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十七     宋 易袚 撰夏官司马第四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百有二十人

鲁防晋师于上鄍舆师受一命之服晋享六卿于蒲圃舆尉受一命之服所谓舆者车也晋作三行以御狄其后晋中行穆子与无终战于大原毁车为行所谓行者徒也成周师田之法险野以徒为主易野以车为主于是设二司马之属専掌车与徒之任异于五官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勲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在秋官者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令其守涂地者为之聚谓之四面环之可也在夏官者止于徒十有二人何以环之乎今攷簭人九簭之名九曰巫环郑氏谓簭可致师不此则以为致师之簭孟子曰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既谓之天时非四面环之之义环得天时之吉则其为簭名信矣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壶之制不可攷以唐制推之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自夜天池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入于平壶以次相注入于水海浮箭而上以浮箭为刻分昼夜计十二时毎时八刻二十分毎刻六十分箭四十八二箭当一气岁统二百一十九万一千五百分悉刻于箭上铜乌引水而下浮箭而止登至于昼夜之刻分至之冬夏长短昏晓隐见与周官晷影无差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此言虎士八百人与牧誓言虎贲三百人其数为不同葢此以衞至尊为主惟众而后可以备仪衞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二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五兵之用逺则弓矢射之近则矛者勾之然后殳者击之戈防刺之此司兵掌五兵司戈盾之掌戈盾司弓矢之掌六弓四弩八矢相为先后者也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稾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戎车革路也王于军事乘革路则用勇力之士为右乃以中大夫为之君有常尊兵革重事故也

齐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

大驭中大夫二人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齐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皁一人徒四人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懐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形犹人之形有相属之义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邍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马毎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紏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言佐王以统御诸侯之权实天子之所自出

以九伐之灋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县政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

政谓九法九伐之类布于邦国都鄙可也万民何与焉圣人惟能合民之情内外逺近通行无间而后可以言政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衞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鎭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此言外方五百里则以方言之非言面也以方言之是毎面面二百五十里两面之方为五百里自侯畿至蕃畿通为二千五百五十里两面相距通为四千五百里并王畿千里通为五千五百里其增于禹者五百里之蕃服耳然周之蕃服虽不列于禹贡九州之外而禹贡九州之外咸建五长东渐西被即成周蕃服之域是周之蕃服其名虽增于禹而地未尝增也

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参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

合其众以成列陈其列以为陈

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鼖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献禽以祭社中夏教苃舍如振旅之陈羣吏撰车徒读书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遂以苗田如搜之灋车献禽以享礿

帅以门名见平日统御之方家以号名见平日训治之素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狝田如搜田之灋罗致禽以祀祊中冬教大阅前期羣吏戒众庶修战灋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

表以步度之步长六尺百步则一为三表是三表相去二百步又五十步为一表则四表为二百五十步矣大阅必用四表所以寓王者节制之师而大武之四表实象之盖周都西南一表在南所谓武始而北出矣振之而驷伐则有振铎作旗之义厯二表三表而至四表则再始以着往者也商都东北四表在北所谓四成而南国是疆复乱以饰归则有鼓退鸣铙且郤之义厯三表二表而复于一表则乐终而德尊者也大阅亦然贾氏乃谓后表在北士卒由后表以至南表复回身向北以至后表与乐记之言不合乐记言大武则周家一代寓兵之良法当以乐记为正或谓三表相距各百步毎表各六十丈何以容大阅之众若以开方论其势诚窄若据虞人莱所田之野则逈野左右何有纪极郑氏谓左右之广当容三军此指一旁而言若左右两旁当容六军又云步数未闻则六军分行左右开张取其容六军之众不以步数拘也如此则地广袤岂止容六军而已

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羣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质明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陈皆坐

及田之日司马建熊虎六斿之旗于虞人所设后表之中据乐记舞而言则后表当是在南一表于是羣吏如乡师以下以其旗物及鼓铎镯铙等各帅其民而致于大司马质明仆旗犹有后至者是慢令也故诛之

羣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众庶已集命之皆坐于在南之一表羣吏听誓则自军帅而下皆南面向表誓于陈前

中军以鼙令鼓鼔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羣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羣吏旗车徒皆坐

中军以鼙令鼓则旅帅执鼙者也以旅帅居卒伍军师之中故曰中军鼓人皆三鼔则军将之执晋鼓者也司马振铎则两司马之执铎者也鼓行鸣镯则公司马之执镯者也当是时旅帅以鼙令鼓故军将三鼓而作之两司马振铎以通之可以作矣故羣吏作旗车徒皆作既作矣军将又鼓以行之公司马又以镯而节之可以行矣故车徒皆行及表乃止既止矣军三鼓以警之两司马摝铎以止之可以止矣故羣吏旗车徒皆坐此谓自南表以至向北之二表所以象武始而北出观兵于盟津之时

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

言骤趋则士卒赴敌之心固勇于车徒之行者矣然不可无以节之由是及表乃止而军将三鼓以警之两司马又摝铎以止之可以止矣故曰坐作如初此谓自二表以至向北之三表所以象再成而灭商战胜于牧野之时

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

于是军将又鼓以作之则车为之驰徒为之走言驰与走则士卒赴敌之心尤勇于车骤徒趋者矣然亦不可无以节之由是及表乃止则教习已备而无事于坐作之节但止之而已此谓自三表以至向北之四表所以象三成而南克殷有余力功成而反者也

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

至此则鼓已三阕车已三发徒已三刺于此皆戒焉必三鼓者至于三则节制之正也故大阅之教表为三表鼓为三鼓车以三发徒以三刺坐作以三而为之止皆三之为节制也

乃鼓退鸣铙且郤及表乃止坐作如初

谓至北之四表军将即令鼓以退之公司马复鸣铙以郤之于是军吏士卒回身向南而立复行至表皆为之止坐作如初此又谓自北之四表以至三表二表而复于向南之一表皆如上文之坐作其异者废镯鸣铙而已所以象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而复缀以崇者也

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羣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间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既陈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

驱谓驱禽兽使趋于围逆谓逆禽兽使不出围

中军以鼙令鼓鼔人皆三鼓羣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衘枚而进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者取左耳中军以鼙令鼓鼔人皆三鼓如习战之时则师田之法一焉

及所鼔皆駴车徒皆噪

駴如马之骇噪如鸟之噪以示胜敌

徒乃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

春社夏礿秋祊不言入献禽而冬烝独言之者以外行致禽馌郊之礼然后献禽于宗庙故谓之入

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

及者继事之辞未有师也谓时田以习战以为用师之备而已

若大师则掌其戒令涖大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若有强梗弗率者负固弗服者与夫侵犯王略而自干天诛者天子于是亲帅六师方伯连帅从焉谓之大师大司马掌其戒令则方伯连帅以至军将师帅莫不受戒令焉

及致建大常比军众诛后至者

比其伍两卒旅军师之全缺也

及战巡陈眡事而赏罚

及其成陈而战也巡其陈之队伍疏数与夫车徒旗鼓之出入莫不眡之

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

大司马左执律右秉钺以先

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

不言败而言不功王者之师无敌于天下故特不功而已

王吊劳士庶子则相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攷而赏诛

植谓筑城板榦高博制度系焉则属之于司空要谓役人数目功程多寡系焉则受之于司徒待攷而赏诛必以植要为本

大防同则帅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大祭祀飨食羞牲鱼授其祭

大祭祀谓庙享之礼飨食则礼公侯等于庙

大丧平士大夫丧祭奉诏马牲

平则正丧礼之职与其位也

猜你喜欢
  尧曰第二十·朱熹
  卷四十六 论语二十八·黎靖德
  卷三十九·湛若水
  孟子集注大全卷八·胡广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孔子
  卷九十五·卫湜
  卷十四·毛奇龄
  卷二十九·郑玉
  卷五·林岊
  《小雅》·傅斯年
  学礼质疑卷一·万斯大
  卷十一·朱鹤龄
  卷之三十六·邵经邦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神·刘半农

    诗神! 你也许我做个诗人么? 你用什么写你的诗? 用我的血, 用我的泪。 写在什么上面呢? 写在嫣红的花上面, 早已是春残花落了。 写在银光的月上面, 早已是乌啼月落了。 写在水上面, 水自悠悠的流去了。 写在云上面, 云自悠悠的

  • ●卷一·邵博

      太祖既定天下,尝令赵普等二三大臣,陈当今已施行、可利及后世者。普等历言大功数十。太祖俾更言其上者,普等历毕思虑,无以言,因以为请。太祖曰:“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变生,有叛兵而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四·陈邦瞻

    史弥逺废立宁宗庆元四年八月京镗等以帝未有嗣请择宗室子育之诏育太祖后燕懿王徳昭九世孙与愿于宫中年六岁矣寻以为福州观察使赐名曮封卫国公开禧元年五月乙亥诏立卫国公曮为皇子进封荣王二年五月诏以宗室子均为沂靖惠

  •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十五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五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王子侯表第三下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王莽擅朝伪襃宗室侯及王之孙焉【师古曰

  • 卷二百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宋英宗治平间知谏院司马光乞今後有犯恶逆不令长官自劾疏曰臣窃以国家承百王之弊俗化陵夷不肖愚民犯分侵礼无所不至此朝廷所宜留意不可忽也昔贾谊叹秦俗之薄恶

  • 卷一下·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朱批谕旨卷一下朱批范时绎奏摺雍正七年二月初二日署理江南江西总督印务尚书【臣】范时绎谨奏恭请皇上圣安朕躬甚安月之十五日谒陵礼毕旋京一路平安如意沿途见雨雪沾足土膏滋润闾阎气象似觉改观朕深为

  • 中庸章句序·朱熹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㣲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

  • 卷四·佚名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善解习马。其马性恶难以制伏。此人调习自然良善。迦叶。如是应比丘能守禁律。心识嚣驰难以制伏。被此比丘调伏制御。离瞋恚等如如不动。我今於此说颂曰:譬如恶性马,遇彼调习人。种种被制伏,不久而调善

  • 与德人谈话鳞爪·太虚

    一、德国驻华公使卜尔熙,昔为驻日大使参赞,曾唔谈。在福郎福特大学讲演,卜公使来听讲毕,叙旧。数日后,约于中国学院摄影纪念,并以自备汽车,邀游莱因河诸胜。卜既通华语,车中遂作长谈,偶论时事,谓“日本之屡迫中国,等于法之压迫德

  •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金刚智三藏译  提头攞宅善神 绿青色。开口现忿怒相貌。被甲胄著赤衣。右手持大刀。左手捧鉾。发紫色也。  毗卢勒叉善神 赤紫色。忿怒相现闭唇之形。右拔折啰。左押腰。被甲胄著白青色衣。鬓发绀色。  摧伏毒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最上秘密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五之余  复次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宣说诸部法三昧成就教理。  谓先通说一切如来法三昧

  • 中观论疏卷第五(本)·吉藏

    释吉藏撰六种品第五所以有此品来者。佛随虚妄众生种种异说。或作五阴之名。或标六种之称。而意在破我。令我见息法亦不留。滞教之人不领无我但取著于法。上已破其迷五。今复除其惑六故说此品。二者诸方等经历法开道。

  • 投子青和尚语录目录·投子义青

    卷上  序  白云山海会禅院语录  投子山胜因禅院语录  师答同霖十问  偈颂真赞卷下  颂古(一百则)  行状  跋

  • 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佚名

    印式两方,用于奏牍、呼神召鬼、职称。

  • 乐府余论·宋翔凤

    一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字于庭,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州。其精心于经学,著有《大学古义说》等。此书为论词之作,只有十六则,颇有独得之处。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 〔洞仙歌〕 为南宋人伪托,辨秦观〔踏

  • 伊洛渊源录·朱熹

    学术史著作。十四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渊源录》是叙述程派诸人言行事迹的著作,伊、洛是河南二条河名,标志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发源之地,故名。《伊洛渊源录》,记载的是二程学派师徒们的事迹

  • 春秋稗疏·王夫之

    二卷,清王夫之著。其书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占十分之一,论辨地理居十分之九。论书法多臆断,而辨地理多得其实。如以“莒人入向”之向,驳《水经注》,谓当从杜预在龙亢说,足以申明杜注;至考杞之东迁在春秋以前,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