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书传会选六卷明翰林学士刘三吾等奉勅撰案蔡沈书传虽源出朱子而自用己意者多当其初行已多异论宋末元初张葆舒作尚书蔡传订误黄景昌作尚书蔡氏传正误程直方作蔡传辨疑余苞舒作读蔡传疑逓相诘难及元仁宗延祐二年议复贡举定尚书义用蔡氏于是葆舒等之书尽佚不传陈栎初作书传折衷颇论蔡氏之失迨法制既定乃改作纂疏明蔡义而折衷亦佚不传其自序所谓圣朝科举兴行书宗蔡传固亦宜然者盖有为也至明太祖始考天象知与蔡传不合乃博徴绩学定为此编凡蔡传之合者存之不预立意见以曲肆诋排其不合者则改之亦不坚持门户以巧为回防计所纠正凡六十六条祝允明枝山前闻载其劄示天下者惟尧典注日月左旋洪范注相协厥居二条举大凡耳顾炎武日知录曰此书谓天左旋日月五星违天而右旋主陈氏祥道髙宗肜日谓祖庚绎于髙宗之庙主金氏履祥西伯戡黎谓是武王亦主金氏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谓周公辅成王之七年主张氏陈氏皆不易之论又如禹贡厥赋贞主苏氏轼谓赋与田正相当泾属渭汭主孔传水北曰汭太甲自周有终主金氏谓周当作君多方不克开于民之丽主叶氏惟金縢周公居东驳孔氏以为东征非是至洛诰又取东征之説自相抵牾耳每传之末系以经传音释于字音字体字义辨之甚悉其传中用古人姓氏古书名目必具出处兼亦考正典故盖宋元以来诸儒之规模犹在而其为此书者皆自幼为务本之学非由八股身之人故所着之书虽不及先儒而尚有功于后学云云以炎武之淹博絶伦罕所许可而其论如是则是书之足贵可畧见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因禹贡注中澨水至复州竟陵境者一语误者字为来字遂肆毒詈非笃论也考明太祖实录与羣臣论蔡传之失在洪武十年三月其诏修是书则在二十七年四月丙戌而成书以九月己酉仅五阅月观刘三吾叙称臣三吾备员翰林屡尝以其説上闻皇上允请乃诏天下儒士仿石渠白虎故事与臣等同校定之则是十七年间三吾已考证讲求先有定见特参稽众论以成之耳惟实录所载纂修诸臣姓名与此本卷首所列不符朱尊经义考谓许观景清卢原质戴徳等皆以死建文之难删去其説是已然胡季安门克新王俊华等十一人何以倂删且靳观吴子恭宋麟三人此书所不载又何以増入盖永乐中重修太祖实录其意主于诬惠宗君臣以罪明靖难之非得已耳其余草草非所注意故舛谬百出不足为据此书为当时旧本当以所列姓名为定可也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礼器·戴圣
  致士篇第十四·荀况
  门人黄修易录·王守仁
  序·张载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卷九·郑方坤
  卷首十五·严虞惇
  第六章 制心·佚名
  卷二十六·康熙
  卷六·董鼎
  谈合作·梁漱溟
  远离讥嫌品第九·佚名
  往尼连河品第十八·佚名
  佛教与国际反侵略·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洪北江赠楳澥先生诗·缪公恩

    【 卷葹阁集】 送缪公子公俨之江浦兼简孙大渊 送缪公子公俨出都 奉酬缪公子白沙河见怀诗 ○送缪公子公俨之江浦兼简孙大渊如 【 余四月中入都与缪遇逆旅遂订交】 相别翻怜相见迟坐中人影壁间诗魂摇青草东风路梦立黄河

  • 卷第三十·陈与义

    ○梅花一枝斜映佛前灯,春入铜壶夜不冰。昔岁曾游大庾岭,今年聊作小乘僧。○得张正字诗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江梅风雪集岁暮,江梅开不迟。朝来幽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莺花小谱》·张次溪

    (清)半标子 着●目录《莺花小谱》自叙《莺花小谱》题词〔南仙吕入双调 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香柳娘〕〔尾声〕《莺花小谱》题情忒忒令圜林好尹令品令豆叶黄三月海棠凉儿水玉交枝侥侥令尾声《莺花小

  • 东都事略卷一百·王称

    列传八十三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也举进士为州教授除太学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召对除右正言时章惇用事既已废孟后遂立刘氏为皇后浩上疏曰臣闻礼曰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隂之与阳相湏而成者也天子理阳道后治隂徳天子听

  • 第六十八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蔡东藩

      却说袁绍等欲推戴刘虞,虽经曹操袁术二人梗议,但尚未肯罢休,即遣故乐浪太守张岐,赍书至幽州劝进。虞厉声叱责道:“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我受国厚恩,恨未能扫清国耻,诸君各据州郡,正宜戮力王室,同诛首恶,奈何反造作逆谋,来相垢

  • 第一百五十二回 大打武议长争总理 小报复政客失阁席·蔡东藩

      却说曹总统贿选成功后,到双十节入京,就职那一天,满路上都铺着黄沙,专制时代帝王所用之礼。步哨从车站一直放到总统府,行人车辆,都不准自由来往。欢迎的要人,一个个乘着汽车,中间夹着一辆曹锟坐的黄色汽车,两旁站着几对卫

  • 卷三十四正俗一·何良俊

    夫国之政理,未尝不始乎治而卒乎乱。世之习俗,未尝不始乎厚而卒乎漓。苟常乱常漓,则将何所底止乎?呜呼!然未有极而不反者。即三代质文之变,大率亦犹是也。今习俗已甚漓矣,所赖祖宗法度严密,天子明圣,故未至于乱耳。然习俗政理未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一 外戚传一·纪昀

    外戚传(臣)等谨案外戚一门唐书以前祗载后妃之父兄弟侄缘帝室之外家故谓之外戚自宋史载柴宗庆王贻永诸人兼及尚主者实始 滥觞辽金元史因仍其例登载稍繁考主壻以帝室为外家于外戚之外稍紊然其人大都世臣勋旧因缘贵宠为国

  • 七五○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佚名

    七五○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署理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照陕省节次钦奉谕旨,并准各省咨查应禁各项违碍书籍、板片,俱皆刊刻书目,遍谕士民,尽行呈献

  • 三七○ 谕内阁所有进过书籍讹错之处着军机大臣每三月查核一次奏请交部议处·佚名

    三七○ 谕内阁所有进过书籍讹错之处着军机大臣每三月查核一次奏请交部议处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内阁奉上谕:今日据刘墉奏,昨进四库全书内《少阳集》誊写错字,伊未经看出,请交部议处一折。四

  •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支菊生译注【说明】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国君,成为齐国的新主,从此齐国就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田氏先祖最早来到齐国的是田完(即陈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为《田敬仲完世家》,简称《田完世家》。史书又常

  • 卷三百三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孝宗隆兴元年显谟阁直学士虞允文论唐邓不可弃两军守御之策上奏曰臣伏蒙圣恩赐臣御札睿明旁烛察臣区区之心於数千里之远奨训有加臣下拜伏读九殒此身不足以

  • 卷二百二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二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後魏宣武帝初秘书令程骏上表曰春秋有云见有礼於其君者若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於其君者若鹰鸇之逐鸟雀所以劝诫将来

  • 卷22·陈邦瞻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罢寇准平章事,出知陕州。准为相,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他日除官,同列目吏持例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若用例,一吏职耳。”自澶渊还,颇矜其功,帝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

  • 感应章第十六·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孝悌可以跟天地鬼神感通。行孝之人,孝心达到至诚,就能够跟天地、祖先、神明有所感应,所谓以至诚之心而感,就有天地鬼神来应,这是这一章所说的道理。【原文】子曰:&ldquo;昔者明王(1)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

  • 提要·杜预

    【臣】等谨案春秋释例十五卷晋杜预撰预事迹详晋书本传是书以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皆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因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所

  • 左忠毅公集·左光斗

    诗文集。明左光斗(1575—1625)撰。五卷。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进士,除中书舍人。天启四年任左佥都御史。因与杨涟一同弹劾魏忠贤,列举其三十二斩罪,被陷害,下狱死。魏阉既诛,福王时追谥忠毅。是集凡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