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国家同情中国抗战

──二十九年三月在星洲对南洋商报记者谈话──

中国佛教访问团,由太虚大师率领,团员慈航、苇舫、惟幻及随从王永良等,一行五人,由锡兰趁意大利邮船“康悌浮地”号,于今晨九时抵星加坡。到码头迎候者,有李俊承、庄笃明、法度大师、转道大师、广洽大师、普亮大师,及中华佛教会代表黄典娴,佛教居士林吴良标,暨佛门弟子等数十人,各以生花为礼呈献该团,情形至为热烈。

太虚大师在轮次接见记者时,发表谈话,说明佛教访问团出国任务,并绕道在缅甸、印度及钖兰等地访问情形。其结语称:佛教访问团出国以还,所到之处,曾争取千百万佛教徒同情中国抗战,粉粹敌人反宣传阴谋,收获良多云。爰将大师谈话志下:

敝团此次出国访问一行共六人,除交际员等慈先行赴暹外,今日抵星者仅五人。敝团于去年十一月由重庆出发,于客岁十二月经昆明而抵缅甸,在仰光逗留几及一月,今年一月底行抵印度,先后赴孟买、加尔谷答等诸大都市访问。所到之处,备受热烈欢迎,在印度获谒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尼赫鲁、泰戈尔、布斯诸氏,印象至佳。及至钖兰情形益令人感奋,盖该地人民凡六七百万,几全数系佛教徒,各地市政府代表人民开会欢迎。自敝团访问后,锡兰筹备进行组织中锡文化协会,其性质与中缅文化协会相似,对我国抗战,深表同情,并拟派员赴华访问云。

出国访问主要任务:敝团出国,其主要任务在以宗教的情感,联络近东诸佛教国家,使彼等深切了解中国抗战,系为正义、自由、平等而战,系为保卫佛教而战;同时、对敌人之反宣传阴谋,决以全力粉粹之。盖抗战以还,敌人屡向佛教国人民宣传,谓中国此次抗战,摧残佛教,屠杀佛门弟子。肆意造谣,挑拨离间,企图掩饰其侵略之凶残面目。所幸吾人自出国访问后,已改变近东佛国人民之观念,彼等已不复为敌寇所蒙蔽矣。举例言之,如缅甸一地,在敝团未到之前,因该地人民受敌寇之欺骗,误认中国果欲摧残佛教,因此对英国资助中国抗战,啧有烦言。后经敝团到境宣讲,彼等始明真相,不但对中国抗战深表同情,而且竭尽力量,助我争取最后胜利。如中缅文化协会之组织,缅甸访问团之赴华,皆系显著之例证也。

印人热烈同情中国:留印观感,亦颇多足述者。目下之印度,政治运动远较宗教运动为烈。虽然,印度佛教与回教之间,多少仍有裂痕,但在国民大会领导之下,皆能精诚一致。敝团留印时日较长,所接触之佛教暨非佛教之人士颇众,但所得印象则一,即彼等对中国抗战百分之百表示同情。其援华运动,正如民族运动一般,加紧展开。民族领袖如甘地、尼克鲁、泰戈尔、布斯等,皆曾躬亲招待敝团同人,对我抗战情势,深表关注之忱。正义同情,殊足感奋也!兹者,印度妇女亦拟组织访问慰劳队,亲赴中国一行,将莅重庆对我抗战军民致敬。该队已筹组成熟,但格于政治形势,短期内或未能成行。锡兰为近东最大佛教国之一,拥有教徒凡六七百万之众,自敝团抵境宣传后,中锡情谊,联系益密。锡兰政府暨人民,鉴于中、锡两大民族必须切实联络,互相提携,爰特发起组织中锡文化协会,藉以沟通中、锡文化及感情,共同为世界谋和平。现下该协会已筹备就绪,即可成立。

佛教抗战精神一贯:大师最后发表“佛教抗战论”,声明佛教徒对抗战之态度,义正辞严,兹录如次:抗战建国,与降魔救世的宗旨,不但不相违,而且极相顺的。抗战并非以战争为本质,因为抵抗外来恶势力的侵略战争。非自已发动战争,故中国抗战,乃是为除掉战争,止息战争,而起来抵抗于战争。故抗战的本质,是自卫的,和平的,为保卫全国人民及世间人类正义和平幸福而动的。现在中国人,为外来侵略之恶势力的战争引动,加害于中国。中国为保国家民族而自卫,为世界正义和平,有遮止罪恶、抵抗战争而应战,与阿罗汉之求解脱安宁不得不杀贼,佛之建立三宝不得不降魔,其精神正是一贯的。故宣扬佛法,不惟非降低抗战精神,而是促进增高抗战精神的。

中国佛教访问团抵星后,拟小住三数日,即赶程赴暹,继续访问工作。在暹逗留若干时,拟即结束此行出国访问工作,迳返重庆云。二十九年三月十七日(见海刊二十一卷五六期合刊)


猜你喜欢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四·明盂
  优婆夷志·圆信
  六道集卷五·弘赞
  覆李哲生先生书·太虚
  佛说太子慕魄经之二·佚名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华严经文义纲目刊行序·法藏
  灌顶喻品第四·佚名
  卷第五十一·佚名
  卷第十七·霁仑超永
  卷八十·道世
  卷之七·密云圆悟
  卷之九·佚名
  卷二十二·赞宁
  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江月松风集卷四·钱惟善

    (元)钱惟善 撰杭学初正讲座宪使吴公命也诗以美之使君天下士草木知名姓威风凛直指恩露承宠命柏府往签司薇垣前秉政绣衣重监临骢马相照映斋沐谒黉宫释菜见先圣拜跪瞻衮冕戞击备钟磬衿佩歌鹿鸣牙纛肃鱼媵升堂成揖让振席竦

  • 卷287 ·佚名

    释宝昙 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 太宗自是人中龙,黑闼未当鬼蜮雄。 穣城洺水龙自若,天遣此马收全功。 歨然一举雷电起,智名勇力不入耳。 身当矢石不忍嘶,我宁饮血不饮水。 人间只作拳毛看

  • 列传第四十 外戚·李百药

    赵猛 娄叡 尒朱文畅 郑仲礼 李祖升 元蛮 胡长仁自两汉以来,外戚之家罕有全者,其倾覆之迹,逆乱之机,皆详诸前史。齐氏后妃之族,多自保全,唯胡长仁以谮诉贻祸,斛律光以地势被戮,俱非女谒盛衰之所致也。今依前代史官,述外戚

  • 列传第六十四·李延寿

    段文振 来护儿 樊子盖 周罗? 周法尚 卫玄 刘权 李景 薛世雄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祖寿,魏沧州刺史。父威,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文振少有膂力,胆智过人,明达世务。初为周冢宰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器局干用,擢授中外府兵

  • 卷一百九十二 嘉祐五年(庚子,1060)·李焘

      起仁宗嘉祐五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戊子,美人周氏為婕妤。皇第十二女,婕妤所生也。   庚寅,詔河北兩地供輸人輒過黃河南者,以違制論。初,邊臣言,兩地供輸人,舊條私出本州界,並坐徒,後乃更從杖,恐漸入近南州軍刺事

  • 國語卷第五·韦昭

      魯語下   1 叔孫穆子聘於晉〔一〕,晉悼公饗之〔二〕,樂及鹿鳴之三,而後拜樂三〔三〕。晉侯使行人問焉〔四〕,曰:「子以君命鎮撫弊邑〔五〕,不腆先君之禮,以辱從者〔六〕,不腆之樂以節之〔七〕。吾子舍其大而加禮於其細,

  • 卷七·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七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六宋蔡元定蔡元定字季通建阳人在娠时父牧堂老人发设圣贤遗像於别室使妻詹氏日往瞻仰而生元定少頴异十岁日记千百言牧堂授以二程张邵之书曰此孔孟正脉也元定深涵其义比长辨

  • 元善传·魏徵

    元善,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叉,是西魏侍中。 父亲元罗,最初担任梁州刺史,到元叉被杀时,逃到梁国,官至征北大将军、青冀两州的刺史。 元善年幼时跟着父亲到江南,他天性好学,于是通读了五经,尤其精通《左传》。 侯景之乱时,元善到了

  • 王逢传·张廷玉

    王逢,字原吉,江阴人。元至正年间做《河清颂》,御史台推荐他为官,他称病辞谢。张士诚占据江浙一带,其弟张士德听从王逢的话,北降元廷以抗明。太祖灭士诚后,欲召用王逢,王逢坚决不受命,隐居于上海乌泾,以歌咏自怡。洪武十五年(132

  • 秘书志卷第七·王士点

      司属   司天监司天之隶秘省,因古制也。国初西域人能历象,亦置司天监,皆在秘府,虽或合或离,而事务之 授,讵容不次诸简末。至元十年闰六月十八日,太保传,奉圣旨:回回汉儿两个司天台,都交秘书监管者。台官六员三员,见掌在台

  • 例言·梁启超

    一本编以发明管子政术为主,其他杂事不备载。一管子政术,以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为两大纲领,故论之特详,而时以东西新学说疏通证明之,使学者得融会之益。一古书文义奥啧,领解非易二《管子》一书,传世更少善本,讹夺百出,前此几成废

  • 自序·张荫麟

    这部书的开始属草,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二年;这部书的开始刊布,是在事变之后将近三年。现在发表一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或就中国史学的发展上看,都可说是恰当其时。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上看,我们正处于中

  • 卷八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八十三     婺源江永撰樂器    樂四補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皆文之以五聲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詳見鍾律】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

  • 论语正义卷十一·刘宝楠

    乡党第十(上)正义曰:皇疏言古论以乡党为第二篇,此伪本,不足据。集解凡一章正义曰:此篇虽一章,而其闲事义,各以类从,皇、邢疏别为科段,当有所受,今略本之,分为二十五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注〕王曰:「恂恂,温恭之貌

  • 道德真经集解·董思靖

    宋董思靖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思靖辑王弼、司马光、王安石、苏辙、朱熹、叶梦得、程大昌、唐玄宗、宋徽宗、刘骥、陈景元诸家注,屡引《庄子》,并间出己见,附以音释,订以异同。

  • 太上灵宝天尊说延寿妙经·佚名

    灵宝延寿天尊劝人诵经斋醮,以请注算、记名、落死、上生等神王保护安宁。

  •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佚名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

  • 张献忠陷庐州记·余瑞紫

    熹烈之时,屡岁荒旱,死亡载道,民不堪命,以致流贼蜂起三秦。贼之首领百余人,大者万余人,亦有数千人者;小者千人,亦有数百人者。势小则合,势大则分,攻城略地无虚日。独李自成与张献忠称渠魁。闯贼陷秦、晋、楚、豫后,流燕京,逆天作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