:困,德之辨也。平居无事,如何辨得?直到打不过处,方见力量浅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无疑故不惑,无累故不忧,无馁故不惧。知,所以致知也。勇,所以力行也。知则仁矣,仁则勇矣。三者只一事。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适之也。”(适道,犹言造道也。权,称锤,衡所取平者。)

有志于道,决定不回,方可与之共学。悠悠泛泛,一出一入,何足与语也哉。然道非智探力索所可强也。一旦感悟,心通内明,乃自得耳。是谓适道,是谓知及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是故贵于立也。此立非力,此立非思,常觉常明,不昏不滞,则万变交错自然不动矣。此仁,守之功也。若夫达权则非圣人不可。桀纣可伐也,管蔡可诛也,蒲盟可背也,南子可见也,此仕止久速。所以为圣之时也。四节功夫,断断乎曰可与,曰未可与,具有科级次第。后世才说学便说权,可谓无忌惮。

“唐棣[大计切]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首四句,逸诗也。唐棣,郁李也。偏反者,言华之或偏或反也。而,语助也。《诗》云:室迩人远。则此室亦当是言人之居室。然夫子特借此以发何远之旨耳,不谓人也。)

诗曰: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夫子则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嗟夫,思则得不劳,瞬息不思则不得,风马牛之不相及。思与不思者,谁?远与不远者,何物哉?

乡党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相伦切]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直遥切下同]廷,便便[旁连切]言,唯谨尔。(恂恂,信实貌。便便,辨也。)

入里必式固,自不当以颊舌多尚人,况吾夫子也耶。然愚三复斯旨深悟处。乡党之道,恂恂,似不能言,宜优游涵泳而得之。若宗庙朝廷,则有不可不明辨者,但谨而不放耳。或言或不言,虽各有宜,无往而非忠信笃敬也。他人才多言便佞给,必不谨。才不言便缄嘿,必不能恂恂。圣人于枢机,甚重记言行者,特冠一篇之首。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苦旦切]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鱼巾切]如也。君在,踧[子六切]踖[子亦切]如也。与与如也。(侃侃,和乐貌。訚訚,中正貌。踧踖,不敢自安也。与与,不忘向君也。)

下大夫则侃侃,上大夫则訚訚。君在则踧踖与与。等级高下,无适不宜,变化虚明,自然中节。

君召使摈[必刃切],色勃如也,足躩[驱若切]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赤占切]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摈,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勃,变色貌。躩,盘辟貌。所与立,同为摈者,摈用命教之半,如上公九命,则用五人。揖左人,则左其手;揖右人,则右其手也。襜,整貌。翼,如鸟舒翼也。)

此一节,记摈相之容。色勃足躩,重君命之始也。宾退必告,谨君命之终也。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屛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入公门如不容,过位言似不足,升堂屏气似不息,君愈近而愈肃也。出降一等逞颜色,君渐远而渐舒也。没阶言趋进者,进复于位也。复位言踧踖者,不敢自安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平声]。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色六切],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直歴切],愉愉[羊朱切]如也。(圭,诸侯命圭。聘问邻国,则使大夫执以通信。如不胜者,如力不能堪也。上堂则如揖,下堂则如授圭,于人皆恭也。战色,战而色惧也。缩缩,举足促狭也。如有循,言行不离地,如缘物也。享,献也。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实。私觌,以私礼见也。愉愉,色和也。)

执圭者,通信之始,故如战色,谨之至也。享礼者,交际之时,故有容色,气之和也。私觌者,燕见之暇,故愉愉,情之亲也。阳开阴阖,无非造化自然。

君子不以绀[古暗切]緅[侧由切]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研奚切]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去声]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上声]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去声]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君子,言大凡也。绀,深青扬赤色,齐服也。緅,绛色。三年之丧,以饰练服者。饰,领缘也。红紫,间色也。亵服,私居服也。亵服犹不用,其它可知。袗,单。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绤。表,外也,出必加外衣也。缁,黑色。羔裘,用黑羊皮。麑,鹿子,色白。狐,色黄。以衣裼裘,欲相称也。亵裘长,欲其温。短右袂,便用事也。寝衣,衾也。长一身有半,舒缩自便,覆足不露也。狐貉,毛深温厚,私居适体也。君子常佩,惟居丧则否。朝祭之服,裳用正幅如帷,要有襞绩,而旁无杀缝。其余若深衣,要半下,齐倍要,则无襞绩而有杀缝矣。丧主素,吉主玄,吊必易素也。吉月,月朔也。)

服者,身之章也。其色有宜,其制有度,其用有节,皆所以防非僻之心而养之以正也。先圣垂训如此,故概以君子言之。

齐[侧皆切下同],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齐,则沐浴而着明衣,所以明洁其体也。)

变食者,变其常日之馔。迁坐者,迁其常居之所。皆所以严祀事也。

食[音嗣]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音嗣]饐[于逸切]而餲[追迈切],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而甚切],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音嗣]气。唯酒无量[去声],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音士]菜羹,瓜祭,必齐如也。(食,饭也。精,凿也。饐,饭伤热湿也。餲,味变也。鱼臭烂曰馁。肉伤曰败。色恶臭恶,味败而色臭变也。臭,气也。失饪,烹调失生熟之节。不时,非时之物也。割不正,谓割牲之不以礼者。食以谷为主,不可使肉气胜之。无量,言不足为杯之限,惟以不及乱为度也。沽、市,皆买也,恐不洁。姜助胃不多,恐伤胃也。祭于公,助祭公家。不宿,不经宿也。出三日,供之者迟,慢神失礼也。)

滋味所以养血气,一失其宜,则伤生矣。圣人于此,纤悉不苟,非为口腹也。凡十余条,皆节饮食之道。食不语,寝不言,不特严于自防,亦且周于养生。祭肉不慢,虽薄必齐,所以事鬼神也。

席不正,不坐。

圣人之心,无时而非正,起居饮食皆行其所安也。后世乱伦失次,人道冺冺,有弗暇恤,而暇一席之计乎?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乃多切],朝服而立于阼阶。(杖者,老人也。六十杖于乡。傩,所以驱疫。阼阶,东阶也。)

不敢先杖者而出,所以尊乡老。朝服,非特安室神,且与乡人共敬其事也。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再拜送之,重而有情也。辞曰未达,恭而不诡也。

厩焚厩。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圣人之仁有义行焉。若人与马,杂问便不可。爱无差等,墨子之学也。记者特书不问马三字,深见圣人之心。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扶晚切]。疾,君视之,东首[去声],加朝服,拖[徒我切]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食或馂余,故不荐。正席先尝,如对君也。腥,生肉也。先饭,为君当食也。君视疾,则迁之南牖首东而面北,加朝服于身,引大带于上也。不俟驾,急趋徒行,不敢留君命也。)

食则先尝,腥则熟而荐,生则畜,重君赐也。

入太庙,每事问。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于我殡,殡于其家也。)

死无所归,朋友之责也。夫子以身任之。独拜祭肉,所以重先祖。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尸,仰卧如死也。容,容仪。式,车前横木。有所敬,则俯而凭之。负版,持邦国图籍者。)

寝不尸,虽寝而未尝肆也。居不容,非惰也,申申夭夭是也。前言虽少必作,而此又以亵狎言之圣人。于人其有亵狎者哉,犹至亲且密云耳,甚言其不敢慢也。凶服不必齐衰,故变。与式亦异。盛馔与迅雷风烈必变,重主礼,敬天威也。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绥,挽以登车者。内顾,回视也。)

正立而执,不特威仪有度,稍不正且倾敧矣。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皆车中安重之容也。正大气象,可以想见。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九用切]之,三嗅[许又切]而作。(雉,文禽。色者,指雉而言也。共,供之也。嗅者,嗅其气也。作者,起而不顾也。)

色斯举,与翚斯飞之类,语法正同始也。但见有色之飞举,中也翔,终也集。于山梁而后知其为雌雉焉。夫子连发时哉之叹,其义大矣,其旨远矣。子路取而共之,何为者哉?三嗅而作,不与之言而示之意。

猜你喜欢
  天方性理图传卷五·刘智
  卷十七【起文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孟子纂笺卷八·詹道传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三·王顼龄
  卷三十三·鄂尔泰
  卷十四·魏了翁
  卷四·张虙
  卷六·佚名
  卷二十三·李光坡
  (十三)朱子论心之诚·钱穆
  (二)志与学·钱穆
  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佚名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钟嵘

      ◇古诗  其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氾王所制。“客从远方来”、“

  • 第四出 讯玉·李渔

    〖紫苏丸〗(老旦上)烟花断送人年老,叹娇莺忽成衰鸨。继芳声有女貌如花,娇痴只怪心情拗。老身是太原城中一个鸨母,人唤周二娘的便是。少年的时节,也是留都院中数一数二的名妓,如今年老色衰,移居此地,并没个嫡亲儿女。幸得在十六

  • 第一出 家门·梁辰鱼

    【红林擒近】〔末上〕佳客难重遇。胜游不再逢。夜月映台馆。春风叩帘栊。何暇谈名说利。漫自倚翠偎红。请看换羽移宫。兴废酒杯中。骥足悲伏枥。鸿翼困樊笼。试寻往古。伤心全寄词锋。问何人作此。平生慷慨。负薪吴

  • 卷三十一·谷应泰

      ○平浙闽盗   英宗正统七年十二月,丽水盗陈善恭、庆元盗叶宗留合众盗福建宝峰场银冶,命浙江、福建有司捕治之。十二年春二月,叶宗留聚众盗掘少阳坑,数月,计所获微甚,   弃去。九月,率众之云山,遍掘诸坑场,无所得,还庆元

  • 自序·丁曰健

    台湾一郡,自国朝康熙年间始入版图。地广民稠,人心浮动。其民漳、泉、潮、粤与屯番各籍杂处,素不相合,每多分类械斗、劫夺树旗之案。习俗顽梗,相沿已久;而最后同治元年春戴万生之结会,戕害文武员弁,全台震动,为祸

  • 卷五·佚名

    崔斌劾阿合马【[至元十五年]】 四月,中书左丞崔斌奏曰:「先以江南官冗,委任非人,遂命阿里等澄汰之。今已显有征验,蔽不以闻,是为罔上。杭州地大,委寄非轻,阿合马溺于私爱,乃以不肖子抹速忽充达鲁花赤,佩虎符,此

  • 卷四·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甲申(一六四四)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淮南雨黄沙,大风蔽日。当涂有星陨;清源门内刘姓家陨火十余处如白昼,异鸟来作恨声,俗谓之「恨虎」。明年,当涂城被屠,焚烧过半,是其验也。四川日月无光,赤如血;人仰视

  • 商辂传·张廷玉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考取乡试第一名。正统十年(1445),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整个明代,三试都是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被授予修撰官,不久与刘俨等十八人进东阁学习。商辂长得英俊奇伟,皇上亲自把他选为展书官。成阝王监国

  • 卷二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唐高祖时国制草具多仍隋旧太史令傅奕谓承乱世之後当有变更乃上言龙纪火官黄帝废之咸池六英尧不相沿禹弗行舜政周弗袭

  • 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户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掌天下土田户口财谷之政平准出纳以均邦赋属司十有四山东清吏司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稽山东布政使司及盛京民赋收支

  • 卷四十九·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卷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九祭法此篇记祭人鬼天神地示之定制故曰祭法首节及圣王之制以下见国语展禽论祀爰居其郊禘祖宗庙祧坛墠之制并见家语庙制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

  • 书经集传卷四·蔡沈

    宋 蔡沈 撰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泰誓上【泰大同国语作太武王伐殷史録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之上篇未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古文有○按伏生二十八篇本无泰誓

  • 梦中行品第五十九·佚名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於梦中行三事三昧空无相无愿。於梦中行是宁有益於般若波罗蜜不。须菩提报舍利弗言:若於昼日有益於般若波罗蜜者,夜梦中亦当复有益。所以者何。昼夜梦中等无异。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般

  • 日伪亦觉悟否·太虚

    ──二十七年春为拥护抗战建国纲领作──近代欧洲文明造成数百年来世界人类之进步,虽不无相当功绩,而就其性质考核之,实趋害他俱害之错路。由个人的损他利自而演成资本主义之剥削,因以激生被剥削者的反抗;由民族的损他利自

  • 对山集·康海

    诗文别集。十卷。明康海撰,清孙景烈编。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对山集》分文体编次:卷一、策,卷二、书,卷三、卷四、序,卷五、记,卷六、碑,卷七、墓志,卷八、墓志、铭、祭文、行状,卷九、赋、琴曲、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

  • 蒙训·刘沅

    刘沅撰,蒙学读物。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名,数目从斯积。

  • 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中

  • 春秋考·叶梦得

    十六卷。宋叶梦得撰。叶梦得之治《春秋》,多有攻击三传者,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并非自己所臆测。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此书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