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与德人谈话鳞爪

一、德国驻华公使卜尔熙,昔为驻日大使参赞,曾唔谈。在福郎福特大学讲演,卜公使来听讲毕,叙旧。数日后,约于中国学院摄影纪念,并以自备汽车,邀游莱因河诸胜。卜既通华语,车中遂作长谈,偶论时事,谓“日本之屡迫中国,等于法之压迫德。大抵小国一时占优势,恒惴惴然恐大国之复兴,无以自存,遂欲钳制之而使不能再起,但亦徒见心劳日拙而已”。太处曰:“个人与他人,国家与他国,恒存一我不灭亡他、他必灭亡我之念,以之互向拚死中求活。此现代从宇宙观以至人生观之大错误,而为各阶级各民族战祸之源。循此而不易其道,则世界和平与人类安乐终无望。使占优势者了知佛法,从万有以至人群,皆以因缘和合而成,生灭无常,相续不断,无可强据以为我者,亦无可强割以为非我者,惟利他乃成自他两利,若害他则必自他两害,尽堪互助以共存,岂必相斫乃为快!如不明事理,妄逞贪、嗔,人固怨苦,已亦劳困”。卜首肯。

二、柏林远东协会会长叩尔纳贵族耶纳倭伊铿夫人,耆年硕德,颇致概于近代之欧化,以慕中国古文化之热忱,招待倾谈。询及中国现时变迁之情势,均谓中国今不可急于模仿欧洲,毁亡中国固有之美德,变成日本一般国家。其言亦可思绎。

三、开在林伯爵,为德国著名之东方学者,承柬邀,访之于达姗斯达之住宅,畅论佛学,颇有心得。表示当注重个人之精研实证,愿与为互相切磋之学友,但不欲与一般人为集会之举。长身美髯,有超然出群之概。而柏林之维德海伯爵,则致书趋访,霭然欲为援助世界佛学会之组织,别饶有和爱之意。

四、德外交部东方司密歇尔遁课长,曩者亦尝于东京大使馆相识,尤善华语。由东方司司长脱老乎脱孟;嘱招待太虚赴外交部晤谈。密课长译脱司长语云:“前次欧战,非必不可避免者,而终至不能避免,亦由欧洲各国当局者,于道德之修养犹有欠缺之所致。闻佛法最注重于道德修养,故今极欢迎来传佛法”。太虚曰:“欧洲以前,本亦有宗教信仰以为道德涵养,但因近代科学知识之进步,欧洲以前所信之神教,在科学理智上已难成立其信仰,故应有从科学理智,而上达于最高最圆满之佛法,以为现代欧洲之新信仰,促进于道德之修养。今闻司长所言,既懔前车,尤惕来轸!若及今能建树此新信仰以养成真道德,则未来之人世和乐,庶其可保”!脱表示极愿赞助世界佛学苑之进行。

五、德国之佛学研习者,以泥牙罗滑嘎拉比丘及达而梗博士为先进,二人皆钖兰巴利文三藏学者,在锡兰研究修习多年。泥尝建一佛院于瑞士,达亦建一佛院于柏林,并勤著述翻译。敏兴有一雪洛斯书店,出版多种佛书,皆出其手。然今泥返锡兰,瑞士佛院已圯。达于去年弃世,其佛院现由一学生守持,亦势将寥落。除此二人外,柏林之斯泰恩凯,为达而梗之友,专习禅定。近与数十同志,组一学社,注重实行,每月出通讯一册。而研译中国学,以柏林大学教授勿朗凯,及福朗福特大学教授卫礼贤、莱勃齐大学教授海里士为首,然从中国文研究佛学,则以民族博物馆及东方学校莱辛教授为尤善,以昔在中国,曾从梅光羲研佛学也。莱勃齐大学魏勒教授精藏文,并从梵文、华文研大乘佛学。敏兴司法厅长葛立姗,及泼勒司老之龙伯博士,亦精巴利文三藏。海台堡大学华来珊教授,应索尔夫博士之呼声而提倡大乘佛学,日僧友松圆谛佐之。此诸人皆经晤谈,或数通函问者。人才济济,惜未能联合一处而互共研究之耳。

六、莱勃齐大学杜里舒教授,及爱吉士教授,皆曾到中国,对于佛法亦有深切之了解。谓在今科学知识发达后之世界,唯佛法可为人类唯一之宗教,其他各教已皆将淘汰。太虚谓唯佛法可为现代科学发达后欧洲人之合理信仰,亦唯现代欧洲最进步之科学,乃能发挥证明佛法为真理。二君极为首肯。

七、德国教育部伯克总长告施德惟博士,约太虚赴部相见。二十二日,遂偕莱辛教授往访之,畅谈一时余。告以德国可设一佛学院,问及内容之组织当如何?乃口述,由莱辛教授译为德文付与之。谓当加研究以图施设!(见海刊十卷二期)


猜你喜欢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十七(弥沙塞)·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四·宗喀巴
  第四卷·知礼
  养老慈幼之意义·太虚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佚名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二·陈梦雷
  卷第四·佚名
  卷十一·赞宁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二十八地理温泉赋【有序        汉】张 衡阳春之月百草萋萋余在逺行顾望有怀遂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感洪泽之普施乃为赋云览中域之珍怪无斯水之神灵

  •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范晔

    汉中 巴郡 广汉 蜀郡 犍为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广汉属国 蜀郡属国 犍为属国-- 益州陇西 汉阳 武都 金城安定 北地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张掖属国 张掖居延属国-- 凉州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

  • 第二十八回 争储位冢嗣被黜 罹文网名士沉冤·蔡东藩

      却说康熙帝聪明英武,算作绝顶,即位以后,灭明裔,扫叛王,降台湾,和俄罗斯,服喀尔喀,平准噶尔,他的圣德神功,小子已叙述大略。他还巡幸五台山,共计五次,南巡又六次。巡幸五台的缘故,有人说他是出去省亲,因顺治皇帝即位十八年,看破

  • 大明世宗肃皇帝宝训卷之七·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太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优礼大臣○嘉靖元年五月己未致仕大学士谢迁遣

  • 千百年眼卷十二·张燧

    御制《尚书》二解 高皇帝尝问群臣:“七政左旋,然否 ”侍臣仍以朱熹新说对。上日:“朕自起兵迄今,未尝不置步览,焉可狥儒生腐谈?”因特命礼部右侍郎张智、学士刘三吾改正书传。会选,札示天下学子日:&ldquo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正德十四年冬十月辛酉朔享 太庙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壬戌东方流星如盏赤色光明照地起自下台东北行至招摇尾迹化为白气良久散○癸亥赏泰宁等卫夷人头目塔卜歹等彩叚绢匹等物有差○大学士杨廷和等具言近宸濠叛逆 皇上念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万历元年六月己酉朔命尚书陆树声宴待朝鲜国进献陪臣○以阅视纪录宣大山西副总兵麻贵麻锦参将贾国忠李如槚李国珍杨尔干王国勋薛邦奇赵崇璧葛臣凡十员革参将徐行提问仍更置参将及游击奚元张元宝濮东阳吴昆任秉公补于汉

  • 卷之三百八·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二月。庚寅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外记以训士认真。赏广西教职文万选、况曜生、黄泌、国子监学正衔。其敦品励学之附贡生黎承霖。以教职用。摺包

  • 五二八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佚名

    五二八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恭折覆奏事。窃臣承准廷寄内开,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奉上谕:屡经降旨各省督抚查缴违碍书籍,各该省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六·来保

    十一月辛酉上命军机大臣等传谕班第兆惠曰军营粮务最关紧要从前办理运饷尚无贻误现今増调满汉官兵三万五千人合之原拨在营官兵及随役人等数几十万以每人每日支给八合八勺计之加以挽运人夫口食一月所需已为浩繁况大兵按

  • 绎史卷三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卫州吁宣姜之乱诗考槃在涧硕人之寛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诗序考槃刺荘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竆处】史记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

  • 潘司空奏疏巻五·潘季驯

    (明)潘季驯 撰○巡抚江西奏疏请蠲京库折银疏题为钦奉圣谕事据江西布政使司呈奉臣并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张 案验行司除金花银及内府库寺各项本色钱粮俱系应该起解之数外其京邉各项折色钱粮自隆庆二年起至六年止俱照例蠲免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 洪武十四年秋七月甲申朔,以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杨盘为左参政。 乙酉重定进贺表笺礼仪。凡天寿圣节、正旦、冬至,在外各衙门先期拜表称贺。至期前一日,文武官于本衙门内齐沐宿歇。至日,于

  • 卷第二十三·朱熹

    伊川先生语九鲍若雨录今语小人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然卒违道;语君子曰不违道,则曰不违道,终不肯违道。譬如牲牢之味,君子曾尝之,说与君子,君子须增爱;说与小人,小人非不道好,只是无增爱心,其实只是未知味。「守死善道」,人非不知,终

  • 第二 反应 3·王诩

    【原文】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①。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覆之②,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注释】①“常持”句:用一种钓语的方式诱使对

  • 入楞伽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诸识生住灭。非思量者之所能知。大慧。诸识各有二种生住灭大慧。诸识二种灭者。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三·延寿

    第四作用不定难者。于中分出三难。第一难云。复有何因。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即无发蝇等实用。余不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是实用非无。汝大乘既许皆是唯识者。即须一时有实作用。不然。一时无实作用。今既不同。未

  • 童歌养正·彭继先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