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月令解卷一       宋 张虙 撰

孟春之月

孟春者斗建寅之辰也汉志云引达於寅则寅引也夏正爲正月

日在营室

正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室十四度元嘉历云日在室一度疏谓月令据其大略不细与历同日与斗建常相合寅与亥合正月斗建寅则日在亥室星属亥也【案此说由不知岁差故以为据其大略又泥於子与丑合寅与亥合之说皆非也】营室二星

昬参中旦尾中

每月必记昬旦中星者人君南面而治仰观天文以授民事故举南方之中星爲候月令中星疏亦谓据大略而言不与历正同但一月之内有中者即得载之【案此亦由不知岁差故有是说】中星一昼一夜分天之半参十星西方之宿尾九星东方之宿参与尾相望也

其日甲乙

左传云天有十日以应五行五行播於四时故十日各有所属甲乙属春注乙之言轧也时万物皆解孚甲自抽轧而出因以爲日名焉疏云日功之名

其帝太皡其神句芒

据经惟曰其帝其神初不言祀正前汉魏相传言东方之神大皥乘震执规司春者而注疏以爲祀其帝又祀其神有主必有配皆以义起礼耳後世因其言则祀礼不复废矣然其帝其神名号亦自取义元气广大谓之皥天则皥者广大之意木初生时句曲而有芒角故曰句芒

其虫鳞

鳞亦谓之虫所谓鳞虫三百六十龙为之长注鳞龙蛇之属有孚甲似木

其音角

疏谓春时调和乐以角爲主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

律中大蔟

大蔟者月建寅之律也律候气之管以铜爲之实以葭灰以罗縠覆之置缇缦室中孟春气至则大蔟之律应而吹灰中者气与律相当也国语云大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汉志云蔟奏也阳气大奏地而达物也

其数八

金木水火得土而成木数三得土五数故爲成数八

其味酸其臭羶

在口者爲味有形则有味木曰曲直而曲直作酸木实之性然则木实酸通於鼻者爲臭有气则有臭凡草木所生其气羶也

其祀户祭先脾

凡五祀皆有功於人故立祀以报之又各从其类也春祀户者户在门之内易节卦不出户庭不出门庭解者谓奇爻在前户之象偶爻在前门之象是奇者爲户偶者爲门春祀户秋祀门户祀其出门祀其入户在内於人为尤近当冬寒时塞向墐户春气和则人辟户矣故祀其神祭用牲之藏时各有所先既非本属又不可论相生又不可论相尅虽与古尚书文合又不可通其义此盖不过示有所先耳当以人六脉之次第求之自右手起以命脉爲主於是爲脾爲肺乃入左手爲心爲肝爲肾此其次第非出於人之私也故用牲之藏其所先者亦依之而春夏中央秋冬之际定矣故春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鴈来

此记正月时候也冰凝则鱼潜而下冰释则鱼跃而上獭祭鱼者以鱼方可取祭而後食犹人食必祭也天之生物自有禀性之善者特其偏耳鴈随阳者禹贡谓之阳鸟鴈之随阳居无定所从中土视之自北而南谓之来自南而北亦谓之来孟春之来自南方而北也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

天子每时居处及所乘车马所建旌旗所服衣玉所食牲谷及器物之属皆顺时气也春爲青阳吕氏取之以名天子所居名与居正相称也此当寅上正月位也孟月则居左个个者左传置馈於个释者谓个厢也鸾路者明堂位言鸾车有虞氏之路车之有鸾不特有虞氏之制意自有虞氏始然春乘鸾路取其色非取其声後汉舆服志耕车注车必有鸾而春独曰鸾路者鸾凤类而色青故以名春路陆佃礼图於太常条下谓青路谓之鸾路者则鸾青凤故也以此知鸾路正取其色之青仓龙者仓青也曲礼言左青龙仓龙即青龙以马爲龙周礼马八尺以上爲龙此天子所驾也诗疏骐青而微黑青旗旗色尚青也载谓建之於车周礼交龙爲旗旗必有铃青衣所衣之衣尚青色也青色爲衣古未之见唯近世夏休辨六服之色以衮之色如蓘蓘青草也鷩赤毳黄希白元黑皆然仓玉玉之青者服谓冕旒及笄并佩玉尚青色也玉藻水苍玉以文色似水之苍周礼苍璧青圭此皆玉之青者山海经武玞石似玉青地白文色扬雄羽猎赋说玉眩耀青荧顔师古注言其色青而有光耀也

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麦木谷也疏云麦实有孚甲属木尚书五行传以羊爲火畜春气贵和食其当方之谷而以火畜助之食得其调则疾不生亦所以安性也古人之食惟取其宜而已不以珍异进也器疏以达春主发散疏则散达则发或谓疏爲刻镂之象求之太过此特言其开畅而已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立春爲正月节迎春於东郊者人君後天而奉天时当其气至则出郊以迎所以导之也太史礼官之属先三日谒之将以致天子之齐也盛德四时皆有德或生或长或敛或藏是其德也天地之大德固难於形容至其分而爲四时则各有所在故因其分而言其盛则天地之德於是着矣春之盛德在木木属春也凡见於万物之生木之德也亲帅羣臣迎之於东郊所以重其至示敬也迎迎其气耳非有神矣或谓即太皥句芒故迎而祭之注引文曜钩谓灵威仰

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古者赏以春夏顺时气也迎春之赏盖喜其气之至故行赏以饰喜尤爲顺时之大者然是赏也惟及於公卿诸侯大夫而己未及兆民也於是命之相臣指居辅佐之任者布德以助春之德和令以和春之令曰庆曰惠又出乎赏之外以行以施及於兆民庆赐则又总言上之所与毋有不当使当得者皆得所予虽广而无一妄予者古人淳厚安有欺罔之事邪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爲常

周礼大史之职掌六典逆邦国之治八法逆官府之治则守典奉法是其职也然颁岁年於官府都鄙颁朔於邦国皆大史职也岂惟六典八法而已日月星辰行於天者大史司之宿如天文志填星居宿其国【案汉书天文志作填星所居国吉居宿久国福厚此删改其文国字下应脱一吉字】五星所聚宿其国王【案天文志作其国王天下此删去天下二字】是宿也离如月离於毕是离也大史司之曰宿曰离皆无贷者言占验不差也【案月令乃言推步不差耳非言占验】经纪谓日月星辰行天之躔度初如历法之元孟子所谓故也用是爲常此不可变者治历明时本贵乎革若其法之初则不可得而易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於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案藉田今本作籍非】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元日或以爲吉日或以爲善日其说则同然以书所称元日观之则元日乃正月朔旦也吕氏创法则以元日行礼祈谷躬耕本一事其行礼则同一日既曰元日又曰元辰元日即朔日元辰於是日取其时也十二支谓之辰元日曰以则以朔日行之无俟乎择元辰曰择则於元日之中取其辰之良者用之故谓之择也左传郊祀后稷以劝农事故啓蛰而郊郊而後耕此周制也吕氏不遵此礼月令春祈谷夏亦祈谷祈谷非郊也祈谷礼毕於是讲躬耕之礼耒耜田器也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参凡车上人皆可言参乘保介注以爲衣甲之士非也诗臣工云嗟嗟保介介犹副也诸侯来朝介或九人七人五人天子之保介犹诸侯之保介也则介岂谓衣甲天子之车安得有甲士惟耒耜之器非车上所能容所以措之於左右之间御间即谓天子所坐之处帅公卿诸侯大夫以身帅之也躬耕者祭统云天子诸侯非莫耕也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可以事神明帝藉古说谓爲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以藉爲借或云耤蹈藉也躬亲履践之义皆不若应劭以爲典籍盖干亩之田必有籍以纪之曰帝藉则与民之公田异矣周礼甸师帅其属而耕耨王藉则帝藉即王藉帝藉之帝非指天也曰三推五推九推此则尊卑劳逸之辨也人君惟知稼穑之艰难亲耕之礼盖体民也耕藉而反亦己劳矣故饮之酒亦犹劳农也然观执爵之语则非有盛礼如平时即执爵而酳意者持酒如劝宾之礼大寝非燕之所所以示礼之特名曰劳酒此特爲耕罢而设御如御食於君之御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亦人之气也孟冬之月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今也一降一腾和同无间所谓天地交泰故生草木萌动之爲言亦犹人初受气於胎元向之静者自此动矣

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亲躬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农事布於春而敛於秋农事之布必王命之不曰天子而曰王不以天子之尊严临下也田非田畯之官即谓凡有田者舍於东郊谓民毕出於庐舍也观此一节即周礼大司徒之职大司徒有条目易晓此乃总而论之盖自商鞅开阡陌之後古制隳废大司徒之职亦难复旧今惟因其近似者行之修封疆审端径术即制其畿疆作其沟封正其道涂均其地域也善相邱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即五地之物辨以土会十有二土十有二壤辨以土宜五物九等辨以土均然後稼穑树艺之所宜毕见於此而始可以任地事也度土而积之谓之封界画以守之谓之疆每岁修之使勿坏术与遂同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审则详视之端则理正之相如诗言相其隂阳古之勤民如此至其教道之方不徒形之空言必躬亲以率之民乌得而不从田事既饬言治田之事各有条理矣亦有所先各适其平谓之准各得其正谓之直民无惑心则争竞之念自絶先王经理天下如一家然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

乐正者乐官之长学者教育人才之地文王世子云释菜不舞则习舞非爲释菜也春阳既动万物出地故王者习舞所以应之乐以舞爲重古人所致意衆仲之对季札之观皆舞也夫子与顔渊论韶舞与宾牟贾论武王之舞亦舞也其屈伸俯仰缀兆疾舒皆关於造化孟春之习岂区区爲释菜哉且月令所言自有次第习舞之後乃始习乐习乐之後乃大合乐则习舞居先见舞之爲重也

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卯毋聚大衆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重祭礼故於岁始而省录之曰山林川泽则羣祀无不举也牺牲毋用牝爲伤妊也此山林川泽之礼然耳若天地宗庙大祭虽非孟春亦不用牝也斧斤以时入山林当草木萌动之时固禁止之覆巢则鸟何以生育孩虫胎夭皆不可杀兽曰麛鸟曰卵亦不用皆所以遂其生育之性飞鸟或谓初飞之鸟据仲秋羣鸟养羞注有翼曰鸟闽蚋之属此其类也不聚大衆大衆聚则宰杀必多不置城郭置则塡筑必伤物骨枯曰骼肉腐曰胔或掩之或埋之推其所爱於其生者以及其死者也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兵主杀以杀气而逆生气所以有天殃老氏曰用兵不敢爲主而爲客盖不可从我始之谓也汤之造攻自鸣条用兵之义未尝不然况方春之始乎

毋变天之道毋絶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日月东西相从不已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是天道之显者变之可乎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是地理之显者絶之可乎五常设教之伦五事敬用之范是人纪之显者乱之可乎月令载此於孟春亦春秋正王道之端之意其示戒深矣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竝兴行冬令则水潦爲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行令或以爲天之行令或以为君之行令天令之不时乃君令之所致其实一也行夏令则孟春之时似夏雨水乃正月节不时则非时而有也草木以长养之蚤故其落亦蚤国时有恐非常常恐也有时或然如惊雷震电之类行秋令则孟春之时似秋春气温秋气凉当温而凉则爲疫秋後多风多雨徒长恶草耳行冬令则孟春之时似冬春去冬未远冬之水潦积隂所成春尚有之所以败物或时降霜或时降雪此皆冬之物也挚犹至也首种非止一物首种如今人言发头布种之初也不入谓不入土盖气寒也

猜你喜欢
  卷二下·余萧客
  第十七章 16·辜鸿铭
  卷二十九·冯复京
  卷十四·傅逊
  卷六·魏了翁
  卷九·司马光
  聘礼·佚名
  原毁译文·韩愈
  不可计品第十一·佚名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佛说戒香经·佚名
  佛教国家同情中国抗战·太虚
  佛教应办之教育与僧教育·太虚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十二门论·龙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51.卢纶:七言律诗二首·施蜇存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 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 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

  • 卷第二十五·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八傅冠 顾锡畴 杨廷麟(彭期生、吴世安、彭锟) 苏观生(梁朝锺)傅冠顾锡畴杨廷麟(彭期生、吴世安、彭锟)苏观生(梁朝锺)傅冠字符辅,进贤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七十一·徐乾学

    元纪十九【起黓涒滩正月尽彊圉赤奋若十二月凡六年】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至顺三年春正月癸酉命高丽国王王焘仍为高丽国王赐金印初焘有疾命其子桢袭王爵至是焘疾愈故复位 己卯罢诸建造工役惟城郭河渠道路桥梁仓库勿禁 

  • 二百六十四 江宁织造曹(兆页)请安摺·佚名

    雍正二年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朱批: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

  • 第四十二卷清康熙(三)·缪荃孙

    三十九年正月丙辰,工部议复:“御史廖腾煃奏,原任河道总督董安国糜费岁修及各案大工帑金不下四五百万,于成龙任内又几及二三百万,河工无一案报竣,追赔各款亦无一案还项。请严定考成,酌立期限,应将管河各官俱革职,勒限半年赔修。

  • 卷十二·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二元 胡一桂 撰宋南朝起自西晋之乱东晋元帝渡江国於江左於是南北分据其接东晋之统者为宋齐梁陈而谓之南朝其据有中原僭窃尊号者则为元魏【起东晋孝武时】为西魏东魏【皆起梁武帝时】为北齐

  •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本传记述了南越王赵佗建国的史实及其四位继承者同汉王朝的关系,描述了汉武帝出师攻灭南越,将南越置于汉王朝直接统治下的过程。行文中表现了司马迁尊重史实和民族一统的思想。他没有把边疆的少数民族

  • 兀良合台传·宋濂

    兀良合台,速不台之子。初侍奉太祖。当时,宪宗为皇孙,年幼,兀良合台因出身于世代功臣之家,受命保护宪宗,并分管近卫军。太宗五年(1233),领兵随定宗征讨女真国,击败万奴于辽东。随后又随拔都征钦察、兀鲁思、阿速、孛烈儿诸部。

  • 卷十·陆九渊

    卷十 与张元鼎 今时农民率多穷困,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其隙时,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邦君不能补其不足,助其不给,而又征其自补助之业,是奚可哉? 与朱益叔 区区之学,不能自已,朋侪相课,亦谓月异而岁

  • 卷二十七·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七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 十一年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郤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

  • 卷十八·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八 宋 严粲 撰 南有嘉鱼之什   小雅 【陆氏曰自此至菁菁者莪六篇并亡篇三是成王周公之正小雅】 南有嘉鱼乐与贤也【乐音洛】大平之君子【大音泰】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

  • 下卷·大珠慧海

    师讳慧海。建州人。姓朱氏。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那个是慧海自家

  • 唯识三十论讲要(注一)·太虚

      ──二十年二月在厦门涌莲精舍讲──  此论是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关于他们的历史,研究佛学的人,大概都是知道的,所以现在略去不谈。此论共计有三十颂──在印度四句为一颂,好比中国之诗,故此论是用一百二十句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菩萨变化仪轨品第二之二  所说真言仪轨。为彼水陆有情及阿修罗等。令具种种功德。真言曰。  曩莫三满哆没驮(引)喃(引)摩钵啰(二合)底贺哆舍(引)娑曩

  • 卷第七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七之二所言行相有十六者。为但名别实亦有异。何谓行相能行所行。颂曰。行相实十六  此体唯是慧能行有所缘  所行诸有法论曰。有说。行相名虽十

  • 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

  • 道枢·曾慥

    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

  • 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侯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说大明咒,并令持是咒,以远离恶罗刹、刀杖、恶毒、恶友、疾病等,而得大安乐。为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