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實際品第七十八之二

  善現當知.如有如來應正等覺化作四衆所謂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假使

  化佛或經一劫或一劫餘爲彼四衆宣說正法.於意云何.如是化衆頗有能得或預流

  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或得無上正等菩提記不。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化衆都無實事.非無實法可有得果可得受記。佛告善現.諸法

  亦爾.皆本性空都無實事.於中何等菩薩摩訶薩爲何等有情說何等法.可令證得或

  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或得受無上正等菩提記。善現

  當知.諸菩薩摩訶薩雖爲有情宣說空法而諸有情實不可得.哀愍彼墮顛倒法故拔

  濟令住無顛倒法.無顛倒者謂無分别.無分别者無顛倒故.若有分别則有顛倒彼等

  流故。善現當知[一]顛倒卽是無顛倒法.無顛倒中無我無有情.廣說乃至無知者無見者.

  注:

  [一]勘番本無此語今譯沿用秦本文也.

  ********************

  亦無色受想行識.亦無眼處乃至意處.亦無色處乃至法處.亦無眼界乃至意界.亦無

  色界乃至法界.亦無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亦無眼觸乃至意觸.亦無眼觸爲緣所生諸

  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亦無地界乃至識界.亦無因緣乃至增上緣.亦無從緣所

  生諸法.亦無無明乃至老死.亦無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亦無內空乃至

  無性自性空.亦無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亦無苦集滅道聖諦.亦無四念住乃至八聖道

  支.亦無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無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亦無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亦無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亦無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亦無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亦

  無五眼六神通.亦無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無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亦

  無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亦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無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亦

  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此無所有卽本性空.諸菩薩摩

  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安住此中見諸有情墮顛倒想方便善巧令得解脫.[一]謂令

  解脫無我我想無有情有情想.廣說乃至無知者知者想無見者見者想.亦令解脫無

  注:

  [一]秦本番本文皆總略.謂於有情想中令脫.於色無色想令脫.與三分略同.

  ********************

  常常想無樂樂想不淨淨想.亦令解脫無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想.亦令解脫無眼

  處乃至意處眼處乃至意處想.亦令解脫無色處乃至法處色處乃至法處想.亦令解

  脫無眼界乃至意界眼界乃至意界想.亦令解脫無色界乃至法界色界乃至法界想.

  亦令解脫無眼識界乃至意識界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想.亦令解脫無眼觸乃至意觸

  眼觸乃至意觸想.亦令解脫無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眼觸爲

  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想.亦令解脫無地界乃至識界地界乃至識界

  想.亦令解脫無因緣乃至增上緣因緣乃至增上緣想.亦令解脫無從緣所生諸法從

  緣所生諸法想.亦令解脫無無明乃至老死無明乃至老死想.亦令解脫無布施波羅

  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想.亦令解脫無內空乃

  至無性自性空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想.亦令解脫無真如乃至不思議界真如乃至

  不思議界想.亦令解脫無苦集滅道聖諦苦集滅道聖諦想.亦令解脫無四念住乃至

  八聖道支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想.亦令解脫無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四靜慮四

  ********************

  無量四無色定想.亦令解脫無八解脫乃至十遍處八解脫乃至十遍處想.亦令解脫

  無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想.亦令解脫無淨觀地乃至如來地淨觀

  地乃至如來地想.亦令解脫無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想.亦令解脫

  無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想.亦令解脫無五眼六神通五

  眼六神通想.亦令解脫無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

  法想.亦令解脫無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想.亦令解脫無

  無忘失法恆住捨性無忘失法恆住捨性想.亦令解脫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

  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想.亦令解脫無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

  想.亦令解脫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想.亦令解脫無諸佛無上正

  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想.亦令解脫五取藴等諸有漏法亦令解脫四念住等諸

  無漏法。所以者何.四念住等諸無漏法非如[一]勝義無生無滅無相無爲無戲論無分别.

  是故亦應解脫彼法.真勝義者卽本性空.此本性空卽是諸佛所證無上正等菩提。[二]

  注:

  [一]秦本番本作勝義相.

  [二]以下初分卷三百八十八.不可動品之三.秦本番本文皆總略.

  ********************

  現當知.此中無我乃至見者可得.亦無色乃至識可得.亦無眼處乃至意處可得.亦無

  色處乃至法處可得.亦無眼界乃至意界可得.亦無色界乃至法界可得.亦無眼識界

  乃至意識界可得.亦無眼觸乃至意觸可得.亦無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

  所生諸受可得.亦無地界乃至識界可得.亦無因緣乃至增上緣可得.亦無從緣所生

  諸法可得.亦無無明乃至老死可得.亦無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可得.亦

  無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可得.亦無真如乃至不思議界可得.亦無苦集滅道聖諦可

  得.亦無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可得.亦無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可得.亦無八解脫

  乃至十遍處可得.亦無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可得.亦無淨觀地乃至如來地可得.亦無

  極喜地乃至法雲地可得.亦無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可得.亦無五眼六神通可得.

  亦無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可得.亦無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可得.亦無無

  忘失法恆住捨性可得.亦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可得.亦無預流果乃至獨覺菩

  提可得.亦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亦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可得。善現當知.諸菩

  ********************

  薩摩訶薩不爲無上正等菩提道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但爲諸法本性空故求趣無

  上正等菩提。是本性空前後中際常本性空未曾不空.諸菩薩摩訶薩住本性空波羅

  蜜多爲欲度脫諸有情類執有情想及法想故行道相智.是菩薩摩訶薩行道相智時

  卽得一切道謂聲聞道若獨覺道若菩薩道若諸佛道.善現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於一

  切道得圓滿已.便能成熟所化有情亦能嚴淨所求佛土留諸夀行趣證無上正等菩

  提.旣證無上正等菩提能令[一]佛眼常無斷壞.何謂佛眼.謂本性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住十方界爲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皆以此本性空而爲佛眼。善現當知.定無諸佛離

  本性空而出世者.諸佛出世無不皆說本性空義.所化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理乃入

  聖道.得聖道果離本性空無别方便.是故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

  正安住本性空理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及餘菩薩摩訶薩行.若正安住本性空理修行

  六種波羅蜜多及餘菩薩摩訶薩行終不退失一切智智常能利樂一切有情。爾時具

  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爲希有.雖行一切法皆本性空而於本性空常

  注:

  [一]秦本番本作佛道.意謂方便 tshul 也.

  ********************

  無失壞.謂不執色乃至識異本性空.亦不執眼處乃至意處異本性空.亦不執色處乃

  至法處異本性空.亦不執眼界乃至意界異本性空.亦不執色界乃至法界異本性空.

  亦不執眼識界乃至意識界異本性空.亦不執眼觸乃至意觸異本性空.亦不執眼觸

  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異本性空.亦不執地界乃至識界異本性空.

  亦不執因緣乃至增上緣異本性空.亦不執從緣所生諸法異本性空.亦不執無明乃

  至老死異本性空.亦不執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異本性空.亦不執內空

  乃至無性自性空異本性空.亦不執真如乃至不思議界異本性空.亦不執苦集滅道

  聖諦異本性空.亦不執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異本性空.亦不執四靜慮四無量四無

  色定異本性空.亦不執八解脫乃至十遍處異本性空.亦不執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異

  本性空.亦不執淨觀地乃至如來地異本性空.亦不執極喜地乃至法雲地異本性空.

  亦不執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異本性空.亦不執五眼六神通異本性空.亦不執如

  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異本性空.亦不執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異本性空.亦

  ********************

  不執無忘失法恆住捨性異本性空.亦不執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異本性空.亦不

  執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異本性空.亦不執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異本性空.亦不執諸

  佛無上正等菩提異本性空.世尊色卽是本性空.本性空卽是色.如是乃至諸佛無上

  正等菩提卽是本性空.本性空卽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

  說.諸菩薩摩訶薩甚爲希有.雖行一切法皆本性空而於本性空常無失壞。善現當知.

  色不異本性空.本性空不異色.色卽是本性空.本性空卽是色.如是乃至諸佛無上正

  等菩提不異本性空.本性空不異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卽是本性

  空.本性空卽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善現當知.若色異本性空本性空異色.色非本性

  空本性空非色.如是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異本性空本性空異諸佛無上正等菩

  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非本性空本性空非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者.則諸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觀一切法皆本性空.亦不應能證得一切智智。[一]以色不異

  本性空本性空不異色.色卽是本性空本性空卽是色.如是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注:

  [一]以下初分卷三百八十九.不可動品之四.

  ********************

  不異本性空本性空不異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卽是本性空本性

  空卽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故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一切法皆本

  性空而能證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離本性空無有一法是實是常可壞可斷.本性空

  中亦無一法是實是常可壞可斷.[一]但諸愚夫迷謬顛倒起别異想謂分别色異本性空.

  或分别受想行識異本性空.如是乃至或分别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異本性空.或分别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異本性空。是諸愚夫分别諸法與本性空有差别故不如實知色

  不如實知受想行識由不知故便執著色執著受想行識.由執著故便於色計我我所

  於受想行識計我我所.由妄計故著內外物受後身色受想行識.由此不能解脫諸趣

  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往來三有輪轉無窮。[二]由此因緣諸菩薩摩訶薩[三]住本性空波羅蜜

  多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執受色亦不壞色若空不空.不執受受想行識亦不壞受想

  行識若空不空.如是乃至不執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不壞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

  空若不空.不執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不壞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空若不空。所以

  注:

  [一]秦本番本皆缺此段.

  [二]以下番本卷七十一.

  [三]勘秦番二本.意謂行性空之智度時.不壞所謂色空不空等.

  ********************

  者何.[一]色不壞空空不壞色謂此是色此是空.受想行識不壞空空不壞受想行識謂此

  是受想行識此是空.如是乃至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壞空空不壞一切菩薩摩訶薩

  行謂此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此是空.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壞空空不壞諸佛無上

  正等菩提謂此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此是空。譬如虚空不壞虚空.內虚空界不壞外

  虚空界.外虚空界不壞內虚空界.如是善現色不壞空空不壞色.受想行識不壞空空

  不壞受想行識.所以者何.如是諸法俱無自性不可分别謂此是空此是[二]不空.如是乃

  至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壞空空不壞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壞

  空空不壞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如是諸法俱無自性不可分别謂此是空此

  是不空。[三]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本性空都無差别.諸菩薩摩訶薩[四]

  住何處發趣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無二行相.非二行相能證無上正等

  菩提.惟願世尊哀愍爲說。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無二行

  相非二行相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菩提無二亦無分别.若於菩提行於二相

  注:

  [一]勘秦番二本.意云不說此本性空是色.此色之空.而壞色等.今譯文晦.

  [二]勘番本.意謂此是色等.

  [三]以下初分卷三百九十.不可動品之五.

  [四]勘番本問意.何爲而趣菩提發菩提心.此卽分别二法也.

  ********************

  有分别者必不能證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一]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不於菩提行於二

  相亦不分别都無所住發趣無上正等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不行二相亦不

  分别都無所行.則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所求無上正

  等菩提非行二相而能證得.諸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都無所行.謂不於色行亦不於

  受想行識行.如是乃至不於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行亦不於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行。所

  以者何.諸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不緣名聲執我我所.謂不作是念我行於色我行於

  受想行識.如是乃至不作是念我行於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我行於諸佛無上正等菩

  提。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非取故行非捨故行。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

  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非取故行非捨故行.諸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當何處行。佛告

  善現.於意云何.如來化身所有菩提當何處行.爲取故行爲捨故行。善現對曰.不也世

  尊.如來化身實無所有.如何可說所有菩提有所行處若取若捨。佛告善現.[二]於意云何.

  諸阿羅漢夢中菩提當何處行.爲取故行爲捨故行。善現對曰.不也世尊.諸阿羅漢諸

  注:

  [一]勘秦番二本此段云.以菩薩無二分别故不行於二.謂此是菩提此是菩薩云云.

  [二]秦本番本此段文略.

  ********************

  漏永盡.惛沈睡眠蓋纏俱滅.畢竟無夢.云何當有夢中菩提有所行處若取若捨。佛告

  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阿羅漢畢竟無夢惛沈睡眠分别盡故.諸菩薩摩訶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有菩提亦復如是非取故行非捨故行都無行處.達一切法本性

  空故。具夀善現復白佛言.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有菩提非取故行非

  捨故行都無行處.謂不行於色亦不行於受想行識.如是乃至不行於一切菩薩摩訶

  薩行亦不行於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者.豈不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諸有情故不行布

  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行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行真如乃至不思議

  界.不行苦集滅道聖諦.不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不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不

  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不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不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行一切

  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不行五眼六神通.不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行三十

  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不行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不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住菩

  薩殊勝神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而得無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所有

  ********************

  菩提雖無行處.而諸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諸有情故要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

  波羅蜜多.如是乃至要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要住菩薩殊勝神通成熟有情嚴

  淨佛土乃得無上正等菩提。[一]具夀善現復白佛言.諸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若無行處.

  將無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諸有情故不住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久修

  令滿.如是乃至不住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久修令滿.不住菩薩殊勝神通成熟有

  情嚴淨佛土久修令滿.而得無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所有菩提雖無

  行處.而諸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諸有情故要住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久修令滿.如是乃至要住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久修令滿.要住菩薩殊勝神通成

  熟有情嚴淨佛土久修令滿.乃得無上正等菩提。善現當知.若菩薩摩訶薩修諸善根

  未總圓滿.終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善現當知.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上正等菩

  提.應住色本性空.應住受想行識本性空.如是乃至應住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本性空.

  應住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本性空.應住一切法本性空.應住一切有情本性空.修行布

  注:

  [一]秦本番本皆無此問.直接下文佛語爲一段.

  ********************

  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令得圓滿.如是乃至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令得圓滿.修行菩薩殊勝神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令圓滿已便得無上正等菩提。[一]

  現當知.是一切法本性空理及諸有情本性空理最極寂靜.無有少法能增能減能生

  能滅能斷能常能染能淨能得果能現觀.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依世俗故說修般

  若波羅蜜多如實了知本性空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不依勝義。所以者何.真勝義中

  無色可得亦無受想行識可得.如是乃至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可得亦無諸佛無上

  正等菩提可得.無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者可得亦無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者可得.

  善現.如是諸法皆依世俗言說施設.不依勝義。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從初發心雖極猛利爲諸有情行菩提行.而於此心都無所得.於諸有情亦無所得.

  於大菩提亦無所得.於佛菩薩亦無所得.以一切法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二]爾時具夀善

  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都無所有皆不可得.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菩提行.云何能得

  所求無上正等菩提.誰行菩提行誰復能證得。佛告善現.於意云何.汝於先時依止斷

  注:

  [一]番本缺下二段.

  [二]秦本番本皆無此問.直接下文.

  ********************

  界斷[一]諸煩惱得無漏根.住無閒定得預流果次一來果次不還果後阿羅漢果.汝於彼

  時頗見有情若心若道若諸道果有可得不.善現對曰不也世尊。佛告善現.若汝彼時

  依止斷界斷諸煩惱得無漏根於有情心道及道果都無所得云何言得阿羅漢果.善

  現對曰依世俗說不依勝義。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依世俗說行菩提道及得無上正等菩提不依勝義。善現當知.依世俗故假說有色受

  想行識.如是乃至依世俗故假說有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依世俗

  故假說有情菩薩諸佛.不依勝義。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不見有法能於無上正等

  菩提有增有減有益有損.以一切法本性空故。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觀

  本性空尚不可得.況初發心而有可得.最初發心尚不可得.況修布施波羅蜜多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而有可得.況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而有可得.況住真如乃至不思

  議界而有可得.況住苦集滅道聖諦而有可得.況修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而有可得.

  況修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而有可得.況修八解脫乃至十遍處而有可得.況修空

  注:

  [一]番本作斷身見.與三分合.

  ********************

  無相無願解脫門而有可得.況修極喜地乃至法雲地而有可得.況修一切陀羅尼門

  三摩地門而有可得.況修五眼六神通而有可得.況修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而有可得.況修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而有可得.況修無忘失法恆住捨性而有可

  得.況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有可得.況修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而有可得.況修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有可得。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於所修住一切佛法若有所得.無

  有是處。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修行大菩提行證得無上

  正等菩提利樂有情常無閒斷。

  第二分無闕品第七十九之一

  [一]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雖勤精進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

  波羅蜜多.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修行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修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

  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修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修

  注:

  [一]以下秦本具足品第八十一.番本品第六十五.又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三分不分品.

  ********************

  行五眼六神通.修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修行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修

  行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修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修行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菩提道修未圓滿不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世尊.云何菩

  薩摩訶薩修菩提道令得圓滿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

  若波羅蜜多時具足殊勝方便善巧.由此方便善巧力故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不得

  布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遠離如是諸法而行布施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如

  是施時能[一]具照明三菩提道.修菩提道速能成就.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修菩提道令得圓滿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現若菩薩摩訶

  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具足殊勝方便善巧.由此方便善巧力故修行淨戒安忍精

  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二]廣說乃至修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證佛無上正等菩提[三]隨其

  所應皆當廣說。爾時具夀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四]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時勇猛正勤修菩提道。佛告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方便善巧.

  注:

  [一]勘番本.意謂得菩提道也.

  [二]以下初分卷三百九十一.成熟有情品之二.

  [三]番本以下廣開數段.

  [四]勘番本問意.謂上說云何也.

  ********************

  不[一]和合色受想行識不離散色受想行識.不和合眼處乃至意處不離散眼處乃至意

  處.不和合色處乃至法處不離散色處乃至法處.不和合眼界乃至意界不離散眼界

  乃至意界.不和合色界乃至法界不離散色界乃至法界.不和合眼識界乃至意識界

  不離散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不和合眼觸乃至意觸不離散眼觸乃至意觸.不和合眼

  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不離散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

  緣所生諸受.不和合地界乃至識界不離散地界乃至識界.不和合因緣乃至增上緣

  不離散因緣乃至增上緣.不和合從緣所生諸法不離散從緣所生諸法.不和合無明

  乃至老死不離散無明乃至老死.所以者何.如是諸法皆無自性可合離故。舍利子.若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方便善巧.不和合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

  蜜多不離散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和合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離

  散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和合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不離散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不

  和合苦集滅道聖諦不離散苦集滅道聖諦.不和合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不離散四

  注:

  [一]勘番本.合散意謂結合分析也.

  ********************

  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不和合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不離散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

  定.不和合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不離散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不和合空無相無願解脫

  門不離散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和合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不離散淨觀地乃至如來

  地.不和合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離散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和合一切陀羅尼門三

  摩地門不離散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不和合五眼六神通不離散五眼六神通.不

  和合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離散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和合三

  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不離散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不和合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不離散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不和合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離散一切智道相智

  一切相智.不和合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不離散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不和合一切

  菩薩摩訶薩行不離散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和合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離散諸佛

  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如是諸法皆無自性可合離故。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勇猛正勤修菩提道。時舍利子復白佛言.若一切法都無自性

  ********************

  可合離者.云何菩薩摩訶薩引發般若波羅蜜多於中修學.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不學

  般若波羅蜜多終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菩

  薩摩訶薩不學般若波羅蜜多終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要學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所求無上

  正等菩提要有方便善巧乃能證得非無方便善巧而能證得。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若見有法自性可得則應可取.不見有法自性可得當何所取.

  所謂不取此是般若波羅蜜多乃至布施波羅蜜多.此是色乃至識.此是眼處乃至意

  處.此是色處乃至法處.此是眼界乃至意界.此是色界乃至法界.此是眼識界乃至意

  識界.此是眼觸乃至意觸.此是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此是地

  界乃至識界.此是因緣乃至增上緣.此是從緣所生諸法.此是無明乃至老死.此是內

  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此是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此是苦集滅道聖諦.此是四念住乃至

  八聖道支.此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此是八解脫乃至十遍處.此是空無相無願

  ********************

  解脫門.此是淨觀地乃至如來地.此是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此是一切陀羅尼門三摩

  地門.此是五眼六神通.此是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此是三十二大士相八十

  隨好.此是無忘失法恆住捨性.此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此是預流果乃至獨覺

  菩提.此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此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此是異生.此是聲聞.此是獨

  覺.此是菩薩.此是如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

  ********************

猜你喜欢
  法王品第二十三·佚名
  目次·周梦颜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卷之三·牧云通门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一(本)·慧沼
  卷四十二·性音
  卷十七·佚名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卷下·书玉
  卷四·道世
  卷第三十九·志磐
  卷第十·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灌顶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下·佚名
  序·其白德富
  重刻禅源诠序·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灯·戴望舒

    灯守着我,劬劳地,凝看我眸子中有穿着古旧的节日衣衫的欢乐儿童,忧伤稚子,像木马栏似的转着,转着,永恒地……

  • 卷之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赵葵传·脱脱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临在他的家里。赵方在襄阳,命令赵葵专门督查饮食供养的事情。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又遣送他跟

  • 女难·沈从文

    我欢喜辰州那个河滩,不管水落水涨,每天总有个时节在那河滩上散步.那地方上水船下水船虽那么多,由一个内行眼中看来,就不会有两只相同的船.我尤其欢喜那些从辰溪一带载运货物下来的高腹昂头广舶子,一来总斜斜的孤独的

  •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邹韬奋

    我们这几个“难兄难弟”里面,居然有着三个学徒,这也可算是这几个人的奋斗史的特色。已谈过的两个是乃器和公朴,第三个要轮到沙千里先生。据千里说,他在民国十八年(距今八年前)就曾经来看过我;那时我在辣斐德路一个小小的过街

  •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四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三年五月初六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三年五月初一日【臣】承准到抚远大将军年羮尧令

  • 卷二十七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七上 朱批傅泰奏摺 雍正六年十一月初二日署理广东巡抚印务【臣】傅泰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蒙 圣恩署理广东巡抚印务遵 旨於九月二

  •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戴德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闲观色而复之,虽不说

  • 卷二十一·陆九渊

    卷二十一 易数 天下有不易之理,是理有无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不易者也。 三五以变错综其数 有一物,必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后,有首尾,有背面,有内外,有表里,故有一必有二,故曰「一生二」,有上

  • 论语解卷八·张栻

    宋 张栻 撰卫灵公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夫子之在卫灵公虽无道然亦尝侧闻夫子之所趣矣顾方以问陈为言与夫子之意可谓背驰夫子所以答之者则以已之所学者在此而不在彼

  •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一切有情身,九物以为性。有为相迁动,能造所造俱。精血共和合,增长於不净。为无量诸业,之所常覆缠。如毒树所生,扶疏而蓊郁。贪瞋等烦恼,增长亦如是,九月或十月,生於满足时。既从

  •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现在流行于人世间之佛法,所以开导人生者最为深切,故先就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分别明之。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从佛法出发点言,佛法不独为此地球人类而说,是普为一切而说,所谓普为尽虚空无边世界一切众生之类而说。但现今流传此世界

  • 句曲外史集·张雨

    三卷。《补遗》三卷。《集外诗》一卷。元张雨 (1277—1348)撰。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后子。钱塘 (今属浙江)人。早年弃家为道士,往来于华阳、云右间。自称句曲外史。善诗句,工书翰。为虞集、杨维贞等所称道。“雨

  • 读易详说·李光

    十卷,宋李光著。又名《易传》。《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诸家书目或题《读易老人解说》。此书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并为“以史证《易》”之代表作。其书早佚,朱彝尊《经义考》注未见。

  •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佚名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

  • 谷神篇·林辕

    谷神篇,元朝玄巢子林辕撰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大德八年(1304)作者序文,自称曾遇至人指点修真之要,遂披览群经,参寻众论,积成此稿。其书为诗文集,内载论说三篇《大药还丹诗》二十五首、《火候行持诗》

  • 仇史·佚名

    历史小说,二回,未完。作者原署“痛哭生第二著”,姓名、身世无考。载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编《醒狮》第一、二期,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七年(1905)九月出版。其有《凡例》称“是书专欲使我四万万同胞,洞悉前明亡国之惨状,充溢

  • 佛说大集法门经·佚名

    亦称《大集法门经》。佛教经典。宋施护译。二卷。是《长阿含经》之第九《众集经》的异译本。谓佛命舍利弗为众说法,因而共集佛说,从“一法”(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说起,逐次增一,说至“十法”(无学法)为止。见载于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