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兀良合台传

兀良合台,速不台之子。初侍奉太祖。当时,宪宗为皇孙,年幼,兀良合台因出身于世代功臣之家,受命保护宪宗,并分管近卫军。太宗五年(1233),领兵随定宗征讨女真国,击败万奴于辽东。随后又随拔都征钦察、兀鲁思、阿速、孛烈儿诸部。定宗元年(1246),再次随拔都征服孛烈儿乃、捏迷思部。定宗后元年(1249),定宗崩,拔都与宗室大臣商议立宪宗为帝,但久久不能决定。该年四月诸王大会,定宗皇后问立谁为帝,都不敢回答,唯兀良合台起而对曰:“已议定立蒙哥(宪宗)为帝,不可再变。”拔都也说“:兀良合台的话是对的。”于是决定立宪宗。

宪宗即位后第二年,世祖领兵讨西南之乌蛮、白蛮、鬼蛮诸国,以兀良合台总督军事。鬼蛮即赤秃哥国。宪宗三年(1253)秋,大军自旦当岭入云南境。摩、些二部酋长唆火脱因、塔里马开关投降,大军得以顺利地进抵金沙江。兀良合台领一支人马入察罕章(即白蛮),相继攻占一些山寨,唯有阿塔剌所据之半空和寨,依山临江,地势险峻,牢不可破。兀良合台遣人探清出入路径,先断其取水之路,然后率精锐军发炮进攻,终于克复。又进取龙首关,辅助世祖入大理国城。

宪宗四年秋,蒙古军分兵攻取善阐,转攻合剌章之水城,杀居民无数。合剌章即乌蛮。大军进抵罗部府,乌蛮酋长高升会集诸兵抵御,蒙军大破之于氵夷可浪山下,进至乌蛮首府押赤城。该城滨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蒙军炮攻、火攻,连续七日。兀良合台遣其子阿术于夜五更率军偷袭入城,乱斫乱杀,高升军大败,兀良合台追至昆泽,擒乌蛮国段兴智及元帅马合剌昔,又命副将也里、脱伯、押真从右路,合台护尉从左路合围尚依山抵抗的乌蛮余众,他自己率其子阿术及二百骑兵进击,攻陷纤寨。蒙军至乾德哥城,兀良合台因病将军队指挥权交阿术。阿术以炮攻破乾德哥城。宪宗五年,阿术连连攻克不花合因、阿合阿因二城和赤秃哥山寨,又乘胜击破鲁鲁厮国之塔浑城、忽兰城。鲁鲁厮国大惧,摇旗投降。阿伯国有兵四万,不肯降,被阿术攻克。阿术又攻克阿鲁山寨及阿鲁城。蒙军出师西南二年内,平定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及乌蛮、白蛮等三十七部,大军所至,无不诚心归附。

宪宗六年,蒙军征服了白蛮国、波丽国,在马湖江打退宋将张都统所率三万宋军,夺取船二百艘,打通东至重庆,北至嘉定的通道,大军进抵合州,渡过蜀江,与铁哥带儿所领蒙军会合。

云南平定后,宪宗七年,兀良合台遣使向朝廷报捷,并建议将西南地区划为郡县进行管理。朝廷采纳这个建议,赐其军银五千两、彩缎二万四千匹,加兀良合台为大元帅,授与银印,镇守大理。以后兀良合台经六盘山至临洮府,与蒙军大营会合。一月后复征乌蛮。

是年九月,因交趾不服,兀良合台领兵征讨。大军进入交趾,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交趾国王陈日..请求归附蒙古王朝。

宪宗八年,兀良合台奉命引兵入宋境,因不适应南方气候,军士皆病。宪宗遣使传旨,约于翌年正月会师长沙。于是兀良合台与阿术率四五骑兵三千及蛮、覺等族万人,连破横山寨、老苍关,攻占宋朝国土,大败宋军六万人。乘胜占领贵州、象州,入静江府,连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城下。潭州出二十万宋兵以截断蒙军归路。兀良合台遣阿术与大纳、玉龙帖木儿为前军,自与四王为后军前后夹击,大破宋军。围攻潭州城,月余不下。这时,世祖已渡江驻鄂州,遣也里蒙古领兵二千来援。兀良合台遂自鄂州之浒黄洲渡江,北与大军会合。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是年四月,兀良合台至上都。十二年后去世,年七十二岁。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三·汪楫
  卷一百三十八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卷四十二·徐梦莘
  皇清开国方略巻六·阿桂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佚名
  异征类·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五十五·佚名
  绎史卷二十三下·马骕
  会昌·周绍良
  赵弘智传·刘昫
  术虎高琪传·脱脱
  乐韶凤传·张廷玉
  卷一百九·赵汝愚
  第五章 从陆军速成学堂到将校讲习所·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八 元帝【二】 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 极目才千里何由望楚津落花洒行路垂杨拂砌尘柳絮飘晴雪荷珠漾水银试酌新春酒遥劝阳台人 泛芜湖 桂

  • 卷一八二 隋紀六·司马光

      起昭陽作噩(癸酉),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三年。   煬皇帝大業九年(癸酉,公元六一三年)   春,正月,丁丑,詔徵天下兵集涿郡。始募民為驍果,脩遼東古城以貯軍糧。   靈武賊帥白瑜娑劫掠牧馬,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謂之「奴賊

  • 第三十六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蔡东藩

      却说太监喜宁,自叛降乜先后,尝导他入边寇掠,且阻上皇南还。上皇恨宁切骨,辄与侍臣袁彬密议,谋杀叛阉,但急切不能下手。宁亦最忌袁彬,诱彬出营,把他困住,亏得上皇闻报,亲往解救,方得脱身。彬乃与上皇定一密计,只说遣喜宁还国,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三·王祎

    唐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光宅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圣【以新旧纪修】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戊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己未立豫王旦为皇帝居别殿妃刘氏为皇后永平郡王成器为皇太子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

  • ●下篇卷二·陈洪谟

    世家多蓄異姓为继子,卒之视如土芥者多。三原王公少育一子,命名承祚,后生五子,命名字中亦同。幼子承裕公第进士,其《登科录》书兄弟行,承祚居长,下注释&ldquo;义官。&rdquo;忠厚之风,于今仅见。南京守备太监钱能与太监王赐皆好

  • 皇王大纪卷五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灵王二十二年冬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春正月伯薨諡曰孝公子益姑嗣晋悼夫人丧孝公晋侯不彻乐邾畀我奔鲁葬其君陈侯如楚公子黄愬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楚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城板坠而

  • 卷二十一·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一  宋 陈均 撰神宗皇帝【起辛酉元丰四年止乙丑元丰八年】辛酉元丰四年春正月命林广经制泸夷代韩存寳明年春广败乞弟于纳江乞弟遁去广军数万进寨追贼越七日至

  • 七四一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遵旨查办空格书籍缘由折·佚名

    七四一 直隶总督袁守侗奏遵旨查办空格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直隶总督臣袁守侗谨奏,为奏覆事。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昨因各省进到遗

  • 第二节 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及上书撒的尼亚王·梁启超

    初,意大利当十八世纪以前,已有哲理家文学家但丁、麦耶俾尔、荷士哥等,微言永叹,大声疾呼,以革新匡复之义,导其国民,流风渐播。于是有加波拿里党(Cobonari)之设,加波拿里者,烧炭之义,实秘密革命之盟社也。当1820年,事机迫于一发,乃在

  • ●晋政辑要卷之七·海宁

    平垣兵粮 修制军装 阅兵赏犒 朋扣银两(并附案) 营兵恤赏 武职修署 武举中额 武场经费 火药铅弹 晋省硝磺(并附案) 驿站夫马 驿站道里 塘马公捐 铺司工食 晋省民壮

  • 卷四十五·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五经费四廪给国子监内肄业生毎名月给膏火银二两五钱十一月十二月加煤炭银五钱外肄业生每名月给衣服银五钱六堂官按名分析于毎月之十五日公堂防名给发无故不到扣除大课则官给膳食【四人

  •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一·高晋

    奏议乾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兵部奏言【臣】部查向来皇上巡幸各处沿途安设台站调拨马匹原期一切本报事件驰逓迅速不致稍有稽延明春恭逢皇上巡幸江浙应设台站业经【臣】部派员查勘安设正站四十九处腰站四十九处除直

  • 卷五十八·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五又作是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海涧。彼有园林。名大庄严藏。於彼林中有大楼观。名严净藏。菩萨往昔善根所起。菩萨诸愿自在诸通智力。巧妙方便功德大悲。法门所起。彼园中有菩萨摩诃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而供养已白佛言。世尊。以几因缘。得菩提心。何者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六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六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成空品第六之余论曰。如是空理。依修故证。云何为修。颂曰修差别十八  或有毒无毒对治五种执  略二种应知论曰。修相差别有十八种一声闻相应作意修。谓

  • 盛明杂剧·沈泰

    明代戏曲剧本集。60卷。明人沈泰编辑。分初集、二集两集,每集30卷,每卷1个剧本,共收明杂剧60种。沈泰在《凡例》中说:“非快事、韵事、奇绝、趣绝者不载”,“又如旁及诙谐,足捧滑稽之腹亦附集末。其他俗本虽多,未堪解

  • 四如讲稿·黄仲元

    六卷。宋黄仲元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着有《经史辨疑》。《四如讲稿》又称《黄四如先生六经四书讲稿》

  • 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不空

    亦称《金刚顶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简称《金刚顶经义诀》、《金刚顶义诀》等。密教著述。原有三卷,今存卷上。系金刚智所传《金刚顶略出经》的解释书。序中述《金刚顶经》出自南天铁塔之事及东传经过,并释偈颂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