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善解习马。其马性恶难以制伏。此人调习自然良善。迦叶。如是应比丘能守禁律。心识嚣驰难以制伏。被此比丘调伏制御。离瞋恚等如如不动。我今於此说颂曰:

譬如恶性马,遇彼调习人。种种被制伏,不久而调善。相应行比丘,善持於禁律。调伏於识心,令彼净安祝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於其咽喉而患癭玻致坏命根得其苦恼。迦叶。如是若复有人深我想於自身命後得大苦。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譬如癭病人,苦恼於身命。

於其昼夜中,无暂得安乐。著我之众生,其义亦如是,见倒坏其身,於後生诸苦。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身被缠缚。巧设方便而得解免。迦叶。如是若彼有情作善相应。止心猿令得离缚。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譬如缠缚人,能设巧方便。

解彼身边缚,令身得自在。相应善有情,禁止於心识。令彼离缠缚,其义亦如是,

佛告迦叶。譬如虚空本自廓然。彼有二物可以盖覆。何等二物。是彼雲雾。迦叶。如出家之人。本自寂静而求世间咒术之法。又於衣钵财利畜积受用。此为覆障。我今於此而颂曰:

譬如於雲雾,覆障於虚空。比丘亦复然,行彼世间法。习学於咒术,积聚於衣钵。此二障行人,菩萨须远离。

佛告迦叶。此出家人有二种缠缚。云何二种。迦叶。一为利养缠缚。二为名称缠缚。出家人宜各远离。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若彼出家人,贪著於利养。

及爱好名闻,此二重缠缚。

亦障圣解脱,出家须远离佛告迦叶。有二种法灭出家德。云何二法。一。亲近在家。二憎嫌圣者,我今於此而说颂曰:亲近在家人,憎嫌於圣者,

此二非道法,灭彼出家德。出家菩萨人,彼宜速速离。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垢染。云何二法。一心多烦恼。二弃舍善友摄受恶友。我於此而说颂曰:若彼出家人,心多於烦恼。弃背善良朋,亲近於恶友。

佛说於此人,为彼出家垢。一切菩萨众,各各宜远离。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於出家人如临崖险。云何二种。一轻慢妙法。二信乐破戒。我今此而说颂曰:若彼出家人,轻慢於妙法。信重破戒者,如登於崖险。

坠堕在须臾,此二非律仪。一切诸佛子,彼二须远离。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过恶。云何二种一见他过失。二盖覆自过。我今於此而说曰:若有出家者,恒见他人过。覆藏於自罪,此二大过失损恼毒如火智者须远离。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增出家热恼。云何二种。一受持袈裟心怀不净。二恃己戒德诃责行。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虽复披袈裟,心行不净行。设身有戒德,而用於恶言:

催伏非行者,此二须远离。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医出家人玻云何二法。一行大乘者见心决定。二为诸众生不断法。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若有出家者,行彼大乘行。见心恒决定,不断於佛法。

此二出家人,佛说名无玻

佛告迦叶。有二种法为出家人长玻云何二种。一得阿波谛重罪。二不能发露忏悔。今於此而说颂曰:出家比丘众,犯彼阿波谛。不能忏灭罪,愚迷不重戒。

刹那刹那实,此恶长为玻

佛告迦叶。此有沙门为沙门名。迦叶白言:云何沙门为沙门名。迦叶。此有四种沙门云何四种。一行色相沙门。二密行虚诳沙门。三求名闻称赞沙门。四实行沙门。迦叶此是种沙门。迦叶白言:云何名行色相沙门。迦叶。此一沙门。虽复剃除须发著佛袈裟受持钵色相具足。而身不清净。口不清净。意不清净。不自调伏粗恶不善。广贪财利命不清净。破戒罪法。迦叶。此名行色相沙门。

迦叶白言云何名密行虚诳沙门。迦叶。此一沙门。虽知行业亦具威仪。吃粗恶饮食。欢诈喜。於行住坐卧。恒构虚诳。又不亲近在家出家四圣种族。诈默无言诳赚有情。心无净亦无调伏。亦不息念虚妄推度。住著我人之相。若遇空法而生怖畏如登崖险。若见比丘谈空者如遇冤家。迦叶。此说名为密行虚诳沙门。

迦叶白言:云何名为求名闻称赞沙门。迦叶。此一沙门。为求名闻称赞诈行持戒。惑他人恃衒多闻要他称赞。或居山野。或处林间。诈现少欲无贪。假行清净之行。於其心内其离欲。无其寂静无其息虑。无证菩提亦不为沙门。亦不为婆罗门。亦不为涅槃。而求称名闻。迦叶。此名求名闻称赞沙门。

迦叶白言:云何名实行沙门。迦叶此一沙门。不为身命而行外事。亦不言论名闻利养唯行空无相无愿。若闻一切法已,正意思惟涅槃实际。恒修梵行不求世报。亦不论量三界乐之事。唯见性空不得事法。亦不议论我人众生寿者及补特伽罗。见正法位离诸虚妄。於脱道断诸烦恼。达一切法自性清净。内外不著。无集无散。於彼法身如来明了通达。无其龋亦不言论色身离欲。亦不见色相。亦不见三业造作。亦不执凡圣之众法无所有。断诸别自性凝然。不得轮回不得涅槃。无缚无解无来无去。知一切法寂静湛然。迦叶。此说名实行沙门。作相应行非求名闻故。我今於此而说颂曰:

所有身口意,三业不清净。贪爱不调伏,粗恶行不密。圆顶服三衣,执持於应器。佛说此沙门,恒行於色相。

虽然依彼行,虚诳而不实。诈现四威仪,示同於圣者,远离和合处,恒餐粗恶食。无彼清净行,密行於虚诳。

或彼为求名,要他行称赞。诈修於戒定,示衒行头陀。内意不调伏,诳赚於信施。不行离欲善,亦不息攀缘。

见说法相空,怖同登山险。或居山野间,而无真实意。佛说此沙门,为求名闻故。若彼实行者,不为於身命。

妄求名利养,亦无求快乐。唯修正解脱,救拔诸恶趣。虽知深法空,不得於寂静。亦无非寂静,不住於涅槃。

不得於生死,不著於圣人。不舍於凡夫,本自无所来。今亦无所去,一切法寂然。佛说於此人,是名实行者,

佛告迦叶。譬如贫人家无财利。自发其言告众人曰:我家之内有大库藏财物盈满。迦於意云何。此贫人言是事实不。迦叶白言:不也世尊,佛言:迦叶亦复如是,彼沙门婆罗自无戒德而复发言:我身具大德业。此言不实是事难信。我今於此而说颂曰:

譬如贫穷人,言自有库藏。盈满七珍财,彼语不相应。沙门婆罗门,虚妄亦如是,三业无清净,自言具戒德。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入大水内而不专心。恣意戏水不觉溺死。迦叶。亦复如是,此沙婆罗门多知乐法。入大法海不能制心。好行贪瞋痴。被烦恼贪引生恶趣。我今於此而说颂

譬如戏水人,入於大水内。不自用其心,被水溺其命。沙门婆罗门,贪入大法海。恣行贪瞋痴,沈坠於恶趣。

佛告迦叶。譬如医人修合汤药将往四方欲疗众玻忽自得疾而不能救。迦叶。如是若比丘修彼多闻。欲化有情忽尔之间。自起烦恼而不能伏。我今於此而说颂曰:

譬如良医人,修合诸汤药。持往於四方,治彼众生玻自忽有疾苦,不能自医疗。比丘亦如是,修学於多闻。

欲行於化导,自忽烦恼生。不能善制止,虚施於辛苦。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身有重玻服彼上好名药不免命终。迦叶。如是若彼有情具烦恼而欲多闻修行亦不免坠堕。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譬如重病人,久患而不差。

设服於良药,终不免无常。众生亦如是,恒染烦恼玻设乐修多闻,不免於坠堕。

佛告迦叶。譬如摩尼宝珠堕落不净之中。其珠体触不堪使用。迦叶。如是若彼比丘虽多闻。堕落不净利养之中。诸天人民不生敬爱。我今於此而说颂曰:

譬如摩尼宝,堕落不净中。染污得其触,使用而不堪。比丘亦如是,虽复具多闻。坠堕於不净,名闻利养中。

诸天及人民,而不生爱敬。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忽尔命终。以其金冠花鬘庄严头面。迦叶。如是若彼比丘破尽戒而以袈裟庄严其身有何所益。我今於此而说颂曰:譬如命终人,以其好花鬘。

及用金宝冠,严饰尸首上。彼人无所用,比丘亦如是,而以破戒身,被挂於袈裟。严饰作威仪,终无於利益。

佛告迦叶。譬如有人洗浴清净以其香油涂润身上及头髻指甲。身著白衣戴瞻卜花鬘为族子。迦叶。如是若彼比丘多闻智慧。身被法服仪相具足为佛弟子。我今於此而说颂曰:

譬如世间人,洗浴身清净。涂润好香油,头以华鬘饰。身著於白衣,而称上族子。比丘亦如是,多闻具总持。

戒德恒清净,被挂於法服。仪相而具足,此名真佛子。

佛告迦叶。有四种破戒比丘喻持戒影像。迦叶白言:云何四种破戒。迦叶。有一比丘足受持别解脱戒。善知禁律於微细罪深生怕怖。恒依学处说戒清净。身口意业具足无犯。离邪命此有其过。所以者何。执自功能成戒取故。迦叶。此是第一破戒喻持戒影像复次迦有一比丘善知禁律常持戒行。密用三业。彼有身见。执情不舍故。迦叶。此是第二破戒喻戒影像。

复次迦叶。有一比丘恒行慈心悲愍有情。具足慈善闻一切法无生。心生惊怕。迦叶。是第三破戒喻持戒影像。

复次迦叶。有一比丘行彼十二头陀大行具足无缺。而有我心住著我人之相。迦叶。此第四破戒喻持戒影像。迦叶。此四种破戒喻持戒影像。

复次迦叶。若说此戒。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行亦无不行。无作亦无不作。非犯非犯。无名无色非无名色。无相非无相。无息念非无息念。无取无舍非无取舍。非受非不无识无心非无识心。无世间亦无出世间。无所住亦非无祝无自持戒无他持戒。於此戒中诸毁谤。无迷无执。迦叶。此说。

圣著无漏正戒。远离三界一切住处。尔时世尊而说颂曰:所持离垢戒,非住我人相。无犯亦无持,无缚亦无解。微妙甚深善,远离於疑惑。

迦叶此戒相,如来真实说。所持无垢戒,而於彼世间。非为自身命,普济诸群生。同入真如际,迦叶此戒相。

如来真实说。所持离垢戒,於彼我人中。无染亦无净,无暗亦无明。无得亦无失,不住於此岸。

不到於彼岸,亦非於中流。缚脱而平等,无住如虚空。非相非非相,迦叶此戒相。如来真实说。

所持无垢戒,不著於名色。不住於等引,恒以净妙心。离我有无相,於彼别解脱。远离持犯等,无戒无不戒。

无定亦无散,依此而行道。智观无二取,此戒净微妙。安住三摩地,三摩地生观。

智慧自清净,是名具足戒。

猜你喜欢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太虚
  新刻三观义序·智顗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贤护分甚深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三百三十五·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卷第五(从第六经九纸末行尽第十经)·澄观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二·佚名
  卷三百九·佚名
  僧宝正续传目录·祖琇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缘起圣道经·佚名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三·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温大雅

      起自太原至京城凡一百二十六日  秋七月,壬子,以四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宮,文武後事並委焉。義師欲西入關,移營於武德南。癸丑,將引帝立軍門,仗白旗而大號誓眾,文曰:  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日月著明,虧昃貶其貞滿

  • 第一百十一回 易总理徐靳合谋 宴代表李王异议·蔡东藩

      却说徐树铮出任边防,无非为徼功起见,及外蒙取销自治,又得受中央任命,做了一个册封专使,便与副使恩华、李垣等,驰赴库伦。驻库办事员陈毅,也知小徐此来,不怀好意,但不得不出郊相迎。就是外蒙王公,既已归附中央,理应欢迎专使,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三·乾隆

      宋  太宗皇帝  至道元年春正月帝观灯于乾元楼  帝以上元御乾元门楼观灯赐宴见京师繁盛谕近臣曰五代之际生灵周丧周夫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光上则彗孛观者恐栗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

  • 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邱永山 译注【说明】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又是西汉前期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汉初,天下统一,人心思定,已成大势所趋。有一些人却总要搞分裂,开历史倒车。刘濞就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家伙。他凭借山海

  • 卷二百六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漕运汉武帝时河东守番系上言曰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隂下引河溉汾隂蒲坂

  • 卷二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唐肃宗时元结被召诣亰师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其一曰议者问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当时之祸可谓剧而

  • 卷十八·王溥

    周广顺三年九月敕:“入厚载门内向东横街东地房宇,宜令弘文馆、集贤院于此分擘廨署。” 汉乾祐二年十二月敕:“故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从诲,宜令太常定谥。”〈故事:臣下请谥,故吏陈行状,上考功,覆奏下,乃议谥。今降敕,新例也。

  • 晋宣帝·苏辙

    世之说者曰:司马仲达之于魏,则曹孟德之于汉也。是不然,二人智勇权略则同,而所处则异。汉自董卓之后,内溃外畔,献帝奔走困踣之不暇,帝王之势尽矣,独其名在耳。曹公假其名号,以服天下,拥而植之许昌,建都邑,征畔逆,皆曹公也。虽使终身

  • 五年·佚名

    (己酉)五年清雍正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午,下諭勸農于八道兩都。○以朴弼均、李宗白爲奉敎,趙尙行爲檢閱。1月5日○庚戌,宣惠廳啓:「國恤發靷後,下玄宮前,山陵朝夕祭奠封進生物,有分定各道,別單書入之例。今此王世子喪,依前例以

  • 卷四·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四     元 陈天祥 撰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注不废言必见用也以其谨于言行故能见用于治朝免祸于乱世也此盖言夫子之于南容为其有此二事以其兄

  • 复古第六·桓宽

    【题解】本篇以&ldquo;复古&rdquo;为标题,揭示了这次论战的实质是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贤良、文学提倡恢复古道,目的是要求&ldquo;公卿&rdquo;们&ldquo;辅明主以仁义&rdquo;,而诋毁&ldquo;盐、铁令品&rdquo;,维持民间得擅

  • 卷第十·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业品第四前已说众生世及器世。差别有多种不同。如此不同何因所作。非随一作者。以知为先所造。若尔云何诸众生。偈曰。业生世多异。释曰。若世间多种差别皆从

  • 卷第三十八(优婆夷部)·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八(优婆夷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优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一&middot;阿凡和利至心请佛库中自然皆备二&middot;苏曼女产十卵卵成十男并其往缘三&middot;孤母丧子遇佛慈诱厌爱得道四&middot;妇

  • 卷第一·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一 初住处州妙严禅院语录 住湖州显忠资福禅寺门人(守诠)等编 师受请 判府左司。度疏。师拈示众云。此是判府左司。两手分付。谓之无尽藏顶王三昧。言言见谛。句句朝宗。若也知得。更不重说偈言。若

  • 苦竹杂记·周作人

    随笔集。周作人著。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前有《小引》,后有《后记》,收文章49篇,多为读书随笔。如《谈金圣叹》、《读禁书》、《关于禽言》、《谈油炸鬼》、《说鬼》、《谈土拔

  • 天经或问前集·游艺

    清游艺撰。艺字子六,号岱峰,福建建宁人。约在康熙年间,为解答有关天文、气象、地理等问题,参阅古今中外有关著作百余种,写成此书。分前、后二集。共述七十二个问题,比较全面地解释自然变化的一些道理,其中对风、雨、云、雷、

  • 资平自传·张资平

    张资平著。1934年9月上海第一出版社初版,列入自传丛书。收长篇自传《资平自传》,副标题《从黄龙到五色》。本书是张资平的另一部自传,自述他从黄龙到五色的经历,是《脱了轨道的星球》一书的补充,将自述的内容延续到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